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怎么用图片教聋儿说话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怎么用图片教聋儿说话

发布时间: 2023-04-18 16:23:11

❶ 如何对聋儿进行言语听觉训练

听力训练
听觉障碍是聋儿最本质的残疾,聋儿配戴助听拍锋器后听到声音,却不知道是什么声音以及这种声音的意义,更不懂得如何区分,因此就需要我们家长了解有关聋儿听力训练的方法,把听力训练作为首要的任务来完成。
我们把听觉的训练统称为听力训练。
首先,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要对聋儿进行听力训练,聋儿由于长期听不到或听的声音很小,他们的听觉功能就处于最原始的幼稚状况,听觉迟钝,听力训练就是充分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唤醒他们的听觉,研究实验表明:聋儿掌握语言的情况与听力训练效果是成正比的,通俗的讲,聋儿听到的声音越多,声音分辨能力越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也越快越好。
这里讲一种现象,在我们给家长写联络单的时候,包括了听力、语言训练,而我们家长只进行语言的训练,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听力训练和语言训练是同样重要的,应该重视听力训练,而且孩子年龄越小,越应该加强听力的训练。
下面就听力训练的内容、方法给大家说一说,家长可以作为参考。
听力训练大约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听音训练,二是辨音训练。
听音训练又包含了初期配戴助听器的适应性训练。首先是注意刚开始配戴时将音量开至最小,逐渐适应后再调到合适的档位。听比较明快的声音,可为孩选择音色清晰,节奏舒缓的磁带,让孩子摸一摸录音袭散晌机的喇叭,让孩子感到声音的存在及声音的振动,配戴助听器的时间由短到长,比如:刚开始可戴3小时,再增至4小时5小时直到孩子喜欢配戴为止。
另外家长还可以提供一些大声刺激,在聋儿能承受前提下,听一听切菜声、炒菜声,马路上听听汽车的喇叭声,自行车铃声及人群吵闹声通过这些建立聋儿的听声**惯。
这是关于听音训练,重点讲一下辨音训练。这是我们家长比较薄弱的环节,辨音训练是帮助聋儿分辨不同声音尤其是语言及其代表含义,培养聋儿听觉定向、听觉辨别、听觉记忆等能力。包括两小方面内容,(一)初期的辨音训练,包括声音大小、有无、长短、节奏、高低、方向以及自然环境的识别。
(1)辨别声音的有无准备录音机、磁带、小动物的头饰。
方法:放上一段轻松的音乐,家长和孩子一起戴上小动物的头饰,小动物走、爬,待音乐停止后,小动物也停止活动,蹲下来不动或装作睡觉,并在活动中随时提醒孩子注意声音的有或无。待孩子明白这一游戏规则时,就可龄稍大的孩子可以准备一面鼓,教师示范,听到声音举手,没有声音不举手,然后背对孩子进行训练。
(2)辨别声音的长短。
准备一支哨、彩纸,把这张纸剪成长短不等的纸条,引导聋儿先听一听哨的长声和短声,家长示范,当听到长哨声时把长纸条放在一边,当听到短哨声时把短纸条放在一边,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教说词语“长”和“短”。但不必刻意地强调清晰度,理解含义就可以了。
另一种方法是准备一支口琴、小动物头饰,家长作示范,听到口琴声时家长戴上小动物头饰开始跳,一直到音乐消失为止。做两次然后用粉笔画出这两次跳的路线,比一比哪条线长,哪条线短,当孩子明白游戏规则后,让孩子来做,然后还可以交换角色进行。让孩子吹口琴并锻炼了孩子的控制呼吸的能力。
(3)辨别声音的次数。准备鼓或锣、小猫钓鱼或小羊吃草的图片就行。引导聋儿听告诉他小羊要吃草了,刚开始,家长可以敲一下鼓,掘陵让孩子画一根草,待熟悉后就可以锻炼孩子对声音的记忆能力,连续敲几下鼓让孩子画几根草,击鼓的次数由少到多,连敲两下再敲三下完成这一辨别是要花费很长时间的,需要我们家长有一定信心和耐心。
(4)辨别声音的方向。准备:电动玩具,引导聋儿听玩具发出的声音,待熟悉后家长可以把玩具放在安静房间里任意一个角落,将孩子的眼睛蒙住,让他顺着声音方向找到玩具,如果孩子完成得不好,家长反复示范。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更换玩具。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选择孩子熟悉的几位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将孩子的眼睛用毛巾蒙住后这些家长分别从不同方向叫聋儿的名字,让聋儿找出是谁在哪叫自己。
(5)辨别声音节奏。包含声音的快慢高低等。声音快慢,准备:鼓或节奏快慢对比比较强烈的两首乐曲,手指娃娃引导聋儿当听到快声音时,手指娃娃动得也快,反之,声音慢手指娃娃活动得也慢。或者用跑和走来代替手指娃娃,当听到较快节奏的乐曲时聋儿做出跑的动作,当听到节奏较慢的乐曲时聋儿做出走的动作。声音的高低,准备:鼓、哨。两个铁钉上下分开钉在墙上,铁圈。当聋儿听到鼓声(鼓声属于低频音)示意孩子在低位置的钉子上放一个铁圈。反之听到高频音哨声,在高位置钉子上放一个铁圈。还可以加深难度,准备口琴一把,在墙上上下钉两排钉子,家长吹口琴,从左边低音逐渐升至高音,挂铁圈的位置出逐渐升高。让孩子明白意义以后就可以提高要求为了更好的辨别声音节奏可以让孩子随您拍手,模仿您打出的节奏,啪─**啪 **啪,直到能够随意模仿为止,此后可以要求孩子在拍手模仿的同时发出相应节奏的语声,或者记住某些儿歌的节奏,并要求以拍手的方法表现出来。
以《小白兔》和《家族歌》为例,拍手仅仅是过渡阶段,最终的目的是使孩子具备说出有节奏语句的能力。不少聋儿存在着语句节奏的缺陷,比如有的孩子一口气只说一个字,或者是句子的最后一个音拖得很长。总之,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对策,无论哪种情况,家长都可以用拍手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改正语言的节奏。上面我所讲的是聋儿初期声音的辨别。当然它也贯穿于聋儿康复的整个过程。
(6)辨别声音的大小。准备:大小苹果各一个、鼓。家长示范当听到敲鼓声音很响时吃一口大苹果,反之吃一口小苹果,然后家长指导孩子来完成,或者拿大小两个不同的杯子代替,当听到较大声音时指一指大杯子,听到的鼓声较小时,指一指小杯子。
(7)自然环境声识别。分辨自然界各种动物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各种交通工具声。具体方法:家长可领孩子到马路边听听交通工具声音,叮铃铃,自行车声,嘀嘀嘀汽车喇叭声,然后进行判断。识别动物**,可以提供几组动物的画片,以羊叫的声音为例咩咩咩,先熟悉声音,然后直接问孩子是什么在叫,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锻炼了记忆的能力。
(二)辨别语言声。这是进一步加强孩子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为他们与正常人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包括下面的训练内容,
(1)音素识别。声母识别、韵母识别。
(2)词语及句子的识别。
(3)声调的识别。
首先讲音素的识别,汉语中音素由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4个韵母a oei u u 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 an en in un unang eng ing ong 组成。
声母识别就是指对韵母相同声母不同的音节的识别,例如这样一组音节,bi(笔) mi(米)ni(你)他们的韵母都是i,声母不同。我们家长可以用实物或在书上找相应的图片来识别这组音节。在如mao(毛)pao(跑) (倒) 他们的韵母是ao声母不同,分别是m p d 识别方法同上,声母识别比较复杂,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难,韵母识别就是对声母相同,韵母不同的音节的识别,例如:(白)bi(鼻)bei(北)他们的声母都是b,韵母不同,分别为ai i ei ,再如:dan (蛋) i(堆) ding (钉)他们的声母都是d,韵母不同。识别方法和声母的识别是不同的,找实物或卡片,以及结合实际动作,家长要动脑筋,自己举例子,进行音素的识别。
词语的识别,词语包括单音节双音节及三音节的识别,单音节是由一个字组成,例如:表、本、书,双音节由两个字组成,例如:妈妈、衣服、书店。三音节由三个字组成,例如:小朋友、大红花。他们的识别方法是相同的以双音节为例,进行水果名称的识别,提供下列实物或图片:苹果、香蕉、西瓜、桃子家长分别叫出这些水果的名称,然后,在孩子后面说出某种水果的名称,让孩子取出对应的实物,如:家长说苹果,如果孩子能正确的拿出苹果,就证明他们听到的语言信息是正确的,家长还可以提供一些疏菜、交通工具、人物称谓的实物、模型、图片,要求孩子听到某一词语后指出对应的实物、图片、模型。另外,词语的识别可以从发音差距大的开始,然后再识别差距小的词,如鼻子和耳朵,是发音差距较大的词语,摘菜和海菜发音差距小比较难识别。
在词语识别同时还可以教孩子识字帮助聋儿更好的掌握语言。句子的识别,辨别句子是聋儿对语言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具体方法:家长可在幼儿读物中选择几幅相关联的难度适宜的画面,并给每个画面配上一句话讲给孩子听,然后,在孩子后面,说出任何一句话,让他指出对应的画面。也可以选择教材内的第二册小兔和小鸟,饭前洗手,都是很好的句子识别的材料,在充分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后就可以进行句子的识别,第一幅图,小兔拿气球,让孩子学会听中心词“崐拿”,第四幅图,小兔笑了,“笑”是中心词语,让孩子指出家长所讲述的画面。对于大多数聋儿来讲可以先从识别句子开始,逐渐过渡到词语的辨别。
声调的识别,汉语中有四个声调1声2声3声4声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具体识别方法,家长可准备玩具车,用纸画好一至四声区跑道家长可先将a的四声调崐音a a a a发给孩子听,然后要求孩子听到一声时将车开到一声区,以此类推。声调识别可以从(a o e i uu )六个元音的个个声调开始,等到熟悉后再选择一些孩子熟悉的词语进行听音找调的游戏。如:碗,让孩子听到词语后将车开至三声区。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既可以让孩子进行声母韵母识别也可以进行声调的识别,把23个声母24个韵母及四个声调分别写在卡片上,家长说词,让孩子自己组合词的拼音,例如:杯,首先要确定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是几声的,这聋儿来讲也是最难的。声调的识别与聋儿语言清晰度有密切的关系,清晰度越好的孩子声调识别越容易,所以声调识别一定要与发音训练结合起来如果聋儿一次性完成不了四个声调的识别,您可以先选择两个声调,逐渐增加,刚开始可以选择比较容易识别一声四声,然后再增加二声三声,如:lu lu如果孩子能轻易的识别就可以让孩子继续识别lu lu。
孩子对各种声音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分辩能力后,一个实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平常听觉训练都是在十分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的,那么如何利用训练的形式提高聋儿在喧闹环境中听觉能力呢?具体方法:家长可把房间布置成马路的一角放录音,车水马龙一派集市噪声,在噪声里分辨各种声音,如牛叫、自行车铃声火车声,妈妈说话声,并告诉家长听到了什么什么声音家长可以崐先做示范,然后再引导孩子听、说,如果对没有上述条件的家庭可在日常生活中教他们的名字,或者到集市上让他有选择的听取语言声车声等让他说出是什么声音。
听力训练的原则:(1)听力训练绝不是孤立的,一定要与日常生活语言发音训练紧密结合起来遵守由易到崐难循序渐进的原则。(2)对孩子要有良好的态度多鼓励少批评。(3)听觉训练侧重孩子听觉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教孩子新词新句,所以训练的时候尽量选择孩子熟悉的词语和句子。训练过程当中不要让孩子看口形。(4)听觉训练步骤不是相分割的而是相互包容的,不是只有完成了第一步才能进行第二步,例如:如果聋儿声母别的不好先可以进行其他内容的识别,数字识别、句子识别等等。
希望:以上所讲只为家长提供素材在具体训练过程中需要家长多动脑筋,举一反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们对待孩子学**态度和用心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康复效果,希望家长能把对听觉训练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落实到实际行动,在生活中检验与逐步提高听觉的实用能力和孩子一起做好听力训练。

❷ 有什么方法可以训练人的听觉

训练孩子的辨别能力 听觉的辨别能力是指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的能力。小孩子听觉分辨能力的低下会造成对相差不大的声音产生混淆,进而影响听课的效果。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音色、声源的方向等,以此来增强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

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 听觉的理解能力是指孩子能辨别声音和了解说话的能力。家长要多与孩子交谈,多让孩子接触各种声音,多充实与孩子生活相关的词汇。比如,口头布置任务让孩子完成;对成语故事做判断并回答问题等。

训练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 听觉的记忆能力是指孩子能复述所听到的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听觉记忆能力的训练,不但历脊兄可以加强孩子听觉的记忆力和听知觉的广度,减少孩子对较长的听觉信息无法记全等情况的发生野州,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进行新老知识的联系,产生联想,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难度不同的语句,叫孩子认真负责地听并让孩子模仿表述出来,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

训练孩子的编序能力 听觉编序能力是指孩子能将过去听觉所获取的资料以正确而又详细的先后顺序回忆出来,以及将所获取的听觉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有意义的能力。它对孩子将所学知识系统地保留下来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让孩子听故事并复述出来、顺背倒背数字等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 在现实生活当中肢袭,听和说总是密不可分的,不会听讲的孩子,说话时总是语无伦次的。听与说的结合涉及到孩子对词汇的联想、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学说同义词、反义词,听音乐进行联想,将句子补充完整,以及听故事后自编故事的结局的形式训练孩子的听说

❸ 聋儿应该怎样进行发音训练

聋儿进行发音训练时,可以将假作“话筒”的某一东西,如一把勺子,一根捆绑着一个海绵球的短棒等作道具,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具体方法: 1、坐在你孩子的旁边,地板上、椅子上、沙发上、都可以。举着“话筒”靠近你自己的脸部,一定要让你的孩子可以看到你的嘴唇,重复发出有节奏的元音,如:“a”、“o”。然后把“话筒”对着孩子,鼓励他发音,向他表明,他如果这样做,你将非常高兴。 2、拿回“话筒”,重复元音“a”,不要担心你的孩子不作出反应。然后把“话筒”给他,;让他发音。 3、开始时,允许他发出任何音,不要介意他把“a”发成类似的“哇”的音。当你的孩子能连续作出反应后,你可以拟出一个句型,让他模仿。当你说“a、a、a”时,让他相应发出“a、a、a”。并且你可以在说话时,在他的胳膊上轻轻敲着音节的拍数。 如果你的孩子前一部分的练习作得很好,你可以继续下面的内容。 4、当你的孩子能够模仿发音,而且近似于你的音的时候,你可以教他第二个音如“0、0”,象上面一样,拿着“话筒”,鼓励你的孩子进行重复。当你的孩子模仿这两个音时,不需要他发的音与你的完全一样,但他应该懂得这两个音不一样,这可以在他模仿时观察到。对他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此时,可以让他发第三个音。 5、如果你的孩子已模仿你先前发出的元音,逐步可增加新的元音:“a、o、e、i、u、ü”。还可以把元音和辅音结合起来。有可能的话,引入曲调,让他试着唱:“aaaa”和“oooo”,然后让把让他把它们连在一起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锻炼舌头的动作,连续发音: (1) da、da、、、、、、、 (2) za、za、、、、、、、 (3) jia、jia、、、、、、、 (4) zha、zha、、、、、、 (5) la、la、、、、、、 (6) ga、ga、、、、、、 发音时舌头要用力。口腔要有一定开度,并保证每个音节读得响亮有力,字字清楚。这样舌头、舌面、舌根、舌边都训练,训练时要先慢后快,舌头动作灵活利索,弹力要大。 3、进行口部训练。嘴唇在说话时,出现不同的动作和形状,产生不同的声音。语言正确与否,与双唇有极大的关系,聋儿在发音说话时,嘴唇不用力,不活动或嘴唇位置不对,唇音就发不准,说出话来含糊不清,针对这一特点,就要进行口部操。口部操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张口训练。上下唇分开张口,动作柔和,上下唇放松,舌头平放,不能后缩或隆起,舌尖自然贴在下门齿背,经常这样练习,可以帮助聋儿克服说话时嘴打不开的毛病。 第二步:上唇练誉搭习。将上唇引到上齿龈处,使全部门牙能看见,下唇听其自然,口部和面部肌肉保持平静,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帮助聋儿克服妨碍发音清楚的“死唇”,促进上唇的灵活性。 第三步:双唇练习。双唇闭拢,向前突出,然后自然地恢复原状,唇形的圆弧对某些字如b、p、m、u、ü等发音的正确与否,是个重要因素。双唇练习乃帮助聋儿锻炼双唇的力量,使双唇灵活,发好双唇音。在训练双唇的动作灵活性时可连续发: (1) ba、ba ; (2)bo、庆腊拿bo; (3) mo、mo等。 注意突出口型发音 (1)a、o、e (2)i、u、ü 发音时双唇用力,读音响亮,口型准确,这样嘴伸得圆扁伸撮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练习时,先慢后快,双唇要活动开来。可加入模仿强声和弱声的语言练习。鼻腔主要用在鼻音,发鼻音常常需要双唇、舌头、硬腭、软腭等部分参加,鼻腔只局行是使气流通过,鼻音练习,是让聋儿体会气流从鼻子通过的感觉,为发好鼻音打下基础。鼻音训练可以用哼唱法。即用鼻音m、n进行哼唱,教师和家长哼唱时要让聋儿摸着家长的鼻翼,感受气流从鼻腔通过的振动。然后让聋儿模仿哼唱;或用手指捏鼻翼发“miao”学猫叫,要聋儿意识到发鼻音对鼻的振动。 下面讲一点辅音的教学。聋儿康复很重要的问题之一,即是发音不清,聋儿说出的话,一般人听不懂或较难听懂,究其原因主要是出在辅音上。对聋儿来说,难掌握的是辅音,而不是元音。这种现象在正常幼儿、甚至部分成人中也存在。所以,辅音教学是聋儿听力语训康复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音素本身,音节结构和发音过程的特点所制约的。先从音素本身特点看:辅音发时气流在喉以上的发音器官中会受到某种阻碍,而元音则不受阻碍;辅音发音时成音部位明显则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声带多不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而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也双元音占优势;没有复辅音;很少辅音结尾。因此,人耳对元音感受能力较强,对辅音感受能力较弱。特别是对聋儿而言,容易感受到元音而不易感受到辅音的存在。从音节发音过程看辅音在音节中发音轻、短、极易漏发或错发。 针对上述特点,可以加强下列方面实践训练: 1、加强舌操、唇操与呼吸训练,使聋儿能灵活地运用发音器官。 2、以双手代表口腔各部位,使发音时唇、齿、腭、舌头等发音器官的动作视觉化。 3、利用过渡音,对于含有鼻音音素的音节,先让聋儿紧闭双唇,从鼻腔中发出“嗯”音,然后再过渡到该发的音上,如“妈”(ma)、“拿(na)等。此外,“pu”可先发“p”音,tao可先发“t”音,“gong”可先发“g”音。 4、利用口形变化。比如“白()菜”孩子会说“mai菜”,这是因为“m”和“b”都是双唇音。家长可用双手提示。发“b”和“p”、“t”、“g”和“k”,前者送气弱,后者送气强。又如“t”和“ch”,在学“尝”(chang)字时,聋儿会发志“tang”,老师可根据前者气流往下送,后者气流往前送来帮助聋儿纠正发音。“裤子”和“兔子”也可用这种方法来正音。 5、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辅音。“h”的发音聋儿很难掌握,可根据该音的特点,让聋儿在喝水时仰头漱口,水在口腔中跳动,就可自然地发出“h”的音来。 综上所述,我认为只要从辅音的发音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耐心对待聋儿发音中的错误,突破辅音关,就能为聋儿言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❹ 怎样培育聋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聋儿康复过程中,聋儿交往能力是聋儿康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聋儿有较重歼旦的心理障碍,不愿与人交往,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交往能力就无法表现,也就难以回归主流社会,聋儿康复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消除聋儿的心理障碍,发展智力,增强语言能力、交往能力是进入正常学校学习的重要技能。聋儿要进入氏陆扰小学学习,要进行心理、智力、语言能力等内容的测试,如果聋儿的交往能力某一项稍差一点,就有可能被拒之门外,对其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聋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交往基本技能的培养。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能力的训练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听话能力的训练是指加强聋儿语言交往方面的听话能力的训练。在这方面的训练可以让聋儿多听一些课堂用语和生活用语,进行模仿并正确执行,同时在听话训练可以借助看话作为补偿手段。还要训练聋儿注意的人的体态,表情语言信息。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

第一, 对话训练,对话训练可以是老师利用图片跟聋儿对话,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引导聋儿之间的对话,可以开展家长与聋儿的对话练习。

第二, 复述故事的训练,让聋儿看图讲故事。

第三, 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句子和儿歌的训练培养聋儿读句时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为聋儿多创造语言交往的机会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都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进行语言交往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为聋儿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1) 多与聋儿交往,老师和聋儿家庭内部成员都要多跟聋儿进行语言交往。

(2) 多让聋儿跟同龄健全儿童交往,多组织聋健合一活动,家长可以请亲戚的小孩或邻居的同龄小孩到家里玩,鼓励自己的孩子多跟小伙伴交往。

(3) 多让聋儿跟陌生人交往,一般聋儿见到陌生人都是胆小不敢跟陌生人说话,要改变这种情况,家长要多带小孩到亲友家中串门,鼓励孩子跟亲友的其他成员交往,另外带聋儿外出与其它社会成员交往。

聋儿心理与行为问题不可忽视

聋儿的言语、心理、智力3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任一方面的迟滞无疑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在影响聋儿健康心理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听觉障碍无疑是造成孩子异常心理问题扩大化的因素,还有继之而来的语言交流障碍和其他有害因素。

聋儿的心理与行为发展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障碍情绪发展障碍:

由于听力损失的影响,聋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对语言的理解有着正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大多数聋儿的语言发育想当迟缓。相反,聋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观察力也敏锐,在对语言的理解上,聋儿往往借助唇读来捕捉语言信息。视觉补偿在聋儿的认识上起着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常常集中用眼睛来观察,所以他们常常异常的安静和沉默。聋儿由于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在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上有一些困难。他们常常会感到不被理解,不被周围环境所接纳。在对其他人或某一件事的理解力上,他们明显地不够敏感,甚至有一些困难。如果这些困难长时间没有被周围环境所理解,甚至受到一些指责,逐渐地就会出现情绪发展障碍。心理需要障碍: 很多聋儿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聋儿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更需要情感上的交流,一些聋儿有较明显的固执创造性的表现,可与情感交流缺乏有关。

有冲动的行为: 表现在缺乏父母关怀的家庭,聋儿的冲动性行为表现得很明显,可能是聋儿希望借此引起父母的关怀。

社会交往困难: 听力语言障碍会妨碍社会交往聋儿往往难于结交同龄的正常儿童,愿意留在家里息寻乐趣或选择其他聋儿交往。这样会使他们同正常儿童进一步疏远,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缺少自信心,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

学习障碍: 聋儿所面临的最大问悉燃题是教育问题,他们在学习上有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除了听力语言方面的障碍外,还有明显的注意力缺乏表现。由于他们需要非常专注地聆听和观察,因此容易疲劳,常常会有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涣散和迟钝的现象,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聋儿的心理有其特殊性,一些聋儿对成年人存有戒备心理,作为家长,必须善于观察,并且运用聋儿易于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用他们所喜闻乐见和易于理解的方法与其进行交流,家长也应该充分理解聋儿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同时也应认识到聋儿孩子也同正常少年儿童有着一样的认识,情感和意志。聋儿家长应注意造就一个关怀,理解孩子的环境,不要轻易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下定义,不要轻易对孩子发脾气,应当多鼓励他们同正常儿童交往,培养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在家中避免溺爱和原则的迁就,更不要忽视对聋儿的关怀和爱护。家庭成员要有意同聋儿多做一些语言交流同聋儿做游戏,进行一些必要的户外活动;也要十分注意培养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参考资料:海之声听力

❺ 怎么教听力不好的孩子学习语言

谢谢,徐州惠耳,又让我们学习了知识,下次继续

❻ 如何有效教听障孩子学习说话

如何有效教听障孩子学习说话
1、从培养听障儿童理解性语言开始。

听障儿童理解性语言掌握的多少、理解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他的表达能力。训练理解性语言一般与听觉训练紧密相关,就是要建立事物与语言之卜源衡间的联系,使听障儿童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

2、积累丰富的有声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听障儿童只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有声词汇,才能逐步进入自如表达的境地。在训练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概念,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概念才能正确地表达。


从叠词教起。“帽帽”、“袜袜”、“球球”都是叠词。正常儿童随着呀呀学语之后,即出现叠词。听障儿童的说话训练也应从叠词开始。


见什么、教什么、说什么。许多家长都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其实这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比如带孩子去田间除草时,可以教孩子说草、锄头、土壤等等,洗澡时,可以教他肥皂、水、毛巾、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以及干净、脏等词。

③利用图片、实物、动作、直观地教听障儿童说话。这是指导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

④利用多种感官帮助听障儿童掌握词的概念。如颜色、形状、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生、熟、苦、辣、香、臭等之类的词,可以让孩子亲自去体会,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加深发自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教感情方面的一些词,如喜、怒、哀、乐、哭、笑、美、丑、好、坏之类的词要结合情景或孩子的心理感受来教。

⑤帮助孩子总结、归纳,形成抽象概念。如教听障儿童把动物一类的图片放在一起,把水果一类的图片放在一起,并教孩子说动物、水果等词,使孩子逐步形成抽象的概念。

3、发展听障儿童的有声语言。

① 扩展语言。扩展语言是由词扩展到句,由简单句扩展到复杂句子的一种方法,是发展听障儿童语言的重要措施。其做法是由一个中心词开始,逐渐扩展成句。


利用裂戚对话。对话是听障儿童有声语言交往的开始,也是训练孩子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家长可以主动向孩子提问、交谈,要鼓励和引导孩子提问。在交谈中,家长要做出良好的反应,不可做出厌烦的表情。


看图说话和讲述故事。利用画面给孩子讲述简短的故事,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以培养孩子的复述和叙述能力。

在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应该给他们创造有声语言的环境,给予他们参与交往,使用语言的型做条件和机会。只有坚持不懈地反复训练、反复练习,孩子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❼ 怎样才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语言环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