‘壹’ 红军四渡赤水河,是哪四渡
四渡赤水的四个渡口―――土城(一渡)、二郎滩(二渡)、茅台(三渡)、太平渡(四渡)
‘贰’ 四渡赤水河采用的是什么战术
仔细来说,就是声东击西,避实击虚。
就像你炒股票一伏丛样,当你认为应握枣该涨了应该要买股票了,
可庄家偏偏来个大跌,套牢你没商量,
当你觉得应该割肉止损了,可偏偏就大涨了。
相比之下,老蒋在当时就像一个可怜的散户,
当他认为红军不会过来时,红军偏偏杀过来了,
当他认为红军会过来时,偏偏红军渡河了,
郁闷的老蒋,人家散户被套牢1、2次就涨经验了,
可他却连续被红军坐庄套牢了4次,成为一时笑谈,呵呵缺皮樱
‘叁’ 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河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上最得意之作,毛泽东运用高度灵活的战略战术指挥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作战中机智地摆脱了国民党百万大军乱樱的厅孙围追堵截,跳出了包围圈,使中央红军彻底摆脱了全军覆灭的危局,改变了红军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使中国革命从此走向哗伏丛胜利,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如果没有四渡赤水的胜利,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极有可能被蒋介石彻底消灭,就不会有后来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毛泽东在红军四渡赤水作战中,将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发挥到了极至。在中国军事史上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罕见。
‘肆’ 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四渡赤水,引出滇军,挥师云南,突出重围,实现北渡长江之战略目标.
‘伍’ 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的具体时间
1、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4日-25日。
意义: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粗如御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渡过大渡河,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
意义:四渡赤水河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四渡赤水河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
意义: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围歼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5)韩国美女游玩中国四渡赤水河畔扩展阅读
长征的意义:
1、在长征途中形成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正确的军事路线、组织路线,并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历史性转变。
2、长征最终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岩岩的形成。而在长征中锤炼和凝结起来的意志、智慧和精神,对此后中国共橡困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对此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伟大胜利,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作用。
参考资料
网络-四渡赤水河
网络-巧渡金沙江
网络-强渡大渡河
‘陆’ 四渡赤水河的故事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卜拦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尘弊颤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6)韩国美女游玩中国四渡赤水河畔扩展阅读
四渡赤水战役,红军能够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行动方向。遵义会议前,敌派败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毛泽东主席等人决定放弃去湘鄂川黔边境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避免了中央红军遭致覆灭的危险。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又鉴于红军处于遭受敌人四面围堵的不利态势和黔北地区回旋地域有限等情况,毅然放弃建立川黔根据地的打算,决定率领中央红军跳出敌人重围而北渡长江,以开创川西或川北根据地。
但是,红军一渡赤水后,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张国焘不执行党中央的命令,北渡长江已不可能,又果断率师向扎西集结,在川黔滇边境寻求新的机动,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后巧渡金沙江,终于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
‘柒’ 四渡赤水的四渡是哪四度
1、一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中革军委向各军团首长下达了《渡江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隐握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灶镇庆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
2、二渡赤水
中央红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军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军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我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
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外。之后中央红军攻占了遵义城,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3、三渡赤水
军遵义大捷后旅棚,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
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我军这一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我军之际,3月11日,我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4、四渡赤水
为进一步造成敌之错觉和不意,3月21日,我以1个团的兵力伪装主力,继续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引敌向西。我主力则以快速的行动回师东进,于22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次折回贵州境内。28日,红军穿过鸭溪、枫香坝之间的敌碉堡封锁线,直达乌江北岸。
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7)韩国美女游玩中国四渡赤水河畔扩展阅读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捌’ 小学六年级作文800字:红军四渡赤水河
作文标题: 红军四渡赤水河
关 键 词: 小学六年级 800字
字 数: 8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六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六年级800字的作文,题目为:《红军四渡赤水河》,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阅读《作文:红军四渡赤水河》,“作文网”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六年级作文”,请随时关注!
来自:作文大全 红军四渡赤水河来源:作文网 zw.liuxue86.com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回顾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我们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少年,更是感触颇深。我的家乡——古蔺县太平渡,到处传颂着当年红军的故事,因为她是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红军曾从这里几次渡过赤水河。 在每天每人吃三两毛粮的艰苦长征中;天险激流与雪山草地的恶劣环境下;在前截缺轮清后追的强大敌人面前,凭着坚强的信念,无畏的精神,无比的辛劳,战胜了随时可能出现的生死考验。如果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关键举措,那么,四渡赤水则是长征中关键的关键。没有长征北上抗日,中国革命的胜利就要推迟。同样,没有四渡赤水调动了敌人,长征的胜利也不是那么的容易。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战略战术上的得意之笔,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调动敌人,牵制敌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可说是绝无仅有。古蔺是一块光荣的红土地,七十年前,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举行了千古壮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赤水河畔谱写了“四渡赤水”的英雄史诗。“四渡赤水”期间,红军三次转战古蔺,途经太平、二郎、双沙等66个乡、38个场镇,历时54天。在太平渡和二郎滩等渡口进行了二渡和四渡赤水,在双沙召开了遵义会议后第一次由毛泽东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作文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战士书》,在二郎镇开仓分盐桐慧,救助劳苦百姓……赤水船工摇橹撑船。太平、二郎百姓下门扛木帮助红军渡河,纯朴的山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护红军伤员,张二婆收养伏前了贺子珍在双沙生下的孩子,二郎滩人用郎酒劳军,全县有八百热血男儿随军北上,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红军业绩千古流芳,古蔺人民永志不忘。 事实上,长征它体现出一种精神,向我们昭示,古蔺七十万人民将发扬红军光荣传统,以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向贫困宣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深信,古蔺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古蔺这块红军走过的热土,建设得繁荣富强,赤水河一写会再度辉煌!
《红军四渡赤水河》这篇优秀的“六年级作文”由作文网收集,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投稿,仅供参考和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玖’ 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
为了摆脱蒋介石的围剿。
遵义会议召开后,国民党4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涌来,把黔东北团团围住,企图将中央红军35000多人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局势变得更加严峻了。
中革军委决定,部队从1935年1月19日开始逐次向北转移,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
毛泽东等根据各路国民党军队正奔集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的北渡长江计划已不能实现,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9)韩国美女游玩中国四渡赤水河畔扩展阅读:
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氏拦知,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衡毁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着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歼消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拾’ 红军四渡赤水都是在什么位置度的,每次在赤水河什么位置渡的
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
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台
红军四渡赤水主要渡口之一:二郎滩
一渡赤水: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3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茼、叔永地区前进。
二渡赤水:2月18~21日在太平渡、二郎滩渡过赤水河,向桐梓地区急进;同时以红5军团的1个团向温水方向开进,以吸引追击之川军。
三渡赤水:3月16日至17日,16~17日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19日,红军攻占镇龙山,接着进至大村、铁厂、两河口地区。
四渡赤水:于3月21日晚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从敌重兵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26日进至遵义、仁怀大道北侧干溪、马鬃岭地医。
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等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刨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坦行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10)韩国美女游玩中国四渡赤水河畔扩展阅读: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访问中国时,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它也是遵义会议毛泽东进入决策核心后,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
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而又最精彩的一次军事行动,是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为实现北进的战略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一胜利,雄辩地证明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符合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实际。战役期间,毛泽东从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到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再到党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不仅在实际上,而且在名义上,进一步确立了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得到丰富和发展
与在井冈山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依托根据地指挥作战不同让册哗,四渡赤水作战,是在失去根据地无后方依托,又经姿丛常面对数倍甚至十多倍的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严峻形势下进行的。
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战略战术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突出的特点是发挥红军徒步快速机动的能力,“走”“打”结合:以“走”调动敌人,为“打”创造战机;以“打”挫败敌人,为“走”创造条件。
在“走”“打”的同时,又辅之以“变”和“诈”,即敌变我变,兵不厌诈。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化被动为主动,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和作战地区,在数十万敌人之间飘忽往来,主动创造和寻找战机,有效歼灭敌人,从而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典型战例,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真实写照,也因此被毛泽东本人认为是他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