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什么叫圆尾猪图片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什么叫圆尾猪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4-16 08:38:53

1. 帮我查一查这种黑猪种是什么种

这种是八眉猪的种猪。

不同品种各有优点,总的来说比较有名的是东北民猪、莱芜黑猪、皖南黑猪、赣东黑猪、八眉猪、香猪、塘猪等。

1、民猪(大民猪、二民猪、荷包猪),原称东北民猪

产地(或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

主要特性(二民猪):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体躯扁平,背腰狭窄,臀部倾斜,四肢粗壮,全身被毛黑色,冬季密生绒毛。抗寒能力强。在-28℃仍不发生颤抖,-15℃下正常产仔哺育。成年公猪平均体重为195千克,母猪为151千克。胴体各部分的早熟性是按骨骼—肌肉—皮肤—脂肪顺位而先后出现的。性成熟早,母猪4月龄初情,卵泡直径900~1000微米,9月龄排卵约15枚,护仔性强。产仔数头胎11头,三胎11.9头,四胎以上13.5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8克,屠宰率为72.5%,体重达90千克后脂肪增加,瘦肉率下降。

2、八眉猪(又称泾川猪、西猪,包括互助猪)

产地(或分布):中心产区主要分布于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宏洞内蒙古等省区。

主要特性:头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闹戚八眉”,分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类型,二八眉介于大八眉与小伙猪之间的中间型。被毛黑色。生长发育慢。大八眉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04千克,母猪体重80千克;二八眉公猪体重约89千克,母猪体重约61千克;小伙猪公猪体重81千克,母猪体重56千克。公猪10月龄体重40千克配种,母猪八月龄体重45千克配种。产仔数头胎6.4头,三胎以上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8克,瘦肉率为43.2%,肌肉呈大理石条纹,肉嫩,味香。

3、黄淮海黑猪(包括淮猪、莱芜猪、深州猪、马身猪、河套大耳猪)

产地(或分布):黄河中下游、淮河、海河流域,包括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主要特性:包括淮河两岸的淮猪(江苏省的淮北猪、山猪、灶猪,安徽的定远猪、皖北猪,河南的淮南猪等)、河北的深州猪、山西的马身猪、山东的莱芜猪和内蒙古的河套大耳猪。以下介绍以淮猪为例。体型较大,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长直,背腰平直狭窄,臀部倾斜,四肢结实有力,被毛黑色,皮厚毛粗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淮猪成年公猪体重140.6千克,母猪体重114.9千克,头胎产仔9~10头,经产仔13头,日增重为251克。深州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50~200千克,母猪为100~150千克,头胎产仔10.1头,经产仔12.8头,高水平营养日增重为434克,屠宰率为72.8%。马身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21~154千克,母猪为101~128千克,初产仔10.5~11.4头,经产仔13.6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0克,瘦肉率为40.9%。莱芜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08.9千克,母猪为138.3千克,初产仔10.4头,经产仔13.4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59克,屠宰率为70.2%。河套大耳猪:成年公猪体重149.1千克,母猪为103千克,初产8~9头,经产仔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25克,屠宰率为67.3%,瘦肉率为44.3%。

4、汉江黑猪(包括黑河猪、铁河猪、铁炉猪、水硙河猪、安康猪等)

产地(或分布):陕西南部汉江流域。

主要特性:分大耳黑猪和小耳黑猪两个类型。前者又可分为“狮子头”和“马脸”二型,马脸型猪体型大,头大,脸直,身长,腿高;狮子头型头短宽,面微凹,耳大下垂,达于嘴角或与嘴齐,形如蒲扇,耳根较软,嘴筒粗。小耳猪头小,嘴尖,耳小而薄,耳根较硬,半下垂,仅达眼下,形如杏叶。成年公猪体重为61~138千克,母猪为92千克。性成熟早,农村公猪3~4月龄、母猪4~5月龄开始初配,初产仔8~9头,经产仔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561克,屠宰率为66%,腿臀比例27.5%,瘦肉率为49.3%。

5、沂蒙黑猪(沂南二茬猪、莒南猪)

产地(或分布):山东省临沂市北部。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头大小适中,额宽,有金钱形皱纹,耳中等大,耳根硬,耳尖向前倾罩,嘴筒短而微撅,胸宽而深,背腰平直且宽,四肢结实,皮灰色,被毛黑色,分为大、中、小三型。成年公猪体重为199千克,母猪为154.3千克。初产仔8~9头,经产仔10~11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19~680克,屠宰率为76.3%,膘厚4.6厘米,瘦肉率为43.9%。

6、两广小花猪(包括陆川猪、福绵猪、公馆猪蔽弯枯、广东小耳花猪,广东小耳花猪又包括黄塘猪、中垌猪、塘猪、桂墟猪)

产地(或分布):广东省与广西自治区相邻的寻江、西江流域的南部。

主要特性:体型较小,具有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和尾短等“六短”特征,额较宽,有“〈〉”形或菱形皱纹,中间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广凹下,腹大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成年公猪体重为103.2~130.9千克,母猪为81~112千克,性成熟早,公猪2~3月龄就能配种,母猪4~5月龄初配,头胎产仔8头左右,三胎以上10~11头,种猪场经产母猪产仔数12~1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85~328克,屠宰率为67.6%,瘦肉率为37.2%。

7、粤东黑猪(惠阳黑猪、饶平黑猪)

产地(或分布):广东省惠阳、饶平和焦岭等地。

主要特性:体型略呈长方形,头清秀,额宽平,仅少数呈倒八字形或菱形皱褶,耳较小斜竖,嘴筒稍长而较尖,下颌狭窄,当地群众叫“禾虾头”,背腰微凹,腹部稍大,但不拖地,四肢直立、坚实有力、长短适中。被毛黑色。成年公猪体重75千克,母猪为58.5千克。性成熟早。头胎产仔9~10头,三胎以上11~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81克,屠宰率为70.3%,瘦肉率为46%。

8、海南猪(包括文昌猪、临高猪、屯昌猪)

产地(或分布):海南省文昌、屯昌、临高县。

主要特性:头小,鼻梁稍弯,耳小而薄、直立、并稍向前倾,耳根较宽广,嘴筒短而钝圆,体躯较丰满,背宽微凹,腹大下垂,臀部肌肉发达,飞节处有皱褶。毛色白多黑少,从头部沿背线直到尾根有一条黑毛黑皮的宽带,俗称“黑背条”。成年母猪体重94千克。性成熟早,小公猪15~20日龄有爬跨行为,60日龄有配种能力,90日龄配种,母猪3~4月龄第一次发情,7~8月龄配种。2岁母猪产仔9.5头,3岁以上产仔12.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147~368克,屠宰率为69.4%,眼肌面积25.5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8.5%。

9、滇南小耳猪(包括德宏小耳猪或景颇猪、僳匕猪、勐腊猪或爱尼猪、文山猪或阿尼猪)

产地(或分布):云南勐腊、瑞丽、盈江等地。

主要特性:体躯短小,耳竖立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按体型分大、中、小三型。小型猪群众称“细骨猪”、“冬瓜猪”或“油葫芦猪”。体型短小,头小,额平无皱纹,耳宽大于耳长,嘴筒稍长,颈短肥厚,下有肉垂,四肢短细、直立,蹄小坚实。成年大型公猪体重为64.2千克,母猪为76千克;小型公母猪体重分别为39.6千克和54.3千克。性成熟较早,公猪3月龄,母猪4月龄可配种。初产仔7.7头,产活仔7.3头,经产仔10头左右。肥育期日增重为220克,屠宰率为74%,瘦肉率为31%。

10、香猪(包括从江香猪、环江香猪)

产地(或分布):贵州省。

主要特性:体躯矮小,头较直。耳小而薄、略向两侧平伸或稍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腹大丰圆触地,后躯较丰满,四肢短细,后肢多卧系。被毛多全黑也有“六白”。公猪生长较慢。4月龄7.87千克,6月龄16.02千克,母猪4月龄11.08千克,6月龄26.29千克。成年母猪体重41.1千克。性成熟早,公猪170日龄配种,母猪120日龄初配,头胎产仔4.5头,三胎以上5~6头。肥育期日增重较好条件下为210克,香猪早熟易肥,宜于早期屠宰。屠宰率为65.7%,膘厚3厘米,眼肌面积12.7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6.7%。肉质鲜嫩宜做腊肉和烤乳猪。

11、五指山猪(又称老鼠猪)

产地(或分布):海南省。

主要特性:体型小,体质细致紧凑。头小而长,耳小直立,嘴尖,嘴筒微弯。胸部较窄,背腰平直,腹部不下垂,臀部不发达,四肢细而长,被毛大部为黑色,腹部与四肢内侧为白色,鬃毛呈黑色或棕色。成年母猪体重30~35千克。性成熟早,小母猪断乳后一个月有发情征状,3~4月龄初配。头胎产仔4头,经产仔6~8头。小公猪1~1.5月龄有性行为,当地不留公猪,即小公猪性成熟配种后就宰杀。

12、宁乡猪(又称草冲猪或流沙河猪)

产地(或分布):湖南省宁乡县。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头中等大小,额部有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较小、下垂,颈粗短,有垂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四肢粗短,大腿欠丰满,多卧系,撒蹄,群众称“猴子脚板”,被毛为黑白花。按头型分三种类型: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平均排卵17枚,三胎以上产仔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68克,饲料利用率较高,体重75~80千克时屠宰为宜,屠宰率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积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4.7%。

13、华中两头乌(包括监利猪、通城猪、沙子岭猪、赣西两头乌猪、东山猪)

产地(或分布):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和长江中游及江南的广大地区。

主要特性:头短宽,额部皱纹多呈菱形,皱纹粗深者称“狮子头”,头长直额纹浅细者称“万字头”或“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四肢较坚实,但常年圈养者多见卧系叉蹄。毛色为“两头乌,中间白”,即头颈、和臀尾为黑色,躯干四肢为白色。6月龄前生长快,成年公猪体重为98.9千克,母猪为92.5千克。平均排卵19枚,头胎产仔7~8头,三胎以上11.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13~428克,75千克屠宰率为71%,瘦肉率为41%~44%。

14、湘西黑猪(包括桃源黑猪、浦市黑猪、大合坪猪)

产地(或分布):湖南省沅江中下游两岸。

主要特性:体质结实,分长头型和短头型,额部有深浅不一的“介”字形或“八”字形皱纹,耳下垂,中躯稍长,背腰平直而宽,腹大不拖地,臀略倾斜,四肢粗壮,卧系少,被毛黑色。成年公猪体重113.3千克,母猪为85.3千克。性成熟较早,公猪4~6月龄配种,母猪3~4月龄开始发情,初产仔6~7头,经产仔11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80~300克,屠宰率为73.2%,眼肌面积21.5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4.2%,瘦肉率为41.6%。

15、大花白猪(包括大花乌猪、广东大花白猪、金利猪、梅花猪、粱村猪、四保猪、泥陂猪)

产地(或分布):产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耳稍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皱纹,背腰较宽,微凹,腹较大,被毛黑白花,头部和臀部有大块黑斑,腹部、四肢为白色。成年公猪体重133千克,母猪为111千克。母猪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4头,仔猪存活率96.2%。肥育期在较好饲养条件下日增重为519克,屠宰率为70.7%,眼肌面积18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3.2%。

16、金华猪(又名两头乌猪、金华两头乌猪)

产地(或分布):原产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县,分布于浙江省义乌、金华等地。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小,耳中等大。下垂不超过嘴,颈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部倾斜,四肢细短,蹄坚实呈玉色,皮薄、毛疏、骨细。毛色中间白两头乌。按头型分大、中、小三型。成年公猪体重约112千克,母猪体重约97千克。公、母猪一般5月龄左右配种,三胎以上产仔13~14头。肥育期日增重约460克,屠宰率为71.7%,眼肌面积19平方厘米,腿臀比例30.9%,瘦肉率为43.4%。有板油较多,皮下脂肪较少的特征,适于淹制火腿。

17、闽北花猪(包括夏茂猪、洋口猪、王台猪)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闽北地区。

主要特性:头中等大,额有深浅、形状不一的皱纹,耳前倾下垂,颈短厚,背腰宽且凹陷,腹大下垂,臀宽而稍倾斜,毛细稀短,毛色不一,有的除四肢、腹下部和尾部为白色外,其余均为黑色;有的胸部、腹部、肩胛部和四肢、尾端均为白色;有的颈部有宽窄不一的白色环带。母猪6月龄前相对增长快,成年母猪体重为83.9千克,公猪为78.1千克。公猪性成熟早,6月龄开始配种。平均产仔7.5头,经产仔8.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00克,屠宰率为75.2%,膘厚5.7厘米,腿臂比例23.9%,瘦肉率为41%。

18、嵊县花猪(包括富润猪、新昌猪、章镇猪、蒋岩桥猪)

产地(或分布):浙江省嵊州、新昌二地。

主要特性:头中等大,耳大而厚、垂向前下方,面微凹,胸宽,背腰平直,腹下垂,四肢粗短,体躯皮肤有皱褶,被毛有“全黑”、“大斑花”和“六白”三种。6月龄公猪体重为39.1千克,母猪体重40.9千克。成年公猪体长136厘米,母猪107.5厘米。性成熟早,头胎产仔7~8头,三胎及以上15~16头。农村肥育期日增重为257克,屠宰率为70%,瘦肉率为45%。

19、杭猪(又称杭口猪、上杭猪,包括大乡猪、莲花猪、武宁花猪)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修水县的杭口、上杭等地。

主要特性:体格中等,体质疏松,头型分“狮头”和“狗头”两种,狮子头猪的前额稍凹陷,嘴筒短,颜面皱纹多而深,又称“八卦脸”;狗头猪的嘴筒长直,颈也较长。耳中等大小,背腰稍凹,腹大,四肢粗圆,多卧系,毛色为“乌云盖雪”。成年公猪体重117.9千克,母猪体重134.6千克。公母猪8.5~10月龄初配,但农村公猪5~7月龄,母猪6~8月龄初配。头胎产仔8头,三胎以上10~11头。农村肥育期日增重300克左右,屠宰率为68%~70%,在较高的饲养水平下日增重为477克,屠宰率为72%~75%,肉脂比例1:1. 28~1. 31。

20、赣中南花猪(包括茶园猪、冠朝猪、左安猪)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中南部。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大,头大小适中,额部较宽,皱纹较多,呈菱形,额面微凹,耳中等大、薄而下垂,背微凹或较平直,腹大而圆,臀稍倾斜,毛色可分为三种:“乌云盖雪”、“三花”和“过颈花”。成年公猪体重110千克,母猪体重100.7千克。初产仔7~8头,经产仔数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36克,屠宰率为72%,瘦肉率为38%。

21、玉江猪(包括玉山乌猪、广丰乌猪、江山乌猪)

产地(或分布):江西省玉山县和浙江省的江山县。

主要特性:体型稍小,体质较疏松,耳中等大下垂,嘴筒短宽、微翘,颈短而丰满,背腰较宽、稍下凹,腹大小适中,臀稍丰满、略倾斜,四肢较短、坚实,被毛全黑。成年公猪体重84.2千克,母猪体重75.6千克。头胎产活仔数7~8头,三胎以上产仔11~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90~362克,屠宰率为70%~75%,膘厚4.5~5.5厘米,瘦肉率为37.2%。

22、武夷黑猪(包括闽北黑猪、赣东黑猪)

产地(或分布):武夷山脉西侧山麓各县。

主要特性:头中等大,面稍长微凹,额有深浅不一的皱纹,耳中等大、前倾下垂,颈短背宽,背腰平直或微凹,臀宽丰满,四肢较细且结实,毛稀而短。被毛黑色,有的呈灰黑色,有的具有“六白”或不完全“六白”特征。成年公猪体重90千克,母猪体重89千克,性成熟较早,头胎产仔7~8头,三胎以上9~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00~300克,屠宰率为72%,膘厚4.8厘米,眼肌面积22.6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2.6%。

23、皖浙花猪(包括皖南花猪、淳安花猪)

产地(或分布):安徽省休宁县、浙江省的淳安县。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大,头大,额有皱纹,耳中等大,下垂,背腰较平直,腹较大不下垂,毛色都是黑白花,在吻突、四肢下端、前胸和下腹部微白色,头臀两端微黑色,额部有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白毛星”。分狮头型,马脸型和桩头型。成年母猪体重94千克,性成熟早,母猪4~5月龄配种,头胎产仔6~7头,三胎以上11头,肥育期日增重为150~250克,屠宰率为68.7%。

24、莆田猪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甫田、仙游两地和福清西北部。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头略狭长,脸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形,略向前倾垂,颈长短适中,体长,胸较浅狭,背腰平或微凹,臀稍倾斜,后躯欠丰满,肚大腹圆而下垂,四肢较高,被毛稀疏呈灰黑色。成年公猪体重126.4千克,母猪体重77.4千克。初产仔6~7头,经产仔1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11克,屠宰率为70%,瘦肉率为42%。

25、福州黑猪

产地(或分布):福建省福州市郊区,分布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下游两岸。

主要特性:体型较大,头大小适中,面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稍大下垂,胸较深,背宽平或微凹,腹大稍下垂,臀稍倾斜,四肢坚实,皮肤略显粗糙,被毛灰黑色。成年公猪体重188千克,母猪体重173千克。头胎产仔10~11头,经产仔12.2头。日增重为400~500克,屠宰率为72%,膘厚3~3.5厘米,眼肌面积21~25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7%。

26、太湖猪(包括二花脸猪、梅山猪、枫泾猪、嘉兴黑猪、横泾猪、米猪、沙乌头猪)

产地(或分布):主要分布长江下游江苏、浙江和上海交界的太湖流域。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各类群间有差异,梅山猪较大,骨骼较粗壮;米猪的骨骼较细致;二花脸猪、枫泾猪、横泾猪和嘉兴黑猪则介于二者之间。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耳特大,软而下垂,被毛黑或青灰。成年公猪体重128~192千克,母猪体重102~172千克。繁殖力高,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6头,排卵数25~29枚。60天泌乳量311.5千克。日增重为430克以上,屠宰率为65%~70%,二花脸瘦肉率45.1%。眼肌面积15.8平方厘米。

27、圩猪(又称皖南黑猪、宣城猪)

产地(或分布):安徽省宜城市诸县。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小,结构匀称,体质较细致,头中等大小,额部皱纹纵横不一,深浅不等,有的称“青鱼头”;有的称“狮子头”,数量以前者为多,耳大,耳根软、下垂、稍向前倾伸,胸较宽,背腰稍下凹,母猪腹大下垂,妊娠后期多数坠地,被毛黑色。6月龄公猪体重26千克,母猪体重32.12千克。头胎产仔8~9头,三胎以上产仔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44克,屠宰率为70.6%,眼肌面积20.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2%。

2. 长不大的猪是什么种类的猪

长不大的猪是迷你香猪。

迷你香猪是小型香猪的统称,以体小早熟,肉味鲜,闻名全国。香猪体格短小,其被毛黑色,毛细有光泽、头长,额平,做旅额部皱纹纵横,眼睛周围无毛区明显。

耳薄向两侧平伸,背腰微凹,腹大而圆,下垂,四脚短细,尾巴细小,尾端毛呈白色。 香猪6月龄公猪平均体重14.2公斤,体纯雹凳长65厘米,体高33厘米,胸围55厘米;母猪8月龄体重30公斤,体长70厘米,体高47厘米,胸围73厘米。

迷你香猪的饲养:

迷你香猪一般选用配合词料肆余同养。常用玉米、数皮、米慷、豆饼、花生饼等配制而成。能量为2800一3200卡/公斤,日粮分成四种,乳猪用含粗蛋白19%左右,断奶仔猪用含粗蛋白15%左右,妊娠母猪用含粗蛋白为16纬左右。维持空怀用日粮中粗蛋白为13%左右。

一般采用限量同喂方法。按下述标准同喂,一天二次同喂,2月龄200克/天,每增加一月龄增加同料100克/天,10月龄及以后为1000克/天。

同时提供一定青饲料和充足饮水。由于香猪胆小,要保持场地安静,光线不宜太强,刚引进香猪易神经质,要注意调教吃食、排便、睡眠三角定位。

3. 短猪尾巴是什么品种

獾猪尾巴短。

獾猪外形特征:

体形粗实肥大,四肢短,耳壳短圆,眼小鼻尖,颈部粗短橘则斗,前后足的趾均具强有力盯丛的黑棕色爪,前爪比后爪长。鼻端具有发圆磨达的软骨质鼻垫,类似猪鼻;四肢较粗而强,趾端均生有强而粗的长爪,爪长近似趾长,体重不大,一般十五公斤左右。

分布范围:

遍布于我国华东、华南、西南、华北及陕西、甘肃和青海等地区。国外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等地也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北部和欧洲;我国北部及长江流域地区亦产。

经济价值:

皮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皮毛,其皮革制品美丽大方,色彩艳丽,是制作高级裘皮服装的原料。为三色毛,两端白色中间黑棕,毛杆粗细适中,弹性好,耐磨,制成女大衣漂亮美观,是皮革抢手货。獾毛还可制作高级胡刷和油画笔。

獾肉可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席上的佳肴。獾油是由獾子的脂肪提取的油脂。是治疗烫伤、烧伤的有效药物。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獾猪

4. 猪肉各部位名称及俗称及图片

猪的部位有:兄模猪头、猪肩颈肉、颈肉、前腿肉、前肘、前首扒足、里脊肉、正宝肋、五花肉、奶脯肉、后腿肉、后肘、后足、臀尖、猪尾。

1、猪头。包括眼、耳、鼻、舌、颊等部位。猪头肉皮厚,质老,胶质重,宜用凉拌、卤、腌、熏 、酱腊等方法烹制。如酱猪头肉、烧猪头肉。


2、猪肩颈肉。也称上脑、托宗肉。猪前腿上部,靠近颈部,在扇面骨上有一块长扁圆形的嫩肉。此肉瘦中夹肥,微带脆性,肉质细嫩。宜采用烧、卤、炒、熘,或酱腊等烹调方法。叉烧肉多选此部位。


3、颈肉。也称槽头肉、血脖。猪颈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与猪头相连处,此外是宰猪时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发红,肉质绵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饺、面臊或用于红烧、粉蒸等烹调方法。


4、前腿肉。也称夹心肉、挡朝肉。在猪颈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强。宜做馅料和肉丸子,适宜用凉拌、卤,烧,焖、爆等方法。


5、前肘。也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常带皮烹制,肥而不腻。宜烧、扒、酱、焖、卤、制汤等。如红烧肘子、菜心扒肘子、红焖肘子。


6、前足。又名前蹄。质量好于后蹄,胶质重。宜于烧、炖、卤、凉拌、酱、制冻等。


7、里脊肉。也称腰柳、腰背。为猪身上最细嫩的肉,水分含量足,肌肉纤维细小,肥瘦分割明确,上部附有白色油质和碎肉,背部有薄板筋。宜炸、爆、烩、烹、炒、酱、腌。如软炸里脊、生烩里脊丝、清羡芹缓烹里脊等。


8、正宝肋。又称硬肋、硬五花。其肉嫩皮薄,有肥有瘦。适宜于熏、卤、烧、爆、焖、腌熏等烹调方法。如甜烧白,咸烧白等。


9、五花肉。又称软五花、软肋、腰牌、肋条等。肉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故名。其肉皮薄,肥瘦相间,肉质较嫩。最宜烧,熏、爆、焖,也适应卤、腌熏、酱腊等。如红烧肉,太白酱肉。


10、奶脯肉。又名下五花、拖泥、肚囊。其位于猪腹底部,质呈泡状油脂,间有很薄的一层瘦肉,肉质差。一般做腊肉或炼猪油,也可烧、炖或用于做酥肉等。


11、后腿肉。也称后秋。猪肋骨以后骨肉的总称。包括门板肉、秤砣肉、盖板肉、黄瓜条几部分。
①门板肉。又名无皮后腿、无皮坐臀肉。其肉质细嫩紧实,色淡红,肥瘦相连,肌肉纤维长。用途同里脊肉。
②秤砣肉。又名鹅蛋肉、弹子肉、免弹肉。其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宜于加工丝、丁、片、条、碎肉、肉泥等。可用炒、煸、炸收、氽、爆、溜、炸等烹调方法。如炒肉丝、花椒肉丁等。
③盖板肉。连接砰砣肉的一块瘦肉。肌纤维长。其肉质、用途基本同于“砰砣肉”。
④黄瓜条。与盖板肉紧相连接的一块瘦肉,肌纤维长。其肉质、用途基本同于“秤砣肉”。


12、后肘。又名后蹄。因结缔组织较前肘含量多,皮老韧,质量较前肘差。其烹制方法,和用途基本用于前肘。


13、后足。又名后蹄。因骨骼粗大,皮老韧、筋多、质量较前足略差,其特点和烹饪运用基本同于前足。

14、臀尖。又称尾尖。其肉质细嫩,肥多瘦少。适宜用卤、腌、酱、熟炒、凉拌等烹调方法。如川菜回锅肉、蒜泥白肉多选此部位。

15、猪尾。也称皮打皮、节节香。由皮质和骨节组成,皮多胶质重,多用于烧、卤、酱、凉拌等烹调方法。如红烧猪尾、卤猪尾等。

猪肉的功效与作用

改善贫血、促进发育、润燥。

猪肉是猪科动物,家猪的肉,口感较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猪肉纤维细软结缔组织少,肌肉组织多,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脂肪。猪肉营养成分丰富,具有改善贫血、促进发育及润燥等功效。

1、改善贫血:猪肉含大量血红素及半胱氨酸,能促进人体吸收铁元素,具有补血、改善气色的功效。猪肉的铁元素含量也比较高,能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2、促进发育:猪肉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十分接近人体所需比值,有助于促进身体生长发育。

3、润燥:喝猪肉汤可迅速补充体内津液,润燥效果较好,可有效治疗热病伤津等症,还可治疗消渴及滋润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