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什么叫塔石图片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什么叫塔石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5-03 10:06:35

A. 看着21课塔石上的那副图片写作文

今天我预习了第21课《塔石》,那里的人们可真勤劳.谁和谁发生冲突也不闹矛盾.我们就是应该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塔石吧.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它把五六个村庄连在一起,并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只要一有洪水,小溪就猛涨,人们来来往往很麻烦.他们夏天不用塔石,但秋冬季非常需要塔石.就这样塔石成了一道风景.
在这里,无论多忙的人赶路,只要发现哪块石头不隐,就会停下来走塔石要注意不随时停不抢路,因为塔石是天然石很滑.如果有一行人走塔石,那踏踏的声音就像音乐.走塔石要两面都有人,会说上几句家常话走.有人会把他背过去.这塔石连乡亲们的友情.

B. 中国有名山峰高度的排名

1、珠穆朗玛峰8844(最新高度) 西藏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边界上。

珠穆朗玛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它的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西坡在定日县扎西宗乡,东坡在定日县曲当乡,有珠峰大本营),南部在尼泊尔境内,而顶峰位于中国境内,是世界最高峰。

2、乔戈里峰8611 新疆最高峰,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

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上第二高峰,高度仅次于珠穆朗玛峰, 但其攀登难度远远高于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被称为野蛮巨峰,其一直以攀登死亡率超过27%的概率高居登山榜首。

3、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 海拔8586米。

干城章嘉峰(Kangchengjunga),又叫“金城章嘉峰”、“康章忠格峰”,峰名Kanchenjunga原出藏语的四个字,通常翻译为Kang-chen-dzo-nga或Yang-chhen-dzo-nga,在藏语和锡金语中为“雪中五宝”,这从它有五个峰顶而得来的,并且其中四个峰顶高逾8450米。

东经88°09′01″,北纬27°42′09″,海拔8586米,为世界第三高峰

4、洛子峰(Lhotse), 海拔8516米。

洛子峰,英文名Lhotse,海拔8516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7°96′,东经86°93′,为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意为“南面的山峰”,就因为它地处珠穆朗玛峰渣岁以南3公里处,两峰之间隔着一条山坳,即通常所说的“南坳”。北方是章子峰。

5、马卡鲁峰(Makalu), 海拔8463米。

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东经87°06′,北纬27°54′,是世界上排名第五位的高峰。其西北方向距如御睁珠穆朗玛峰24公里,沿西北—东南山脊拆大为界,北侧在中国西藏境内,南侧在尼泊尔境内。

峰体上终年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坡谷中分布着巨大的冰川,冰川上有许多深渊般的巨大冰裂缝,冰崩雪崩都十分频繁。1955年法国登山队的9名队员首次登上峰顶。

C. 罗塞塔石:古埃及文字的钥匙

罗塞塔石自1802年以来一直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图片版权所有)弗拉基米尔·科罗斯蒂舍夫斯基(Vladimir Korostyshevskiy/Shutterstock)

这个“罗塞塔石”(Rosetta Stone)——1799年7月中旬,在拉希德镇(古罗塞塔)的法国军事探险队建造堡垒时发现——里面有埃及象形文字,通俗的(公元前7世纪至5世纪埃及人使用的书写文字)和古希腊语。

因为古希腊语在罗塞塔石被发现时已经被破译,科学家们最终能够破译另外两个未知的文字,其中包含相同的文字。人们发现石头上的文字是公元前196年的一项法令。,在法老托勒密五世统治期间,对两种埃及文字(象形文字和通俗文字)的破译,使古埃及人所写的其他文字得以翻译和理解。

在法国人向大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投降后,这块石头被带到了英国,现在在大英博物馆。罗塞塔石碑左侧刻有“1801年被英国军队占领埃及”字样,右侧刻有“乔治三世国王赠送”字样。埃及要求英国 *** 将该石碑归还埃及。

罗塞塔石碑高44英寸(搜樱112厘米),宽30英寸(76厘米),重约1,680磅(762公斤),有一个粗糙的,未抛光的背面,这表明石头是要显示它的背部靠墙。地质学家安德鲁米德尔顿(Andrew Middleton)和迪特里希克莱姆(Dietrich Klemm)在2003年发表在《埃及考古学杂志》(Journal of egraptian areology)上的一篇论文中写道,这块石头本身“是一种花岗闪长岩,其成分与阿斯旺所谓的‘黑色花岗岩’相似,但比大多数这种岩石的例子稍细一些。”“很可能罗塞塔石板是从阿斯旺以南的托勒密采石场获得的,”米德尔顿和克莱姆写道,

“它记录的是一项法令,一个国王和古埃及神世稿丛职人员联合发布的协议的文本,”约翰雷,埃及学教授写道剑桥大学在其着作《罗塞塔石碑与古埃及的重生》(资料册,2007年)中写道:

石碑上的文字说,一群埃及牧师同意加冕托勒密诉埃及法老,并宣布他为上帝,以换取寺庙和神职人员的税收减免。这个“法令应该写在坚硬的石碑上,用神圣的文字,文件书写,和希腊文字,”石碑上写着(由R.S.辛普森翻译),并且应该在埃及各地的庙宇里“紧挨着国王的雕像”设立。“神圣的文字”这个短语意味着象形文字,到公元前196年,这个剧本只被少数牧师使用。”象形文字已经使用了3000多年,现在只有专门的牧师才能理解:用象形文字书写的古老语言已经消亡了好几个世纪,”大英博物馆馆长理乍得·帕金森在他的着作《罗塞塔石》(大英博物馆出版社,2005年),

通俗是埃及敬升文字,到公元前196年埃及人更常用,而希腊语是托勒密王朝统治者从希腊传入埃及,并逐渐在埃及得到更广泛的使用。托勒密王朝的国王是托勒密·索特的后裔,他是马其顿人,曾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将军之一。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并将埃及并入他的帝国。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托勒密一世索特(Ptolemy I Soter)指挥的军队控制了埃及。帕金森(Parkinson)写道:

“从幸存下来的痕迹来看,(罗塞塔石碑上的)标志最初可能是由一种浅红色颜料填充的。”在博物馆历史的早期,雕刻的标志用白色粉笔填充,这是一种使文字更清晰的程序,并在其表面涂上巴西棕榈蜡天朝 *** 早已将掠夺和出口文物定为非法行为。然而,在1801,当罗塞塔石被采取,这些公约,协议和法律不存在,欧洲和北美的博物馆现在收藏了许多在19世纪或更早的时候被掠夺或偷窃的文物。

破译了石头

,1802年瑞典外交官J.H.阿克布拉德(1763-1819)发表了他对包括第三人称代词在内的一些重要的通俗特征的鉴定,并与之相关帕金森写道,他们与科普特人一样,也孤立了“埃及”、“寺庙”、“许多人”、“国王”和“希腊人”等通俗语言。科普特语在19世纪仍然被人们所理解,阿克布拉德和其他学者知道科普特语是一种埃及语言,其含义与通俗文字中的相似。

,而阿克布拉德早在1802年就对罗塞塔石有了重要发现,雷伊写道,通俗和埃及象形文字文本的破译归功于两位学者:托马斯·杨和让·弗朗索瓦·香波里翁。

杨是一位博学者,他在力学、光学、解剖学、声学、物理学、航海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发现。当罗塞塔石碑被发现时,杨是一位有许多专利和着名声誉的知名科学家。相比之下,Champollion是一位年轻的、新贵的埃及古物学家,他正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建立自己的地位,Ray写道:

young致力于理解通俗的文字——埃及象形文字的草书形式。”。学者们知道,通俗文本代表的是字母和声音,它们具有字母表的性质,但许多学者认为象形文字更具象征意义。

杨能够破译象形文字中的“托勒密”一词,并确定象形文字符号代表的是声音和字母——字母的构成。”1819年,他[杨]在《大英网络全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们可以称之为“最新技术”,在这篇文章中,他提供了218个通俗词语的等价物,以及200个象形文字组,”雷写道,他指出杨仍然认为,当使用希腊语或外来语时,象形文字只代表一个字母表,当他们讨论埃及话题时,象形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

“他(年轻人)无法克服他的怀疑,他发现的字母元素只用于外国名字,其余的象形文字无法用这些文字来解释,雷写道:

当Champollion得知杨的作品时,他意识到杨错了,象形文字代表了一个可以被破译和理解的字母表。Champollion着手将罗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与通俗和希腊语中的相同文字进行匹配,逐渐揭示出象形文字的字母表。他利用他对科普特语的知识来帮助完成这项任务。

Champollion从埃及其他地方获得了额外的埃及铭文的副本,并且能够阅读“Ramesses”这个名字,这是几个法老使用的名字。他还能够读到托特神的名字,帕金森在他的书中写道。

1822年9月27日,香波里安在阿卡德米碑铭和贝勒勒莱特里介绍了他的发现在这份报告中,Champollion描述了用于书写非埃及名字的字母表,在最后几页,他试探性地宣布,他确信语音符号是“纯象形文字”的一个组成部分,Parkinson在他的书中写道。换言之,象形文字代表了一种有字母表的语言,而这是Champollion破译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本报告中的发现使古埃及文本得以翻译,埃及历史得以更好地理解。

杨在演讲期间出现在观众席上,并致信香波利恩,祝贺他的发现。而历史学家

D. 什么叫塔石

地名:塔石镇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城北唯早,东与模环乡、横山镇相连,西接衢江区 莲花镇,南与小南海镇相接,北靠石佛乡,属黄土丘陵地带。2005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消原塔石镇、泽随镇,成立新塔石镇。离县城13公里,全镇总面积80.44平方公里,下设塔石、泽随和雅村三个工作站,辖49个行政村,总人口42202人。全镇共60个党支部,党员总数达1785人,塔石镇党委于2003年被市委命名为“五星级巧山罩党委”,2004年被市委授予“先进党孝闹组织”荣誉称号。
终于显示了

E. 4G模块,wifi模块是什么,工作原理是什么

4G模块,也被叫作4G通信模块或4G DTU模块,他是物联网行业具有4G通信功能的一种产品,通过4G模块,我们可以实耐备现工业设备数据通过无线4G网络传输到远端控制中心,并从控制中心通过4G模块远程对工业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从而实现工业设备通过无线4G网络的集中管理集中监控。通过4G模块可大大的减少运营人工成本。

4G模块的工作原理

近御亩晌年来物联网行业飞速发展,通过各种物联网模块来代替人力,应用到了各行各业。那么4G模块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我们就来分析4G模块塔石怎么工作的。4G模块是基于4G网络来进行通信的,4G模块是指支持TD-LTE和FDD-LTE等LTE网络制式的统称。具有通信速度快、网络频谱宽、通信灵活等特点。4G模块在硬件上将射频、基带集成在一块PCB小板上,完成无线接收、发射、基带信号处理功能。软件上通过4GLTE网络传输,对下位机modbus数据进行传输到服务器端,支持心跳包,注册包功能。并可支持软件支持语音拨号、短信收发、拨号联网等功能。

WiFi模块又名串口Wi-Fi模块,属于物联网传输层,功能是将串口或TTL电平转为符合Wi-Fi无线网络通信标准的嵌入式模块,内置无线网络协议IEEE802.11b.g.n协议栈以及TCP/IP协议栈。传统的硬件设备嵌入Wi-Fi模块可以直接利用Wi-Fi联入互联网,是实现无线智能家居、M2M等物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串口WiFi模块的工作原理

串口WiFi模块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网络发送–TCP数据 => 模块 =>串口数据–单片机接收,反向也是一样的,模块作为一个数据传输的通道。

智能WiFi插座支持远程WiFi操控以及定时开关等功能,可实现在异地镇锋对家里各种家用电器的控制,比如控制空调、电饭煲、热水器等的开启和关闭,操作方便省心。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的功能,比如定时延时,usb充电,网络远控,电量统计,节能省电……

F. 虞美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虞美人是后世对虞姬的称呼。

虞姬,秦末人,项羽的宠姬, 虞姬姓虞,(一说名虞)。貌美,善剑舞。江苏沭阳县颜集镇人。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项梁死,项羽为次将,施升上将军,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安徽灵璧县),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的力大可以拔起大山,气概盖过世人,然而现在时机不好啊,连马儿也不走了。马儿都不走了我能怎么办呢?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虞姬闻歌而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档毕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事见《史记·项羽本纪》)。

虞姬死后葬于安徽灵璧县,虞姬墓已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对于虞姬的出生地,千百年来则颇多争议,但大多是空穴来风,不以为据,象江苏的沭阳县凭境内有一处叫虞姬沟的地名而争之,实难以令人信服。笔者在多方查找资料和实磨告地考证后,认为虞姬的出生地在绍兴漓渚镇塔石村。理由有四:一是塔石村全村均为虞姓,为虞氏宗族世居之地;二是塔石村历史上就建有虞姬娘娘庙,四时祭祀供奉不绝,一直流传至 虞姬今;三是此地生女取名有讲究,为避项羽自刎之讳,女儿取名不准带“翠”,因此塔石村女性上至耄耋,下到髫龄,无一人名字中带“翠”;四是漓渚至塔石一带,为春秋战国古墓葬群集聚之地,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百计国宝级文物,因此塔石村在春秋战国就是人群稠密之地,为古村落之所在。又《史记·项羽本记》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梅兰芳版虞姬由此可见,秦始皇登会稽山时,项籍(字羽)也在绍兴观游,而当时“籍避仇于吴中”《史记·项羽本记》,两地相差千里,古时信息交通不便,又有太湖和钱塘江两处天堑,非几日所能成行,即使当时秦行游芹始皇也颇多周折,《史记·秦始皇本记》曾这样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十里从狭中渡。”因此项羽观游秦始皇,只能是碰巧而已,而不是也不可能特地有计划安排好的。那么这时项羽在绍兴干什么呢?而且他在绍兴也没有住多久,又回到了吴中,仅仅又过了一年,项羽就杀会稽太守殷通从吴中(会稽郡治,今苏州)起事,由于史料记载不详,我们无从推测项羽为何而来绍兴,而且是为什么非来绍兴,路途漫漫又历尽艰险,却又匆匆地来,匆匆地去。一个性情中的猜想是他为迎娶虞姬而来。当然这需要我们用更多的史料来证实。

G. 榕城三绝的寿山石

寿山石雕是福建福州传统的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其技艺主要流传在福州市晋安区鼓山、岳峰镇、象园、王庄街道和寿山乡。
寿山石亦称塔石,其石质脂润,色彩斑斓,温润如玉,为历代藏石家所珍爱,是进行石雕创作的上等原料。寿山石以独特的意蕴,融会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构成了“寿山石文化”。 寿山石雕的起源因考古的发现和鉴证而逐步推前。迄今为止所出土的寿山石雕文物,最古老的应为南北朝(公元420-589年)。1954年在福州仓山区桃花上福建师范学院工地上发现南朝墓葬一座,出土石猪一件,高1.1厘米,长6.4厘米,伏卧状,是用长方形的福州寿山老岭石雕刻,线条、刀法简练,形态粗犷。1956年以后的近十年中,福州又陆续从发掘的十五座六朝墓葬中出土了同类的寿山石小猪。1965年在福州北郊五凤山工地发掘的一座南朝墓葬,也出土了类似的石猪一对,同时出土的还有元嘉二十二年乙酉的纪年墓砖。元嘉二十二年,即公元445年,可证寿山石雕艺术至少开始于一千五百年前。
唐代,经济繁荣,佛教兴盛,寿山大兴寺院建筑,寿山石雕也得以发展,据传当时僧侣利用寿山石刻制佛象、香炉、念珠等,供寺院使用,也作为礼品馈赠香客。
宋朝,重文轻武,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福州成了东南沿海重要城市,推动了寿山石雕的发展,从福州地区出土的宋墓寿山石俑来看,不仅数量多,且品类丰富,造型各异,生动多姿的各式人物禽兽,刀法简练,风格严谨,可以看出,寿山石雕已进入成熟阶段。南宋时,寿山石矿已得到开采,从前后两部《观石录》可知寿山石在两宋时已大量开采,专业、非专业的石雕队伍亦已形成,寿山石刻也被列为贡品。
元代之前,印章多以铜、铁、玉为材。元明之间,民间流行用花乳石刻制印章,寿山石章以洁净如玉、柔而易攻而应运而生,倍受书画家、篆刻家的赏识,自此,篆刻家自行奏刀,追奏仿汉、斑驳淋漓,中国独特的篆刻艺术得以风行和发展,“万朵云霞几度攀,珠光宝气绝人寰,风靡皖浙千家刻,功在印坛是寿山”,现代着名金石家钱君陶先生对寿山石在篆刻艺术史上的功绩作了很高的评价。
明代,寿山石的钮饰艺术得到长足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等钮饰基础上,造诣很高,风格独特的印钮艺术,寿山石章成了文人墨客们的心爱之物、珍藏之宝。
由于石章钮饰的出现,寿山石雕技法有了很大的变革与发展,刀具、握刀与运刀的方法都有了改变,过去的石俑,主要以肩膀顶着木柄长刀具雕刻,刀向多显直线,对于细小的印章钮头来说这种方法显然不适用了,刀具演变成为手凿与修刀,完全用手掌握,运刀如笔,刀法刚柔相济,婉转流畅,所表现的形象婀娜多姿,更臻完美,同时,受中国画的影响,出现了高浮雕技法、皱法雅洁,实有画意,从此,寿山石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代是寿山石雕的昌盛时期,史籍记载,雍正时寿山石雕已纳入官府的征税范围,雕刻艺术因材施艺,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动物及玉镶嵌各种器皿,印章的钮饰更加精致多样,表现技法上出现了阴刻和链条技法,干隆皇帝用过的一套“宝印”,就是用一块田黄刻制并由两根链条连接起来的三颗印章! 技艺高超,堪称国之瑰宝。
新中国成指岩立后,五十年代,寿山石雕开始复苏,七十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派融汇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吸收了古代与西方艺术之长,促使雕刻技法日新月异,出现了以薄意、浮雕、高浮雕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发展了透雕、镂空雕和银嵌等新技法。 关于寿山石的生成,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有的说是女娲当年补天路过寿山,被这里的青山秀水、绮丽景色所陶醉,翩然起舞,将五色彩石散落在这里的山坡、溪畔和田野里,化成了这光彩夺目的宝石。有的说是远古一只凤凰神鸟的彩蛋液渗入寿山首蚂附近的地下变成了寿山石。
还有一种说法,说寿山这地方起初不叫寿山,是叫别的什么名字。这里附近住着一唯芹御个年轻樵夫,名叫陈长寿。陈长寿自小喜欢下棋,且棋艺高超。有一天他上山砍柴,见两位白发老者正在山顶的一块大石头上对弈。陈长寿就挑着担子来到一旁观战。两位老者见这位年轻人看得如此聚精会神,似乎颇通棋艺,就邀他对弈。陈长寿也不推迟,就坐下来与两位老者交上了手。虽然两位老者棋艺老道,不想却被这位年轻人连赢了几局。一位老者手捻长髯笑道:“真想不到凡间竟有这等好手,老夫佩服,佩服!”两位老者见长寿衣裳朴素,砍柴为生,颇为清贫,心存怜惜,就将所用棋子送给长寿,吩咐他今后不必再上山砍柴了,自有好日子过。说完只觉一阵清风拂面,已不见两位老者的踪影。
陈长寿带着两位老者送的棋子挑起担子回家。走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手中的棋子散落了一地,说来奇怪,只见这些个棋子一个个立即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石头,大石头又生出小石头,捡也捡不完。陈长寿一回到家里就将这事一五一十地告诉妻子。于是他们夫妻每天都上山捡石头,挖石头。他们将捡到的石头拿到集市上去卖,不想被人一下子买光,得了不少钱,这样他们夫妇的日子就慢慢好起来了。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附近的人都知道了,大家都上山去找石头,以后人们就将这座山叫寿山,把棋子变成的宝石叫寿山石。清代诗人朱彝尊写诗赞道:“天遗瑰宝生闽中”。
然而民间传说毕竟是传说,寿山石真正生成的原因是远古时候地壳运动变化的结果。寿山石形成于一亿多年到两亿多年前之间,那时寿山一带发生剧烈的地壳变化,形成火山喷发。寿山石本身也是火山岩活动的结果,但是它这种火山岩比较特殊,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喷发,只是小规模的火山岩浆在活动,并且跟地下水、地下矿物质进行混合,形成一种物质叫热液,这种液体通过石头的断层缝隙挤压,慢慢地渗透出来,后来凝固就形成了寿山石。从寿山石的形成可以知道,寿山石长在岩层夹缝中,不可能一座山、一整片地开采,只能从石缝里面慢慢去寻找。
由于寿山石开采困难而又稀有,因此显得特别珍贵,尤其是田黄石一般人难以得到,自古以来福州民间有“黄金易得田黄难”、“一两田黄三两金”等说法。 寿山石品种很多,按产地划分,主要分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田坑石产于溪边水田,产量最少,石质最佳,水坑石产于溪涧水洞之中,山坑石散布于山峦溪野。田坑又称田石,质地温润可爱,颜色从外到内由浓渐淡。田坑石按其颜色不同又分为“田黄”、“田红”、“田白”、“田黑”等品种,其中田黄石色黄如枇杷,质韧而坚,素有“石中之王”的美誉。清朝历代皇帝在天坛祭祀的时候,都要供上福建寿山的田黄石,因为田黄石所含的“福(建)、寿(山)、田(黄)”三个字极为吉利。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清朝十全老人干隆皇帝的御玺就是用寿山田黄石刻的。因为田黄石稀有珍贵,所以福州民谚有说“黄金易得田黄难”、“一两田黄三两金”、“田黄上两、价比黄金”等等。
寿山石中还有水坑石和山坑石。水坑石多呈晶莹透明状。富有光泽,其中“坑头石”“冻油石”、“水晶冻”、“鱼脑冻”、“黄冻”等品种,质地优良,开采不易,亦甚名贵。山坑石中名目很多,有80多种。 寿山石雕是天然造化与艺人智慧的结晶,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雕刻技法。寿山石雕表现技法主要有圆雕、镂空雕、链雕、镶钳雕、浮雕、透雕、微调、线雕、薄意雕等。薄意雕是寿山石雕特有的表现技法,它融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于一炉,追求线条的流畅性,往往是几刀几笔带过,与其说是雕刻不如说是在石头上绘画。
在雕刻艺术上,寿山石雕讲究“相石取巧”,就是根据石料的形状、色彩和纹理等特点进行构思,因势造型,因材施艺,因色取巧,使自然色相和奥妙神工浑然一体。寿山石雕的最大特点是巧色的利用,寿山石有十多种颜色,色彩非常绮丽,艺人们雕刻之前要经过一番相石的过程,这相石的过程就是要看它表面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初步构思,刻进去以后出现其它颜色还要进一步地构思。寿山石雕不仅具有边创作边构思、巧色利用非常好的特点,而且强调不要拼接,一般好的作品是没有任何拼接的,整块石头原来什么样刻出来基本上是什么样,都是纯天然的。
在历史上,寿山石雕艺术分成东门和西门两大流派,东门派主要集中在福州鼓山后屿一带,西门派主要集中在福州洪山一带。据史料记载,到了清朝同治年间,潘玉茂、林谦培继承杨玉璇、周尚均的雕刻手法,各自发展形成了东门、西门两大艺术流派。潘玉茂、林谦培的传人林元珠、林文宝、郑仁蛟、林清卿、黄恒颂、林友清等都继承发展了寿山石雕艺术。林文宝创作的各种印钮千姿百态,自成风格;郑仁蛟吸收其它雕刻的长处,使圆雕人物动物别具一格;林清卿独僻溪径,将中国画融入薄意雕刻,精妙绝伦。总的来说,东门派艺人讲求造型伟岸,善取巧色,刀法矫健,作品玲珑剔透,精巧华丽,雅俗共赏;西门派艺人善于因材施艺,巧掩瑕疵,刀法圆顺,追求传神意韵,作品造型饱含古朴,给人以品味交流的空间。 鉴赏寿山石雕注重三看:
一看“因材施艺”是否恰当。寿山石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我们在鉴赏和选购寿山石雕作品时要看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的独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而不是牵强附会。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寿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极为简练的技法,发展为现代精细的高浮雕、镂空雕、透花雕和圆雕等。一件寿山石雕精品往往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寿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简练的刀法,有朴茂的刀法,有浑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适于收藏家、鉴赏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现在寿山石雕的主要传承人,西门派有林文举、刘爱珠、江依霖、王洧华等,东门派有郭功森、林元康、郭懋介、林炳生、林发述等。
寿山石为珍稀的石材,其资源管理在近数十年一度处于无序状态,导致开采过甚,给石雕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许多老艺人年事渐高,已无法继续雕刻,而传统的师承关系又遭到破坏,寿山石雕技艺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

H. 什么是鱼脑冻

鱼脑冻产于水晶洞,半透半浑,又称羊脂玉,石质显得特别凝腻脂润,隐含云、水团状纹或波浪纹,如煮熟鱼脑,不如水晶冻莹澈,石色亦非雪白。

端砚名贵石品之一,为端砚石品中最高贵的一种。鱼脑冻为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等砚石所独有。特征是在砚石中有象受冻的鱼脑的形状,又有些象天上洁白的云霞脊前,欲聚欲散。端砚雕刻艺人一般都把它完整地保留在墨(砚)堂之中。《端溪砚史》描写鱼脑冻如“团团栾栾”,“澄潭月漾”,认为“冻”是“水肪之所凝也”。最佳之鱼脑冻是“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鱼脑冻中还有一种叫碎冻,意思是不完整,“错落疏散”,象黄豆或蚕豆般大小分散在砚石中。有鱼脑冻的砚石,石质细腻、幼嫩、坚实、致密、滋嫩。鱼脑冻砚石,在鱼脑冻之外围裂隐,一般都有火肆野厅捺,且这种火捺色泽鲜艳,紫中带赤,比一般火捺要名贵。

寿山石主要出产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市郊北部约30多公里的寿山乡,日溪乡,闽侯县等地。 寿山村是寿山石的唯一的原产地。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寿山。 寿山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寿山村由群山所环抱,正是这些山头构成了寿山一道道亮丽的的风景线。以寿山村为中心的“百里连亘”、“万山村立”的群峰里,主要有高山、旗山、旗降山、杜陵、善伯等。从高空俯视,一条美丽的线条—寿山溪镶嵌在寿山上,有“石帝”之称的田黄正是出产于寿山溪自身及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