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雀王朝大约是中国历史上那个朝代同时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7年)和秦朝(前221)、西汉(前202)处于同时代。
孔雀王朝始建于公元前3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战国末期,是秦襄王和秦始皇征服六国创立秦朝的时期。秦朝创建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被汉高祖刘邦推翻,刘邦建立了西汉。
这段时期是孔雀王朝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及其子孙统治的时期,也是孔孙缺雀王朝最强盛的时期。
刘邦于公元前195年去世,随后汉惠帝登基,在位七年,其母吕后(吕雉)自惠帝死后即临弊举朝称制,共主政八年,公元前180年去世则卜辩,吕后死后是汉文帝继位,刚好是孔雀王朝的末期。
(1)孔雀王朝大美女扩展阅读:
公元前325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这时,月护王(旃陀罗笈多)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之后他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人,正式建立孔雀王朝,定都华氏城。
随后,他又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华氏城。由于他出生于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后来人们把月护王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
月护王统治末年(前298年),人口达到1870万人,到了月护王儿子宾头娑罗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逹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形成了史学界传统意义上的大帝国。
阿育王统治时期,在经历了100次的战争之后,在公元前269年至232年的期间统治了印度次大陆大部分的土地,在阿育王统治中期(公元前250年)达2650万人。
王朝的版图扩张到现在的阿富汗及今天的孟加拉,也可能达到伊朗的东部,东边则到印度的阿萨姆邦,南方则到喀拉拉邦及安得拉邦的北部。王国的首都是塔克西拉、邬阇衍那及巴连弗邑。
孔雀王朝末年,王权衰落,印度重新分裂为许多国家。孔雀王朝约前180年为巽伽王朝所取代,当时最后一王巨车王的军队首领华友篡夺了政权。
由于孔雀王朝在可靠史料极度匮乏,主要孔雀王朝的事迹仅见于佛经、部分石刻和塞琉古国使者的见闻,难以推断灭亡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孔雀王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秦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汉
2. 在你看来孔雀王朝达到了怎样的极盛阶段
公元前324年,阿育王的祖父领导了反对马其顿入侵的战斗,推翻了摩加迪沙的南达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据说他是卡塔尔人,属于孔雀家族。他在牧羊人、猎人和孔雀驯养者中长大。因此,他建立的王朝被称为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在南方和北方作战,在军队中度过一生,结束了古中枝印度时代,统一了整个北印度。他制定统一大计。八年后,他发布了一项攻击羯陵伽的军事命令。羯陵伽位于孟加拉湾以东,是一个到处都是鲜花和水果的军事大国,海外贸易发达。阿育王对羯陵伽的征服增强了孔雀帝国的指培族军事和经济实力,开辟了从南部的德干高原到西部的阿富汗的广阔领土,使孔雀帝国达到了实力的顶峰。
孔雀王朝传至阿育王时代,约公元前272一前232,对南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征讨。据铭文记载,在阿育王征服羯陵伽时,曾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此外因战争死亡的人还不仅如此。从这一夸张的数字可以想象战争进行得非常激烈。羯陵伽被征服后,南印度除极南端一部分以外,悉入孔雀帝国的版图。至此,孔雀帝国已形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3. 关于印度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
问题一:两个王朝哗派绝的开创者只是同名,没有其他关系,因为孔雀王朝的开创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低微,在父亲被杀乱姿死母亲逃走后被牧牛人领养,随后被一个猎人买走。因为在游戏中扮演国王出色,被贤人考底利耶买走从而接受了七八年的教育,长大后他在考底利耶羡春等人的辅佐下抵抗入侵的亚历山大东进军,对内也很快取代了难陀王朝,建立起以孔雀为族徽的强大王朝,到公元前184年阿育王的孙辈大夏拉罗被婆罗门将领卜沙弥多罗·巽伽杀害,从此巽伽王朝取代了孔雀王朝,统治恒哥中游地区100多年,其规模和稳定性都逊色很多,许多小邦并存,到了公元318年恒哥中游谷地的小邦国旃陀罗笈多一世才因为迎娶了显贵的利契察毗公主鸠摩罗提毗脱颖而出,开创了笈多王朝的基业,史称“古典时代”。
4. 问谁能介绍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呢~~~~谢谢~~高手帮忙~~
阿育王(Ashoka,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约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频头娑罗王之子,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 阿育王简介 阿育王是一位佛教徒,后来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 一生的业绩 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的阿育王像 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在约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知春盛的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后世的传说 这要从佛在世时说搭敬耐起 佛在世时,入城托钵,一个小孩正在用泥土做游戏,他见到佛陀来了,相好庄严生起了欢喜心,于是他就手捧泥沙做食物想,供养佛陀。佛陀欢喜的接受了他的供养,并且告诉阿难:由于这个小孩今天无所求的真诚的供养佛陀,虽然只是一钵沙土,但以此功德,佛离世后百年,此小儿当作转轮圣王,因果不虚的轮回,从暴君的传奇转变,建立八万四千佛塔佛教史上最有名的护法国王。 编辑本段从暴君到弘扬佛教的护法名王 暴君阿育王 阿育王之名可意译为“无忧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他的祖父旃陀罗笈多创立了孔雀王朝,并击败了入侵的希腊人,他的父亲宾头沙罗巩固了这个国家,并向南扩展了国土稿旁,累计攻灭了十六个国家。站在祖父两代的肩膀上,阿育王有着有利的创造更大历史业绩的条件。 佛家经典说阿育王从小就有佛心佛性,但他早年的行为并未能体现出这一点。他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来在镇压旦叉始罗城叛乱中立下大功,积累了政治资本。公元前273年父王宾头沙罗病重,阿育王回国争夺王位,传说他杀死了99个兄弟之后才坐稳了宝座,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王位争夺的血腥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阿育王终于排除了一切反对势力,举行了灌顶仪式(即印度当时的登基仪式)。杀人无数的阿育王在即位后仍改变不了他凶狠嗜杀的作风。据说他专门挑选最凶恶的酷吏去设立“人间地狱”残害百姓。在统治初期被认为是一个暴君。 他发动了一系列统一南亚次大陆的战争,曾征服过湿婆国等,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公元前261年远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的战争。这次战争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统一印度的事业(最南端的部分除外,历史上很少有北印度的政权能征讨到这里),但也造成了10万人被杀,15万人被掳走的人间惨剧。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从小埋藏在他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权欲所遮盖,这时终于被恻隐之心所唤醒。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终于被感召,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 事实上,阿育王此时已经镇压了别人的暴乱,并获得了极大的军事胜利。他担心别人会模仿他的军事征伐,对自己的后代不利,所以就吸纳了佛教里面的一些所谓四大皆空,生死轮回等理念推广到别人心里。 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很快就四散瓦解了,说明阿育王的推广佛教并不是很成功,但因是高层统治者亲自推广,故而被佛教组织充分利用起来,以此作为继续发展扩张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阿育王是被佛教充分利用的对象,但阿育王自己也利用佛教瓦解别人的反抗,算是互相合作,各取所图。 佛教的护法名王 我们不妨看一看这时的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到此时已经有300多年了,期间经历了七位持法者,进行过两次大结集。佛教的四谛、五蕴、八苦、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广泛传布到印度次大陆的千家万户,但与这时的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等印度的其他主要宗教相比,并未取得 阿育王塔 压倒性优势,更未传布到印度以外的地区,而随着传播的进行,其内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在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后,佛教的传播取得了质的飞跃。 阿育王宣布他将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即使不得已的战争也将尽量减少伤亡。他宣布佛教为国教,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着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他倡导的正法,包括以下这些基本内容:对人要仁爱慈悲,包括孝敬父母,善待亲戚朋友和其他人,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如修桥造路、种树建亭等;要对其他宗教宽容,给予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应有的地位,禁止不同教派之间的互相攻击。这些“正法”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统治需要。 阿育王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还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为了消弭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阿育王邀请着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阿育王开始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甚至叙利亚、埃及等地都有他们辛勤的足迹。这是佛教走出印度,迈向世界性宗教的开始。 阿育王亲到各地去朝礼佛的圣迹,修建佛塔,访问有名的大德高僧,又在全国的名胜地方的大山崖上,刻上佛的教导,使大众都能看到佛的教诲。这些文物至今还在那里屹立不倒,成为印度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无比瑰宝。 阿育王倡导的正法 阿育王倡导的正法,包括以下这些基本内容 对人要仁爱慈悲,包括孝顺父母和对待亲戚朋友。 对动物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 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好事 要对其他宗教宽容,和平共处。 佛教正法的基本精神 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在全国修了84000座佛舍利塔,多次帮助僧团,布施供养三宝。阿育王又派许多大德高僧,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弘扬佛教,这些传教高僧及大臣,东从缅甸,西到埃及、希腊,都有他们的足迹,由于阿育王后来翻然悔悟,并且积极的爱护人民,保护生命,护持佛教,所以他被当时及现在的人们尊为——护法名王。 公元前236年,阿育王枕着“护法名王”的尊号离开了他的子民。孔雀王朝的国祚不长,在他死后只延续了半个世纪便告终了,印度又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但是,由于阿育王对佛教的支持,使他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编辑本段阿育王的治国 治国方针 阿育王的治国方针是基于佛教的精神,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他的这种政策并不是空想主义的,具有相当的现实性。对于羯陵伽国的征战虽然对其惨状深有感触,但是仍然将其土地编入了帝国的版图。他虽然禁止杀生,但是没有废除死刑。 他虽然是佛教徒,但是对其它宗教也很宽容,容许它们的存在,婆罗门教、耆那教都得以共存。他的这种宗教政策,也成为了以后印度君主的传统。 孔雀帝国 阿育王统治下的孔雀帝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全国分为若干行省,行省总督通常由王子担任,但行省内部仍有着许多保持自治或半独立的部落,孔雀帝国还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
5. 孔雀帝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如何
【孔雀帝国的政治制度】
孔雀帝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它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军事官僚机器。国王总揽一切大权,他代表国家、任免官吏、颁布法律,统率军队、掌握最高司法权、控制国有土地和其它重要资源。
国王之下有一个由贵族组成的咨询会议,称为帕利沙德。在行政老唯模方面,宰相主持日常政务。据说辅佐旃陀罗崛多建立孔雀王朝的憍底利耶,担任了第一任宰相。宰相下面有管理行政、军事、经济、司法、城侍缓市和乡村等事务的各类机构。
据麦伽斯提尼,孔雀王朝时期有三类官吏:第一类官吏维持河流畅通和负责土地的重新测量、检查堵塞的沟渠,以便大家能平均用水。他们也管理猎人、收税、主管与土地相关的行业——伐木者、木匠、黄铜匠和矿工、修筑道路;第二类官吏分为六组,每组5人。他们监督手工业者的技艺、接待外国人、负责生死登记、主管出售和易货贸易、主管工匠的制品,并按印记出卖这些东西、征收商品售价的什一税。这六个组的人都有责任照料私人和公共的事情、整修公共设施、管理价格、市场、港口和神庙等。第三类主管军事。
憍底利耶山源的《政事论》,对孔雀帝国的政治、经济、司法、军事等制度进行了规划,其中也讲到总税务官、农业总监、城市长官等官职及其职责。
【司法制度】
中央有最高法院,国王往往亲自过问审判事宜。孔雀王朝没有法典传世,据多种资料,当时的刑法十分残酷。如据斯特拉波,任何人如果犯有伪证罪,就要砍掉其手足;任何使他人致残者,不仅会受到同样的报复,而且还要砍掉其双手;假若他使工匠丧失其手和眼,则处以死刑。佛教文献说到阿育王设立的人间地狱中就有种种酷刑。
【国家机构】
孔雀帝国时期有一支庞大的军队。据说旃陀罗崛多时可征集起60万兵力。据麦伽斯提尼,孔雀王朝时专管军事的官吏分为六组,每组5人。其中一组管舰队,二组管运输军诫、人畜的粮草及其它军需;三组管步兵;四组管骑兵;五组管战车兵;六组管象兵。
孔雀王朝除用军队、法院等机构,实行严刑峻法外,还利用特务组织。《政事论》中说有固定的密探和活动的密探。他们既监督一般的人民群众,也监督“国内大臣、王室祭司、军队统帅、太子、宫廷守门人、后宫总管、监狱看守、税务官、司库、地方行政长官、将军、城市大法官……”等。他们不仅进行监视,而且进行暗杀,投毒。
6. 孔雀王朝何时建立
印度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东征印度时,因部下反对而只好撤军。他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然脊虚后就撤走了。不久,印度人推翻了马其顿的统治,建立了“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叫阿育王(或译无忧王)。据佛教传说,他在父王死后,杀了99名兄弟,才坐稳了宝座。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残忍的君主。可就是这位阿育王,后来皈依了佛教,并把佛教立为国教。
阿育王即位之初,就大力向外扩张。他曾征服过湿婆萨国,但最大规模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羯陵伽是孟加拉湾沿岸的一个强国,拥有步兵6万,骑兵1万,战象几百头。这个国家不仅在军事上很强大,而且由于海外贸易发达,在经济上也很富庶,这就引起了阿育王的注意。在他举行登极典礼后的第八年(约公元前262年)开始向羯陵伽大举进犯。最后羯陵伽国被他征服,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羯陵伽战争对阿育王影响极大。在羯陵伽战争结束不久,阿育王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进行了多次的长谈。最后,在他的感召下,皈依了佛教,成了一名虔诚的教徒。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他曾经发布过一个敕令,在敕令中他说:他对羯陵伽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感到深切的忧虑和悔恨。”后来他又一次向全国的人民宣布:“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音”。今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遗余力地宣扬佛法,从此以后,他将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宣扬清野中佛法的高僧。
阿育王所说的“法”,就是以佛教的伦理道德观为基础,强调仁慈的实践和虔诚的思想。他认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信仰佛法,重要的在于行动。一个人能否向善,不是看他参加了多少次佛教的仪式,而是看他在每一件事情上是否能按照佛法去做。
阿育王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以家庭作为人生的基点,首先在家庭中体现他所说的那些道德。主要是要服从父亲,尊崇老师和长辈;对亲朋好友要慷慨和友好;对待仆人和贫苦的人要乐善好施;对待动物要仁慈,不能滥杀。
阿育王首先以身作则。他宣布在全国废除斗兽之类的血腥娱乐,不允许用动物做杀生祭礼,在宫廷里对王公大臣们喜欢的狩猎游戏也加以限制。
阿育王不久又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下令在王宫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他的诏令刊刻在上面。他还召集了全国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在各地修建了答山许多佛教寺院和佛塔。
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印度公主在去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传教时,不仅带去了许多僧侣和佛典,还带去了一枝神圣的菩提树的树枝,并亲自种植在锡兰,这棵菩提树在锡兰一直生长到今天。
经过一番宣传和使节往来,佛教不仅传遍了锡兰,而且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甸、中国和世界各地。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印度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历史着作里,他被称为“伟大的阿育王”。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但是,这种统一很不稳固,在他死后不久,帝国重又分崩离析。
7. 孔雀王朝时期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时期
孔雀王朝时期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时期。孔雀王朝(MauryaDynasty)(约公元前324年到约公元前187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着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月护王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帝国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凯羡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死后,他的儿子据地独立,原来在帝国内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在南部宣布独立。孔雀王朝在恒河流域继续维持统治约50年。
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樱孙卜末王布里哈德拉塔被大臣脊穗普希亚密特拉·巽伽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古印度的政权。
8. 孔雀王朝与孔雀有关吗
有关系,因为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家族,是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罩燃,所以后世称之为孔雀绝厅王朝。这个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着名的奴隶制王朝,在印度是认可度比较高的王朝,包括现在的印度国旗上,正中央那个图像,就是出自孔雀王朝的核心人物阿育王的纪念碑,他就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印度人口中的传奇之王。
宗教的血液流淌在印度人身上,这个阿育王到了晚年就突然开了窍,或许是惨烈的杀戮看太多了,也或许是想为了下辈子积德,他忽然大彻大悟皈依了佛门,佛教的精义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所以接物宏虚纳了这个杀人无数的大魔头。阿育王顿悟得彻底,把佛教升为国教,大兴寺庙,据记载他共建造了八万多座佛塔,开展了无数佛教活动,向全民进行财物施舍,同时也向全世界各地派出了僧团,可以说,佛教能成为世界性宗教,有他的功劳。
阿育王死后,孔雀王朝也没能逃脱盛极而衰的命运,这个大帝国在50年后走向破灭。
9. 梁小龙版电视剧陈真中的那个高个美女是谁武功不错的
你说方志心啊?演员叫余安安
余安安,原名余德缨。原籍广东开平,1959年10月22日生于香港,16岁那年进入影视圈。她拍的电视剧有《大地恩情》、《陈真》、《天蚕变》、《书剑恩仇录》、《武侠帝女花》等,她那娇俏艳丽中西合壁的甜美外型,自然、婉约的表演特色,无论是演古今人物,都十分抢眼惹人瞩目,成为无线电视台的当家花旦之一。
1977年开燃哗纤始,余安安在邵氏电影公司接拍电影,1978年由TVB跳槽到佳视(全称“佳艺电视台”),不久佳视倒闭,余安安过档到丽的电视台(后改名为亚洲电视台,即亚视/ATV),成为丽的最红的当家花旦之一。
余安安在出道之初曾跟尔冬升相恋八年,最后以分手告终。1984年初,余安安和周润发闪电结婚,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九个月,之后又闪电离婚。1987年,余安安与任职广告公司的李万祺结婚,2003年离婚后复出影坛,拍摄了《神勇铁金刚》、《早熟》、《宝贝计划》、《我要成名》、电视剧《新不了情》等一系皮仿列影影视作品
余安安作品
电影:大家乐 (1975) ......
池女 (1976) ......
天螺大破五行阵 (1977) ......
多情剑客无情剑 (1977) ...... 林诗音
令生令世 (1977) ......
三少爷的剑 (1977) ...... 小丽
爱纯 (1978) ......
倚天屠龙记 (1978) ...... 周芷若
倚天屠龙记大结局 (1978) ...... 周芷若
醉猫师傅 (1978) ......
追 (1978) ......
楚留香之蝙蝠传奇 (1978) ...... 金灵芝
文打 (1979) ......
色欲与纯情 (1979) ......
油脂甲由 (1979) ......
孔雀王朝 (1979) ...... 白飞飞(改编自古龙原着《武林外史》)
离别钩 (1980) ...... 吕素文
花煞 (1982) ......
猎魔者 (1982) ...... 贺盈
如来神掌 (1982) ......
脑魔 (1983) ......
玉剑留香 (1983) ......
爱奴新传 (1984) ...... 春姨
花心红杏 (1985) ......
水儿武士 (1985) ......
两公婆八条心 (1986) ......
豪门夜宴 (1991) ......
笑傲江湖II东方不败 (1992) ...... 诗诗
绝种铁金刚 (2003) ...... 关曼琼
精装追女仔2004 (2004) ......
美丽酒吧 (2005) ......
早熟 (2005) ......
美丽曼特宁 (2005) ......
我要成名 (2006) ......
宝贝计划 (2006) ...... 李太
性工作者十日谈 (2007) ...... Jenny
呖咕呖咕对对碰 (2007)
出埃及记 (2007) ...... 张芳母
七擒七纵七色狼 (2007) ......
服装:
绝种铁金刚 (2003)
精装追女仔2004 (2004)
电视剧:1976年TVB《书剑恩仇录》饰香香公主 (处女作兼成名作)
1978年佳视《金刀情侠》饰上官小仙(改编自古龙原着《九月鹰飞》)(导演:徐克)
1979年ATV《天蚕变》饰傅香君
1980年ATV《大地芦行恩情》饰孙洁贞
1981年ATV《武侠帝女花》饰昭仁公主/陈圆圆
1982年ATV《陈真》饰方志心
2008年《新不了情》饰李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