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
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有袁雪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周宝奎的《祥林嫂》、徐玉兰的《红楼梦》、张桂凤的《打金枝》、傅全香的《孔雀东南飞》、范瑞娟的《宝莲灯》、徐天红的《石榴红》、吴小楼的《父子争先》、王文娟的《则天皇帝》、陆锦花的《彩楼记》。
1、袁雪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袁雪芬是越剧袁派创始人,其唱腔旋律淳朴,节奏多变,感情真挚深沉,韵味醇厚,委婉缠绵,声情并茂,在表演上重视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1953年,主演了第一部彩色戏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表演上,袁雪芬博采众长,将话剧、电影重视刻划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写实主义表演特点,与昆曲载歌载舞、重视形体动作美化的长处吸收到越剧中,加以融化、创新,形成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
⑵ 越剧 徐惠丽 和单亚萍的个人资料
你说的是钱惠丽吧。钱惠丽,女,越剧小生。1963年4月1日,农历癸卯年生。浙江诸暨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会上海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现任上海越剧院副院长兼红楼团艺术总监。自幼爱好越剧,1979年高中毕业后考入诸暨越剧团,进县戏校培训,攻小生。一出开蒙戏《红楼梦》,因其扮相漂亮嗓音亮丽,脱颖而出,以《哭灵》一折参加绍兴地区青年演员汇演,获优秀演出奖,接着参加浙江省青年演员汇演,获得学员表演优秀奖。
单仰萍
个人简历:
1962年6月生。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越剧院当家大青衣单仰萍是当今越剧界具备相当知名度的旦角演员。1972年进浙江桐庐县艺训班学艺。1976年到桐庐越剧团工作。1988年调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工作至今。
出演剧目:
从艺以来,先后主演过《苏秦》、 《双月婵》、 《萍娘》、 《啼笑姻缘》、 《血罗衫》、 《樊梨花》、 《桃李梅》、 《春江月》、 《桐江雨》,后该两剧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片名为《绣花女传奇》和《桐江雨》),《莫问奴归处》、 《红楼梦》、 《神王恋》(勿忘曲)、 《西园记》、 《梁祝》、 《罗山遗恨》、 《报国魂》、 《碧玉簪》、 《秦淮烟云》、 《孟丽君》、 《西施归越》、《三难新郎》、《沈寿》、《紫玉钗》、 《真假驸马》、 《曹植与甄洛》、 《舞台姐妹》、 新版《红楼梦》、 《梅龙镇》、 《谁是我的儿子》、 《被隔离的春天》、 《家》、 《虞美人》等三十余部舞台剧,两部戏曲电影,四部二十集电视剧。出版过她参加演唱的盒式录音磁带多种。2003年6月出版了《百转千寻——单仰萍艺术写真》。
获奖情况:
她曾多次在浙江省、杭州市及全国获奖。 1984年,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获二等奖;1985年,杭州市新剧目调演获演员一等奖;1985年,获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青年演员一等奖、〈浙江日报〉新花奖;1986年,获杭州市人民政府文艺一等奖;1986年,桐庐县"三八"红旗手;1990年,全国霞飞杯越剧大赛荣获全国十大"越剧之星"称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演员奖, 2000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九届文华表演奖。第十届中国戏剧节,《虞美人》获得“中国戏剧奖·剧目奖”,单仰萍获得“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 。还获得过全国电视戏曲片优秀女演员奖,并被评为全国十年优秀电视戏曲片最佳演员。她立足舞台,涉猎影视,广采博取,多方开拓。早在94年就首开先例与上海东方电视台合作拍摄MTV单仰萍专辑“心曲”,为赋于传统戏曲音乐新的活力作了可贵探索。曾到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单仰萍那委婉缠绵、情浓韵醇的唱腔,既学老师处理含蓄细腻,又融入自己嗓音中特含的柔婉情致、隽永沙棱和音质渗透力,使行腔朴实中蕴清丽,淡雅里藏华彩,在旦行中独树一帜。其表演也逐步自成风格,既沉稳含蓄、质朴自然,又气度高雅、别具韵致。在她身上除了具有正宗越剧青衣的优秀天赋,还有一股不为人注意的内蕴灵秀,在饰演林黛玉时显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既学乃师"性格演员"的独到长处,又十分注意逐步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评论界赞誉她是"当代最佳林黛玉",称她是“赞不完的佳丽,看不尽的风流”。愿此美丽赞语,能相伴她艺术之旅,走向更璀璨的明天。
⑶ 越剧着名演员是谁
1、曹银娣 女,一级演员。
上海市人,1939年8月出生。1954年11月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演员训练班(后改为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工花旦。
2、陈雪萍,国家一级演员,浙江桐庐人,1963年出生。
1978年9月考入浙江桐庐越剧团学艺,1985年师承范瑞娟,学唱范派。主演《桐江雨》、《春江月》等。1985年和1986年在戏曲艺术片《绣花女传奇》和《桐花泪》中分别饰男主角阿牛哥和二龙。1993年主演《浊浪惊魂》,获省第五届戏剧节青年演员一等奖。
3、傅幸文 女,国家二级演员,工戚派花旦。
浙江 鄞县人。母亲是越剧戚派创始人戚雅仙,父亲是越剧编剧傅骏,幼小受家庭熏陶而爱上文艺。
4、洪瑛,生于1962年。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攻旦角,师承王(文娟)派。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7岁高中毕业,工作一年后进嵊泗越剧团学艺。1982年参加全省“小百花”会演后被选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曾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浙江省第四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省戏曲“明星奖”等。现为浙江省青年联合会委员,省剧协会员。她的唱腔抒情动听婉约自如、韵味醇厚、缠绵感人。表演朴实自然、细腻传神、不温不火,丝毫不见做作,真正彰显了实力派演员的风采。
5、周云娟,人名,同名人士有浙江越剧团着名旦角,1952年12月28日出生。
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浙江省剧协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三届文化部“文华奖”获得者。
93年度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代表大会代表成员、浙江越剧团副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⑷ 介绍几首好听的、女声演唱的越剧~~
我给你介绍几出我看过的最喜欢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越剧,其实我就喜欢越剧整本大套的,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的,我不喜欢一段一段的,所以给你介绍的也是整剧,希望你也能喜欢。
《荆钗记》
写的是南宋时期温州士子王十朋,家贫却才华横溢,与钱玉莲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玉莲拒绝豪富孙汝权求婚,以木头荆钗为聘,和十朋结为夫妇,并立誓永不相负。未久,十朋考中状元,拒绝万俟丞相招赘。万俟授意孙汝权纂改十朋家书为休书,玉莲接信后含冤投入瓯江自尽。十朋得知妻亡,痛不欲生,立誓终生不再娶。玉莲被福州安抚钱载和救起,收为义女,喜闻万俟逼婚真相,却又复得十朋病死的误传,也立誓终生不再嫁。5年后,万俟遭贬,十朋擢升吉安太守,绕道路过温州,至江心寺追荐亡妻,恰逢玉莲也来寺拈香悼夫,两人惊疑如梦。在退隐的邓尚书热心撮合下,当元霄千盏红灯映亮瓯江时,夫妻以荆钗为凭,重新团聚。
《碧玉簪》
越剧经典剧目。故事讲述明朝吏部尚书之女秀英许配给玉林,其表兄买通媒婆偷走碧玉簪,伪造的情书放入洞房,使其夫玉林怀疑秀英不贞,对其冷落羞辱。夫妻两人最终在婆婆相护之下,真相大白,和睦团圆。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太婆舍勿得那两块肉……”婆婆唱的特别好听,动作也很夸张有趣。
《严兰贞·盘夫索夫》
以严嵩的孙女严兰贞招亲为引子,严兰贞意外与严嵩的仇家结为夫妻,新婚丈夫认定“奸臣必生奸女”,绝口不提夫妻之情,兰贞于是“盘问丈夫”,终于得知夫家曾遭严氏一门陷害的惨状。此后,两人误会化解,感情如胶似漆;某日,兰贞之母寿辰,兰贞因新婚未满一月,依乡俗不便回门省亲,只得让丈夫独自前往。兰贞之夫不愿久留严府,由席间潜遁欲归,不料闯入严嵩之书阁,寻得奸相诬陷父亲之奏章底稿,阴错阳差之际经婢女搭救,藏身严氏某表亲小姐之闺房。兰贞久候丈夫未至,率大批丫鬟家奴杀回严府,大闹娘家,硬向父母“索讨丈夫”,两大折戏加在一起,成为这场“盘夫”、“索夫”的家庭闹剧。
有一个同名的《严兰贞·盘夫索夫》的越剧电视连续剧拍得也非常好看,是黄美菊主演的,我很喜欢她唱的越剧,包括《碧玉簪》里的女主角李秀英也是她演的,剧中当母亲问她是否与女婿处的不好时,她忍不住泪如雨下,看那一段时我也跟着哭。
《流花溪》
新编民间传奇剧。
讲述的是清末民初江南山乡一个古老的封建大家庭——阚氏家族婆媳儿女四代人朝夕相处,爱恨交织,恩怨沉浮、悲欢离合的故事。
流花溪畔的山村姑娘秋花与冬花相遇时发生了口角,但万没想到冬花日后成了秋花的婆婆。秋花自打进阚家处处小心,可婆婆冬花仍时时搬出家规刁难她。世世代代的女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命运,彼此间进行着一场场无情的较量争斗。冬花做40岁寿,秋花因怀有身孕祝寿迟了一步,冬花以犯了家规为由鞭打了秋花。秋花生了个女孩,冬花却想方设法把女孩换成了男孩,秋花忍受着内心的痛苦,抚养着别人的孩子。终于,秋花熬成了婆婆……
其中当秋花看到婆婆的一本记录自己从大年初一 一直到年末天天都有错的过失簿时,气得浑身打颤,那段唱腔非常精彩。
⑸ 越剧《五女拜寿》当中所有的人物扮演者,及所唱流派!
杨继康(岳父):董柯娣(张桂凤 张派);杨夫人(岳母):徐爱武
大小姐(元芳):周美姣(戚派);大姑爷(俞志云):邵雁(徐派)
二小姐(双桃):吴海丽(傅派);二姑爷(丁大富):陈筱珍(徐派)
吴海丽(右)饰二小姐 陈筱珍(左)饰二姑爷三小姐(三春):何英(傅派);三姑爷(邹应龙):方雪雯(范派)
四小姐(四香):应惠珠;四姑爷(陈文新):傅江风(尹派)
五小姐(五凤):陶慧敏(王派);五姑爷(陈文华):江瑶(范派)
翠云:何赛飞(张云霞 张派);邹士龙:茅威涛(尹派)
陈松年(亲家公):王连琴;陈夫人(亲家母)——俞会珍
春兰:洪瑛(王派);夏莲:陈辉玲(吕派)
门童:夏赛丽(陆派)
【选段唱词】
《五女拜寿·哭别》
演唱:董柯娣[3]
女儿~~~~啊~~~~~
小夫妻双双对对跪地上
忍不住泪眼模糊话凄凉
在朝堂我不伤虎无大志
却难避恶虎伤人遭祸殃
可悲我骨气没有继盛硬
甘忍让保身保命保门墙
《五女拜寿·哭别》董柯娣饰杨继康想不到势去财尽人倒运
哪来的乐叙天伦享安康
尝够了人间苦味枉奔走
到如今忍无可忍把心横
恨恶婿认贼做父黑心肠
恨严嵩横行当朝害忠良
我怎能低头下拜无廉耻
我怎能趋炎附势求原谅
叫夫人与翠云打起精神往外走
(啊~~~爹爹母亲)儿啊~~~
小女儿哀声哭得我心惨伤
纵然有千言万语何必再言讲
生离死别铁心肠
【选段唱词】
《五女拜寿·奉汤》[1]
邹士龙:茅威涛[4] 演唱
翠 云:何赛飞[5] 演唱
邹士龙:姑娘,你喝姜汤。姑娘,请喝姜汤。姑娘,请喝姜汤。
邹士龙:姑娘,姑娘,嗳,姑娘。姑娘醒醒。
翠 云:啊,你,你是谁?这是什么地方?
邹士龙:姑娘,姑娘啊
请姑娘放心喝下这暖肚汤,
这里是南京城外邹家庄。
只为我兄长赶考无音讯,
奉嫂命打听京报上街坊。
半路上见你昏昏倒在地,
怎禁得冰雪满地朔风狂。
看左右无人经过相救你,
顾不得男女之间有大防。
这草房是我嫂嫂一人住,
救你来与她作伴也无妨。
姑娘啊因何落难对我讲,
不要悲伤泪汪汪。
姑娘一定身寒冷,
你只管披上我嫂嫂旧衣裳。
翠 云:闻言感激暗窥望
堪敬书生少年郎
走尽了人间坎坷不平路
看透了世态炎凉恨满腔
邹士龙:姑娘受了何人害
含冤抱屈走他乡
翠 云:翠云不为自身恨
只为奸臣害忠良
老爷削职为民后
亲友不认受凄凉
小婢乞讨奉二老
冒着寒风忍饥肠
昏迷若无恩公救
只怕一命赴汪洋
邹士龙:姑娘,姑娘~!
⑹ 求越剧演员名角
尹派:赵志刚、茅威涛、王君安、萧雅、王清、吴素飞等
徐派:钱惠丽、章瑞虹、郑国凤、李璐彦、刘志霞等
范派:吴凤花、王柔桑等
陆派:黄慧、徐标新、张宇峰等
竺派:竺小招
王派:单仰萍、王志萍
袁派:方亚芬
傅派:何英、陈颖
⑺ 越剧王派花旦谁最好
“越剧王派花旦”指的是王文娟创立的花旦流派。
王文娟先生的生平及艺术经历,在这里不多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络,资料很全。点下面视频,看王文娟《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精彩视频。
https://www.ixigua.com/i6537830313647669773/
“王派花旦”弟子都有谁?
只说本人熟悉的:
上越:单仰萍、王志萍、孟莉英、徐玉萍
福建芳华:李敏
浙百:俞建华、钱爱玉、洪瑛
杭越:吴洁、姚建平、钱世娥、陈晓红
“王派花旦”谁最好?我最喜欢单仰萍和王志萍。
单仰萍是“非遗传承人”,我心目中的“王派”首席花旦。不要问为什么,就是喜欢,认为她继承“王派”最多。
单仰萍
王志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戏曲演员谁最好?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你喜欢谁,谁就是最好的!
什么是越剧王派?
王派是王文娟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王文娟13岁到上海从竺素娥学艺,初学小生,两年后改旦角,1948年入玉兰剧团与徐玉兰搭档,从此二人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1955年随团入上海越剧院。王文娟的唱腔,早年曾受支兰芳、小白玉梅、王杏花的影响,后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唱腔风格,被公认为“王派”。
王派唱腔特点
王派唱腔很注重音调节奏与语势感情的结合。如《追鱼》中的“一路之上观花灯”唱段,用“男调”,边歌边舞,描绘了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夫妻在灯海中行进的喜悦之情,节奏明快,音调跳跃。《春香传》的“爱歌”从[正调腔]的“散板”、“中板”转到 [尺调腔]的“中板”,旋律舒展,唱句中多出用了拖腔,使相互爱慕的感情表达得更为浓郁;后面从“万寿钟”后面采用[清板],唱腔近似说白,“打一更当当叮,打二更叮叮咚”这样的唱句平易自然,妙趣横生。
王文娟的艺术魅力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在表演上,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员”之称,其唱腔也情真意切,运腔平缓委婉而且深藏着一种内在的力量。王文娟的中低音区音色浑厚柔美,在唱段的重点唱句中,则运用高音以突出唱段的高潮,从而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演唱时她以真声为主,吐字雅中显浓艳。她善清晰,不追求花哨,在朴实中见华彩,于淡中把不同曲调、多种板式组织为成套唱腔,细致而有层次地揭示人物内在感情的细微变化。《红楼梦·焚稿》中的“一弯冷月照诗魂”也是集中体现王派特色的典型唱段。这段[弦下腔]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转折,运用旋律高低起伏、节奏顿挫,赋予人物鲜明的音乐形象。至“如今是知音已绝”的“绝”字,音调嘎然刹住,人物情绪猛然转折,从接着的“诗稿怎存”转入[正调流水],由于吸收了绍剧高亢奔放的音调轮廓,鲜明的节奏,唱腔显得悲怆、激愤。
王派代表剧目
王文娟的甩腔极具特色,句幅较长,委婉曲折,情深意长。《孟丽君·游上林》是着名的王派唱段,风流皇帝察觉出孟丽君可能是女性,借邀她同游上林步步进逼。女扮男装的孟丽君则处处留神巧与周旋。为掩饰女性身份,增强阳刚之气,王文娟在唱腔中吸收了越剧着名老生吴小楼的某些旋律,唱法上也特别注重胸腔共鸣,喷口有力,吐字坚实,使音色变粗,音质变厚,这样很符合具体情境和人物身份。孟丽君演唱时擅用尺寸紧凑、干净利落的[快板]表现激昂的情绪。
越剧王派传人
单仰萍
越剧王派特色单仰萍女,1962年6月生,浙江建德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越剧院当家大青衣单仰萍是当今越剧界具备相当知名度的旦角演员。1972年进浙江桐庐县艺训班学艺,工旦角,后为桐庐越剧团主要演员。1984年7月,随桐庐越剧团首次到上海,主演《春江月》;1985年11月,随杭州市越剧二团再次到上海,主演《桐江雨》,均受欢迎与好评。后该两剧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片名为《绣花女传奇》和《桐江雨》),仍由她主演。表演上宗王(文娟)派。1988年至1993年进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团演戏。1998年再次进入红楼团至今。"越坛一株素馨花",这是着名的编剧吴兆芬形容单仰萍的一句话,作为上海越剧院的一级演员,红楼剧团的王派旦角,单仰萍以其楚楚动人的扮相,芳馥典雅的气质及委婉缠绵的唱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王志萍
越剧王派特色王志萍女,1968年11月30日出生,浙江舟山人。国家一级演员,1980年进浙江定海县越剧团学艺,工花旦,兼工青衣。1981年进浙江省艺术学校培训,启蒙戏为《姐妹易嫁》,扮演素花一角。同年,扮演《叶香盗印》中的叶香,获舟山市越剧汇演优秀小百花奖。年底调入舟山越剧团。1983年参加浙江省越剧汇演,在《棒打冠珠》中饰冠珠,获一等奖。又在《长相思》中饰刘媪,《盘夫索夫》中饰严兰贞。1984年学演折子戏《黛玉焚稿》,1985年正式拜王文娟为师。同年在神话剧《海明珠》中饰海囡,获浙江省青年演员一等奖,并被评为省十佳青年演员。1986年参加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演出《春香传》折子戏及《红楼梦·葬花》,获一等奖。同年在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中获演唱奖。1986年进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1990年辞职去日本,1999年5月重进上海越剧院。
除了以上两位的唱腔继承了王派的特色,其他弟子还有钱爱玉、洪瑛、吴洁、姚建平、陈晓红、舒锦霞等。
个人认为算 单仰萍 。
理由一:扮相,清丽素雅,毫无粉饰,一颦一笑自然和谐,绝不做作。一个演员适不适合演青衣就是以长相来决定的,不知大家有没有发觉,戏曲舞台上着名的青衣基本是清一色的属虎相,比如黄梅戏的马兰,越剧的还有何英等,因为属虎的女人天生比较自然,不苟言笑,不会卖弄,单仰萍是很好的一个,其宗师王文娟也是同一类型。
理由二:唱腔,淡而不水,丽而不华,跟扮相一样,自然和谐,相得益彰。本来王派声腔就没有那种过多的装饰音,唱腔比较接地气。表演都是按照唱腔来设计的,唱腔有多拐,表演就有多花俏,这也就是为什么张(云霞)派表演和声腔都是九曲十八弯的道理。当然各有各的特色,不能在肯定这派的同时去否定那派,各有千秋,越剧流派才能百花奇放。单仰萍的唱腔清新朴素,如沐春风,听了会有一种马上让人沉静下来的感觉。她的唱腔虽然唱得是王派,但又有些脱离王派,可以去听听她唱的《一支玉钗》,很不少新的东西,但这些新的创造不影响她的本色,也不完全脱离王派。
理由三:单仰萍塑造的人物形象讨喜,这也难怪,因为是大青衣嘛,大青衣都是大悲情,天生就带讨人怜悯的基因。本人最先看到的一个角色是电影《桐花泪》的主角桐花,当时她还非常年轻,可能是她的首次触电,但把一个中年女人、一个可歌可泣的母亲演得非常感人。
谁都没有王文娟老师的好听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的称号,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早期越剧是由男子演绎的,逐渐才转变为女子演绎为主,越剧流派众多,王派是越剧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老师创立的艺术流派,王派善于表达人物内心的感情与形态,让观众沉浸在整个故事中。代表作品有春香传、追鱼、红楼梦等,不知道越剧王派花旦谁最好?
越剧王派花旦谁最好
越剧王派花旦谁最好?从艺三十多年的李敏,入行以来塑造了众多精彩人物形象,如今仍然活跃在越剧的舞台上。李敏与尹派小生王君安合作十多年,在李敏成名后,王君安离开了舞台,前往国外留学。这种情况下,李敏并未退出舞台,而是从头开始学习尹派小生。面对重重困难,李敏并未放弃,每天坚持锻炼基本功。
越剧王派谁唱的最好
在尹老先生八十大岁时,她凭着何文秀这出经典剧目,获得了老先生的高度称赞,为之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除此之外,单仰萍的实力也很强,她被称为当代最佳林黛玉,一颦一笑都很吸引人。单仰萍的越剧扮相绝美,不同的人物形象都被她演绎的淋漓尽致,许多人都说单仰萍继承了王文娟老师的深沉唱腔,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改编唱腔。
越剧王派经典唱段有哪些
越剧王派花旦谁最好?师承王文娟老师的陈晓红,实力非常强,她曾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陈晓红入行以来,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不论是梨花情中的梨花、流花溪中的冬花、还是白蛇传合钵中的白素贞、九斤姑娘中的九斤姑娘,都被她演绎的入木三分,凭着深厚的戏曲功底,陈晓红收获众多越剧迷。
虹口的几个王派都很像,最好的是徐红
王志萍,俞建华,洪瑛。
学王派学的最象的是原虹口越剧团的李虹,就是王文娟老师二个嫡系第子的演唱也比不过李虹。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越剧名家:王派花旦俞建华
到了福建省,许多越迷所能想到的越剧团也许就只有芳华了。尹韵悠悠,在此回旋,一甲子的风风雨雨,让越剧在这里扎下了一脉深根。殊不知,30多年前的福建省还有另一家越剧团为我们越坛培育了两名极为出色的王派花旦——何炯华和俞建华。何炯华和俞建华都出自厦门市越剧团,她们俩的王派唱腔韵味浓厚,颇具风骨,不禁让人惊异究竟是哪位开蒙名师竟一连教出了两名王派尖子生。
在诸多王派弟子中,我最钟爱的就是俞建华的唱腔。起初,我觉得自己对她的好感是源于她的音质最接近王老。好几次闭着眼睛听她所唱的《红楼梦》、《皇帝与村姑》与《西园记》选段时,有些唱句竟给我以听到了王老原唱的错觉。俗话说:打脸听响儿,听戏听味儿。后来渐听渐多,我才发现自己所迷恋的并非只是俞建华的音质,更多的还是她唱腔里那种纯正的王派韵味。
细细听来可以辨别出,俞建华的音质同王老之间其实还是有较大差别的。而她的“酷似”更多是源于在咬字上使的劲儿,以及在行腔上对于王老演唱特点的高度效法。她的润腔很得王老神韵,尤其是在中低音区,这也是王派的主音区,其小腔处理与王老极为相似,温和而不滑腻,很好地突显了王派唱腔于朴实中见华彩的流派特色,因而她的唱腔质朴清新,韵味醇厚,给人以王派韵味浓得化不开的感觉。
演员的新编剧目创作,是检验其流派韵味最好的试金石。我们没少见,一些演员在演唱老师的保留剧目时,你会觉得他(她)的流派韵味很足;可是一到自己的新编剧目创作,他(她)的流派韵味就全跑没了,甚至你都要怀疑他(她)的流派归属了。由此可见,能学好本流派的既有唱段,唱出保留剧目中的流派韵味的演员,还算不得是最好的流派传承人。最好的流派传承人,一定不只是依葫芦画瓢,而会凭借对本流派唱腔韵味的掌控能力,在自己的新编剧目创作中唱出纯正的流派韵味,让人一听就能感觉到该流派的韵味正迎面扑来而情不自禁地为之叫好。
有些戏迷说,俞建华的唱腔和表演有点儿“温”。确实,她可能演不了过分泼辣的角色,可你看她的所塑造过的人物形象,许多角色的唱腔和表演其实在温和之中都透着一股刚劲儿,而这股刚劲儿用在她所表现的人物身上已经足矣,再过便不免有“为博演技之名而放大化表演”之嫌了。就我个人看来,《魂兮归来》中的洪思思在中秋佳节抢饮毒酒那一段,以及《鸳鸯戏水》中的田桂香怒怼蔡老咪那一段是比较考验演技的,而她都拿捏得比较好,火候适中,眼神也运用得很好。再者,越剧王派唱腔本就有平易质朴、平缓委婉的特色,俞建华这种在温和之中透着内劲儿的演唱风格同王派的艺术特色还是相当契合的,可以说这就是比较原生态的王派气质。
人生是充满遗憾的篇章,对于戏迷而言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还没有看够自己所喜欢的演员的舞台演出,他(她)便已淡出舞台了。俞建华所加盟的湖州市越剧团十多年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因衰败而解散了,她的工作关系从此便转到了湖州市群艺馆,她也就渐渐地淡出了越剧舞台。可是戏迷还记着她,想着她,念着她。对于戏迷们一遍遍地呼唤她重归舞台,她感记于心,却也有诸多无奈。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她一直还是记挂着舞台的。每当王派或是越剧举行大型纪念活动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06年,俞建华相继参加了恩师王文娟老师的艺术专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王文娟舞台艺术回顾展”和“纪念越剧百年演唱会”,分别演唱了王派名段《红楼梦?劝黛》和《忠魂曲?记得那年清水塘》。2016年,她又在“千里共婵娟”王派艺术专场上演唱了《珍珠塔?哭塔》。即便离开舞台多年,她的王派唱腔韵味依然还是那么醇厚。观众对她也是相当热情,一次次报以热烈的掌声。是的,观众们想她了。
如今,俞建华也已年岁渐长而到了知命之年,戏迷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地呼唤她重归舞台了,可是依然有一种声音在网上响起,那就是呼吁她去艺校从事王派唱腔的教学,这也是戏迷们对她唱腔中的王派韵味的肯定与赞许。俞建华素来淡泊名利,人如其腔,温和而不滑腻。
王派传承人,当然要数单仰萍最优秀,她唱念做打,舞台艺术,既继承了王派的经典,又有自己的独特创新,她唱腔甜美,深沉,园润,悦耳,百听不厌,她扮相俊俏,光彩照人,深入角色,犹如身历其境是王派的最佳传人!
⑻ 着名越剧演员单仰萍简介
单仰萍,国家一级演员,着名王派花旦. (好像身高是1.68)
1962年6月29日,单仰萍生于新安江畔的浙江省建德县.她从小就随父亲来到桐庐县,11岁进入桐庐县京剧艺训班,两年后考入桐庐越剧团.
尽管自个喜爱民间歌戏,且天生丽质,但初入梨园,单仰萍并不一帆风顺.跑龙套,拉大幕三五年;偏偏嗓子条件又不好,怎么合乐总是跑调,终于团里下了通牒,单仰萍面临抉择,是继续唱戏,还是弃艺改行?
一次偶然机会,单仰萍看了越剧电影<红楼梦>,王文娟扮演的林黛玉美仑美奂,深深感动了她.单仰萍暗下决心,此生誓结越剧缘. 抹去眼泪的单仰萍反过来又感动了桐庐越剧团.团里让老琴师许梅棠先生给她吊嗓,功夫不负有心人,单仰萍的唱腔日见起色.多年以来,她一直不曾忘怀,如果没有许梅棠的苦心浇灌,她在越剧苑里就只是一朵无根的浮萍,而不可能长成一枝越剧新秀!
1981年,桐庐越剧团巡回演出到东阳县,<萍娘>一剧演出在即,不料A角突然生病,B角另有安排,于是身为C角的单仰萍挺身救场,初挑大梁,一举成功。之后,<啼笑姻缘>、〈苏秦>、<双月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顺风顺水。
但让单仰萍一举成名的是<春江月>。1983年单仰萍担纲主演民间传统剧目<春江月>,饰演为救忠良之后,忍辱负重的绣花女柳明月。从〈春江月〉起,单仰萍开始尝到表演创作与自我塑造的愉悦;也是从〈春江月>单仰萍学习王(文娟)派艺术,开始走向自觉。尽管在小县城里,她只能听唱片,千般聆听,万般摹想,然而"柳明月"终于照亮了1984年上海大众剧场的盛夏之夜,也打动了台下看戏的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
三天之后,王文娟收下了自己最年青的徒弟单仰萍。那一年她22岁名师在前,毫无保留,单仰萍的表演艺术突飞猛进。
1984年,上海电视台邀请单仰萍参加首届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王文娟让单仰萍来沪,"葬花"一曲教从头。唱词发音形体表情,单仰萍学得一丝不苟;西洋参茶泡好,戏装托人赶制,亲往后台化妆,王文娟照顾得无微不至。单仰萍赢得满堂彩,荣获大奖赛二等奖。
1985年,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要把<春江月>摄成彩色艺术片〈绣花女传奇〉。单仰萍将以剧中女主角的身份首次触电。原剧中因柳明月一角年龄跨度18年,她与另一位演员分饰前后两段,现在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影片要求她坚持到底。面对这个普普通通清清白白的绣花女,掂量自己的修养和戏路,单仰萍觉得难度不小,辗转难眠之夜,她翻身起床,拿起笔来。徒弟一封信,师父一片情。王文娟披风戴雪赴桐庐,不顾鞍马劳顿,连夜辅导单仰萍。影片拍摄成功,单仰萍心潮翻涌。
1986年,徐玉兰与王文娟创建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王文娟力邀爱徒加盟。单仰萍义无反顾,离开富春江,来到大上海。1987年入团之初,排演的第一个大戏便是〈红楼梦〉。到1999年大剧院新版〈红楼梦〉推出至今,单仰萍是15年如一日演黛玉,100多场演下来,"王派花旦"已然成为上海越剧院的"王牌花旦",并与徐派小生钱惠丽组成珠联璧合的黄金搭档。
1995年2月18日,单仰萍在上海贵都大酒店举行婚礼,新郎周跃进是中国信托公司主管国际贸易的副总经理,司仪是金牌主持叶惠贤,大媒人兼证婚人是孙道临王文娟夫妇,气氛热烈,喜气洋洋,传为佳话。当年11月,小千金诞生。女儿对越剧天生敏感,咿呀学语之时,对越剧曲目,过耳即能哼唱,令人欣喜。
从艺30年来,单仰萍曾主演过<春江月>、<情洒罗山>、<红楼梦>、<西施归越>、<梁山伯与祝英台>、<孟丽君>、<碧玉簪>、<紫玉钗>、<曹植与甑洛>、<舞台姐妹>、<梅龙镇>等30出大戏,主演过<绣花女传奇>、<桐花泪>、<沈寿>、<秦怀烟云>、<真假附马>、<孟丽君>等越剧影视多部集。她屡获江浙沪和国家级大奖,多次出访日本泰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和港台地区。
单仰萍的表演善从人物性格出发,表演沉稳含蓄,质朴自然,一颦一笑,灵秀动人。20世纪90年代以前单仰萍塑造的角色多为悲苦哀怨、生死由天的命运化人物。90年代以来,以<西施归越>(西施)<孟丽君>(孟丽君)<舞台姐妹>(竺春花)<梅龙镇>(太后)诸剧为主线形成新一轮起承转合,绘就一系列性格化人物,丰富了越坛形象画廊,单仰萍一方面立足王派,博采众长,借鉴袁傅金戚等诸派名家,为我所用;一方面在表演特色上,文武兼备,刚柔相济,深入人物内心,拓宽了自己的戏路并逐渐确立起自己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
正如着名编剧吴兆芬女士所言,单仰萍作为上海越剧院一级演员,红楼剧团的王派花旦,以其楚楚动人的扮相,芳馥典雅的气质以及委婉缠绵的唱腔,深受观众青睐。的确作为越迷心中王派最优秀的传人,单仰萍已经在海内外拥有无数的崇拜者,并且享有卓着的声誉。但是单仰萍素来言语低调,不事张扬,一面相夫教子,做好贤妻良母,一面在静静构思设计着在年近不惑的2002年,为观众献上一个全新的越剧形象。
"百川总是要归海的。我来上海是来对了。"单仰萍轻轻地说道。时在2001年岁末.
参考资料:摘自2002年第一期《上海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