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大全 » 戊戌变法中的四大美女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戊戌变法中的四大美女

发布时间: 2023-04-07 11:31:41

㈠ 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有:

1、杨深秀:仔枯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搜薯,推行新政。 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㈡ 你的姓氏里有没有出过哪些伟人,他们有哪些故事

姓杨,最着名的伟人就是杨贵妃了伍睁,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棚谈,曾经有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链橘碰的荣耀圣宠。

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6 我家乡的名人咋写啊(注名:山西的)快快告诉我!

你是山西省长治市十八中六年级的

㈣ 林徽因在民国四大奇女子中,能排第几

民国是一个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时代,这其中就不乏一些奇女子,她们摆脱了封建社会女子不如男的教条,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夏梦

对于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小编相信许多人都看过,里面的”小龙女“清纯美丽,犹如仙女下凡,但是你可曾知道,金庸先生心中的小龙女原型是谁?是的,就是民国奇女子夏梦。夏梦本人长得十分漂亮,她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从小就能歌善舞,后来加入影视公司,拍摄过《绝代佳人》《金枝玉叶》等经典电影。金庸先生曾经追求过夏梦,可惜惨遭拒绝,但夏梦始终是金庸的梦中情人,金庸曾经评价过夏梦“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㈤ 古代有名美女的事迹

提到中国古代美女,人们往往会想到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四大美女:貂婵、杨贵妃、西施、王昭君。

中国上下五千年,为何沉鱼、落雁、闭花、羞月的仅限于4个美人,而不是8个10个,或者更多?是因为她们在历史上的千古美名,还是因为她们的美貌或者因为别的?

西施、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尽管她们的美貌今人谁也没有见过,但关于她们的故事与美貌一直是老百姓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的:西施为国家,出生入死,为灭吴做出了巨大贡献;昭君出塞,也是为国为民,毅然远嫁他乡,气节令人敬佩;貂蝉,虽为歌姬,出身贫贱,却也知道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以自己的女儿身投入了残酷的政治斗争;杨贵妃的出现是中国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和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长恨歌》的歌颂,美人香消玉殒的悲剧,更加使人动容,对民间影响很大。

也许人们会说四大美女是美丽与权力综合的产物,生在男权社会中,为男人的政治利益作出了牺牲,所以被颁以“四大美女”的光荣的称号。要说权力能推出美人,那么武则天为什么没有入选?中国历史上的女人有谁比她更风光?再说西施嫁的夫差,虽为吴国的国君,但其权力充其量也不过明清时代的两江总督。要说牺牲,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并不比文成公主入藏大,何况文成公主的美貌也不一定比昭君差,从历史地位到历史作用都不可低估,可文成公主为什么不能人选?由此可知,“四大美女”的称号不关是靠权力牺牲推出来的。那么她们因何在历史上独占鳌头呢?

第一,她们都是心理战的高手。不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那般羞涩,也不是小家碧玉那般不够大方,她们懂得在合适的时刻把握合适的时机表现自己。比如出生在香溪的村姑昭君,见到皇上时,没吓得半死,也没有土得不知礼数,而是落落大方盈盈下拜款款而言,不卑不亢的气势,大家闺秀都自叹不如。

西施可谓女性特工的鼻祖,为了国家利益暂别情人和家园,靠倾城美貌和高超手段打入敌人心脏,执行复国大计,不辱使命。西施肩负历史使命,理应有心理压力,可她偏能忍辱负重,将家国之仇埋在心底,把对范蠡之爱藏入记忆。欢颜侍君,喜怒不形于色,能有几人能修炼到这般境地?王昭君自愿远赴漠北,使汉朝与匈奴的和好得以维持。当了一任“阏氏”(夫人)后,丈夫呼韩邪单于去世,又得根据匈奴习俗,当儿子辈的继任单于的“阏氏”,终身无法返回故国。在《三国演义》中,貂婵也负有特殊使命,成为王允灭董卓大局中一枚重要的棋子。杨玉环本是寿王李瑁的妃子,因被公公唐明皇看中,先被安排出家当女道士,再由公公接入宫内,成为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妃。以后又被当作导致安禄山叛乱的祸水,被最心爱的皇帝赐死。佳丽三千的颜色是怎么抹去的?要有手段!她们不仅让自己人美,还要让历史美!哪是光有美色就可以稳坐千古美女宝座的?

第二,她们都侍奉过两个以上的男人,从不干从一而终的事业。贤良淑德,相夫教子是很好,可美人不能像巷子的酒一样。酒香是不怕巷子深的,可人美藏巷子里可能会终老到死无人识,只能浪费美的资源。不管四大美女是自愿的还是被迫而不能从一而终,也许我们都得承认她们的识大体,毕竟,四大美女是要靠男性文人投票的。不管美女因何而成就了自己的美女地位,反正截止至唐朝,后世再也没了美女。

第三,陈圆圆其实应该也能入选。她与东林名士冒辟疆谈婚论嫁(后来她被别人掠走,老冒退而求其次才纳董小宛为妾),又和闯王及其副手刘宗敏眉来眼去,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真正断送了大明,引清军入中原。她的出身和貂婵相仿,她的相貌和才艺自然在明清时期可说居于首位,她改变历史的作用却比貂婵更大,为什么不用她呢?唐以后的中国宋明理学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谁有女性的魅力反到成了贱的标志。男人们爱美女,只能去烟花柳巷或者是前代的故事中寻找。所以陈圆圆的落选,其实是中国女性地位每况愈下的反映,再往后,中国进入战争时期,女性的第二性征渐渐被无奈抹平。

这四位美女,不仅自己人美,还要让历史美!她们给书卷中的历史风云染上粉红的烟霞。在这个男人的世界和时光隧道里,她们的红尘背影能够凝固历史的美感。中国文人是崇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历史上,只有这四个颜如玉轰轰烈烈聚集了各种兴衰成败、浪漫悲情,风云际会因她们而搅动,关键是,让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像女人。要是没有这些史实或故事,长得再美的女人也不可能跻身“美女”之列,更难成“大美女”。如果不幸与昏君暴君有关,少不了留下妲己、褒姒那样的恶名。

㈥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有谁

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898年9月21日搜雹,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世雀帆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6)戊戌变法中的四大美女扩展阅读:

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戊戌变法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

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岁帆“宗教革命”以至“史学革命”。

㈦ 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

1、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别署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主义运动中闭誉的激进派,为了变法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谭嗣同是近代着名的思想家,他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并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其思想之激进和深刻,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并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先导。谭氏富有文学才华,诗文都写得有气势,有词采。

2、康广仁(1867—1898),名有溥,字广仁。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自少鄙弃八股科考,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所致。

曾纳赀为小吏,深感官场黑暗,挂冠而归。从美国人嘉约翰学西医,计划在上海创设医学堂,未成。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2月和徐勤等在澳门创办《知新报》,宣传维新变法。

3、杨深秀(1849—1898)字漪邨,本名毓秀,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1889年(光绪十五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

1897年底授山东道监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次年3月和御史宋伯鲁发起关学会,讲求变法。4月列名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与康有为过从甚密,不贺态少奏疏是和康有为商量后写成,或为康有为代拟。

4、林旭(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举人出身。好为歌诗。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针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上书请拒和议。

同年捐赀为内阁中书。1897年进张元济等创办的西学馆学习。1898年创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推动维新运动。

5、杨锐(1857—1898)字叔峤,又字钝叔。四川轿拍段绵竹人。举人出身。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

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强学会被封禁后,又联合会中志士抗争。清廷在强学会旧址基础上设立官书局,命其参与选书事宜。

㈧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的梁启超,其夫人是谁

李蕙仙(1869—1924),祖籍贵州省贵筑(今贵阳),梁启超的第一夫人,生于北京固安县,
顺天府尹李朝仪之女、清末着名维新派大臣、礼部尚书李端棻之堂妹。 1891年与梁启超结婚。1896年随梁到上海创办鼓吹维新的《时务报》,并在上海创办竖颤女子学堂,她但任校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学校长。李蕙仙与丈夫一起卖纤袭经历了清末民初政坛、文坛的惊涛骇浪,她总是给梁以安慰和鼓励,助梁施展才华,替梁抄录文章,做梁文的第一位读者。于1924年9月13日病逝于北京。

王桂荃(1886-1968),四川广元人,梁启超的第二夫人。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王桂荃给梁启超生下了子女8人,后来长大成人的有考古学家梁思永、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梁思忠、社会活动家梁思懿、经济学家梁思达、新四军战士梁思宁、着名中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㈨ 2、列举在戊戌变法时期,主张维新的四位杰出代表人物。

在戊戌变法时期,主张维新的杰出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林旭。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省南海县丹灶缓皮苏村人,人称康南海。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后事败出逃。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回国。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谨哪老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青年时期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祥升五四运动。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林旭(1875-1898),字暾谷,福建侯官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着有《晚翠轩集》。

㈩ 列举出戊戌变法中的五位代表人物

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段察第、康广仁

众所周知康有为不是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所谓“戊戌变法六君子”是指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清政府杀害的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位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虽遭通缉,但均得以在外国友人的帮助下逃亡国外,康的弟弟康广仁不幸罹难。康、梁二人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但并非“戊戌变法六君子”;康有为并未“客死他乡”。该文中称“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之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直到客死他乡。”真不知其何所据而云之。据史料记载,康有为于变法失败之后逃亡出国,游历欧洲各国,撰有《欧洲十一国游记》,并组织保皇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他回国主编《不忍》杂志,担任孔教会会长,为复辟帝制造舆论。1917年他与张勋策划复辟帝制,拥戴溥仪复辟,几日后即失败。他晚年在其家乡广东省南海县的万木草堂讲学着述,直至去世。
康有为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着名人物,他于1927年去世,距今不过数十年时间,其生平事迹本是不难查考的,然而该文作者不知根据什么传说,竟然把这位早年倡导变法维新、晚年奔走各地宣扬复辟帝制最终老死家乡的名人说成是“在北极度过晚年”、“客死他乡”,把有名的“康南海”凭空杜撰成了“康北极”,错得也太离谱了

腔察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皇室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改,希握圆茄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洋务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众知识份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咸丰、同治年间开始,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自强”,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后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材;在军事上亦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北洋水师。

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大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了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开始于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4月,康有为、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人连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后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后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梁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势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师翁同和、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

变法开始
1897年末,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被杀。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列强意图瓜分刚败于日本的中国,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

光绪皇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一路仍然是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光绪于1898年(戊戌年)向慈禧要求实际的权力,让他进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之后光绪召见康有为,调任他为京章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

新政内容主要有:裁汰冗员、废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满族自谋生计等等;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

戊戌政变
新政一开始便遭到原来各大臣的抵制。特别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更是保守派的头目。荣禄与慈禧的关系密切,不单对光绪公开抗命,还与朝中其他保守派人物向慈禧密报,要求慈禧回朝训政。9月13日,光绪感到慈禧有异,于是命康有为迅速外出到上海,并要“设法相救”。9月16日,光绪在颐和园召见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另一方面,直隶总督荣禄以英俄开战,催袁急回天津。据袁世凯的日记,之后谭嗣同于9月18日夜访袁世凯住处,透露慈禧联同荣禄,要废除光绪;并说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住的颐和园。两日后(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

一种说法是袁世凯的泄密,是光绪政变失败的原因;但据近年的考证,慈禧及荣禄早有废除新政的计划,二人在袁世凯9月20日泄密以前亦经已有部署和防备。9月19日,慈禧回宫,9月21日即临朝,宣布戒严,火车停驶;并即幽禁光绪,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是为戊戌政变,结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维新。维新党人中,康有为早离开北京,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其他数十人被捕,包括称为“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于9月28日斩于菜市口。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则发放新疆。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外,一律都被废止。

变法的影响
只有短短103日的变法,最后因为宫廷政治斗争的缘故而告失败。过去多数人将运动的失败归咎于慈禧及朝庭中保守大臣反对改革而发动政变。但近年亦有历史学家认为,维新运动自开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除了光绪未具备足够的权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维新派人物(特别是作为智囊的康有为)对政治现实的无知,和他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粗糙嘹解,亦注定运动的失败。

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制度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三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除止以外,朝庭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中央以外;间接亦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