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松材线虫病特征
松材线虫的生活史有繁殖周期和分散周期。
繁殖周期全部在松树体内,当携带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在滚好健康松树枝条上取食时,线虫进入到松树体内,开始了繁殖周期,重复出现卵、幼虫和成虫。2龄幼虫遇不良环境,转化成分散型3龄幼虫,向蛹室聚集,能抵抗干燥和低温等不良环境,蜕皮后逐渐成为持久型(休眠型)4龄幼虫,持久型4龄幼虫特别抗迟如干燥,适合媒介昆虫的传播。在25℃下,松材线虫5d1代,1对线虫20d内可繁殖20万条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流行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环境因子对松材线虫病的影响表现在对松树生长发育及其抗病力的影响,对松材线虫及传媒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生存和传播的大旦铅影响。研究较多的是环境因子是温度和降水。
‘贰’ 松材线虫的分类学
松材线虫(North American pinewood nematode;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该线虫属蠕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滑刃总科、伞刃属。
取样、分离、鉴定
每个林业小班内可疑病树在10株以内全部取样,10株以上视其分布情况,先抽取10株,再抽取剩余数量的5―10%。取样要选择当年新死松树,取样部位以胸高处为好。取样时先把取样部位树皮剥净,选取靠近蛀道、蛹室处,用直径3厘米左右手摇钻钻至树心,取适量木屑(不少于20克),或用柴刀劈至lO厘米深,取木片宜可。取好样品装入塑料袋,同时用铅笔填写寄主、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等一并装袋,用绳扎实。样品若不能立即分离鉴定,应放在冰箱内暂存。
目前分离松材线虫主要采取贝尔曼(Baermann)漏斗法。将玻璃漏斗(直径10—15厘米)放在漏斗架上,漏斗末端套上一段乳胶管,并置一止水夹于乳胶管上,在漏斗内铺上两层纱布。将截取的木段剥皮后劈成细长的小木条(或钻取的木屑、或将诱捕到传媒天牛剪碎)置于漏斗的纱布上,缓慢地注入清水,使之完全浸于水中。线虫从小木条或木屑及传媒虫体的组织中游离到水中,并通过纱布沉积到漏斗末端。在常温下一般24小时后即可打开止水夹,用小培养皿(直径约6—7厘米)接取底部约5毫升的水样进行镜检。
病原鉴定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LY/T1123-93)”。
控制方法:人工伐除病死树,防止疫区木材携带该种或天牛扩散传播,袋装熏蒸杀灭松墨天牛,利用天敌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防治天牛 。
国外情况:
松材线虫病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朝鲜和中国局部地区等国均有发生。
松材线虫在美国发生的情况:松材线虫在美国分布很广,但美国的土生树种大多数是抗病的,当地传媒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效率也相对较低,同时有大量的自然天敌存在,陆纯因此松材线虫在美国的危害不严重。
松材线虫在日本发生的情况:早在1905年松材线虫就传入日本,在九州长崎造成危害,由于控制不力,不断扩展、蔓延。1979年竟损失松木243万立方米。目前,松材线虫疫区占日本松林面积的25%,已扩展到日本47个县府中的45个(仅北部的青森县、北海道尚无松材线虫)。
有关措施:
中国政府正对局部发生的松材线虫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以封锁、扑灭此线虫。仅1998年至1999年10月,中国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美国、日本的木质包装材料中截获松材线虫的批次分别达44次和28次(中国仅从美国和日本输华的木质包装材料中截获到松材线虫,因此只规定对美国、日本的输华木质包装材料采取措施),为防止松材线虫的传入,检验检疫机构对发现松材线虫的木质包装采取了销毁措施。(松材线虫的寄主仅局限于针叶树种,故仅对输华的由针叶树制作的木质包装材料采取限制措施)但如不杜绝输华木质包装材料中的松材线虫进一步传入,则中国政府的努力将前功尽弃。这一紧急措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也与世桐早界贸易组织(WTO)《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SPS协议)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植物保护局悉雀公约》(IPPC)原则相一致。
美国和日本采取的紧急检疫措施:美国、日本输华货物应避免使用针叶树木制作的木质包装,如果使用,须在出口前进行热处理(中心温度达到56°C以上,持续处理30分钟)或者其他经中方认可的有效除害处理方法,并由美国、日本官方检疫部门出具植物检疫证书,证明进行了上述处理。对于使用非针叶树木制作的木质包装或无木质包装的货物,出口商须出示“使用非针叶树木质包装”或“无木质包装”声明。
‘叁’ 南方地区松材线虫病基本放弃了吗你所了解哪些地区
我国自1982年发现首例松材线虫病以来,迅速在我国南方各省蔓延,目前江浙皖赣等16个省市相铅羡继发现并确认松材线虫疫情,华中判姿、华东、华南地区几乎无一幸免,危害极大,近千万亩松树资源频临浩劫,对松树资源构成毁灭性危害。防治松材线虫病,只要切断寄主、病原、传媒三者的任何一环,都能达到控制的目的。目前我国防治松材线虫病,主要采用改造松林、清除病死树并杀死其掘激绝中传媒昆虫和病原,以及采取化学和生物手段防治传媒昆虫等措施。
‘肆’ 松线虫的危害及防治
松材线虫病危害: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号称“松树癌症”。在自然条件下松材线虫病可危害松属植物45种。松树一旦感染该病,最快的40天左右即可死亡,如不进行人工干预,3-5年便可摧毁成片松林。
松材线虫病防治:
在发现该类病害后,一是彻底清除病源。伐除疫情发生山场所有的病死(枯死)松树,连同1厘米以上枝条带下山粉碎(削片)或销毁,伐桩用药剂除害处理。这个工作适合每年10月至翌年3月进行,此时天牛尚未羽化飞出,清理了死树就同时除答唤芦掉了病原和媒介。二是切断自然传播途径。通过诱杀(如挂链没设天牛诱捕器,设置诱木等)、喷药等手段除治天牛。三是注药保护。对古树名木清带,以及公园、景区等区域内需要重点保护的松树注射免疫针剂(如甲维盐注干剂),防止病害侵染。四是切断人为传播途径。跨县级行政区域间调运松科植物及其制品实行检疫和复检制度,检疫合格方可调运和使用;疫区内的松树只能进行除治性采伐,疫木只能粉碎(削片)或销毁,疫木粉碎(削片)物由具备资格的企业用于制作人造板、造纸、制炭。五是优化松林林分结构。通过补植、更新改造等措施逐步减少松树的比例,形成以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林分结构,降低感病风险。
‘伍’ 松材线虫病的生物学
松材线虫引发的松树萎蔫病的发生与流行与寄主树种,环境条件,媒介昆虫密切相关。在中国主要发生在黑松、赤松、马尾松上。苗木接种试验,火炬松、海岸松、黄松、云南松、乔松红松、樟子松也能感病,但在自然界尚未发生成片死亡的现象。低温能限制病害旅基知的发展,拆消干旱可加速病害的流行。在中国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主要是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日本除松褐天牛外还有小灰长角天牛(Acanthocinus griseus(Fabricius))、褐幽天牛(Arthopalus rusticus(Linne))、(Corymbia succedanea Lewis)、短角幽天牛(Shondylis buprestoides Linne)、(Acaloculata fraudatrix Bates)、(Monochamus nitens Bates)、双斑泥色天牛(Uraecha bimaculata Thomoson)等7种。在美国携带松材线虫的几种天牛主要以卡来罗纳黑天牛(Monochamus carolinensis) 为主。中国南京地区松褐天牛每年发生1代。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从罹病树中羽化出来的天牛几乎100%携带松材线虫。天牛体中的松材线虫均为耐久型幼虫,主要在天牛的气管中,一只天牛可携带上万条,多者可达28万。2月份前后分散型松材线虫幼虫聚集到松褐天牛幼虫蛀道和蛹室周围,在天牛化蛹时分散型幼虫脱皮变为耐久型幼虫,并向天牛成虫移动,从气门进入气管,这样天牛从羽化孔飞出时就携带了大量线虫。当天牛补充营养时,耐久型幼虫就从天牛取食造成的伤口进入树脂道,然后脱皮形成成虫锋缺。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往往是松褐天牛产卵的对象,翌年松褐天牛羽化时又会携带大量的线虫,并“接种”到健康的松树上,导致病害的扩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