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四大美女是哪几个人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四大美女排法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蝉再次,杨玉环为末。
西施浣纱是记录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一个叫西施的浣纱美女在河边浣纱时,鱼儿看见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元帝遂选宫女赐予他。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貂蝉拜月”典故最早出自元代,《三国志平话》原文【王允归宅下马,信步到后花园内,小庭闷坐。独言献帝懦弱,董卓弄权,天下危矣。忽见一妇人烧香,自言不得归乡,故家长不能见面。焚香再拜。王允自言,吾忧国事,此妇人因甚祷祝?王允不免出庭问曰:“你为甚烧香?对我实说。”唬得貂蝉连忙跪下,不敢抵讳,实诉其由:“贱妾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因此烧香。”】
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一出单折戏,取材于中国唐朝历史人物杨贵妃的故事,经过中国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创作、表演而广为人知,是梅派代表剧目之一。该剧描写的是杨玉环深受唐明皇的荣宠,本是约唐明皇百花亭赴筵,但久候不至,随后知道他早已转驾西宫,于是羞怒交加,万端愁绪无以排遣,遂命高力士、裴力士添杯奉盏,饮致大醉,后来怅然返宫的一段情节。
㈡ 王昭君为什么能位列四大美女王昭君主动出塞的原因是什么
王昭君为什么能位列四大美女?王昭君主动出塞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衣赐履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西施是春秋时人,《通鉴》并无记载,不过,剩下的三位,倒是都有提及,我们碰上了就讲一讲哈。
据说,四大美女各有绝活儿,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羞花的是杨贵妃,闭月的是貂蝉,沉鱼的是西施,落雁的就是这位王昭君了。
话说,汉元帝刘奭非常喜欢美女,把后宫嫔妃的职称,从武帝时的十级,一下子增加到十五级二十一档,每一级多少编制,估计也没有定数,所以呢,后宫美女太多,刘奭亲自见面,根本见不过来,于是,就让宫廷画师把美女们的相貌画下来,刘奭一张一张过眼,看到哪个动心了就叫哪个过来承受恩泽。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话实在是没错啊。美女们为了能够被宠幸,就开始贿赂画师,多的给十万钱,少的也不下五万钱,就为了画师把自己画得好看点。王昭君既然位列四大美女,当然对自己的容貌十分自信,偏不肯向画师低头。结果,硬是呆了三年,也没得到皇帝的召见。
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觐,请求元帝刘奭赏赐一个美人当阏氏。可是美人们谁愿意到匈奴那鬼地方去啊!朝廷正打算硬性指派,不料王昭君举手报名,说,我愿意去。
大家都很高兴,封了王昭君一个公主的名分,然后捯饬捯饬,真是光彩照人。等到出发的时候,刘奭和呼韩邪单于同时见到昭君,同时瞪大了眼珠子,同时吞咽好几大口口水,刘奭心说,这个美女是谁啊?朕特么怎么没见过!呼韩邪心说,皇帝对我不薄啊,这么漂亮的妹子都赐给我了,比我们匈奴的妞儿强太多啦!
其实不光刘奭和呼韩邪,满朝文武全都看呆了,朝堂之上,咕咚咕咚的咽口水声此起彼伏。刘奭肠子都悔青了,但现在也没办法反悔了,还是忍痛把昭君送给了呼韩邪单于。美人送走了,刘奭火大,就把画师都抓起来,全都砍了脑袋。画师里最有名的一个叫毛延寿,传说就是她把昭君画丑了,一说他没画丑,但在昭君眼角下面多点了一颗痣,学名“丧夫痣”,所以昭君得不到皇帝召见。
【千古背锅侠毛延寿】
不久,昭君随着夫婿呼韩邪前往匈奴,一路向北,黄沙滚滚,马嘶雁鸣,离家万里,昭君心绪难平,于是抚琴一曲,名为《琵琶怨》,琴声凄婉悦耳,恰巧一行南飞的大雁听见了,它们刚从蛮荒的西伯利亚飞过来,何曾听过如此美妙的琴音?全都听呆了,忘了拍打翅膀,于是,扑啦啦都从天上掉下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落雁”啦,呵呵。
【这图画得也太传神了吧?哈哈哈】
衣赐履说:上面内容当然是后人附会的了,看个热闹罢了。下面,言归正传,我们看看《通鉴》上是怎么写的。
前36年,十二月,甘延寿、陈汤斩北匈奴郅支单于。前3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听到这个消息,既高兴,又恐惧。于是,向汉朝上书,请求再次到长安觐见元帝刘奭。
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自己向刘奭提亲,说是要当刘奭的女婿。刘奭琢磨着这对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还是有好处的,就答应了。但是,总不能真把自己的亲闺女嫁到匈奴的不毛之地去吧?就着人从后宫选了个叫王昭君的“良家子”,赏赐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非常高兴,心说汉朝岳父真大方啊,这么漂亮的姑娘都给我了,心里一激动,就表示要为汉朝尽更大的忠,愿保护东起上谷(河北省怀来县),西至敦煌(甘肃省敦煌市)的汉朝边塞,永远相传,请汉朝撤销边境防务和守塞的官吏士卒,使天子的小民获得休息。意思是这点小事儿,全由我呼韩邪来办就行了。
刘奭让大臣考虑能不能接受呼韩邪单于的建议,有个叫侯应的郎中(宫廷禁卫官),表示反对,并提出了十个理由,我们不多讲了,反正最主要的理由就是,现在呼韩邪单于是挺给力的,也挺值得信任的,但你保不齐这帮蛮子什么时候突然又反叛了,到时候边境上既无防范设施,又没有士兵,匈奴大军长驱直入,到时怎么办?
刘奭觉得有理,就没有答应呼韩邪的请求。
呼韩邪单于回国,封昭君为宁胡阏氏,生了个儿子,名叫栾提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日逐王。
前31年,呼韩邪单于死了,儿子雕陶莫皋继位,是为复株累若鞮单于(柏杨先生注:若鞮是孝顺的意思,自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之后,羡慕汉朝皇帝都有尊号,匈奴单于也开始使用尊号。又羡慕尊号中都有一个“孝”字,匈奴也跟着效法,开始加上“若鞮”)。按照匈奴的习俗,昭君又嫁给复株累若鞮单于,生了俩闺女,名叫,须卜居次、当于居次。
再然后,昭君就死了,再然后,就没什么然后了。
啊?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这么一点点记载?
还有一点,反正记载不多。我们分别来看看哈。
《汉书·元帝记》: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汉书·匈奴传》: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
《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得稍微详细一点,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来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我们可以看到,三段文字,给了王昭君三个名字:墙、樯、嫱,不管那么多了,我们就称其昭君好了。
那么,昭君在嫁给呼韩邪之前,是什么身份呢?是元帝刘奭的嫔妃,还是普通的宫女呢?
从史书记载看,昭君恐怕算不上刘奭的嫔妃。掖庭是后宫嫔妃和宫女住的地方,待诏掖庭也就是在掖庭里等着,哪一天要被皇上宠幸了,那就列编了,一天没被宠幸,一天只能充其量是“准嫔妃”。呼韩邪表示要当汉朝的女婿,刘奭断不可能把自己的老婆送给匈奴,尤其是《后汉书》里明确了,刘奭送给呼韩邪的是五个宫女,昭君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想来,昭君在掖庭待诏了好几年,估计想见到皇上可能性太小,容颜易逝,青春不再,干脆自己解救自己吧,其她那四个应该是强迫去的,长得估计也很一般,昭君长得漂亮,再有四个绿叶一衬托,当然“光明汉宫”、“竦动左右”。
另外,《汉书》《后汉书》都指出,昭君是“良家子”,在刘奭定的十五级二十一档嫔妃职称里面,有点沾边的有:八级八子,九级七子,十四级五档良娣,十五级一档上家人子,十五级二档中家人子,并没有“良家子”这个职称(详见拙文《扒一扒汉元帝刘奭姨太太们的职称》)。反正如果没有笔误,昭君应不是嫔妃,而是宫女,或者是“预备役嫔妃”,呵呵。
良家子,应该是指出身清白人家的女子。
【只在一起呆了两年,远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幸福得如同花儿】
其实,我理解,昭君之所以位列四大美女,并非因为她长得美,而是因为她主动和亲,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上,包含了家国情怀、民族团结、深宫、塞外、美人、爱情,甚至还有阴谋等元素,不但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而且具备鲜明的文学意义和审美意义,让两千年后的我们,无限神往。
㈢ 古代的四大美人,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分别是哪个朝代的
西施是春秋时期,貂蝉是东汉时期,王昭君是西汉时期,杨贵妃是唐朝。
1、西施
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2、貂蝉
貂蝉,山西忻州人。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3、王昭君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
4、杨贵妃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
(3)皿大美女之三昭君扩展阅读:
四大美女的典故:
1、西施浣纱
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
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就流传开来。
2、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3、貂蝉拜月
貂蝉在后花园拜月,忽然,轻风吹来,一片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
这事正好被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4、贵妃醉酒
唐玄宗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
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本最易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作种种醉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㈣ 历史上四大美人都是谁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1、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沉鱼。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2、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
3、貂蝉:甘肃临洮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闭月”。貂蝉的生活年代约在东汉末年,出生年月均不可考。
4、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蒲州永乐(山西永济)人,是唐玄宗之宠妃,故又称:杨贵妃。身材丰满,肤如凝脂,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羞花”。
(4)皿大美女之三昭君扩展阅读
历史典故:
1、西施卖相
据说,当年越国选美,西施名列榜首。在进京途中,行人争相围观,结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难行。护送西施的越国相国范蠡,见此盛况,心生一计,索性叫西施住进路旁旅社的一幢华丽小楼,而后四处张榜:欲见美女者,付金钱1文。
告示贴出,四下轰动。西施登上朱楼,凭栏而立,飘飘然似仙女下凡。观赏者排成长龙,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两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厌。
3天下来,范相国所得金钱无数。进京后,他把这些钱都交到国库。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范蠡的举措,不折不扣地为后代的“美女经济”开了先河。
2、貂蝉拜月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貂蝉以侍婢出现,以死者家属退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只叙列吕布白门楼殒命,便以一句“妻女运回许都”作结,自此,貂蝉生死成了千古之谜。在1971年时,还有人看见了貂蝉墓,但也有说是她女儿的墓。可见三国演义上的说法也不足取信。
㈤ 古代四大美人-王昭君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主要成就
边塞和平的贡献
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因此西汉末年的和亲是成功的。西汉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和亲加强了和亲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对于国家的贡献
昭君出塞后,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从此,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王昭君为实现汉朝与匈奴的.和睦相处而远嫁匈奴,开创汉匈间60年无战事的和平局面。昭君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加强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和亲,从客观上缓解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她不仅有惊人的美丽,而且负有替汉家君王传播光明、和番宁胡的重大使命。
对于汉代的贡献
昭君出塞后,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把中原的文化传授给匈奴人。从此,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因为昭君不只是一个北上匈奴的人,她带着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处,无不春暖花开。她一个人影响着整个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她让一个太平盛世,在这一片不宁静的天空中漫延开来。王昭君为实现汉朝与匈奴的和睦相处而远嫁匈奴,开创汉匈间60年无战事的和平局面。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加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轶事典故
平沙落雁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指昭君出塞的故事。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象。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平,遂于马上弹奏《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
画工弃市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因后宫女子众多,就叫画工画了像来,看图召见宠幸。宫人都贿赂画工,独王昭君不肯,所以她的像被画得最差,不得见汉元帝。后来匈奴来求亲,汉元帝就按图像选王昭君去,临行前才发现昭君优雅大方、容貌最美,悔之不及,追究下来,就把毛延寿、陈敞等许多画工都杀了。
历代文人多据此为文、吟诗作赋,如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陈志岁《昭君出塞》:“汉皇恨杀毛延寿,讵省根由在自身。”王安石《明妃曲》:“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关于王昭君的诗
《王昭君》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
《 昭君词》
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
李商隐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为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昭君村》
苏轼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
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子。
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去时忧色衰。
古来人生尽如此,反复纵横安可知?
《王昭君》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㈥ 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最后各自的结局怎样
有英雄就必定有美女,在历史长河当中,美女一直与形形色色的英雄形象并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一直念叨着的四大美女。
虽然有许多画作流传下来,但是画的毕竟没有照相来得真实;因此,现代人对于古时候这四大美女,还是有很多遐想的。只是,这四个美女的结局都很悲凉!
四、西施
同样是出于政治利益而被送出的西施,目的就是要勾引吴王,并且非常成功的完成了政治任务,让吴王将一手好牌打烂,最终让越王复仇成功。
但是,作为功臣的西施,并没有好结果。野史记载,吴国惨败之后,越王并没有将西施带回,反而将她当作不祥的女子,直接沉塘了。作为一枚政治棋子,完成任务之后,就被废弃了。
㈦ 古代四大美女中王昭君是谁
王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之称,是汉元帝时期的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人。代表作品:《怨词》。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景帝孙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姊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次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昭君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明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汉元帝下诏,命她择日进京。王昭君父亲说,小女年纪尚小,难以从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进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满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后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王昭君诗词
《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评价
她的外貌让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跌落地下,故而被称为落雁。她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昭君被选入宫后,有位名叫毛延寿的画工,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他礼物,他就画得美一点,反之画得丑一点。但王昭君却不愿意做送他礼物这么世俗的事。这是一位最美人应有的骄傲,她那一份不与世俗的骄傲,足以让貂蝉却步。
她本是这个世界的最美人,但命运把这一切都扭曲了。纵使如此,昭君凭着最美人那应有的勇气和洒脱,出塞了。感到可惜的永远都不会是最美人,而是得不到她的君王。
昭君离开故土,北上了匈奴,除了一滴思乡的泪,什么也没留下。
昭君出塞后,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从此,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因为昭君不是一个北上匈奴的,她带着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处,无不春暖花开。她一个人影响着整个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她让一个太平盛世,在这一片不宁静的天空中漫延开来。这是西施、杨玉环这些“亡国女”不能与之比拟的。
王谫说:“从外貌、气质、品格、魅力这四方面来说,王昭君被称为最美人,那是当之无愧。”
㈧ 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四大美女排法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蝉再次,杨玉环为末。
西施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号太真,蒲州永乐人(今山西永济),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华阴,弘农杨氏(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734年).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蜜异常.后又受令出家,天宝四载(745年),杨氏正式被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西逃四川,杨氏在陕西兴平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葬于马嵬坡。
玉环羞花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㈨ 中国四大美女哪四个
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1、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
2、王昭君,(约前52-前19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千古。
3、貂蝉,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4、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
(9)皿大美女之三昭君扩展阅读
1、沉鱼西施: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2、落雁王昭君:“落雁”,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3、闭月貂蝉: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4、羞花杨玉环:“羞花”,说的是杨贵妃。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