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名人手不释卷的故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旦纳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备逗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仿迟卖西汉着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着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兇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着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着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着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着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着名的学者。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着《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着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着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贰’ 姓杨的祖先是谁
杨姓起源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26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98岁。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27世,文王昌:季历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圣瑞。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羡里,后6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7年而崩,寿97岁,谥为文王。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今陕西省咸阳西北18里处,有周文王陵)。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28世,武王发:文王太子。商纣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武王率修文王绪业。时纣王无道,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商纣闻武王来,亦发兵70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于是诸侯尊武王为天子。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后崩,寿93岁。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
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其世系为:
1世,杨杼(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 (均为夏历,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5岁,谥忠廉。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
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不详)诰封贞静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
月初三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寿92岁,谥勤简。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己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时,寿89岁,诰封专肃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时,卒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时,寿68岁,谥闵惠。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时,卒于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时,寿76岁。葬同夫山。生子三:文、宜、亭。直,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元始、元发、重邑、应春(青)、常五;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统伯(阮伯)、耀高(叔蒿)、谓明。
4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时,寿86岁,谥清勤。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
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己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寿69岁,谥端庄夫人。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时,寿73岁,谥密察。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
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时,寿85岁,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辛、康、京、襄。辛,配向氏,生子六:冉、沈(游)、杭(慨)、载(栽)、骞、颜;京,配万氏,生子二:羡明、羡光;襄,官太傅,配华氏,诰封紫阁夫人,生子四:丰、礼、鳌、鲁。
6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时,官周王朝卿士大臣。卒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己巳(前 882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时,寿64岁,谥威烈。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己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时,寿 73岁,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绍甲。
源于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说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书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
源于春秋晋太傅杨(月八十)说
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羊舌辖有铜(革是)、杨氏、平阳三邑。突生职,职生赤,(月八十)、鲋、虎、季夙。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称叔(月八十),是晋平公时的着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洪洞东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又据《广韵》、 《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一带),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
二、赐姓转姓
1.因功赐姓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代杨义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2.从其养主
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代杨思(日助),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杨思(日助)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
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显赫的郡望。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3.改姓
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党员杨靖远,满族人,原姓赵。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次年元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1936年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原姓马名尚德。
4.回归旧姓
有的杨姓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姓。如杨老令公——杨业身上。杨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斌贝)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杨业归宋复姓。
贵州台江巫脚乡的苗族杨姓。过去,有一户姓杨的迁到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欧姓聚居区,这位杨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姓。解放后,他的儿子也改姓杨。
三、少数民族杨姓
白族杨氏 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杨干贞,五代十国时大义宁国君主,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南诏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后为大天兴国权臣,1927年灭大天兴国,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因为暴虐,被杀,在位8年。元代以后,杨氏仍为白族大姓。杨鼐,白族,云南大理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人。明弘治二年(土489年)举人,任黄州府(治在今湖北黄冈县)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称他为长者。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区是杨氏的聚居地。
满族杨氏 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杨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贵州,后迁居山东登州。康熙年间迁居吉林,耕种官田,因为能提前交纳5年的额粮,被批准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满人。这支杨氏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四世。
纳西族杨氏 杨昌,清代纳西族散文家,云南丽江大研里人。喜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绩。他的散文非常出众,着有《四下可斋》集。他还写有许多游记、杂记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得士林叹服。他有大约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丛书《滇文丛录》《丽郡文征》等集中。杨元之,清代纳西族诗人,云南丽江大研里人。祖父杨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任刑部主事。杨元之以善写汉、纳两读的诗出名。
苗族杨氏 杨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大约于元皇庆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书院,对传播汉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过重大作用。杨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将领。父亲杨(王景),杨洪初从明成祖北征,机警敏捷,以勇着称。正统三年(1438年)任都指挥同知,正统九年,击败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总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镇朔大将军。
回族杨氏 杨应奎,明代诗人、书法家,回族,山东益都人,正德年间进士。此外在侗族、朝鲜族、蒙古族中也有杨氏。
杨姓迁徙史
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后为晋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至秦汉之际,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 (今陕西大荔)。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
至汉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晋、唐这一时期,是杨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
至宋代起,杨姓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宋末,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杨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元代,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末,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着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
明代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着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
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一线,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台湾杨氏
台湾台南佳里杨氏
台南,即今台南市,是台湾省西南部的历史名城,1661至 1886年间为台湾政治、经济中心。市里有郑成功祠,为着名古迹。随郑成功人台的杨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为望族。其后有杨文魁,字子伟,号逸齐,奉天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都督佥事调任台湾镇总兵,到任即分布营讯,讲求军务,又立义塾,延聘内地名儒为师,设置学田资膏火,因之大陆去台湾者甚多,对开发台湾起了极大的作用。有一次蓝理入朝,康熙问台湾总兵如何?蓝理对曰:“练兵马,兴学校,洁己奉公,兵民相安无事。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莱。”第二天康熙对荐举文魁的巴泰说:“杨文魁身为封疆大臣,惟食腐莱,可谓廉矣!”当时蓝理奏言台湾实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为不可,谓台湾之田皆为民业,若夺为兵田万不可以,况兵皆由内地调来,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谁肯举家渡海以事屯田乎?康熙从其言,兵民皆喜。及举军政,被劾者皆无怨言,而所拔将弁,多至镇帅,皆有声。故兵民念其德,绘像立祠以祀之。
台湾台北半线杨氏
康熙三年(1664年),人居台北的杨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为拓建学宫,其父墓另择穴于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约2.3亩,邑人说此地为“金盘摇珠”。墓毕后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义,子孙必昌,但您当远徙,十年之后可致巨富。”正是那个时候,半线初启,草莱未垦,志申遂往之,居于柴坑子庄,货番田而耕之,督率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尽力农耕,数年家渐富,辟田亦愈广。遂凿二八圳,引猫罗之水灌溉,润田数百甲,岁人谷万石。又凿福马及深圳,因之线东西两堡之田,皆为杨氏所有。又以余力开垦淡水、佳腊埔及金包里,岁亦人谷数千石,家畜亦多,佃农数千人,锄耕并进,半线景象是以日兴。雍正元年(1723年),台北建县治,志申移居东门街。他好行慈善事业,睦宗族,恤乡里,治桥梁,捐学田,邑人莫不称颂之。茔墓于彰化,后循众议,祀台邑孝悌祠。以长子振文,追封为中宪大夫。杨振文能识大体,人郡庠,捐资为知府衔,赏戴花翎。孙杨应选,亦有盛名。
台湾台中杨氏
台中县杨氏的开基祖为杨琏,字至器,号华堂。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金沙镇官澳村下八巷。兄弟两人,至器居第二,其父杨鸿畔之嫡出。自幼抱有大志,嘉庆年间渡台。初时,身中仅有18铜钱,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不得已挑水度日,后改作厨司。每日克勤克俭,兼作生理,渐有积蓄,即开办船头行,即现时所称贸易商。他与内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号杨合顺。其从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对贫民甚多援助,对政府亦多贡献,数十年间置田园数千甲,发大财。当时娶一妻两妾,育8个儿子,即现时8祧房亲,享年63岁。其次子润卿,进秀才及廪生;三子连卿,进秀才及廪生,至考中恩科进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学正堂;五子瑶卿,日人时代为参事。其余各房子孙,皆勤俭,继续购有田园数百甲,亦皆昌盛。
台湾台中沙鹿镇杨氏
沙鹿镇人杨清钦,生于1934年2月23日。幼承庭训,受父亲经商影响。长大后,和昆仲合开味精厂,由小而大,逐渐扩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团,员工近5000人,工厂动力达3万匹马力,关系企业计20余家。
香港八闽弘农杨氏
孙中山先生的两名亲密战友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和“四寇堂主人”杨鹤龄 (“四寇”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在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杨氏为主体自愿结合而成的民间群众团体——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成立了,并推选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现任会长杨金溪,副会长杨友谊、杨慈意,理事长杨丕汉, 秘书长杨思敬。联合会的主要宗旨为:弘扬中华文化,光大杨氏正谊明道、廉洁奉公、清白传家等伦理道德规范;并肩负联络宗谊,增强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闽港文化经贸交流,以及扶危济困,举办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等任务。建会初期,就有会员500多名,包含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两种。
移居海外
杨姓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姓人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 20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姓人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杨姓人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马来西亚沙巴州杨氏
这是杨姓人足迹踏遍东南亚的第一步。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去北婆罗洲,即今马来西亚沙巴州。云川在此长期羁留,而与当地鲁顺族酋长女儿相爱而结婚。公主后因云川遇难而为夫跳海殉节,留下了“寡妇山”这一游览胜地。而后有原籍福建漳州长泰人杨原抄(1858—1925年),于1877年只身南渡,抵达新加坡,寄宿同乡宗亲会馆中,后又移居今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经过艰苦努力,创建立古晋市,成为当地着名的实业家和华侨领袖。目前这里已建立了沙捞越古晋董杨宗亲会。如今马
来西亚杨氏最活跃的要数沙捞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杨宗亲会,他们的总顾问是拿督阿玛杨国斯。这个宗亲会成立于1971年,包括沙捞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诗巫等5个地区的杨姓,其次还有美里杨氏公会和雪龙杨氏公会。
孟加拉杨氏
清干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间(1780—1783年),杨姓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来,并吸引、接纳中国的侨民,在当时的印度加尔各答建立了“中国城”,从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缅甸仰光杨氏
始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今已146年了。他们为谋团结、敦亲谊,于清光绪元年 (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总堂”。嗣后,1922年旅缅侨领杨昭固,又倡议新建植德堂于仰光海滨街三若开恒头,门牌 75—76号第三、四楼,1925年冬落成。当时“四知总堂”的会址系租赁,岁时莅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1957年由几位正副理事长倡议筹建会所,推举杨唐豪为建委会主任,着手劝募基金,幸得诸族亲热烈支持,踊跃捐献,数月之间,巨款立就。1958年购地于仰光海域街门牌400号,第二年己亥冬兴工,越三年辛丑告竣。内部雕刻布置,历时经岁,至1962年12月举行落成庆典。目前已在全缅各重镇、市区筹设分堂,宗旨是联系宗亲、加强团结,尽力推行族亲福利,并协助贫穷子弟就学或介绍职业。
菲律宾杨氏
杨姓人已散布在菲律宾全国各地区。宗亲总会成立于 1950年3月19日,会址设在马尼拉市,下面还有礼智三描分会(礼智市)、宿务分会(宿务市)、三宝颜分会(三宝颜市)、纳卯分会(纳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会(怡郎市)和美骨区分会及五宝杨氏家族会等。这里的杨姓人大都来自中国福建的泉州市、厦门市及其附近的晋江、金门、同安、安溪等县。
新加坡杨氏
新加坡有70%以上的华侨,其中杨姓人占了较大的比重。他们最初去新加坡的具体时间虽然难以考证,但据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这里就成立了槟城杨氏植德堂公司。嗣后又在这里建立了新加坡杨氏总会及新加坡潮安仙乐杨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杨氏公会、槟城杨氏公会和新加坡潮州弘农杨氏公会等宗亲会组织。
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郡望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叁’ 急、急、急
1、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类始祖,留下了“女娲补天”的传奇故事。2、嫘祖,黄帝轩辕氏的元妃,据说养蚕是她发明的,被后世誉为“蚕神”。3、嫫母,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形同夜叉,丑陋无比,但她为人贤德,被黄帝轩辕氏娶为次妃。是缫丝和镜子的发明者。4、瑶姬,一说为王母娘娘之女,一说为炎帝之女,传说曾协助大禹治水,后化为巫山女神。5、精卫,“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着精神而抛洒热泪。6、姜嫄,传说是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生下中国的农耕始祖后稷;母以子贵,姜嫄也被后世尊为圣母。7、简狄,传说是帝喾的次妃,因为生下了商族的始祖契,被商族的后代顶礼膜拜。8、后缗,夏帝少康的母亲。少康在母亲的教育下发愤图强,立志要夺回天下,终于形成“少康中兴”局面,后缗也被称为“中兴之母”。9、妇好,据历史学家考证系商王武丁的妻子,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一位女性军事家。10、太姜,周文王姬昌的祖母。11、太任,周文王姬昌之母。12、太姒,周文王姬昌之妻,武王姬发之母。以上三人合称“周室三母”。13、邑姜,姜太公之女,武王之妻,晋开国君主唐叔虞之母。晋祠中有“圣母殿”专祀邑姜。14、周宣姜后,周宣王之妻。汉《列女传》云:“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宣王常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敢请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实自有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后用为后妃辅主以礼的典实。15、许穆夫人(前690—?)许国许穆公夫人。春秋卫国(今河南省淇县)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16、齐姜,晋文公(前636年—前628年)之夫人。齐姜宁愿独守空闺,苦劝丈夫抛弃安乐,回国靖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其远见和魄力深为后人称道。17、樊姬,楚庄王(?—前591年)夫人。楚庄王在称霸以前,十分喜欢打猎,樊姬多次劝阻,终于感化了楚庄王,从此改过自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国家政事上。18、定姜,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献公(前576—前559)的妻子,被刘向评论为:“聪明远识,丽于文辞。”19、颜征在(—前535),孔子的母亲,年轻守寡独自抚育孔子成人。20、敬姜,春秋时期鲁国文伯歜的母亲,早年守寡靠缉麻线为生,在文伯歜做了鲁相后仍旧操劳纺织。21、庄姜,卫庄公夫人《诗经·卫风》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是形容她的美丽。史传庄姜既善且美,有很好的口碑。22、定姜,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献公(前576—前559)的妻子,被刘向评论为:“聪明远识,丽于文辞。”23、西施,名夷光,四大美女之一。24、卫灵夫人,成语“不欺暗室”谓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作昧心事,即源自卫灵夫人。25、孟母,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佳话。孟母被推崇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26、钟离春,战国时齐宣王之皇后,古代四大丑女之一。“貌似无盐”往往用来形容丑女,即源自于她,因为她是战国时代齐国无盐县人。但她饱读诗书,志向远大。27、吕雉(前241—前180年)汉高祖刘邦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是一位性格刚毅、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政治家。28、窦漪(前205—前135年),汉文帝皇后,景帝之母、武帝之祖母,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沿续“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29、缇萦,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孝女,“缇萦救父”促使汉文帝取消了自古以来残酷的肉刑。30、卓文君,我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精诗文,善弹琴,与司马相如如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佳话。31、卫子夫(?—前90年),汉武帝第二个皇后,其弟卫青、外甥霍去病是古代名将、抗击匈奴的民族英雄。32、冯嫽,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女外交家,随解忧公主陪嫁乌孙国,因其才能在在西域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史称“冯使夫人”。33、王昭君(前52年—?),古代四大美女,赴匈奴和亲史称“昭君出塞”,为民族团结作出了牺牲。34、班婕妤(公元前48—2年),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文学家,为汉成帝妃子,善诗赋,有美德。35、阴丽华(4—64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阴丽华一生谦德可风,相夫教子,主理后宫,不曾干预朝政,更能约束家人,使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时代。36、孟光(生活在东汉初),东汉名士梁鸿之妻,“举案齐眉”就是他们夫妻的故事,而且孟光也是古代四大丑女之一。37、班昭(约40—约120年),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着有《女诫》,并合撰《汉书》。38、邓绥(81—121年),东汉和帝皇后,相继辅佐殇帝和安帝,控制朝政长达二十年。39、阮氏,东晋名士许允之妻,古代德美才佳的四大丑女之一。40、卞氏(160—230年),曹操夫人,生有曹丕、曹植四子,为人堪称女性楷模。41、蔡文姬(约177年—?),我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着名的文学家。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42、貂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王允使美人计除了董卓立下大功。43、黄硕,黄阿丑能诗善文,博学多识,相夫教子,勤劳持家,成就了诸葛亮的千秋大业。44、陶母湛氏(243--318年),晋朝大将陶侃的母亲,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45、褚蒜子(324—384年),东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先后在晋穆帝、晋哀帝、晋孝武帝时,三度临朝称制。46、谢道韫,出身名门,东晋着名女诗人。47、花木兰,北魏着名女将。48、冯太后(442—490年),北魏文成帝皇后,执掌北魏政权25年之久,主持了诸如三长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等一系列改革,为北魏江山的繁荣富强打下了良好基础。49、冼夫人(522—602年),在战乱纷争的南北朝时期,保持了岭南地区百多年的稳定。50、独孤皇后(543—602年),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皇后,并称“二圣”。
51、窦皇后(569—613年),与唐高祖李渊生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元霸及平阳公主五位子女,皆为大唐天下的奠基者。52、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的女儿,真正的巾帼英雄,为大唐王朝建立立下惊世战功。53、长孙皇后(600—636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史上着名的贤后。54、徐惠(627—650年),唐朝一代才女,唐太宗李世民妃。55、樊梨花,唐将薛丁山之妻,传说武艺最高,天下无敌。56、陈硕真(?—653年),唐朝起义军首领,自称“文佳皇帝”。57、武则天(624—705)中国唯一的女皇帝。58、文成公主(625—680年),唐室和亲吐蕃,嫁与松赞干布。59、太平公主(665—713),武则天之女,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公主之一。60、金城公主(698—730年),也嫁到吐蕃,促进了民族和谐。61、公孙大娘,唐朝开元年间的舞蹈家。62、薛涛(770—832年),唐朝着名女诗人。63、郭贵妃,唐宪宗妃,唐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贤后。64、述律平(879—953年),辽开国两朝皆参与处理政事与军事,为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大功。65、佘赛花(934—1010年),北宋名将杨业之妻,着名的佘太君。66、穆桂英,着名的杨门女将。67、萧绰(953—1009年),史称辽朝“承天太后”,,摄政二十六年权倾一时,使辽朝进入鼎盛时期。68、刘娥(968—1033年),宋仁宗时垂帘,长期控制北宋的国政。69、欧母,欧阳修的母亲,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她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70、苏小妹,受父兄影响才情皆佳的着名才女。71、岳母,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是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72、孟皇后(1073—1131年),宋哲宗赵煦的皇后,贤淑温婉。73、梁红玉(1102—1135年),韩世忠妾,擂鼓击败金兵的巾帼。74、李清照(1084—1155年),宋朝女词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可谓最出色的才女。75、朱淑真,宋朝优秀女词人。76、诃额仑,成吉思汗的母亲。77、孛儿贴,为铁木真先后生下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个儿子,都是剽悍善战的武士。78、黄道婆(1245—1330)推广织造技术的发明大家。79、管道升(1262—1339年),元朝着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80、马皇后,与明太祖朱元璋患难与共的皇后。81、徐皇后,徐达之女,与朱棣合葬于明十三陵之长陵。82、张皇后,明孝宗皇后,封建皇朝一夫一妻的典型。83、秦良玉(1574—1648年),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女将之一,被封为“镇东将军”。 84、柳如是(1618—1664年),古代爱国名妓。85、孝庄太后(1613—1687年),清朝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满清入关后由乱及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86、秋瑾(1875~1907)——鉴湖女侠。87、赵一曼(1905~1936)——抗日英烈。88、林徽因(1904~1955)——着名才女。89、潘玉良(1895~1977)——着名旅法画家。90、宋庆龄(1893~1981)——孙中山夫人,国家名誉主席。91、林巧稚(1901~1983)——着名妇产科专家,新中国首批学部委员中的唯一女性。92、吴贻芳(1901~1983)——中国最早的女大学校长之一,1928年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93、史 良(1900~1985)——“七君子”之一,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长,曾任人大副委员长。94、丁 玲(1904~1986)——新文化运动后五大女作家之一。95、胡 蝶(1907~1989)——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后。96、邓颖超(1904~1992)——全国政协主席,职务最高的女性。97、邓丽君(1953~1995)——中国一代歌后。98、张爱玲(1920~1995)——20世纪最杰出的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99、吴健雄(1912~1997)——世界着名的女科学家。100、宋美龄(1897~2003)——蒋介石夫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中国女性。
‘肆’ 姓王的女名人
姓王的名人有哪些 在发展中,王姓还创造了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无数政治名人、文学名人、艺术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审知等都曾是一国之主;王允、王导、王安石都是名臣贤相;王翦、王离、王浚都是着名将师;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维、王守仁、王国维等都是享有盛誉的学者、思想家、艺术家;王昭君是女中豪杰;王赣骏则是当代第一位华裔太空人。据有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在发展中,王姓还创造了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无数政治名人、文学名人、艺术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审知等都曾是一国之主;王允、王导、王安石都是名臣贤相;王翦、王离、王浚都是着名将师;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维、王守仁、王国维等都是享有盛誉的学者、思想家、艺术家;王昭君是女中豪杰;王赣骏则是当代第一位华裔太空人。据有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1、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汉朝的和平使者,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2、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3、王充(公元27――约96年)东汉哲学家。
4、王符(约85――162年):东汉思想家。
5、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东晋大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着名书法家。
6、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7、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9、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10、王维(公元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
11、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12、王小波(公元?――约995年):北宋时农民起义军领袖。
13、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宰相。
14、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15、王实甫:元戏曲作家。
16、王阳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学家、教育家。
7、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诗人。
18、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19、王尽美(公元1898――1925年): *** 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
20、王运(公元1833――1916年)中国\近代着名学者,文学家。
21、王国维(公元1877――1927年):中国近代着名学者。
22、王若飞(公元1896――194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三、当代名人 :
1、王亚南(公元1901――1969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2、王稼祥(公元1906――1974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3、王首道:中国人民 *** 上将, *** 时期大军区司令员。
4、 王浩骅:中国姓名学创始人,中国姓名文化研究会会长.
5、王树声(1905--1974),共和国10大将之一。
6、王震(1908--1993),1955年被授于共和国上将军衔。...>>
历史上姓王的名人 历史名人
王子乔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称为王乔、王子晋。
王翦
战国时秦的名将,频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五十里)人。事秦始皇,曾定赵、燕、蓟诸地,后为李信所谗,谢病归里,后信战败,始皇遂用翦策以平荆。
王昭君(王嫱)
汉秭归人。元帝时选入掖庭,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帝以嫱赐之,号宁胡阏氏。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县东 矗。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羲之(321~379)
字逸少,东晋临沂(今属山东)人,后南迁为会稽人。尝为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善书法,所写草隶,冠绝古今,以兰亭集序、乐毅论等为最,后人称为书圣。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宋临川人。博览强记,工书画,尤善诗,而文词简练。神宗时为相,改革政治,锐行新法,因反对者众多,没有成功。封荆国公,卒谥文。着有周官新义、临川集、唐百家诗选等。
王阳明(1472~1528)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大儒,弘治进士。正德时巡抚南赣,定宸濠之乱。嘉靖时封新建伯,总督两广,破断藤峡贼,卒谥文成。其学以知行合一为主,发挥致良知之教,反对朱熹格物穷理之说,讲心学渊源于宋之陆九渊,世称姚江学派。尝筑室于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书。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姓王的名人有哪些 明星 . 王 2. 王 3. 王冰洋 4. 王传一 5. 王恩琦 6. 王菲
7. 王菲菲 8. 王富华 9. 王冠 10.王光良 11.王海玲 12.王浩信
13.王宏恩 14.王宏伟 15.王惠 16.王嘉明 17.王家顺 18.王建房
19.王建复 20.王建杰 21.王杰 22.王洁实 23.王介安 24.王娟
25.王蓝茵 26.王磊 27.王丽达 28.王力宏 29.王量 30.王美莲
31.王佩瑜 32.王品 33.王启文 34.王强 35.王蓉 36.王瑞霞
37.王锐 38.王诗文 39.王识贤 40.王思思 41.王童语 42.王威
43.王喜 44.王啸坤 45.王笑文 46.王欣如 47.王心凌 48.王秀琳
49.王雪娥 50.王雅洁 51.王炎 52.王绎龙 53.王渝 54.王羽泽
55.王袁 56.王苑君 57.王韵婵 58.王昭华 59.王振宇 60.王志文
61.王中平 62.王壮 63.王子鸣 64.王馨平 65.王芷蕾 66.王菀之
67.王婧 68.王珏 69.王琥 70.王栎鑫 71.王梓宏 72.王橹窗
73.王铮亮 74.王筝 75.王雯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5分 王倪:伏羲和黄帝曾与王倪论道.王倪是啮缺的老师,王倪论道. 道及天边,智达宇际。
王子成父:齐国大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一员大将。因败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赐姓王氏。为琅琊王氏开祖。
王子乔:被奉为“王氏的始祖。”王子乔是黄帝的四十二代后人,又名晋,字子乔,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师旷见太子晋后,对其称善不已。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纵横家的鼻祖。着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四大弟子闻名于世。
王斗:齐人,稷下先生,约活动于齐宣王时期。齐宣王以为贤,于是举荐贤士五人做官,齐国大治。
王绾: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
王: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战国着名军事家,秦大将军,始皇师之,因功着晋封武成侯,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贲:王翦之子,秦代名将,与其父同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王昭君:(公元前~世纪中叶),名嫱,字昭君,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汉初大臣。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着名哲学家。
王符:(约公元85~162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 镇原县)人,东汉着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着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有谋略,是蜀汉后期名将。
王肃:(公元195~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人。三国魏儒家学者,着名经学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农湖县人,西晋着名军事家,曾指挥伐吴的战争,大胜。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东邹城人。晋朝人,魏晋之际的着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征,祖籍琅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着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王导:(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谥号:“文献”
王:(公元276~322年),字世将。祖籍琅邪临沂人。东晋着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屈指可数的音乐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大书法家。与其子王献之在书法上,称:“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临沂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诗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王:(公元349~400年),字符琳,小字法护,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着作《伯远贴》。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简穆,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时期人,仕宋、齐两朝,书法家,官至尚书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谥“文中子”。
......>>
跪求,古代姓王的女名人,最好姓名是两个字的,明细如下: 王羽,王蝉,王璇,王筱,王灵,王琼,王晓。。。这些名字都很有诗意吧?未必非要起个和古人一样的名字。
古代姓王的名人的故事 姓王的名人多了去了。王翦(秦扫六合,王翦父子灭了五国);王昭君(四大美女,昭君出塞);王猛(十六国前秦丞相,扪虱谈天下);王羲之(大书法家,入木三分);王安石(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变法,双喜临门的故事);王勃(唐初四杰,滕王阁序,早死);王莽(东汉末年新朝建立者,王莽篡权)。等等
姓王的有哪些名人 王褒
王符
王逸
王延寿
王粲
王赞
王嘉
王导
王猛
王融
王僧孺
王借
王绩
王梵志
王勃
王之涣
王翰
王湾
王昌龄
王建
王禹
王安石
王明
王莽-新朝皇帝
王充
王艮
王光英
王洛宾 - 中国民歌歌王
王翦
王亚樵
王贲
王守仁
王羲之 - 晋代书法家
王献之
王小波 - 20世纪作家
王时焰 - 画家艺术家
王选 - 女律师
王阳元
王阳明
王渔洋
王稼祥
王维
王国维
王昭君
王重阳 - 道教全真道创始人
王实甫 - 元戏曲作家
王才军
王淦昌 - 物理学家
王德宝 - 生物学家
王应睐
王令
王沂孙
王应麟
王庭筠
王若虚
王冕
王磐
王九思
王慎中
王永庆 - 企业家
王世贞
王衡
王思任
王夫之
王士祯
王昙
王明道
王力 -语言学家
王安
古代和现代有哪些姓王的伟人和名人啊? 王姓作为我国十大姓氏之一,在各个历史朝代,都有上乘表现。秦代有为辅佐始皇平安赵、燕、蓟、荆等地区的大将王翦。西汉末年有摄政王王莽,后建立新朝,称帝十五年。东汉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王充,捍卫和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其主要着作为《论衡》。晋代有书圣王羲之。唐代有着名文学家王勃,诗人王维。宋代有政治家王安石。元代着名戏剧家王实甫,一生创作杂剧达十四种之多,其代表作《西厢记》。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发展陆九渊之说,创立阳明学派。清代有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其着作宏富,思想博大精深,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近代着名学者王国维,在我国学术界有很深的影响。
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汉平使者,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东汉哲学家。
王 :号梁盖,战国末期秦国上将,初为战神白起的锋芒所掩盖,白起死后也未有大功绩,但是王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与蒙骜王陵交替征战,始皇帝二年,王死 。
在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长平之战中,初期和后期的秦军统帅是秦军宿将王。
从《战国无双之魂断长平》一文中可以一窥王的风貌。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符(约85~162年):东汉思想家。
王叔和(201―280年):魏晋之际的着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山东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着名书法家。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王冰 (约生于公元710~804年):曾任唐代太仆令。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经过分门别类、迁移补缺、阐明奥义、删繁存要以及前后调整篇卷等整理研究工作,着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王旦(957~1017) 北宋名相。
王小波(公元?~约995年):北宋时农民起义军领袖。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宰相。
王显政:五代时期着名孝子,蒲城义门王氏先祖。义门王氏家族人才辈出,元延佑间曾被朝廷题匾“蒲城孝义之家”,列入国史,并得到县令“王氏孝悌,以兴民让”的表彰。翰林学士、国子祭酒虞集专门赋诗赞誉。记录王氏家族变迁与行孝的历史的《义门王氏先茔碑》,由“一代宗师”欧阳玄撰文,着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危素书,赵期颐篆额,是全国着名石碑。元代御立的《蒲城王氏祠堂碑铭》也系危素书,赵期颐篆额,是元末碑刻代表作品。其中提到的韦村,又作苇村,即现在的蒲城县上王乡东苇村,至今王氏子孙仍聚居在前头、庄后、新庄三个自然村。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王实甫:元戏曲作家。
王阳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学家、教育家。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诗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
姓王的名人? 名气越大越好! 王义之,书法古今第一,书圣
王献之,王义之儿子,小书圣
王莽,纂汉当皇上
王震,开国上将
王安石,北宋宰相,唐宋八大家
王维,唐着名诗人
王健林王思聪父子,王祖贤,王祖蓝,王宝强
l 腾讯微博?QQ空间首页名人介绍名人名言名人故事历史名人名人文化分类地区姓氏名人图片当前位置:首页?>?名人介绍?>
王姓名人
来源:名人资料网 作者:名人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也是全球三大姓氏之一。2014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权威资料显示,王姓总人口高达9468万,高居全国第一,多于李姓总人口9276万,但是就全球范围而言则少于李姓1亿以上的人口规模,后者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姓氏。就全国及北方来看,王姓人口密度高于李姓,但在南方分布范围不及李姓广泛。王姓是源流最复杂,涵盖少数民族最多的姓氏之一。王姓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其次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苏、黑龙江、浙江、陕西和湖北七省。王姓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如王昭君、王羲之、王维、王安石、王守仁等。古代王姓名人王亥,又名振,商朝先公,约生活于公元前20世纪末期,河南商丘人。是阏伯(契)的六世孙、冥之长子,继任为商族首领。王诩,即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军事教育家。着有《鬼谷子》,弟子有苏秦、张仪等。王良,春秋时代着名的善御者。王廖,战国时期秦人,名将兼兵法家。贾谊《过秦论》中例举六国当时的名将亦有王廖。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军事家,秦灭六国的军事主帅。王贲,频阳东乡人,秦国名将,王翦之子,秦灭六国战争的主要将领。王绾,秦国人,秦朝首任丞相。王陵,沛县人。西汉初年第三任丞相。王?(xīn),济南人,西汉昭帝时期的丞相。王褒,字子渊,蜀资中人。西汉文学家、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王骏(?―前14年),琅琊人,御史大夫。王吉之子。王嘉(?―前2年),字公仲,西汉平陵人。汉哀帝时期的丞相。王凤(?―前22年),字孝卿,魏郡元城人。西汉权臣,大司马大将军。王政君的长兄。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王莽姑母,史称孝元皇后,汉元帝刘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生母。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先后嫁给两任匈奴单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新朝开国皇帝(建兴帝)。王凤,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市人。王匡,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市人。王梁(?-38),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霸(?-59),字符伯,颍川颍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常(?-36),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东汉开国大将,后追加云台,又有云台三十二将之说。王充(27―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着有《论衡》。与王符、仲长统合称为“汉世三杰”。王景(30―85),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祖籍琅邪郡不其县(今山东即墨西南)。东汉水利工程专家。王次仲,东汉书法家(一说秦书法家),上谷郡沮阳县人。据《宣和书谱》记载,东汉建初(76-84)年间王次仲首创楷书。王堂,字敬伯,广汉(今四川三台县口)人。东汉官员,官至汝南郡太守。因治理有道,招贤纳士,不为权贵所屈,为史所称道。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人。东汉文学家。汉顺帝时,为侍中。着有《楚辞章句》。所作有赋、诔、书、论等二十一篇,《汉诗》百二十三篇,今多亡佚。王延寿,字文考,南郡宜城人。王逸之子。有俊才,少游鲁国,作《鲁灵光殿赋》。王允(137-192......>>
姓王的名人 5分 王震
‘伍’ 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谁世界十大未解之迷分别有哪些
四大美女 是指中国古代的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 一、神秘宝藏之谜 沙皇500吨黄金之谜 石达开藏宝之谜 慈禧的满棺珍宝流向何处 “红色处女军”藏宝之谜 隆美尔巨额黄金之谜 澳大利亚藏金岛之谜 “圣殿骑士团”的宝藏 法国海盗流传下来的神秘藏宝图 张献忠万万两金银之谜 二、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究竟从那里来 人类的智慧从那里来 艾滋病毒来自何方 人的头颅可以移植吗 人体的潜力之谜 人体自然之谜 …… 三、考古未解之谜 秦始皇墓之谜 中国文字因何现身美洲 金字塔中的重重谜团 消失的楼兰古城 失踪千年的罗马古城 通天塔的秘密 蕴含玄机的奥梅克雕像 开封地下城叠城 …… 四、历史文化之谜 淹没在千年积雪下的诺亚方舟 玛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谜 《圣经》中都藏有什么秘密 比金字塔更神秘的巨石阵 谁是日本第一代天皇 耶稣是人还是神 拿破仑死亡之谜 希特勒的性别之谜 五、天外来客之谜 善恶难定的外星人 外星人的来访 外星人来自何方 外星人为何不愿直接与地球人来往 玛雅人是不是天外来客 外星人的“交配实验” UFO是美国国防部的无人侦察机? 4千年前的“死丘事件” 美国保留有外星人的遗体?! …… 六、宇宙未解之谜 月球起源之谜 月球并没有绕着地球转! 最神秘的宇宙之谜——黑洞 美国登月照片发现疑点 恒星产生之谜 宇宙中的黄金 神秘天体绕太阳运行 火星上的金字塔之谜 …… 七、动物未解之谜 地球不还有活着的恐龙! 人类始祖是恐龙吗? 中国九头鸟之谜 神秘的蚂蚁王国 虎狮之争之谜 海洋巨蟒之谜 神秘的海妖 鲸鱼自杀之谜 …… 八、植物未解之谜 树的年轮之谜 植物神秘的心灵感应 植物能接收太空发来的信号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南非吃人树之谜 植物吃动物之谜 植物的防御武器之谜 …… 九、地球未解之谜 “失踪”的大西洲 北纬30度线上的“死亡区域” 罗布泊之谜 海底金字塔之谜 消失在太平洋中的古大陆 古人是否还活在百幕大海底 日本人谈虎色变的死亡之海 百幕大魔鬼区域水下早外星人的基地? …… 十、自然未解之谜 唐山地震七大谜团 地球光环之谜 恐怖的死亡公路 百年谜团——通古斯大爆炸 听到九年前的激战 黑色闪电之谜
‘陆’ about films(电影达人请进)
1.这里推荐几部 坚强的心/无畏之心 A Mighty Heart
特务风云/牧羊人/好牧人 The Good Shepherd
天空上尉与明日世界/空军上校和未来世界/空军上尉与明日世界/轰天战士决战明日世纪 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
还有她配音的动画 功夫熊猫 贝奥武夫 鲨鱼黑帮
2.病毒电影 比如 惊变28天 28周后 都是很不错的电影 还有 僵尸肖恩 这个很强大
3.电影没看过不是很了解 这方面建议楼主去看看相关的影评 或多看几次电影
4.《勇闯黄金城》——动画电影,非常好的题材,寻找传说之中的黄金城
《刚果惊魂》——经典之作,所罗门寻宝,有杀人猿看守的宝藏!
《魔域骑兵》——冒险解密,不乏创意的影片!
《七宝奇谋》——经典之作,定位少年影片,但是很有特色!
《亡灵宝藏》——被诅咒的宝藏,寻宝的人会相继死去!
《深海寻宝》——海底的世界是奇妙的,诱人的宝藏在海底之中
《木乃伊》系列——共两部,古埃及寻宝的典范之作!
《星银岛》——当地球寻宝再也拍不出创意的时候,把地点定在了太空,在宇宙的其它星球寻找宝藏!
5.这种排名的话 一般都是有变动的 个人觉得答案是 安吉丽娜朱莉
给你一个排名参考 :
美国民众票选好莱坞影史最美女星 赫本排行第一
1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2 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3 格蕾丝凯利 Grace Kelly
4 玛丽莲梦露 Marilyn Monroe
5 索菲亚罗兰 Sophia Loren
6 凯瑟琳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 Jones
7 伊丽莎白泰勒 Elizabeth Taylor
8 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9 哈莉贝瑞 halle berry
10 碧姬芭杜 Brigitte Bardot
11 茱莉亚罗伯茨 Julia Roberts
12 费雯丽 Vivien Leigh
13 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14 卡梅隆迪亚兹 Cameron Diaz
15 桃丽丝戴 Doris Day
16 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17 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18 詹妮弗安妮斯顿 Jennifer Aniston
19 米歇尔菲佛 Michelle Pfeiffer
20 丽芙泰勒 Liv Tyler
PS 我喜欢 20号= =
6. 御姐玫瑰
小夜刀/最后的吸血鬼
末路狂花
乌龙女校
杀死比尔
觉得 磨坊 也可以算
还有一些韩式的爱情喜剧 比如 我的野蛮女友 超人女友 什么的
希望楼主满意
‘柒’ 有那些姓王的名人
1、王子乔,又名太子晋,春秋时洛阳人。周灵王太子,太原王氏始祖。见(王氏通谱)第一世。
2、王宗敬,春秋时太原(一说平阳)人。王子乔长子,曾任周王室司徒。见(王氏通谱)第二世。
3、王诩,鬼谷先生,春秋末期清溪人。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学派创始人,着有《鬼谷子》、《周易玄悟髓诀》等。见(王氏通谱)第五世。
4、王渠,春秋末期太原人。曾任周王室司徒。见(王氏通谱)第五世。
5、王错,战国时洛阳人。曾任魏国将军。见(王氏通谱)第九世。
6、王坟,一名王贲,战国时洛阳人。王错子,曾任魏国中大夫,为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婿。见(王氏通谱)第十世。
7、王翦,战国、秦时频阳人。曾任秦大将军,为秦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见(王氏通谱)第十六世。
8、王贲,字典,秦时频阳人。王翦子,曾任秦大将军,为秦统一六国立下大功,封武陵侯。见(王氏通谱)第十七世。
9、王离,字明,秦末时频阳人。王贲子,曾任秦大将军,封武城侯。见(王氏通谱)第十八世。
10、王元,秦汉之际琅琊临沂人。王离长子,秦末避乱迁琅琊,后移居临沂,为临沂人,琅琊支始祖。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十九世。
11、王威,字武,秦汉之际先迁琅琊后归太原。王离次子,曾任汉扬州刺史,为太原支始祖。太原支。翦第十九世。
12、王翥,一名王翳,西汉(?-前200年)频阳人。王翦后裔,从灌婴斩项羽,封杜衍侯。见(王氏通谱)。
13、王竞,西汉(?-前188年)频阳人。王翦后裔,官车司马,都尉,封景侯。见(王氏通谱)。
14、王吸,西汉(?-前188年)沛人。官中涓,骑郎将,将军,封清河侯。见(王氏通谱)。
15、王虞人,西汉(?-前186年)频阳人。王翦后裔,从汉高祖刘邦出击英布,封高陵侯。见(王氏通谱)。
16、王陵,西汉(?-前181年)沛人。西汉开国功臣,官右丞相,帝太傅,封安国侯。见(王氏通谱)。
17、王恬启,西汉(?-前177年)频阳人。王翦后裔,官卫将军,梁山相,封山都侯。见(王氏通谱)。
18、王欣,西汉(?-前176年)济南人。官御史大夫,丞相,封宜春侯。见(王氏通谱)。
19、王吉,字子阳,西汉琅琊纤雀皋虞人。官谏议大夫。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二十四世。
20、王骏,字伟山,西汉琅琊皋虞人。官御史大夫。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二十五世。
21、王扶,西汉琅琊人。名儒,通(诗)经。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二十世。
23、王崇,字德礼,西汉琅琊皋虞人。王骏子,官大司空,封扶平侯。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绝行。第二十六世。
24、王霸,字儒仲,东汉太原广武人。官尚书,后归隐。太原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二十八世。
25、王景,字仲通,东汉乐浪人。官徐州刺史,庐陵太守,主持治理黄河。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三十世。
26、王充,字仲任,东汉(27-97年)会稽上虞人。着名思想家,着《论衡》。琅琊支,见(王氏通谱)。
27、王望,字慈卿,东汉琅琊人。官并竖哗青州刺史。琅琊支,见(王氏通谱)。第二十八世。
28、睿,字通耀,东汉末琅琊人。官荆州刺史,武陵太守。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二十九世。
29、王允,字子师,东汉末(136-192)太原祁县人。官司徒,计诛董卓,后遇害。太原支祁县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五世。
30、王雄,字符伯,东汉三国魏时临沂人。官东汉幽州刺史。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一世。
31、王浑,字长源,东汉、三国魏时临沂人。王雄子,官东汉凉州刺史,魏尚书令,封陵亭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二世。
32、王昶,字文舒,三国魏时太原晋阳人。王霸七世孙,官司空,封京陵侯。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33、王凌,字彦云,三国魏时太原祁县人。王霸七世孙,官司空,太尉,封宜城亭侯。太原支祁县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34、王蕃,字承元,三国吴量庐江人。王望曾孙,官尚书郎,散骑常侍,驸马都尉,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一世。
35、王祥,字休征,东汉、三国、晋(185-269年)临沂迁庐江人。官三国魏大司农,司隶校尉,封睢陵侯,晋太保,封睢陵公。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一世。
36、王览,字玄通,东汉、三国、晋(206-278)临沂人。王祥弟,官魏清河太守,晋宗正卿,光禄大夫,封即邱子。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一世。
37、王沉,字处道,三国魏、晋太原晋阳人。官魏黄门侍郎,侍中,守尚书令,封博陵侯,晋录尚书事,封博陵公。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38、王浑,字符冲,三国魏、晋太原晋阳人。王昶长子,官魏东中郎将,袭封京陵侯,晋尚书仆射,侍中,司徒,录尚书事,封京陵公。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39、王湛,字处冲,西晋(249-295)太原晋阳人。王昶幼子,官太子洗马,太子中庶子,尚书郎,文学家。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40、王济,字武子,西晋太原晋阳人。王浑子,尚公主,官骁骑将军,侍中,河南尹。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八世。
41、王浚,字彭祖,西晋太原晋阳人。王沉子,官骠骑大将军,司空,领乌凡校尉,尚书令,封东莞公。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八世。
42、王戎,字浚冲,西晋(234-305)琅琊临沂人。王浑子,官侍中,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仆射击队,司徒,封安丰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43、王衍,字夷甫,西晋(256-311)琅琊临沂人。王雄孙,官尚书仆射击队,中书令,尚书令,司空、司徒,太尉,封武陵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44、王澄,字平子,西晋琅琊临沂人。王衍弟,官建威将军,雍州刺史,荆州刺史,南蛮校尉,封南乡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45、王敦,字处仲,西晋(266-324)琅琊临沂人。王览孙,尚公主,官驸马都尉,征南大将军,侍中,江州牧,封武昌公。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46、王导,字茂弘,晋(276-339)琅琊临沂迁江左金陵人。王览孙,官侍中,司空,司徒,太保坟傅,封始兴公,王氏江左支始祖。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47、王承,字安期,晋太原晋阳人。王湛子,官东海太守,东晋渡江名臣多出其门下。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八世。
48、王廙,字世将,晋(276-322)琅琊人。王览孙,官左卫将军,荆州刺史,平南将军,护南蛮校尉,封武陵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49、王彬,字世儒,晋(278-336)琅琊人。王廙弟,官侍中,前将军,度支尚书,尚书左仆射,封关内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50、王稜,字文子,晋琅琊临沂人。王览孙,官豫章太守,广武将军。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51、王乔(左加山旁)字开山,晋太原晋阳人。官御史中丞,秘书监,州大中正,广陵太守,封九原公,有文集八卷。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九世。
52、王舒,字处明,晋琅琊临沂人。王导从弟,官尚书仆射,会稽内史,封彭泽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三世。
53、王允之,字深猷,晋(303-342)琅琊临沂人。王舒子,官建武将军,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卫将军,会稽内史,封番禺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54、王悦,字长豫,东晋金陵人。王导长子,官中书侍郎,早卒。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55、王恬,字敬豫,东晋金陵人。王导次子,官后将军,魏郡太守,吴国、会稽内史,封即邱子。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56、王洽,字敬和,东晋(323-358)金陵人。王导三子,官建武将军,国吴国内史,中书令。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57、王协,字敬祖,东晋金陵人。王导四子,官抚军参军,封武冈侯。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58、王邵,字敬伦,东晋金陵人。王导五子,官丹阳尹,吏部尚书,建威将军,吴国内史。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59、王荟,字敬文,东晋金陵人。王导六子,官吴国内史,会稽内史,镇军将军,散骑常侍。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60、王羲之,字逸少,晋(303-361)琅琊临沂人。王导侄孙,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大书法家,世称“王右军”。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五世。
61、王述,字怀祖,晋(303-368)太原晋阳人。王承子,官会稽内史,扬州刺史,散骑常侍,尚书令。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九世。
62、王蒙,字仲祖,晋太原晋阳人。王乔(左加山旁)侄,官中书郎,司徒左长史,文学家,有集八卷,女为晋哀帝皇后。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世。
63、王遐,字桓子,晋太原晋阳人。王承弟,女为晋简文帝皇后,官光禄勋,追赠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三十八世。
64、王胡之,字修龄,东晋琅琊临沂人。王廙子,官侍中,丹阳尹。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65、王彪之,字叔武(谱作叔虎)晋(305-336)琅琊临沂人。王彬子,官侍中,廷尉,吏部尚书,尚书仆射,镇国将军,尚书令。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四世。
66、王坦之,字文度,东晋(330-376)太原晋阳人。王述长子,官侍中,州大中正,中书令,丹阳尹,袭封海西公,有文集八卷。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世。
67、王祎之,字文邵,小字僧思,东晋太原晋阳人。王述次子,尚公主,官中书侍郎。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世。
68、王玄之,字伯远,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长子,书法家,早卒。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69、王凝之,字叔平,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次子,官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书法家。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70、王徽之,字子猷,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三子,官黄门侍郎,书法家。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71、王操之,字子重,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四子,官侍候中,尚书,豫章太守。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72、王献之,字子敬,东晋(344-386)琅琊临沂人。王羲之七子,尚公主,官建威将军,吴兴太守,中书令,女为晋城安帝皇后,大书法家。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73、王蕴,字叔仁,东晋(330-384)太原晋阳人。王蒙次子,官左将军,尚书左仆射,丹阳尹,镇压军将军,会稽内史。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一世。
74、王珣,字符琳,东晋(349-400)金陵人。王洽长子,官吴国内史,尚书仆射,尚书令,司徒。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五世。
75、王珉,字季琰,东晋(351-388)金陵人。王洽三子,官黄门侍郎,侍中,中书令。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五世。
76、王恺,字茂仁,东晋太原晋阳人。王坦之长子,官侍中,右卫将军,吴郡内史,丹阳尹,袭封海西公。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一世。
77、王愉,字茂和,东晋太原晋阳人。王坦之次子,官江州刺史,尚书仆射,前将军。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一世。
78、王国宝,东晋太原晋阳人。王坦之三子,官侍中,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后将军,丹阳尹。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一世。
79、王忱,字符达,小字佛大。东晋太原晋阳人。王坦之四子,官荆州刺史,建武将军。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一世。
80王恭,字孝伯,小字阿宁。东晋太原晋阳人。王蕴次子,官丹阳尹,中书令,平北将军,青、衮二州刺史。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二世。
81、王谧,字稚远,东晋(360-407)金陵人。王协嗣子,官侍中,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封武昌公。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五世。
82、王廞,字伯兴,东晋金陵人。王荟长子,官建武将军,吴国内史。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五世。
83、王绥,字彦猷,东晋太原晋阳人。王愉子,官冠军将军,荆州刺史,中书令。太原支晋阳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二世。
84、王诞,字茂世,晋、南朝宋金陵人。王悦孙,官庐江太守,镇蛮将军,龙骧将军,辅国将军,封洛乡侯。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85、王镇之,字伯重,晋、南朝宋(357-422)琅琊临沂人。王廙曾孙,官晋御史中丞,礼部尚书,封华容县男。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86、王弘,字休元,晋、南朝宋(376-428)金陵人。王珣子,官晋太尉长史,宋尚书仆射,侍中,司徒,司空,录尚书事,太保,封华容公。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87、王惠,字令明,晋、南朝宋(385-426)金陵人。王邵孙,官吴兴太守,吏部尚书。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88、王韶之,字休泰,晋、南朝宋琅琊临沂人。王廙曾孙,官晋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宋侍中,礼部尚书,文学家,史学家。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89、王微,字景云,晋、南朝宋(415-443)金陵人。王珣孙,官宋中书侍郎,文学家。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90、王僧达,字昌达,南朝宋(423-458)金陵人。王弘子,官尚书仆射,护军将军,封宁陵侯。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91、王准之,字符鲁(一作元曾),晋、南朝宋(311-426)琅琊临沂人。王彪之曾孙,官晋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封都亭侯,宋侍中,都官尚书,领吏部,丹阳尹。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92、王球,字蒨玉(一作倩玉)南朝宋金陵人。王谧子,嗣出,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03、王玄谟,字彦德,晋、南朝宋(387-468)太原祁县人。王允族裔,官宋都督,前将军,太常,大将军,封曲江侯,卒进公爵。太原支祁县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二世。
94、王弘之,字方平,南朝宋琅琊临沂人。王廙曾孙,王镇之弟,曾官乌程命,不乐仕进,性好山水。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95、王懿,字仲德,晋、南朝宋(?-439)太原祁县人。官宋徐州刺史,征北大将军,封新淦侯,通晓音律。太原支祁县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二世。
96、王华,字子陵,晋、南朝宋(385-427)金陵人。王廞子,官宋侍中,右卫将军,护军将军,封新建侯。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97、王昙首,晋、南朝宋(394-430)金陵人。王珣五子,官宋侍中,太子詹事,卒封豫宁侯。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98、王裕之,字敬弘(以字行),晋、南朝宋(368-447)琅琊临沂人。王廙曾孙,官晋吏部尚书,宋尚书仆射,侍中,尚书令,为琅琊支余杭分支始祖。琅琊支余杭分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六世。
99、王僧绰,南朝宋(423-453)金陵人。王昙首长子,尚公主,官尚书吏部郎,侍中,袭封建宁侯。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100、王彧,字景文(以字行),晋、南朝宋(412-472)金陵人。王邵曾孙,官宋侍中,尚书仆射,中书令,中书监,太子太傅,文学家。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101、王悦之,字少明,南朝宋琅琊临沂人。王献之孙,官黄门侍郎,御史中丞。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102、王道隆,南朝宋吴兴乌程人。王羲之国孙,官右军将军,南陵太守,封吴平侯。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103、王僧虔,南朝宋、齐(426-485)金陵人。王昙首次子,官宋尚书仆射,中书令,齐侍中。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104、王俭,字仲宝,南朝宋、齐(452-489)临沂迁金陵人。王僧绰长子,尚宋公主,官驸马都尉,侍中,袭封建宁侯,齐左仆射,侍中,太子少傅,封南昌公,文学家。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八世。
105、王智深,字云才,南朝宋、齐琅琊临沂人。王导后裔,史学家,撰宋记三十卷。江左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四十世。
106、王逡之,字宣约,南朝宋、齐(?-495)琅琊临沂人。王彪之曾孙,官齐宁朔将军,南康相,侍中,学者。琅琊支,见(琅琊王氏通谱)第三十七世。
107、王玄载,字彦休,南朝齐下邳人。官左民尚书,平北将军,衮州刺史,封鄂县子。太原支祁县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二世。
108、王玄邈,字彦远,南朝齐下邳人。王玄载弟,官西戎校尉,都官尚书,徐州刺史,封河阳侯。太原支祁县分支,见(太原王氏通谱)第四十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