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女书法家有哪些
中国历代出了不少女书法家,周代鲁国秋胡之妻,在丈夫不在身边,而独居家中,在浴蚕采桑的劳作中创出一种名叫“雕虫篆”的书体,其字体遒律、垂画纤长、旋绕屈曲,有若虫形。时人也称之为“战笔书”。到了唐代,有人又称之为“虫书”。
到了东汉末年,又出现了能诗善书的才女蔡文姬,她是曹操的老师——东汉文学家兼书法家蔡邕的女儿,她的笔法乃由其父传授,后来,她又把此种父亲颖悟自创的笔法转授魏国大臣锺繇(历代名书家之一)。
后汉还有位值得一提的女书家叫扶风马夫人,她是当时大司农皇甫规的妻子。她善属文,能草书外还兼工隶书。
到晋代,中国书法史上极为光辉灿烂的一个时期,又出了一个女书法高手,即尽人皆知的“书圣”王羲之老师卫夫人,其名铄,字茂漪,晋代汝阴太守李矩之妻。她擅长隶、真、行书,据说,卫夫人的笔法乃自锺繇一脉相传而来,后又经她转授王羲之。唐人曾经形容过卫夫人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波浮霞”。由上述可见,卫夫人书风当属秀美一路。她也精于理论,据说《笔阵图》就是她对于书法实践的总结之言。
书法发展到了唐朝,中国史上一代女皇武则天,也钟情于书艺,她以晋人王导一族家传书迹摹拓,使得她的行草书,笔致清婉,气势宽宏,自具章草遗意外,侵侵兼有丈夫气慨。
在唐代,还有吴彩鸾,她以小楷书闻名后世,字划虽小而宽绰不伦,落笔如飞。
宋代书法:由法重转以尚意为主。其中杨妹子,是宋朝宫中颇知名的女书家。她乃宋宁宗恭圣皇后的妹妹,其书:意气潇散雅逸,有别于唐人之法度森严,蔚为可观。她曾题词于宋名画家马远的《松院鸣王琴图》之左方云:“闲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多因淡然无味,不比郑声淫。 松院静,竹楼深,夜沉沉。清风拂影,明月当轩,谁会幽心?”字体波撒秀颖,妍媚柔美,映带缥缃。
宋时还有女书家王英英,虽是楚州一名官妓,但好学善书,书学颜鲁公。据传宋四家之一的蔡襄亦曾经传授过她笔法。她的榜书写得很好,梅晓臣曾写诗称赞她的书法“山阳女子大字书,不学常流事梳洗。亲传笔法中郎孙,妙画蚕头鲁公体。”王英英的书法,用墨浓稠却行笔迅捷,字态多变。获得诗人梅晓臣写诗称赞的还有一位时人称之唐氏的女书家,诗题《泗州观唐氏书》:“唐氏能书十载闻,谁教精绝到红裙。百金买尽蒲葵扇,不必要求王右军”。
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其妻管道升善画能书,其心向佛,曾手书《金刚经》至几十卷,赠与各地寺庙,书风似极赵松雪。
有明一代,名士解缙之母高妙莹,颇善小楷,书艺敏妙外,还晓音律、精术数,女工更为绝伦。
邢慈静,公认是明代最擅盛名的女书家。她是当时少卿邢侗之妹,贵州左布政马拯之妻。她书风高古,以李北海、卫夫人、管道升为宗,兼承哥哥邢侗笔法,妙丽姿致。她晚年所书巜自书杂诗》,情真词雅,笔势蹁翻多姿,诚为她的诗、书代表作。
而明代名妓马湘兰,虽说以画兰出名,但字也写得很好,字迹秀媚多姿,风韵别具。还有一位以“驰马挟弹”绝技着称当世的薛素素,也是明朝名妓,其书姿度妍雅,下笔如扫,殊异意态。
明朝末年,有位名叫徐范的嘉兴女子,十三岁后便能摹写历代诸家书体,惟妙惟肖,可以乱真。有人称其书:“彩笔生芳追书圣,墨香含素冠江南。”并且她能够,以卖字来养家糊口。
到了清朝,号称广平内史幻姜淑斋,成为了有清一代较有造就的一位女书家。其书笔力矫劲,不让须眉。今天,山东省博物馆藏有她临写的王羲之尺牍,末署“己酉孟春,淑斋临。”笔法挺拔硬朗,的确有“不类女子”之态也。清末,桐城女子吴芝瑛工书,她父亲曾经做过山左县令。其真书当以《鉴湖女侠秋瑾墓表》为佳,清劲飘洒,颖秀之气扑人眉宇!
Ⅱ 我国首届书法大奖赛中获得特等奖的女书法家是谁
我国首届书法大奖赛中获得特等奖的女书法家是张秀。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大赛在1985年成功举办,在这次比赛中有十位十分出色的书法家获得特等奖,但是在这十个人中,张秀是唯一一位获奖的女性书法家。在这个比赛之后,张秀在各类书法比赛中陆陆续续又获得了一等奖六个。张秀目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的理事和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
张秀硬笔书法之美感是由内而外、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她能成为首届书法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中的唯一一位女性不是没有原因的,她能获得这么高的声誉完全是凭借自身的实力,张秀实至名归,是一个集实力与努力于一身的优秀书法家。
Ⅲ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排名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排名
中国两千年辉煌的封建王朝,自然才子佳人如星光璀璨。
No.10谢道韫
谢道韫,谢安侄女,南朝着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咏雪诗名扬千古,另有一篇《泰山吟》诗传世。虽细推敲并无其他过硬佳作支持。代表作:《登山》: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成自然。气象尔何然?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No.9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相传为浙江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No.8 柳如是
柳如是,明代着名才女,秦淮八艳之首,曾与当时两大着名诗人陈子龙、钱谦益切磋过武功,虎视群雌,不让须眉。明亡,跳江殉国。
柳如是(1618~1664 ),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后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盛泽镇人,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柳诗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作书得虞世南、诸遂良笔法。年稍长,流落青楼。在松江,她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秦晋之好。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戏称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劝钱殉节,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钱面有难色,如是奋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钱谦益降清后,遭猜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缳自尽。传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诗》、《尺续》等。如是墓在常熟虞山脚下钱谦益墓西,墓碑文"河东君之墓"。
No.7 卓文君
一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让卓文君这位才华卓绝的古代美女子,走入我们的视线。卓文君,西汉着名才女,其浪漫事迹就不再一一赘述了。只提两点:擅琴,曾跟夫君司马相如合作过名曲《凤求凰》;能诗,中国最早的五言诗《白头吟》即出自其手。
后人评价打油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
No.6 班昭
班昭的才,来源于其贵族家庭。她可谓名门闺秀,家学渊源,曾助其兄大史学家班固续完《汉书》。
班昭(约49—约120),一名姬,字惠班,扶风人。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妻,早寡。固为《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汉和帝诏就东观续成之。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号曰曹大家(gū)。有《女诫》七篇,集三卷。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现在帮她的哥哥班固修《汉书》,其兄班固在即将成书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班昭痛定思痛,继续替忘兄完成了编写,获得了极高的评价。班昭的文采还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学家,也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政治家。班昭主要生活在汉和帝时代,汉和帝在班超死后不久就驾崩了,邓太后临朝听政。邓太后以女主执政,班昭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予机要,竭尽心智地尽忠,后以寿终。
No.5 蔡文姬
蔡文姬,东汉着名学者蔡邕之女,其传奇经历不再赘述,代表其心灵呐喊的血泪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愤诗〉。
作《胡笳十八拍》: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双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着名长诗《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No.4 卫铄:卫夫人,中国第一位女书法家。
卫铄,即卫夫人(272-349年),字茂漪,东晋着名女书法家。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族祖卫瓘,官至西晋司空,录尚书事,与索靖俱善草书,人称“一台二妙”。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师承钟繇,尤善楷书。传世楷书八行在《淳化阁帖》,及书论《笔阵图》,大概均为好事者为之。家学渊源(北派之祖卫瓘侄女、卫桓的堂妹),有名当代。从父卫恒,官终黄门郎,亦善书法,着有《四体书势》。《书法要录》说她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
卫夫人不但在书法艺术实践上有突出成就,不让须眉,而且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也有重大建树和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她撰有《笔阵图》一卷,全面深入地参考了有关的书法理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在书中首先提出,书法之妙“莫先乎用笔”。主张学习书法要上溯其源,师法古人,反对谙于道理,学不该赡,以致徒费精神,学无成功。卫夫人又提出,在学习和创作时,要注意选用笔、墨、纸、砚的品种和产地,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夫人毕生从事书法艺术实践,大量艺术理论的总结,为后代书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径,也成为中国书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和评判标准,对历代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卫夫人的《笔阵图》参考和汲取了前人的某些论点,但卫夫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功不可没。
No.3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朝女诗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一带)人。上官仪孙女。巾帼首相第一人,继承了祖父的全部才华,擅长诗文,天分极高。上官仪获罪后被没入宫中,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在郑氏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明达吏事。仪凤二年(677年),以聪慧得幸于武则天,颇能诗,武后称帝时,诏敕多出其手者,时称“内舍人”。
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女皇连连惊呼:“此女绝非凡!”。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颇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道:“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No.2 管道升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瑶姬,德清县茅山村(今属干山乡)人,元代着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着名才女。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册封魏国夫人。元延裆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东衡里戏台山(今洛舍乡东衡村)。擅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负盛名,世称管夫人。
管夫人着《墨竹谱》1卷,传世作品有《水竹图卷》、《秋深帖》、《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元仁宗尝将,管夫人及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管夫人有一首着名的《我侬词》,据说赵孟頫50岁时想效仿当时的名士纳妾,又不好意思告诉老婆,老婆知道后写下这首词,而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我侬词》全文如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赵孟頫和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其行书特点相契合。专家推测,可能是代夫人回复家信,而他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究竟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No.1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1156年),南宋时期人,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据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日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父亲王圭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歧国公。善文学。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诸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南渡后,词人李清照的生活困顿。
李清照丈夫于1129年8月18日(农历)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卒年不详,但至少在1151年后。
Ⅳ 有颜有才的四位女书法家,第一位是王羲之的老师
中国历史上有着名的四大美女,四大美男,她们因为颜值高而流传百世,而历史上还有这么四位女书法家,人美,字更美,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字如其人。
1.卫夫人
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他博采众长,将多种字体融会贯通,自成体系,有“书圣”之称。
名师出高徒,王羲之成为历史上书法家的代表,那么他的师傅肯定也不逊色。她就是东晋女书法家卫世称卫夫人。
她的书法与家庭的文化熏陶不无关系,父亲卫恒就擅长书法,而他的兄长,丈夫,儿子都在书法上有一定造诣,可以说卫夫人的家庭本就是书法大家。
卫夫人着作太多,在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了,而她的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线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宋陈思《书小史》引唐人书评,说她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据说卫夫人对书法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时常为了研究新的笔发废寝忘食。
2.蔡文姬
蔡文姬是汉末三国着名的文学家,她不仅有着如花似玉的美貌,还有着传世的才情,蔡文姬精于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而她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蔡文姬和卫夫人一样,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多才多艺,是曹操的挚友,也算的上是曹操的老师,他的才华可想而知了。而他的女儿蔡文姬正是受他传,自幼聪明好学,加上后天自己的研究和创新,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看来一个好的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有多大了!
3.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她能从出家的尼姑逆袭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唐皇后,她的美貌肯定是毫无疑问的。
除了美貌,武则天在政治上的成就也在她统治时期的历史中可也见一斑,除了他的美貌和政治才能,她在文学以及书法上也有很好的成就。
其行草作品《升仙太子碑》,笔法婉约流畅,丰腴厚重,期间夹杂着一些怪异之字,表现出女皇的个性魅力。
两千余字的碑文一气呵成,开草书刊碑之先河,碑额处“升仙太子之碑”六字,巧妙地隐藏着一些鸟形图案,为唐代书法飞白书遗存作品中的佼佼者,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
武则天能在中国古代的所有女人中脱颖而出,真的是靠实力说话的。
4.薛涛
薛涛是唐代着名女诗人、书法家,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薛涛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着家庭的文化熏陶,她的父亲薛郧,博学多才,有很强的文学功底,薛涛在他的教导下,八岁时便会写诗做文章,掌握了各种乐器,又苦练书法,薛涛是当时声名远扬的才女。
薛涛不仅满身才华,自身的先天条件也足够过硬,容貌清秀,国色天香,是不少人的梦中女神,只是命途多舛,父亲薛郧为人正直、刚直不阿,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四川,在路途中不幸染病身亡,
父亲的离世让薛涛和母亲一时失去了依靠,生活没有了着落,无奈之下16岁的薛涛卖身做了官妓,往日大家闺秀的生活已成为回忆,虽然凭借出众的才华和美艳的容貌受到众人的追捧,但是受到世俗的偏见,官妓身份低下,受尽屈辱。
薛涛在做官妓期间曾先后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诗人元稹互相欣赏,有过甜美的恋情,但最终因为身份低贱而不了了之,一生都不曾有过婚姻。
晚年迁入城内的碧鸡坊,她卸下一生的哀愁,断绝与外界的往来,过上孤灯寡欲、粗衣淡饭的平静生活。公元832年秋天薛涛病死,一代才女香消玉殒,享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