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汉江在哪里
汉江在陕西省、湖北省。
全长1577千米,其中陕西境内干流长657千米,湖北境内长920千米,总落差1964米。在源地名漾水,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汉江干流发源于陕西省境秦岭南麓,有北、中、南三源:漾水为中源、沮水为北源、玉带河为南源。
漾水,源出陕西省宁强县北嶓冢山,亦曰东汉水。东经勉县为沔水,经褒城纳褒水始为汉水。陕西省志以此源为正源。
沮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留坝与凤县交界处的紫柏山(海拔2610米)南麓黄花坪,西南流入勉县张家河、纳入庙河和冷峪河后入略阳县两河口,继续南流至黑河坝流入留白河。白河汇入后转东南复入勉县境,至沮水新铺坝始称汉水。沮水全长130千米,沮水流域面积1747平方千米,年径流量5.37亿立方米。沮水在漾水北,历史上称其汉水古北源。
(1)汉江源头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在陕西省境内,基本上自西向东流,汉江干流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的嶓冢山,自西而东流经勉县、汉中市、城固县、洋县、石泉县、汉阴县、紫阳县、安康市汉滨区、旬阳县,于白河县进入湖北省。
在湖北省境内,汉江干流经白河县后,自郧西县进入湖北。丹江口以下,干流折向东南,沿途经襄阳市、宜城市、钟祥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汉川市等县市,最后由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
干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长约925千米;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河谷较宽,沙滩多,长约270千米;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约382千米,流经江汉平原,两岸筑有堤防,河道婉蜒曲折逐步缩小,泄洪能力愈下愈小。
陕西省境内的汉江为汉江上游段,因此山地河流发育,支流众多,长度在5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68条,在100千米以上的有18条。水系分布为不对称树枝状,北岸支流比南岸多而长,河网密度也比南岸大,北岸为1.69千米/平方千米,南岸只有1.52千米/平方千米。
北岸支流发源于秦岭南坡,主要支流有沮水、褒河、湑水河、酉水河、金水河、子午河、月河、旬河、蜀河及金钱河等,南岸支流源于大巴山北坡,主要支流有玉带河、漾家河、冷水河、南沙河、牧马河、任河、岚河及坝河。
湖北省境内,为中下游段,汉江水系呈格子状排列,两岸支流较短,左岸较右岸发育。
‘贰’ 请问嘉陵江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嘉陵江源头,历来认为存在东、西两源。
东源起自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凉水泉沟,西源起自甘肃省天水嘉陵江市秦州区齐寿乡(齐寿山)。习惯上以东源为正源,西镇余源称为西汉水。2011年10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普查办在西安召开了汉江、嘉陵江河源考证座谈会。
会议确定汉江源头为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汉王山(嶓冢山),嘉陵江源头为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代王山,使得曾经一直争议不休的两江源头最终得到确定。
两源南流,至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白水江镇相会,河流向南,经阳平关进入四前谈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与上游最大支流白龙江汇流,向南流经苍溪县、阆中市、南部县、蓬安县、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武胜县而达合川,左纳渠江、右纳涪江两大支流后,经北碚区于重庆汇入长江。
(2)汉江源头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嘉陵江流域地势为西、北、东高,东南面最低。上源地跨秦、巴山地,河流穿行于秦岭、摩天岭、米仓山等崇山峻岭之中,山川起伏达400~1000米。由于河谷深切,形成峡谷,水流湍急。在广元市朝天镇附近,干流横切海拔900~1100米的剑门山,形成清风和明月峡,有“嘉陵江上小瞿塘”之称。
广元市昭化以上的嘉陵江上游段,河道长357公里,平均比降3.8‰,不少地段慧旅碰河谷为V形,坡谷陡达40°以上,支沟或溪流出口处多有冲积锥或洪积扇,暴雨一到,经常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昭化镇一带河谷渐宽,水流开始迂回,河床中有卵石漫滩出现,河岸有断续延伸的阶地。
昭化镇合川市的中游段,长633公里。由于位于四川盆地丘陵区,比降大为减小,平均比降0.3‰。河道自上而下逐渐开阔,水面宽70~400米。
‘叁’ 汉江的发源地在哪
汉江的发源地在陕西宁强县的嶓冢山。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的支流,现雹塌袜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
汉江的发源地在陕西宁强县的嶓冢山。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的支流,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称沔水,东流至衫昌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源激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
水系结构:陕西省境内的汉江为汉江上游段,因此山地河流发育,支流众多,长度在5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68条,在100千米以上的有18条。水系分布为不对称树枝状,北岸支流比南岸多而长,河网密度也比南岸大,北岸为1.69千米/平方千米,南岸只有1.52千米/平方千米。北岸支流发源于秦岭南坡,主要支流有沮水、褒河、湑水河、酉水河、金水河、子午河、月河、旬河、蜀河及金钱河等,南岸支流源于大巴山北坡,主要支流有玉带河、漾家河、冷水河、南沙河、牧马河、任河、岚河及坝河。
‘肆’ 汉江源头在那里沿途流经那些城市
汉江干流发源于陕西省境秦岭南麓,有北、中、南三源:漾水为中源、沮水为北源、玉带河为南源。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
在陕西省境内,由陕西宁强县的嶓冢山自西而东流经勉县、汉中市、城固县、洋县、石泉县、汉阴县、紫阳县、安康市汉滨区、旬阳县,于白河县进入湖北省。
在湖北省境内,汉江干流经白河县后,自郧西县进入湖北。丹江口以下,干流折向东南,沿途经襄阳市、宜城市、钟祥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汉川市等县市,最后由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
(4)汉江源头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汉江与楚文化
楚人以汉江上游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全盛时领域北至黄河、东至海滨、西至云南、南至湖南。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建功立业,而且确立了其文化的历史地位,为同时代的中原许多区域文化所不及,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具奇秀,无与伦比。
汉江下游江陵一带有20代楚王建都,楚纪南故城,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会,被誉为南国之壁、千丈之城、万家之邑。楚国在此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人口500万众,一座城就占东周列国总人口1/6,城周宫殿等建筑145座,古陵墓2800多座。
当时在汉江流域及周边,有了最先进的采矿冶炼技术。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向世界昭示了楚人采矿冶炼技术上的惊人成就。“失腊法”等铸造工艺至今在高科技领域还有应用价值。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迄今可考的世界第一炉生铁锻炼是楚人,而且当时楚人的金币、银币——郢爰陈爰迄今出土最多,黄金最早被引入流通领域执行了货币职能。楚境出土保存完好的绣、锦、罗、纱、绢、绦等图案千姿百态,色彩如新,品种数量最多,漆器数量之大,工艺之精亦超越各国。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楚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产生了商品交易场所,称为“市”。春秋时期,楚国就有专门管理市场的官职,称为“市令”。当时三个商业和经济中心——鄂城、鄢城、纪郢,地处汉江之溪,辐射全国各地。
楚人还有独具风格的精神文化。楚辞文学是楚文化的最高结晶,最正宗产品,是中国第一流文化的第一等创作。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在他作品中,创造了一种由神话传说、巫术礼仪、原始歌舞三位一体而组成的缤纷文学世界,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位。
‘伍’ 汉江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汉江,又名汉水,发源于秦岭南麓宁强县嶓家山。
全长1567公里,安康境内流长340公里,三千里汉江既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又是中国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江淮河汉”。
相关介绍:
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的支流,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带念唤水。
汉江是长江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高拆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蠢凯河汉”。
汉江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河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1959年前为17.43万平方千米,位居长江水系各流域之首;1959年后,减少至15.9万平方千米。
干流湖北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长约925km;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河谷较宽,沙滩多,长约270km;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约382km,流经江汉平原,河道婉蜒曲折逐步缩小。
汉江多滩险峡谷、径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航运条件好。
‘陆’ 汉水在哪
汉水源出陕西省宁强县秦岭南麓,东南流经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中部,在武汉市注入长江。长1577公里,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159000平方公里。跨甘、野弯枯陕、川、豫、鄂5省,北以秦岭、外方山和伏牛山与黄河流域分界;东北以伏牛山、桐柏山与淮河流域分界;西南以大巴山、荆山与嘉陵江、沮漳河相邻。
(6)汉江源头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汉江流域受东南季风影响,5~10月降雨占全年的75%。暴雨常发生在闹李7~9月。有些年份10月也出现暴雨,形成较大洪水。流域径流丰沛,丹江口多年平均径流量380亿立方米,碾盘山(皇庄站)为517亿立方米。
1964年碾盘山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9100立方米每秒,1935年最大洪峰流量达45000立方米每秒。1949年后,进颂洞行汉江治理,先后建成杜家台分洪工程和丹江口、石泉、安康诸水利枢纽。
‘柒’ 汉水发源地在哪里
源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的嶓冢山。
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的支流,汉江是长江支流。源于秦岭南麓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的嶓冢山,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577千米。
在陕西省境内,基本上自西向东流,汉江干流发源祥缺枝于陕西宁强县的嶓冢山,自西而东流经勉县、汉中市、城固县、洋县、石泉县、汉阴县、紫阳县、安康市汉滨区、旬阳县,于白河县进入湖北省。
汉江是长江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汉水之名扮液的来源
从字源学角度看,所谓 “汉”字,其本义乃“国之大水”。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释:(汉)“域中大水也”。汉水是古人心目中的“大水”。汉水之名称,最早见于典籍《尚书·禹贡》,书中云:“大禹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尚书·禹贡》还称:“江、汉朝宗于海。”
据说成书于先秦的地理、民族、历史、宗教、神话之集大成着作《山海经·西山经》中对汉水也有记载:“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大约产生于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多次提到了汉江,不少作品与汉水相关。
《左传》称:“汉,水之祥也。”《孟子·滕文公下》说:“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山海经》中称河水 (黄河)、赤水、弱水、洋水 (汉水) 为上帝谨敏的四条“神泉”。
先秦以来,历代文人、学者留下了难以数计的探究和咏颂汉水的文章、诗词,从而奠定了汉水文化大河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