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曼的学术评价
。
王镛(着名美术评论家、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学术主持)
赵曼不仅水墨画得好,而且散文也写得很好。我认为她全面的文化修养很好,知识面非常广博,不光是中国画,她对哲学,文学,西方美术等都有涉猎,视野广阔。可能就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促成她能画出这种葵花,而且是一种造型比较怪诞,很有生命力,很有震撼力的这种大片的葵花。这就让人想到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给莫言的评语是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和历史与当代社会的融合。我们中国的艺术,特别当代的中国艺术,缺乏的恰恰就是想象力,浪漫的幻想。而赵曼的作品,能够从现实升华到超现实的幻象境界,将她的个人体验都揉入其中,能够给人带来具有神秘感的欣赏体验。我觉得这些是非常可贵的,是形成她个性特征的一些重要元素,也是她独特的优势。她的“芳草美人”,她在这些作品中似乎有所寄寓,并非单纯的为画美女而画美女,她在文中写了对古代文人在诗词中表述的对美人的理想,比如用曹植的《美女篇》来阐述她的创作思路等等,都很有深意,在笔墨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用水墨来画女性,都充分发挥了水墨的特点和优势,造型和色彩都放开了,我认为她是个才女型的画家,在当代青年画家中属于修养非常全面和丰厚的,我相信通过她的努力,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绘画的一流名家。
夏硕琦(文化部大展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审、《美术》杂志创刊总编)
赵曼这样年轻的画家,能在中国画领域有这么大胆而有成果的探索,确实让人赞叹。我觉得她的人物画在这些方面,包括水墨淋漓的效果,都是值得肯定的。我在看赵曼的展览时,读了她写的两段文字,虽然很仓促的看了一下,但我从这些文字中看出赵曼非同一般,她有相当深厚的文学素养。我们过去常说功夫在诗外,功夫在画外,她有这样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将来必将影响到她的创作,我对赵曼抱有很大的期望。
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着名美术评论家)
赵曼确实画的很不错,在这个年纪,能从众多美术工作者中脱颖而出,很不容易,而且一个青年女画家能有这样的成就,就更难得了。她的作品给我的感受,首先是她的基础很好,表现在她的人物造型上,写实能力很强。我们看赵曼的画,你说她是文人画也可以,说她超现实也可以,说她是现实主义也可以,她有很多面貌。她在将来会有不可限量的发展空间。
李一(《美术观察》主编、着名美术评论家)
女画家,能写文章能填词,还能写赋,的确很不简单。赵曼的作品可以分成两类:少女系列,小幅为多,有用古诗包括魏晋时期的诗词题款的,笔法上用宿墨,淡笔,很讲究的线条和笔墨,古典家具,假山,瓷器,三十年代的少妇,都是很传统的这些元素放在一起,既现实又不完全是现实的,有味道有意思,应该是现在中产阶级非常喜欢的题材,肯定有市场有卖点,我想她的作品的市场应该主要也是在这一部分,就是观赏性很强的作品;另一类,是探索性的作品,这些画大幅的创作比较多。像“葵风”这个系列,很有意思,她这个葵已经不同我们过去所说的“朵朵葵花向太阳”,她的葵花是画面的主角,葵花中的人也和葵花一样,葵人一体,也表现了墨色的淋漓的那种水墨效果,人和葵融在一起,这些探索性的作品,反映了她对当今时代水墨画如何往前走,如何转型的思考,她的葵花是讲“独立”的,一是葵花为主,追求个人的独立,我认为赵曼画路很宽,这也是不简单的,现在能写散文的画家很少,而且读她文章的感觉很有情调,思维有跳跃性,很耐读,所以她将来的发展是有很大空间的。
高天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美术评论家、潘天寿纪念馆馆长)
看到赵曼的画我很惊讶,她能有这样的豪气我感到很不一般。我感觉她的作品非常丰富,有很写实的东西,有江南的重视笔墨变化,很讲究用笔用墨的一面,她有非常当代的,也有南北不同流派的表现方法。作品本身都画的很好,对笔墨的提炼都很有体会,有些很西方,包括皴擦和写实。
邵建武(《人民日报》文艺部总编辑、艺术品市场研究专家、着名美术评论家) 赵曼在文学上的才华在美术界很难找 。我很欣赏赵曼的这个状态,她是真的像文人一样活着,在自己的世界里读着,写着,画着,思考着,这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很少见了。她最大的才华是她读了这么多书,能够从她所读的东西中信手拈来的写,包括哲学的,地理的,历史的,文学的,宗教的,而且写的很随意很有趣味,这就需要对文字的一种驾驭能力。我觉得她的葵风系列和许江的可以做个对话,许江的葵园他表现对从欧洲到中国,东方到西方的一个世界纬度的思考,而赵曼的葵风她从中国的西部来,对中国历史中的西域文化和荒蛮大地的回溯,她画面中的荒野白骨气象有着历史的苍凉,角度和许江不一样,这个也很有意义.我们能从这些画里读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前程不可限量,我非常希望她能延续这种状态,读着写着画着,以文人的状态,她的这个状态是真正的艺术家的状态。
裔萼(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美术学博士)
我觉得现在像赵曼老师这么有才华的艺术家已经非常少了,而我看了她的文字后是真的为她的文学才华所折服,同为女性我为她感到骄傲,我的专业是研究人物画,写了20世纪的人物画发展的专着,所以,我对人物画发展是很关注的.赵曼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她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实践,她还有对人生思考的深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从她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到她画的人物不仅是对个人的感受直观反映,而是对人的本质的思考和追问,“葵风”中的人物,不再是来自人间的某个具体的个体,而是从人间世而来,这种深度是很多现代人物画家所缺少的。这正是对当代中国画坛最有价值和意义的。
2. 中国当代最年轻的美女书法家都有谁
[1] 孙晓云,1955年生,江苏南京人。现供职于南京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评审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中国书法培训中心特聘书法教授。
作品曾经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展一等奖、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展优秀作品奖、全国第四届书法展三等奖、全国第五届书法展全国奖、全国第六届书法展全国奖、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能品奖,多次入选国家级书法展。
入围理由:名门闺秀,气质优雅,以“女红”为书法至高的境界。
美女风采
[2]韦斯琴,1972年生,安徽芜湖人。199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专业。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作协会员。
书法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一等奖、第六届全国书法展“全国奖”、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二等奖、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三等奖。参加第五、六、七届中青年书法展,第七届全国书法展、首届行草书法展、三届正书展、第二届百家精品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获奖并获探索奖,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获奖。
入围理由:清雅文静,灵秀机智,书如其人,若琴留音。
作品1
作品2
美女风采
[3] 黄海燕
艺术是抚慰灵魂的。人生中总有如此的绚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的心被春阳烘热 凝固一冬的情愫被融化流淌 山谷幽静润泽 有灵气 在墨韵中静悟,领会禅之意境! 海燕书画大家 缕缕柔丝天地然 内在外在美相连 高手过招,意在境界!
海燕
美女风采
[4] 陕西宝鸡人。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美术学山水方向硕士学位。大学讲师。
多幅作品参加国家级展览。作品、个人专题介绍及论文散见于《美术》、《美术界》、《中国书画》、《艺术探索》等多家美术类专业刊物及媒体。出版发行《中国当代美术家书系—-索雨红水墨山水》。
美女风采
[5] 着名女画家-王晴画佛
王晴,女,出生在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琅琊王氏家族。这个家族古有二王,现代又有王学仲、王岳石先生,在中国的艺术历史上,群星耀辉。
毕业于中央美院,师承于张立辰、毕建勋、田黎明等,现在供职于北京中国国画院创作室,职业画家.....
3. 日本“神兽美少女”,美术界的羽生结弦,林俊杰都是其“迷弟”
有的人是以服装体现气场,通过或奢华或精致的穿搭,体现自我的身份和价值。
有的人是以气质赋予服装魅力,通过服装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 时尚 张力。
所以往往穿搭越高贵, 往往离内心越远,而穿搭越朴素的人,离自己的心灵就越近。
在日本就有一位“黑白少女”,只用黑白服装,就演绎出绚烂的艺术之花。
日本艺术界的佼佼者,天生丽质的美少女,——小松美羽。
精灵般的外貌,超凡的画作力量, 靠“冥想”作画,成为日本在世界上的“年轻榜样”。
如果说日本的花滑界 有羽生结弦,那么小松美羽就是“美术界”的“羽生结弦”。
《以神兽为使命,林俊杰的“迷弟”》
翻开《神兽引领的使命》,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小松美羽被包围在绚丽多姿的画布背景中,呈现出的丰富佳作, 或低哮或欢快,或个性或灵动,仿佛是一次奇妙的视觉之旅。
从普通的美术大学毕业,从铜板画到水墨画,颜料画,再到空灵神兽,她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摸索,找到了心中的“灵感”。
21岁依靠一幅《四十九日》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跨界合作再次风靡全球,作品被英国博物馆收藏,甚至靠着《祈祷》入围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林俊杰开画室就专门邀请了但是名气并没有那么大的小松美羽,开直播不是唱歌而是看美女作画,因为林俊杰的“偏爱”,小松美羽的名气也提升了不少,而且她的很多画还有林俊杰的专属音乐。
一个是音乐才俊,一个是美女画家,果然学艺术的人都是惺惺相惜的。
对于艺术的追求,发挥自己在绘画世界中的作用,就是小松美羽的梦想。
小松美羽不仅绘画出名,还写了自己的书籍,成为日本畅销书籍榜首,她说过:
其实,无论是做人,还是事业,成长和突破都是永恒的话题。
《绘画的意义,就是生活的意义》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温柔可挡艰难时光,热爱可低岁月绵长,从小就热爱绘画的小松羽美,总是沉浸在世界的中。
都说绘画是“孤独的艺术”,没有那个人能在喧嚣的世界中安心创作,因为你听不到你的“灵感之声”。
从小孤僻,高中发力,励志考上美术大学,然而,她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天赋,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孤独和专注,大学|——只是她通往成功的一个“明信片”而已,她知道,她的路才刚刚开始。
因为热爱,所以愿意打破心灵的枷锁,打破思维的局限。
成名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名气的增长,画作却固步自封,加上成名画作的影响,很多后期的画都不被看好,甚至被“湮灭”,所以她决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开拓眼界,去世界各地看画展,找灵感,读书看报,精心寻找灵感,抓住灵感的尾巴,即兴创作.....
其实每个人都有迷惘的人生阶段,都有灵感枯竭的“空窗期”,怎么样打破性格执念,提升涵养和水准,才是成功的秘籍。
《可飒可甜,空灵少女》
始于颜值,敬于才华,久于穿搭,终于艺术。
颜值是小松美羽的加分项,却不是决定价值的“应用题”。
一直以黑白演绎世界的小松美羽,喜欢简约的搭配风格,一头灵气十足的遮脸短发,有点“娇羞”的美感,却掩饰不住满腹“才华”。
职业的西装,是最适合很多会议,大型场合的搭配方式,修身而正式,是一种礼仪和尊重,这也是小松美羽难得的“正式穿搭”。
然而,优雅的女人总是会通过细腻的单品体现自己的温柔和婉约,高腰的百褶裙配西装,弱化了棱角感,打破了西装的职业特性,呈现出一种唯美的特点。
汉服大的中衣宽松自然,日系自然也有属于自己的服装,小松美羽喜欢穿白色的长大褂,材质贴身,方便作画,而且白色是晶莹剔透之色,是圣洁唯美之色,即使染料碰到,依然可以美成一幅画。
皮肤白皙,灵气的双眸,彩虹般的服装才是最适合小松美羽的,这样的服装才具梦幻性,如走进了一个“千寻”般梦幻的少女世界,尽情享受艺术的熏陶。
宽松的层叠长袍,丝带缠绕,经典的木屐,拖鞋,看起来很随意。
具有艺术气质的人,总是可以用最普通的搭配,诠释出深度的衣品。
后记:看似顺其自然,其实背后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要想在人前毫不费力,就必须在人后非常努力。
作为日本新一代“美术领袖”,小松美羽的经历其实就是大部分人的经历,突破生命的“枷锁”,才能找到另一个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瓶颈期,都有自己热爱的“事业”,不敢轻易打破,不能用心坚持,才导致没有达到人生巅峰。
找到你生命中的“画作灵感”,让它指引你前行,首先,你得学会听倾听内心的声音。
4. 中国着名女画家,黄蜀芹导演的电影《画皮》讲述了其生平
画魂
导演: 黄蜀芹 (Shuqin Huang)
编剧: 刘恒 (Heng Liu) / Min Anqi / Shi Nan
主演: 巩俐
上映年度: 1993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 法国 / 台湾
民初女画家潘玉良的传奇一生。
潘玉良原是江南的妓女出身,对绘画独有天分,却无人赏识。
一次机缘让她认识了芜湖海关盐业总监潘赞化(尔东升饰),随即被纳为妾。她随潘赞化到了上海,因为见她喜欢绘画,潘赞化介绍了专业老师让她学习,从此开始了学画的学生生活。
其后由于潘赞化的正室的介入让原本感情很好的二人渐渐产生了矛盾。她于是留学巴黎,渐渐成为国际着名的画家。上海美术学院校长刘海粟观念开明,请她回国任教,不料学风开放的欧洲与国内艺术界的情形大相径庭。一心为艺术的潘玉良被保守的知识分子们指责为“妓女艺术家”,抨击与阻碍她教授的人体画艺术......
潘玉良,1895年6月14日出生于江苏扬州。她本名陈秀清,后来被亲属收养,改姓张。她两岁的时候,父亲和姐姐相继病故。8岁时,母亲也在贫困交加中去世。于是她成了孤儿,开始和舅父生活在一起。她的舅父是一个出了名的赌棍,一旦赌输就常常对她拳打脚踢。没有爱的童年生活是暗无天日的,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13岁那年,她那没有人性的舅父为了积聚赌资,将她骗到安徽芜湖,卖给那里的妓院当烧火丫头,不久被迫卖艺,易名张玉良。在妓院里,她开始学吹拉弹唱的技艺,学唱京戏中黑头、花脸的曲调,这些都为她后来拥有的良好艺术感觉打下了基础。
整个妓院的氛围是女性化的,权力的主导却是男性。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出卖灵肉的女子们只能一味地温顺,而从小的苦难再加上生活的穷困,使玉良过早尝遍了人间的酸苦,也使她的性情格外刚烈、倔强,坚决不拿自己的身体作交易。因为拒绝接客,她逃跑过10多次,甚至毁容上吊过数回,却依然无法摆脱这个遭人唾骂的阴影。她知道当妓女不是自己的错,一切都是险恶的人世所带来的,她孤寂的心强烈渴望着开始另一种清新的生活。
终于,4年之后,命运向她伸出了慈爱的手。一位改变了她一生命运的男人——潘赞化走进了她的生活。
潘赞化当时是芜湖海关监督,他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是同盟会会员,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他是那个时代多余的人,对于功名利禄他毫不上心,只向往有一个家,一个安定的、平和的生存环境。他曾参加过云南起义,极力宣扬自由时代的可贵,但自己的生活却总是事与愿违。矛盾痛苦中,他来到青楼之地放纵自已,却被玉良的身世和才情所打动,二人相知相爱并相惜。他最终用重金将她赎出。为表达对他的知遇之恩,玉良便将潘字冠在自己名前,改名叫潘世秀。
1913年,由惟一的来宾——当时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证婚,她和潘赞化在上海成婚,从此成为他的第二位夫人。
投身艺术
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上海,是一个政治上动荡不安,文化上变化多元的城市,旧与新,地理与人文,商业与文化都极发达。
成为年轻少妇的潘玉良由于出身的卑微,常遭到潘赞化的原配夫人的恶语相向。潘夫人是一个裹着小脚的旧式女人,极为陈腐,对于这个突然闯入她的生活、与她争夺丈夫的女子,她睚眦必报,寸土必争。因此,虽然衣食无忧,玉良却成天闷闷不乐。她对平静、陈旧的生活感到索然无趣,对常常需要的忍气吞声感到不满,她向往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家务之余,她开始跟从潘赞化学习读书识字,有意无意间接触了许多艺术家,也接受了许多新的思想。
她天资聪慧,对色彩极其敏感,求知欲和上进心很强,在学习上进步得很快。1917年,在潘赞化的鼓励下,她跟随他们的邻居,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师洪野学画,开始了艺术启蒙。第二年,她又在他的建议下,报考了该校。入学考试时,她的成绩最好,可当时美专的教务主任考虑到学校因为人体模特风波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攻击,若再接受一个妓女出身的女子,可能会把学校的牌子砸了,就没有录取她。赞赏她的校长刘海粟得知后,连忙拿起毛笔赶到榜前,在第一名的旁边写了“潘玉良”三个大字,并亲自通知她被录取了。就这样,她改名潘玉良,进入专业学校,师从刘海粟、王济远、朱屺瞻等人,接受传统艺术教育和素描、速写、色彩写生等基础训练,开始了她布满荆棘、历经磨难的艺术之路,成为中国最早进入专业美术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艺术女性之一。
她很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十分刻苦勤奋,因此常受到教师们的鼓励。在这些具有开创精神的新一代艺术家的教导下,她认识到生活原来是可以更加高远、更加自由、更加自我的。她这样描绘自己当时的心情:“不止一次地从梦中笑醒。”
她的优秀很快招来了别人的妒忌,有人开始故意探听她的身世并四处散布,顿时,污言秽语漫天飞扬。据说,还有一个富家小姐竟为此退了学。然而,潘赞化一如既往地支持她。这种救助和支持,与其说是出于个人的感情,不如说是出于一种信仰和道义。他一向开明,主张男女平等,曾有人悄悄告诉他“潘玉良常和男同学出去写生”,他听了不以为愠,反而明白表示支持她这样做:“男女社交公开嘛!” 这对她是难得的理解。
正是在这种无条件的支持和理解下,1921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美专毕业。恰逢当时留法勤工俭学兴起,为了使她摆脱这个令人窒息的为封建势力所包围的恶劣环境,当然,也是为了让她艺术上有更大的长进,导师刘海粟建议她去法国深造。于是,潘赞化又通过安徽省教育厅为她取得了官费留学名额。在“法华教育会”安排下,她远渡重洋,开始了第一次欧洲之行。当时同行的还有苏雪林、林宝权、罗振英、杨润余等13名女生。
在上海不足10年的生活就此改变了她的一生。她的成长虽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却也有不少幸福的成分——问茫茫人世又有多少人可以遇到这样的贵人,这样不嫌弃她,又这样无条件地提携她呢?
异国学梦
潘玉良来到法国后,先进入东部的里昂美术学院学习法文,两个月后考进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专攻油画。
当时的巴黎,是欧洲各种艺术思潮融合的殿堂。从古希腊、古埃及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从法国古典主义、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到现代绘画,各种流派的思想在这里激荡、交融,纷呈在她的眼前,她如饥似渴地沉迷在小“花都”的艺术世界中。毕业后,她又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师从达仰·西蒙,与后来的一代画师徐悲鸿同窗。
1925年是她留学生活中最为艰苦的一年。因国内动乱不断,留学津贴十分紧张,在巴黎生活愈加不容易。在许多人选择回国的时候,怀着对绘画的热爱,她毅然选择到意大利继续进修。同年,她考入罗马国立艺术学院,跟随绘画系主任康洛马蒂学习。她的绘画天赋深得其赏识,被破格直接升入该学校三年级学习,成为该院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两年间,她创作作品众多,凡意大利国家美术展,她的作品每必入选。1927年,她的作品《裸女》参加意大利美术展览获金奖和5000里拉的奖金。从此,她的艺术创作开始备受世人关注。
1928年冬季,潘玉良学成回国。8年的留学生活使她大开眼界,也丰富了她的艺术世界。而此时的中国,外敌入侵,内乱不断,民不聊生,许多画家的艺术才华和艺术追求难以施展。面对国内的作风迂腐、理念僵化、封建自闭,她感到深深的失望,倔强的本性和完美主义的特点使她决心努力去改变这一切,却也因此招致很多世俗的恶毒中伤。
回国不久,她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受导师刘海粟之聘,她回到母校上海美专任西画系主任、教授,除此之外,她还兼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中央大学艺术系美术科教授,先后与王济远、庞薰琴、徐悲鸿等名家共事。1936年,她回到上海美专任西画研究所所长、教授,同时笔耕不辍,又随后举办了四次个展,并出版了《潘玉良油画集》。
由于接受了欧洲画坛的先进思想,她的画独特新颖,这在其早期的作品中一一反映出来。她的《春之歌》吸取了印象派绘画的光色变化,以自然抒情的笔调表达出生活中蕴涵的美的境界。而《仰卧女人体》则用笔刚劲,造型简洁,色彩浑厚,似乎又有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影子。然而她这一阶段更多的还是像《红衣老人》、《黑女像》等风格典雅、构图庄重的作品。其娴熟的技法,遒劲的笔力,充分展示了她师承古典主义的严谨作风和良好的学院派传统。据说,她的一幅《壮士头像》曾被当时的外交部部长以1000银元收购,轰动上海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她还有许多作品入选“首届全国美展”(解放前国民政府时期),被画界誉为“中国西洋画坛的第一流人物” 。
抗战前,她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美术教学和研究上。这期间,她的作品多为油画、素描,也有少量的雕塑,题材十分广泛,功力扎实,同时又或多或少闪现出一些西方绘画流派的烙印。此时的她在艺术创作上已经如日中天,逐渐走向成熟,并在画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惜她的现代主义画风并不被当时的主流文化所认可,也与当时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艺术产生严重分歧,因而时常受到排斥和贬损。
抗战期间,她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当时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倡导活动,与前辈和同僚们一起,成为中国现代艺术思潮的骨干力量。1931年,她协助蔡元培组织“中国艺术学会”。1934年,她捐赠玉雕佛像支援绥远军民抗日。同时她还参加了多次当时美术界的义卖活动,并多次发表讲话,谴责一些“知名人士”远离现实、话多画少,并因此受到一些诸如“妓女不能玷污象牙之塔”的诽谤攻击。但她不为所动,反而以加倍的努力投身艺术创作和社会活动。她创作的油画《白菊》,就寄托了自己对艺术、对爱情无限忠诚的追求。
可惜的是,虽然她有志于献身国内美术教育,但早年不幸的出身,却使她难以在保守的中国社会立足。1937年,借参加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和举办自己画展的机会,她终于再次离开生活了八年的中国,远赴欧洲继续深造,开始了她长达40多年客居他乡的生活,直至去世。
旅居生涯
自古以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女性要成功往往比男性困难,必须付出更多牺牲,才能成就事业,潘玉良也不例外。
初到法国,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紧张,许多留法习画者正纷纷离去,她的生活也十分窘困。据当时正在法国留学的着名歌唱家周小燕回忆,她的住处就是在歌剧《波西米亚人》中所描绘的许多穷画家、穷学生聚居的“拉丁区”的一个小阁楼里。房间的墙上贴满了她画的素描,线条非常流畅,而且很有力,多是裸体,其中还有她的自画像。
在法国,画家属于自由职业者,要靠卖画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巴黎又是高消费的城市,为人忠厚诚实的她,没有代理商代理出售作品,也不会宣传“推销”自己。于是她的画卖出的很少,往往入不敷出,只能靠社会补助金勉强维持生计。然而,巴黎浓厚的艺术氛围很快使她忽略了一切的困难,依然孜孜不倦地创作。旅法画家贺慕群曾回忆说:“潘玉良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生性豪爽乐于助人。她常留短发,喜喝酒,不拘细节,说话时声音很大,气势不让须眉,颇有男子气度。晚年时生活在蒙巴拿斯附近的一条小街,她住在顶楼,住房兼画室,生活清苦,但是勤于作画,有时候一天到晚在家作画,整天都不出来。1954年,法国曾拍过一部记录片《蒙巴拿斯人》,介绍这个地区的文化名人,其中就有潘玉良,她是片中惟一的一个东方人。”
此时的她比第一次赴法时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她开始有选择地从众多艺术大师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广征博采,融合了后期印象派、野兽派以及其他流派绘画的某些风格和韵味。她在借鉴他人的同时还能明确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和创造,没有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形式之中。
1944年8月巴黎解放后,社会慢慢恢复正常,她更加积极地投入创作,每年定期参加在巴
黎的一些团体展。1945年,她被选为中国旅法艺术学会会长,并于当年与同仁致电国内当局,要求追索被日寇掠夺和破坏的中国艺术品。1948年10月,她与刚从上海来巴黎不久的赵无极以及其他两位中国画家举行联展。随后她又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希腊、日本等国举办多场个人画展。
在数十年的国外旅居生涯中,她不但在油画创作领域成就卓越,还尝试用中国画、版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进行创作。主要的代表作有:油画《自画像》、《假面具》、《裸女》、《周小燕像》、《花摊》,雕塑《王济远像》、《张大千像》等。她参加过法国的第51届、55届、56届“法国独立沙龙展”,作品油画《裸女》还参加过1946年“秋季沙龙展”、联合国举办的“现代国际艺术展”,并且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巡展。她荣获的国际奖项共有21个。除了前面提到的意大利国际艺术展览会金奖外,还有法国国家金质奖章,法国艺术、科学、文学、教育促进会金奖,巴黎市“多尔烈奖”,比利时金质奖章等。除油画之外,她还创作了雕塑《格鲁赛头像》、《蒙德梭鲁头像》,后分别为巴黎尚拿士奇博物馆和法国国立教育学院收藏。
虽然她才华横溢、勤奋有加,但因为她极强的个性,罗马、巴黎艺术殿堂大师级的位置始终与她无缘。认识她的朋友说,她有“三不”女士的称号:一生坚持不入外国国籍,不恋爱,不和任何画商签订合同,努力做一个独立的人。这样的想法,前两项对她似乎不难,但第三项不免影响了她在巴黎艺术界的利益。特别是战后,艺术家与画廊的合作更为密切,拒绝与画商合作,成功的机会就减少了许多。尽管如此,仍有赏识她才华的法国文化界人士,邀请她在巴黎塞努希博物馆举行展览。
然而,她在赢得功名的同时也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失去了心灵自由的最高结晶——爱情。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艺术家返回国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刘海粟也给她去信,希望她能回国。随着年岁的增长,体力的衰退,她也格外思念故土和亲人。1951年,她致信家人提及回国之事,1956年她申请回国,但法国当局却不准她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就在她迫切想抛开法国的一切荣誉返乡之时,她的大恩人潘赞化却活得越来越低迷。
1960年,潘赞化在安徽病逝。闻此消息,她悲痛欲绝,从此染病,很少再提起画笔。他是她一生的至爱,他对她有再造之恩,而她却没能陪伴他,照顾他,哪怕是在他弥留之际。她的心开始苍老了,有人说她已经不爱潘赞化了,她只爱她的画。她不为所动,在关系到自己尊严、事业、爱好的问题上依然我行我素。几年前,她曾寄给潘赞化一首小诗,写道:“遐路思难行,异域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身处繁华界,心涌故国情。何日飞故里,不作寄篱人。”怀着浓浓思乡情,她独自在法国勇闯一道一道的难关,在自省中攀登,在攀登中升华,追寻心灵的快乐,追求人生的真谛。终于,她成了才女,成就了自己,万众景仰,百世流芳。而这是否就是当她还是潘家二夫人时,就一直做的梦呢?
1964年中法建交,她应邀出席中国驻法大使馆举办的首次“国庆招待会”。首任驻法大使向她介绍了祖国的发展情况。目睹这么多中国人聚在一起,她又萌发了回国的念头。于是,她立刻写信给儿子,要他办理回国探亲手续,可是就在她动身之时,却听到刘海粟被打成“大右派”的消息,她只得放弃了回国的念头。“四人帮”被粉碎后,她又重燃起回国的希望,却因百病缠身,医生最终不允许她出行。1976年,她给儿子潘牟写信说:“我的精神很痛苦,一接到家信,就老想回祖国。你喜欢吃我做的红烧肉,等我把身体养好了,就回来做给你吃……只要回去,我的病就好了。” 她自知病入膏肓,来日不多,回乡的心更急切。在她的枕头底下,总压着一张纸条:“这是我的家信。如果我死了,烦朋友们将这封信寄给小孙潘忠玉留作纪念。中国,安庆市,郭家桥41号。”她是多么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自己的作品运回祖国,给亲人一睹真面目啊!然而,她没能盼到这一天,带着凝聚毕生心血的绘画作品,她在巴黎的边缘地带度过了余生。
1977年7月22日,巴黎众多的艺术沙龙,笼罩在一片悲哀之中。在安眠着许多杰出艺术家的墓地里,新添了一座平滑如镜、悬挂着10多枚奖章的黑色大理石墓碑,碑上镶嵌着长眠者的白色大理石浮雕像,雕像的下方有一行用中国隶体字镌刻的碑文——“艺术家潘玉良之墓”。墓前鲜花遍地,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美的追求者,手捧翠菊和紫红色康乃馨花束,表情悲哀,泪流满面。可是,墓前独独缺少了她亲人的哭泣。这位艺术美的制造者,出生和死去都得不到命运的宠幸,最终只能长眠在异域的土地上。
人格的魅力
从小生活在尔虞我诈的怡春院,使潘玉良很早就意识到要拯救自己不能靠色情的诱惑,不能将命运托付给男性,而要靠另一条道路——自强不息。从一个没有受过最基本教育的青楼女子成为蜚声世界艺坛的艺术家,可以想象她所付出的艰辛和所经历的坎坷。当人们赞美她的生命和才华时,是否想到,这全是她靠自己的奋斗不息,孜孜不倦所得来的?
虽自幼沦落风尘,她为人处世却绝不沾染风尘女子的习气,从不扭扭捏捏,也不卖弄风情。还在上海美专念书时,她和同班同学,后来的画家刘苇一起在杭州山上写生,她躲到雷峰塔墙圈里小便,这时一伙男同学过来了,刘苇喊她快出来。她却蹲在里面说:“谁怕他们!他们管得着我撒尿吗?” 她善于唱京戏,课堂休息的时候同学们叫她唱一段,她毫不胆怯,立刻清了清嗓子,唱一段《李陵碑》。声调十分凄凉,老师和同学们都听得呆了,待她唱完后好久才想起鼓掌。真实的她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男子气质的女人,做事、说话都直来直去。
当年旅居法国巴黎时,走在香榭丽舍的大街上,她就有很高的“回头率”。并非因为她十分漂亮,而是她狮子鼻、厚嘴唇的相貌十分奇特,甚至可以说很丑,穿着打扮也十分奇怪。但和她接触过的人都说她为人善良、内心坚韧。也正是因为这些,她最终得以凭着出色的艺术成就获得人们的尊敬。周小燕回忆说:“潘玉良其实长得很难看,但人很善良、很朴实,这就是她当时给我的印象。”后人也许出于对她的敬慕,总愿意把她想象成一个美女。
这里还要提到的是她第二次到法国后的一段情感纠葛。当时她境况窘迫,生活十分困难,一位开餐馆的华人老板王守义常默默地接济她。王守义受惠于他的老乡李石曾所开创的留法勤工俭学活动,于1920年去法国,后来在巴黎圣·米歇街开了一间中餐馆,取名叫东方饭店。他为人善良,富有同情心。他的接济使潘玉良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也抚慰了她“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给她带来了一丝温暖。有一阵她的画室漏雨,不能作画,王守义就立刻去买材料修理装修。潘赞化死后,她开始和他同居,直到去世。
纵观潘玉良的一生,传奇性远远多于艺术性。她用自己的行动,突破了当时以男性为主体的绘画风气,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而她的传奇性成长经历,也展现了性别文化上的独特风景。当然,她在艺术史上也是不可替代的。她是20世纪初在社会变革和东西文化碰撞的融合下,经过个人努力获得成功的女性,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性格使她的画风自成一家。她并未继承传统士大夫文人的绘画风格,而是很好地统一了西洋画和中国画的长处。她的绘画中有雕塑感,雕塑中又有绘画感。与她一样有如此好的写实功力,又不墨守成规,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不多见,女画家更是少之又少。
人死如灯灭。潘玉良死后,她留在巴黎的大量绘画作品不为人所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她的学生、着名画家郁风与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吴作人借巴黎之行,顺便寻访她的生活踪迹,结果在她终老的拉丁区地窨子里发现了她的遗作。据资料记载,有油画、水墨画、版画、雕塑、素描、速写等多达4000多件。由于长期缺乏保护,有的已霉变腐烂。郁风对完好无损的油画、中国画一一进行分类。整理工作结束后,他请中国驻法大使馆代为保管这些作品。后来,这批作品由当时的美协安徽分会在文化部和驻法使馆的协助下运回国内,转交安徽省博物馆收藏。同时 “潘玉良纪念馆” 也开始筹建。
40年后,这位细腻、刚强、坚韧的女画家终于圆了许久的愿望,得以魂归故里。经过时代的洗礼和锤炼,她用自己的精神品质和艺术才华抒写了一代中国女性的精神历史,铸就了中国女性艺术家新的精神灵魂和审美高度,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代女性画家的“画魂”。
5. 女人身材好的标准
女人身材好的标准
女人身材好的标准,我们学过历史都知道,以前第一美人是杨玉环,在古代的时候,以肥为美,到了如今社会,肥只能看起来是贵妇,并不能当成美人,其实,现在究竟什么是美呢?他们的身材标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女人身材好的标准。
女人身材好的标准1
标准一:修长的腿
最具魅力腿的特点是,双腿并拢时,两腿间只有四点接触,即大腿中部、膝关节、小腿肚和脚跟。一般来说,膝盖是足底至肚脐间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头顶到脚踝的黄金分割点。只要合乎这个比例,一双大腿就可以认为是修长匀称的。
标准二:丰满的胸部
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是7:10,也就是说腰围是臀围的67%-80%的葫芦沙漏型身材,最吸引男人。美国历届选美大赛的冠军以及《花花公子(花花公子新闻,花花公子说吧)》杂志上的裸 照女郎,腰围与臀围7:10的数字没有变化,他还发现大部分最吸引男人的女人,两围比例在67%-80%之间。
标准三:平坦的小腹
平坦的小腹平坦光滑的小腹最吸引男人,几乎没有男人会喜欢带着“救生圈”的女人。
标准四:迷人的眼睛
无论在哪个国家,大眼睛都是美女的特征之一。如果女人的眼睛占整个脸部的比例较大,会激发男人的保护意识。
从美学角度来看,眼睛的长度为3厘米,宽为1厘米,两眼距离和眼睛的长度相等为最理想的眼睛。电眼美女的第一关是双眼皮,二是长而浓密的睫毛,三是浓淡适宜的眉毛,四是无眼袋。
标准五:长发
一头秀美的长发对于女人而言是最具诱惑力的装饰品,尤其对男人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74%的男性认为长发女人更性感,12%喜欢短发女人,其余的觉得没有区别。
女人身材好的标准2
一、锁骨
漂亮的锁骨需要具备这些特点,锁骨窝深浅适度;锁骨线条清晰;肩头饱满圆润,但不臃肿,略有些肌肉。就锁骨体型而言,大致分为一字型锁骨和V型锁骨。
一字型锁骨更显得仪态端庄, V型锁骨更有灵气一些。
如果你拥有了漂亮的锁骨,恭喜你,那么你就可以在炎炎夏日,大肆的将一字肩的上衣或美裙穿起来,不仅露出撩人的锁骨,娇嫩的香肩也一览无遗,让人看一眼就难以忘记。
纯白色上衣很是百搭,别致的蕾丝亮金料点缀,宽松的衣摆能够悄悄遮住偷偷生长的小赘肉,性感一字肩设计,将撩人的香肩和锁骨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将优雅和甜美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细吊带加上一字肩的领口设计,可以让你在炎炎夏日露出撩人的锁骨和香肩,清凉又不失性感。采用优质的雪纺面料,配上浅浅的蓝色,别有一番夏日风情。
二、翘臀
在这个鼓吹以瘦为美的时代,我们亚洲的妹子,大多身材都偏向扁平,这样看起来整体就缺失了线条美感,拥有一个圆润翘臀,则会为你的`身形加分不少,让你更具女人味。
没有了翘臀除了可以采用运动健身来塑造,还有一种翘臀速成法就是穿鱼尾裙了,浪漫的鱼尾裙,版型设计非常巧妙,不仅仅勾勒出俊俏圆润的臀形,还能遮住大腿的肉肉,打造线条纤细身材曲线。
温柔的鱼尾裙设计,版型上对身材的包容性更大,高腰将下半身的曲线提升,裙摆随着行走飘逸灵动,兼备美观性与功能性,进一步丰富整体造型感。
高腰的半身裙设计,A字裙版型,上身将下半身的曲线拉长,打造纤细修长的美腿曲线,俏皮的波点图案点缀裙身,一下子就为整体增添了别样的复古感。
这款半身裙裙摆像蛋糕般层层叠叠,不规则鱼尾下摆勾勒俊俏臀形,给人妩媚动人的时尚的视觉审美感,经典波点图案,为纯色的裙子增添了不少视觉亮点,增添一分淡雅的文艺气质。
三、腰窝
“腰窝”就是背后腰间的两个凹下去的窝,在医学上被称作“麦凯斯菱”,俗称“腰窝”,在美术界又称“圣涡”,是理想的人体模特的标志之一。
腰窝还有个别名“维纳斯的酒窝”,被视作人体的性感之眼,但有腰窝的女人真的是少之有少,就是纤纤一握的小蛮腰,也不一定有,怪不得有网友看完直接泪奔:这要求也太高了!。
腰窝并不是人人都有,所以如果你有的话,那就一定要秀出来,不妨穿上短款上衣,或者大露背的服饰将你那迷人的小窝露出来,让那些没有的妹子羡慕去吧!
6. 他画少女洗头,堪比冷军,为什么比不过洋人套路深,洗脸只湿半边脸
少女,在古今中外画家笔下都是十分常见的题材。少女楚楚动人,一颦一笑都是美不胜收,定格一个瞬间都是十分经典的画面。有这么一位年轻的画家,他特别钟情于画少女洗头。他画的少女在洗头,那是相当的栩栩如生。甚至于,湿漉漉的头发丝儿都能看得特别清楚。这种能力不得不说,那是相当的厉害,堪比我国超写实领域的一代宗师冷军。饶是他画的少女如从画出,却比不过洋人套路深,洗脸只湿半边脸。这位洋人是西方何方神圣?
菲利普·韦伯《洗头少女》局部2
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毕竟欧洲是超写实的发祥地。就曾有人说,中国画家玩的是西方人剩下的。既然是剩下的,人家玩的自然比我们要成熟的多,毕竟超写实在我国也就是不到五十年的历史,而西方已经有了几百年的积淀。当然了,文化的交流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超写实绘画艺术的发展,相信有蔡杰这样的年轻画家,中国反超外国超写实画家,不是说没有可能。
7. 中国第一部少女动画是什么
说实话,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少女漫画或动画,因为少女向的要素都不具备:成群美男环绕并甘愿为女一号出生入死忍受各种非人的折磨;女一号大部分都是那种除了善良天真一无是处的种类;以爱情为两大主线之一。所以说,没有符合要求的。
如果要找的是最早在中国播出的外国少女动画,那应该是《美少女战士》,漫画则是渡赖悠宇的《不可思议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