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可不知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目录
第一篇 礼制
1.礼
2.孝
3.忠
4.仁
5.义
6.五礼
7.九拜
8.作揖
9.唱喏
10.叉手
11.左右尊卑
12.授受不肢睁陪亲
13.吃饭的禁忌
14.古代的坐相
15.古代的成人礼
16.为什么叫做“婚”
17.古代结婚的过程
18.闹洞房
19.交杯酒
20.盖头
21.上门女婿
22.三从四德
23.七出——古代的休妻条例
24.愚昧的冥婚
25.居丧之礼
26.丁忧
27.古代对于“死”的不同称呼
28.古代的棺椁形制
29.汉人的土葬传统
30.墓碑的来历
31.招魂仪式
32.牌位
33.明器
34.坟
35.陵
36.祭与祀
37.泰山封禅
38.祭祀日神
39.祭祀雨神
40.祭祀河神
41.腊八
42.告朔饩羊
43.奠祭和祭奠
44.鬼
45.四象
46.灶神
47.明堂
48.越俎代庖
49.卜和筮
50.殷商的甲骨占卜
51.龟的崇拜
52.巫师
53.亲与戚
54.伯仲叔季
55.六亲
56.三纲五常
57.大宗小宗
58.昭穆
59.冥镪
60.结义
61.指腹为婚
62.守岁
第二篇 学制
1.察举
2.征辟
3.孝廉
4.贤良方正
5.九品中正制
6.科举制
7.院试
8.童生试
9.乡试
10.会试
11.殿试
12.朝考
13.中国历代的学位
14.状元
15.榜眼、探花
16.进士
17.举人
18.秀才
19.“连中三元”
20.“独占鳌头”
21.“蟾宫折桂”
22.金榜
23.科举四宴
24.“公车”
25.武科
26.门生
27.萌生
28.监生
29.贡生
30.同年
31.博士
32.硕士
33.学士
34.留学生
35.帖经、帖括
36.试帖诗
1.段位
2.定式
3.布局
4.先手
5.做眼
6.宫子
1.劫
8.天元
9.当湖十局
(二)中国象棋
1.楚河汉界
2.九宫
3.将军
4.动子
(三)五子棋
1.禁手
2.三手交换
3.五手两打
三、书法
(一)书体
1.甲骨文
2.金文
3.篆书
4.隶书
5.草书
6.楷书
7.行书
(二)着名书法隶
1.钟繇
2.王羲之
3.欧阳询
4.张旭
5.怀素
6.颜真卿
7.柳公权
8.黄庭坚
9.米芾
10.赵孟頫
四、绘画
(一)绘画的种莫与技法
1.中国画
2.写意
3.工笔
(二)着名画家
1.顾恺之
2.阎立本
3.吴道子
4.宋徽宗
5.张择端
6.唐寅
7.八大山人
8.石涛
9.扬州八怪
(三)着名作品
1.《洛神赋图》
2.《历代帝王图》
3.《清明上河图》
4.《溪山行旅图》
5.《千里江山图》
五、戏曲
(一)古代戏曲
1.宋元南戏
2.元代杂剧
3.明清传奇
4.清代花部
5.四大名剧
(二)剧种
1.京剧
①徽班进京
②生、旦、净、末、丑
③唱念做打
④西皮、二黄
⑤脸谱
⑥京剧伴奏乐队
⑦同光十三绝
⑧四大名旦——梅程尚荀
⑨四大须生
2.评剧
3.豫剧
4.越剧
5.昆曲
6.黄梅戏
7。秦腔
8.粤剧
9.川剧
10.河北梆子
11.花鼓戏
12.木偶戏
13.皮影戏
六、曲艺及其他
1.相声
2.评书
3.评弹
4.京韵大鼓
5.快板
6.双簧
7.二人转
8.太平歌词
9.高跷
10.口技
11.拉洋片
七、中医
1.四诊法
2.针灸
3.推拿
4.刮痧
5.拔火罐
6.药膳
7.经脉
8.穴位
9.方剂
10.太极图
11.十大名医
八、武术
1.少林武功
2.武当武功
3.峨眉武功
4.南拳
5.太极拳
6.八卦掌
7.形意拳
8.气功
9.散打
10.十八般武艺
第七篇 地理
一、山脉、山峰
1.阿尔泰山脉
2.天山山脉
3.昆仑山脉
4.祁连山脉
5.冈底斯山脉
6.喜马拉雅山脉
7.横断山脉
8.秦岭山脉
9.太行山脉
10.大兴安岭
11.武夷山脉
12.玉山
13.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14.道教名山:武当山、青城山
15.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16.庐山
17.井冈山
18.三清山
19.黄山
二、河流、湖泊
1.长江
2.黄河
3.淮河
4.渭水
5.黑龙江
6.松花江
7.雅鲁藏布江
8.珠江
9.鄱阳湖
10.洞庭湖
11.太湖
12.青海湖
13.滇池
14.杭州西湖
15.扬州瘦西湖
16.日月潭
三、中华区划
1.九州名称的来历
2.地区的划分
四、中华都城
1.西安
2.洛阳
3.北京
4.南京
5.杭州
6.开封
7.咸阳
8.商丘
五、中华建筑
1.《考工记》
2.阿房宫
3.咸阳宫(信宫)
4.汉三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
5.大明历蠢宫
6.布达拉宫
7.苏州园林
8.汉长安城
9.唐长安城
10.明紫禁城
11.承德离宫(避暑山庄)
12.颐和园
13.沈阳故宫
14.雍和宫
15.圆明园
16.上林苑
17.狮子林
18.畅春园
19.恭王府
20.福建土早御楼
21.北京四合院
22.上海弄堂
23.安徽民居
24.窑洞式民居
25.四川传统民居
26.傣家竹楼
27.土家族吊脚楼
28.纳西族碉楼
29.畲族传统民居
30.毡房和帐房
31.藏族民居
32.维吾尔族民居
六、中华交通
1.丝绸之路
2.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3.京杭大运河
4.秦之驰道
5.驿站
6.茶马古道
7.漕运
七、中华地理之最
1.中国地理的世界之最
2.长城“八大雄关”
3.“天下第一”的称谓
4.中国的四大高原
5.中国四大名亭
6.中国六大古都
7.中国的“怪泉”
8.中国七大“天下第一泉”
9.中国着名石窟
10.“三国”地名今何在
第八篇 民俗
一、天文历法
1.日、气、朔——历法三要素
2.计时
3.干支
4.夏小正
5.太初历
6.《大衍历》
7.斗建
8.朔望
9.四时
10.上元积年
11.岁星纪年
12.二十四节气
13.农历月份别称
14.十二时辰
15.十二生肖
16.二十八宿和三垣
17.四象
18.黄道吉日
19.黄历
20.藏历
21.周易与历法
二、华夏图腾与符号
1.龙
2.凤凰
3.麒麟
4.饕餮
5.蟾蜍
6.鱼
7.鹿
8.鹤
9.龟
10.鸳鸯
11.喜鹊
12.蝙蝠
13.岁寒三友
14.盘古
15.女娲
16.伏羲
17.祝融
18.河伯
19.后羿
20.城隍
21.灶君
22.鼎
23.钟
三、修道与净化
1.养生
2.炼丹
3.阴阳相谐
4.打坐
5.转经与朝圣
四、婚丧
1.同心结
2.三书六礼
3.定情信物
4.媒人
5.月老与牵红线
6.婚礼
7.贴“囍”
8.拜天地
9.合卺
10.贞节
11.送终
12.祭文
13.丧事衣着
14.人殓礼俗
15.出殡礼俗
16.纸钱
17.做七
18.居丧
19.天葬
五、民间生活
1.年龄的别称
2.亲属礼仪称谓
3.社交礼仪称谓
4.筷子与用饭礼俗
5.起居礼貌
6.走亲戚
7.送礼
8.乔迁
9.生子
10.送别
11.家居
12.姓氏与门第
13.三教九流
六、占卜与神秘文化
1.玉皇大帝与太上老君
2.八仙
3.玄学
4.符咒
5.巫蛊
6.占星法
7.八字
8.奇门遁甲
9.测字
10.相术
11.风水
12.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13.禅宗
14.密宗与喇嘛教
七、节日
1.除夕
2.春节
3.元宵节
4.立春
5.三月三
6.清明节与寒食节
7.端午
8.七夕
9.盂兰盆节
10.中秋
11.重阳
12.腊八
13.泼水节
14.那达慕大会
15.雪顿节
八、民间习俗
1.叩手礼及叩桌谢礼
2.跪拜礼
3.“男左女右”的来源
4.“上北下南”的来源
5.“一日三餐”的来源
6.红色表示吉祥的缘由
7.生日祝寿的由来
8.祝寿送寿桃的由来
9.吃长寿面的由来
10.抓周的由来
11.压岁钱的由来
12.贴春联
13.福字倒贴
14.放鞭炮
15.关大门吃年夜饭
16.守岁
第九篇 服饰、工艺
一、服饰
1.汉服
2.襦裙
3.披帛与半臂
4.步摇
5.盘扣
6.头饰
7.花黄
8.铅华
9.裹脚
10.胭脂
11.梳篦
12.金缕玉衣
13.羽扇纶巾
14.褒衣博带
15.帔子
16.胡服
17.水田衣
18.旗装
19.旗袍
20.唐装
21.上衣下裳
22.服色
23.石榴裙
24.绫
25.罗
26.绸
27.缎
28.苗族银饰
29.维吾尔族花帽
30.哈达
31.朝鲜族服饰
32.壮锦
33.水家布
34.蒙古袍
35.披星戴月
36.花钿
37.妆靥
38.衮衣
39.青衣
40.直裰
41.袈裟
42.霓裳羽衣
43.盖头
44.幞头
45.凤冠
46.霞帔
47.抹胸
48.顶珠
49.深衣
50.马褂
51.花盆底鞋
52.堕马髻
53.爱司髻
54.木屐
55.百褶裙
56.缠头
57.乌纱帽
58.翎
59.玉带
60.饬
61.道袍
62.龙袍
63.画眉
64.染指甲
二、工艺品
1.荷包
2.核雕
3.剪纸
4.漆器
5.灯笼
6.缂丝
7.木偶
8.中国结
9.皮影戏
10.糖画
11.泥人张
12.根雕
13.风筝
14.门神
15.杨柳青年画
16.布老虎
17.蜡染
18.扎染
19.苏绣
20.湘绣
21.粤绣
22.蜀绣
23.挑花
24.钧瓷
24.汝瓷
26.官瓷
27.定瓷
28.哥瓷
29.秘色瓷
30.唐三彩
31.青花瓷
32.粉彩
第十篇 饮食
一、中华菜系
1.鲁菜
2.粤菜
3.湘菜
4.淮阳菜
5.徽菜
6.川菜
7.闽菜
8.浙菜
二、名席名宴
1.明代天厨御宴
2.元代赏花宴
3.宋接待金国使节宴会
4.唐代烧尾宴
5.满汉全席
6.孔府菜
三、民族食谱
1.洱源白族美食
2.朝鲜族饮食习俗
3.苗族节日美食
4.回族的斋月
四、美食文学
1.“东坡鱼”的由来
2.过桥米线的来历
3.豆腐的发明
4.臭豆腐的由来
5.孔子饮食
五、饮食典籍
1.《食次》
2.《食经》
六、饮食与名人
1.鱼头豆腐与干隆皇帝
2.范仲淹吃粥
3.苏东坡与东坡肉
4.石涛与苦瓜
七、名茶与产地
1.黄山毛峰
2.安溪铁观音
3.碧螺春
37.明经
38.八股文
39.翻译科
40.枪替
41.师范
42.古代对老师的各种称呼
43.桃李满天下
44.太学
45.国子监
46.杏坛
47.木铎
48.稷下学宫
49.鸿都门学
50.太医署
51.书院
52.白鹿洞书院
53.岳麓书院
54.石鼓书院
55.应天府书院
56.东林书院
57.同文馆
58.通儒院
59.京师大学堂
60.私塾
61.《三字经》
62.《百家姓》
63.《千字文》
64.幼儿园的起源
65.胎教
66.六艺
67.格物致知
68.《弟子职》
69.有教无类
70.因材施教
71.民间各业崇拜的祖师
第三篇 官制
1.官
2.僚
3.吏
4.太师、太傅与太保
5.司马、司徒、司空
6.商鞅的官制改革
7.士
8.家臣
9.门客
10.《周官》的政治地位
11.相、丞相、宰相
12.太尉
13.御史大夫
14.十三曹
4.西湖龙井茶
5.藏族酥油茶
6.蒙古奶茶
八、茶礼茶法
1.茶艺
2.茶道
九、中国酒文化
1.黄酒和夏商周三代的酒
2.各种饮酒习俗
3.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4.酒令
十、名酒与产地
1.贵州茅台酒
2.董酒
3.绵竹剑南春
4.泸州老窖特曲
5.古井贡酒
6.伊川杜康酒
7.五粮液酒
后记
15.郎官郎吏
16.三公九卿
17.将军
18.汉朝几次官制变化
19.尚书
20.卖官制
21.侍中
22.北周的官制改革
23.隋代的官制改革
24.秘书省
25.什么是“清官”
26.尚书省
27.门下省
28.中书省
29.三省的配合与制约
30.六部
31.宋代的宰执
32.枢密院
33.计相
34.翰林学士
35.宋代的谏官与政治失控
36.大学士
37.张居正的政治功过
38.东西二厂
39.锦衣卫
40.八旗制度
41.三殿三阁大学士
42.军机处
43.南书房
44.理藩院
45.总理衙门
46.我国首任驻外大使
47.绿营兵
48.新军
49.钦差大臣
50.县的来历
51.郡县制
52.刺史
53.酷吏与循吏
54.三辅
55.南北朝的侨郡县
56.都护府
57.节度使
58.宋代的路、州、府
59.镇的意义
60.行中书省
61.达鲁花赤
62.明代三司
63.总督和巡抚
64.道员
65.绍兴师爷
66.南、北洋大臣
67.宦官之害
68.明清胥吏
第四篇 学术典籍
一、经部
1.“十三经”
2.《周易》
3.《尚书》
4.《诗经》
5.《周礼》
6.《仪礼》
7.《礼记》
8.《左传》
9.《公羊传》
10.《觳梁传》
11.《论语》
12.《孟子》
13.《尔雅》
14.《孝经》
15.“四书”
16.《大学》
17.《中庸》
二、史部
1.《尚书》
2.《春秋》与编年体
3.《左传》
4.《国语》
5.《战国策》
6.《史记》
7.《汉书》
8.“二十四史”
9.《资治通鉴》
10.《通鉴纪事本末》与纪事本末体
11.“十通”
12.《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等与会要
13.《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与学术史
14.《水经注》《西域水道记》《庐山记》等与古代的地理、方志书
15.《廿二史札记》和《廿二史考异》
16.《封氏闻见记》《梦溪笔谈》等与历史笔记
17.《明实录》《清实录》等与实录、起居注
三、子部
(一)儒家
1.《荀子》
2.《颜氏家训》
3.《二程集》
4.《朱子语类》
5.《象山全集》
6.《传习录》
(二)道隶
1.《老子》
2.《庄子》
3.《列子》
4.《淮南子》
5.《抱朴子》
(三)法家、兵家、纵横家
1.《商君书》
2.《管子》
3.《韩非子》
4.《孙子兵法》
5.《孙膑兵法》
6.《司马法》
7.《鬼谷子》
(四)墨家、名家
1.《墨子》
2.《公孙龙子》
四、文学
1.《诗经》
2.《楚辞》
3.《子虚赋》《上林赋》《两都赋》等与汉赋
4.《乐府诗集》
5.《古诗十九首》
6.《陶渊明集》
7.《昭明文选》
8.《世说新语》
9.《文心雕龙》
10.《搜神记》
11.《玉台新咏》
12.《辋川集》
13.《燕歌行》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蜀道难》
15.《秋兴八首》
16.《原道》
17.《长恨歌》
18.《无题》
19.《花间集》
20.《全唐诗》
21.《醉翁亭记》
22.《赤壁赋》
2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4.《西厢记》
25.《三国演义》
26.《水浒传》
27.《西游记》
28.《金瓶梅》
29.三言二拍
30.《长生殿》《桃花扇》
31.《红楼梦》
32.《聊斋志异》
33.《儒林外史》
34.《古文辞类纂》
35.《饮水词》
五、医家
1.《黄帝内经》
2.《神农本草经》
3.《伤寒杂病论》
4.《金匮要略》
5.《千金要方》
6.《本草纲目》
六、农家
1.《农书》
2.《农政全书》
七、科技
1.《周髀算经》
2.《九章算术》
3.《梦溪笔谈》
4.《天工开物》
八、类书、丛书
1.《艺文类聚》
2.宋代四大类书
3.《永乐大典》
4.《古今图书集成》
5.《四库全书》
九、佛藏、道藏
1.三藏
2.汉文大藏经
3.藏文大藏经
4.《金刚经》
5.《心经》
6.《法华经》
7.《华严经》
8.《楞伽经》
9.《六祖坛经》
10.《大乘起信论》
11.《弘明集》
12.《高僧传》
13.《成唯识论》
14.禅宗语录
15.《法苑珠林》
16.《五灯会元》
17.《大唐西域记》
18.《道德经》
19.《太平经》
20.《黄庭经》
21.《阴符经》
22.《云笈七签》
23.《道藏目录详注》
第五篇 文化名人
1.黄帝、炎帝
2.仓颉
3.尧
4.舜
5.大禹
6.周公
7.老子
8.孔子
9.颜回
10.曾子
11.子夏
12.子思
13.范蠡
14.鲁班
15.墨子
16.孟子
17.荀子
18.庄子
19.屈原
20.韩非
21.李斯
22.秦始皇
23.荆轲
24.陆贾
25.贾谊
26.晁错
27.司马相如
28.董仲舒
29.汉武帝
30.张骞、班超
31.司马迁
32.蔡伦
33.刘歆
34.班固
35.张衡
36.蔡邕、蔡文姬
37.曹操、曹植、曹丕
38.建安七子
39.诸葛亮
40.竹林七贤
41.王弼
42.潘岳
43.陆机
44.谢安
45.陶渊明
46.谢灵运
47.江淹
48.刘勰
49.贾思勰
50.萧统
51.隋炀帝
52.古代四大美女
53.玄奘
5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5.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56.鉴真
57.李白
58.杜甫
59.王维
60.自居易
61.韩愈
62.柳宗元
63.杜牧
64.李商隐
65.李煜
66.柳永
67.范仲淹
68.欧阳修
69.周敦颐
70.苏轼
71.陆游
72.程颢、程颐
73.朱熹
74.王安石
75.司马光
76.李清照
77.辛弃疾
78.毕异
79.关汉卿
80.马致远
81.吴澄
82.郑和
83.李贽
84.四大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
85.施耐庵、吴承恩、罗贯中
86.东林党与杨涟、顾宪成
87.王阳明
88.王夫之
89.顾炎武
90.黄宗羲
91.蒲松龄
92.郑板桥
93.袁枚
94.曹雪芹
95.纪晓岚
96.曾国藩、张之洞
97.林则徐、魏源
98.康有为、梁启超
99.严复
100.龚自珍、黄遵宪
101.王国维
102.黄节
103.鲁迅
104.陈独秀、胡适
105.蔡元培
106.詹天佑
107.马寅初
108.熊十力、马一浮
109.陈寅恪、吴宓、柳诒徵
110.钱穆、辜鸿铭、章太炎
111.梁济、梁漱溟
第六篇 国粹
一、国乐
(一)乐器
1.古琴
2.编钟
3.磬
4.箜篌
5.古筝
6.琵琶
7.笛子
8.洞箫
9.二胡
10.葫芦丝
(二)名曲
1.《高山流水》
2.《梅花三弄》
3.《夕阳箫鼓》
4.《汉宫秋月》
5.《阳春白雪》
6.《渔樵问答》
7.《胡笳十八拍》
8.《广陵散》
9.《平沙落雁》
10.《十面埋伏》
(三)乐舞
1.六乐
2.五音
3.八音
4.巫舞
5.六代舞
6.盘鼓舞
7.唐朝三大舞——《秦王破阵乐》《攻成庆善乐》《上元乐》
8.霓裳羽衣舞
9.胡旋舞
10.踏歌
11.秧歌
12.狮子舞
13.龙舞
14.孔雀舞
二、棋道
(一)围棋
② 两个古装美女下五子棋,一个美女说我让你八部,你也赢不了我是什么电视剧
I赶紧发货放假刚刚
③ 和3个女同学下五子棋下不赢,怎么办
1.既然是女同学,让一让又何并哗正妨?
2.如果你不想让,那各个击破,等他们落单或有人不在的时芦罩候再来领教棋艺。
3.在网上跟他们下,这样你还让她悔棋,这就是你的问题咯。
4.找两个跟你一样想的人,拿三绝悔副五子棋,来个3VS3,这样压力小了,不至于还输吧?
④ 火影忍者手游宾果五子棋怎么玩
火影忍者手游宾果五子棋是1月26日到2月2日的一个新活动,需要玩家在游戏中进行棋盘的自由体验,那么火影忍者手游宾果五子棋怎么玩?下面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下吧!
活动时间:1月斗瞎26日05:00至2月2日05:00
参与条件:等级20级
活动内容:活动界面上有25颗棋子,分别对应不同的任务(活动期间,任务不会变化)。完成任链祥务后,对应的棋子会点亮;当横向或竖向的5颗棋子全部点亮,即可领取对应的奖励。五子连线棚销搏,奖励到手。
⑤ 女生下五子棋什么内涵
在这旅则个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人莫过于父母了。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负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衣食住行处处为孩子操心,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了。
所以生孩子对每个父母而言不仅仅是收获子女的喜悦感,同时还要承担很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压力。生子要有计划地进行,否则是害了自己且影响了其未来的成长。
勇敢母亲一次生五子,现身讲述生娃后的生活体验,并不单单只是幸福
大部分人生活中见到双胞胎都会比较惊奇,也连连羡慕这样的准妈妈,假设遇上了同时怀了5个孩子的母亲,那么一定会更惊讶吧?其实我和大家一样,这位宝妈是我的好朋友叫阿丽,也因此我更清楚她生娃的艰辛路程。
刚开始大家得知阿丽怀多胞胎的消息时都很高兴,包括她本人在内都觉得自己超幸运。不过孕晚期到族颂医院产检的时候却遇到了不少困难,很多医生都劝她最好可以减胎,不然会有很大的分娩危险。
阿丽不舍得自己的任何孩子,所以还是坚持留下。就这样她千辛万苦地把5个孩子都生下来了,本以为可以轻松些了,可接踵而来的却是抚养孩子的各种难题。
别家两个人带一个娃都难,而她却要同时带5个,这让阿丽根本应付不过来。还好周围的亲戚邻居经常来帮忙,才勉强可以照顾过来。如今的物价越来越高,这些孩子的日常支出也深深困扰着她的家庭。
为了赚更多钱她老公专门去外面打工,可就算这样家里依旧会揭不开锅。阿丽曾经对我说过:“没想到当妈这么不容易,特别是当5个孩子的妈,现实的压力常常让娃喘不过气来。”
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她生活得比较艰难,会时不时的资助点。或许是上天知道她家的艰难,有位好心人一直资助孩子们上学,也使得这5个娃现在学了不少本领、各有各的特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她们家以后的日子会越来拆穗棚越好,孩子们也会有个不错的未来。
⑥ 有什么好玩的、很快一局的手游
我不知道,很快一局的具体时间是多少,我觉得一局在15分钟左右,都应该算是比较快吧。那就简单盘点一下。
在游戏中能够学到判唯升一点知识,这也算是游戏没有白玩。不然不过沉迷于游戏,丝毫没有收获的话,这可就没那么有意思了。
⑦ 女朋友想和我玩五子棋有何用意,求解。
就是想玩五子棋,没有别的用意的,和她玩就是了。
五子棋是全国智力运动会竞技项目之一,是一种两人对弈的纯策略型棋类游戏。
五子棋有两种玩贺携逗法。玩法一:双方分别使用黑白两色的棋子,下在棋盘直线与横线的交叉点上,先形成五子连线者获胜。玩法二:自己形成五子连线就替换对方任意一枚棋子。被替换的棋子可以和对方交换棋子。最后以先出完所有棋子的一方为胜。
五子棋的棋具与围棋通用,是一种传统的棋种。
称谓
五子棋,日文亦有连五子、五子连、隐纯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五石禅卖、五法、五联、京棋等多种称谓;英文则称之为FIR(Five In A Row的缩写)、Gomoku(日语“五目”的罗马拼音)、Gobang、connect 5、mo-rphion等;捷克文piskvorky,韩文omok等等。
许多国家的人对五子棋都有不同的爱称,例如,韩国人把五子棋称为“情侣棋”,表示情人之间下五子棋有利于增加情感的交流;欧洲人称其为“绅士棋”,代表下五子棋的君子风度胜似绅士;日本人则称其为“中老年棋”,说明五子棋适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思维方式。
⑧ 一个女生下五子棋超级厉害,三四个人下她一个人都下不赢,可看出这个人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说明她观察能并带力强 并且会对未来进行规启蔽薯划 有远见
她应该会喜欢有才华的男生 外表相对不那么重悄者要
⑨ 五子棋的规则和玩法
五子棋的玩法是:
五子轮正棋分为白棋和黑棋,轿桐腊通过相互对垒取得胜利,任意方向满五个即可胜利。如果闭滑堵住要道,就要重新选择出路,一般敌方三个相连时,就要堵住。整个棋盘下满时都没有人达到五连,即为和棋也为平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