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蔬菜苗期的猝倒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蔬菜苗期猝倒病的症状:猝倒病常见的症状有烂种、死苗和猝倒三种。烂种是播种后,未萌发或刚发芽就受病菌侵染,造成腐烂死亡。死苗即幼苗未出土即发病,胚茎和子叶腐烂。
猝倒是出土的幼苗受病菌侵染,幼茎基部呈水浸状病斑,以后变黄褐色,继而绕茎扩展,缢缩变细呈细线状,迅速倒伏。苗床湿让耐度大时,病苗或附近表土李滑戚上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开始只是个别苗发病,数天哪陵后迅速向邻近幼苗蔓延,引起成片幼苗猝倒死亡。
㈡ 立枯病和猝倒病的症状是什么
立枯病和猝倒病都是幼苗期的病害。当幼苗刚出土迟禅,茎基部被病菌感染,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萎缩,引起倒伏,幼叶仍呈绿色,叫猝倒病。当幼苗已有一定程度的木质化时,茎基部出现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韧皮部坏死,造成病部干枯,幼苗直立枯死,叫立枯病。猝倒病是由腐霉菌真菌侵染引起的;立枯病是由立枯丝卜旦野核菌引起的。型喊
㈢ 苗木幼苗期猝倒病为何频繁发生该如何解决呢
黄萎病又叫青枯病,是松、杉、红豆衫等幼苗期最常见的病虫害之一。“木材技术工程师”早些年参加预苗时与它触碰较多,只需对策及时搭芹,该病也算最好处理。黄萎病在全国各地均有产生,从种籽萌芽期、小苗发掘出直到茎干木质化均可病发。在绿化苗木发掘出前因后果该病浸染而产生的烂掉,称为芽腐型黄萎病,它会造成苗期死苗。
茄子苗期因为超低温高低温,苗期低洼地,自然通风欠佳,阳光照射不够所选成的。预防可以用,苗菌敌,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咯菌晴或精甲霜灵喷雾器都是有非常好的作用。挑选挡风遮雨朝阳、提灌便捷处见苗期,并选用新床土,适度通风换气,温度控制控湿,种籽运用药物解决消毒灭菌。苗期发觉病株时,立即用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干细土追施床体。
㈣ 苗木猝倒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症状特点】
病害多在4~6月间发生。因发病时期不同,可出现四种症状类型。
(1)种芽腐烂型
播种后,土壤潮湿板结,种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破坏种芽的组织,引起腐烂,地面表现缺苗。
(2)茎叶腐烂病
幼苗出土期,若湿度大或播种量多,苗木密集,或揭除覆盖物过迟,被病菌侵染,使茎叶腐烂。这种症状也称首腐或顶腐型猝倒病。
(3)幼苗猝倒型
幼苗出土后,扎根时期,由于苗木幼嫩,茎部未木质化,外表未形成角质层和木栓层,病菌自根茎侵入,产生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呈水渍状。病菌在颈部蔓延,破坏苗颈组织,使幼苗迅速倒伏,引起典型的猝倒症状。
(4)苗木立枯型
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难从根茎侵入。若土壤中病菌较多,或环境条件对病菌有利,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部腐烂,病苗枯死。在环境特别潮湿且通风不良的条件下,过密的幼苗针叶易受病菌侵染而腐烂,也引起幼苗枯死。这两种情况苗木均不倒伏,故称立枯病。
【发病规律】
病害主要发生在一年生以下的幼苗上,特别是自出土至绝盯1月以内的苗木受害最重。病害的发展和以下情况有关:
(1)前作感病
前作物若是棉花、瓜类和茄科等感病植物,土壤中病株残体多,病菌繁殖多,容易使苗木感病。
(2)雨天操作
无论是整地、做畦或播种,若在雨天进行,土壤潮湿,容易板结,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受到抑制,厌气性微生物活动加剧,不利于种芽和幼苗的呼吸和生长,种芽易窒息腐烂。
(3)圃地粗糙
土壤黏重,苗床太低,土块太粗,床面不平,圃地积水,有利于病菌繁殖,不利于苗木生长,苗木易发病。
(4)肥料未腐熟
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常常混有病株残体,病菌蔓延为害苗木。
(5)播种不及时
在我国南方,播种过迟,幼苗出土较晚,出土后又遇到梅雨季节,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生长;苗茎幼嫩,抗病性能差,病害容易流行。在北方地区,播种晚,出苗后也易发病。但播种太早,幼苗出土时期延长,易发生种芽腐烂型猝倒病。
【防治措施】
(1)选好圃地
在南方可推广山地育苗。用新垦山地育苗,苗木不连作,土中病菌少,苗木发病轻。若无新垦山并蚂和地,可采用熟土或梯田育苗。但前作以栎类苗木为好,前作若是茄科等感病植物,则不宜作针叶树苗圃,或经消毒后再播种。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地方不要用作苗圃。若在排水较差的圃地育苗,应开好排水沟,适当作高床,床面要求平整,避免积水。
(2)“消毒”土壤
播种前,圃地应进行三犁三耙,深耕细整。在南方酸性土壤上,结合整地,每亩撒20~25千克生石灰,对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和促进植物残体的腐烂有一定的作用。在柴草较方便的山区,可以进行三烧三挖,让圃地表层得到烧炼,使土壤表面得到“消毒”。
(3)合理施肥
肥料应以有机的农家肥料为主,无机的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式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垃圾肥和堆肥可能带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4)细致整地
圃地经过犁耙后,要细致平整,整地要在土壤干爽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板结。播种前,在条播沟里垫一层1厘米厚的心土或火烧土,播种后,用心土或火烧土覆盖种子。因为心土和火烧土不带菌,种子播到上面,使种子与病土隔离,可以预防种芽腐烂。心土垫在幼苗根颈处,又可以保护苗木根茎不受病菌侵害,避免幼苗发生猝倒病。虽然后来也有根腐发生,但因苗木已长大,韧皮部和木质部有明显的分化,角质层和木栓层也已形成,抗病性能增加,病害不致蔓延成灾。心土因在雨后易板结,旱季易龟裂,不能垫盖太厚,以不超过1.5厘米为宜。在播种期多雨的地区,覆土厚度以种子似隐似现为宜。
(5)及时播种
以杉木种子为例,要到旬平均温度10℃时才开始发芽,播种后,需经过20~30天才开始萌动。所以,杉木应在旬平均温度达10℃之前20~30天播种。适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苗木生长健壮,抗病性能强。
(6)药剂防治
由于猝倒病病菌主要来源于土壤,故在播种前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土壤以抑制或杀死病菌,是防治猝倒病很有效的方法。用药剂处理种子时,如果药物散剂能随种子进入土壤,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目前,效果较好的土壤和种子消毒剂及其用法如下:①五氯硝基苯为主的混合剂: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有良好的杀伤效果,且持效期长。在以丝核菌为主要病原的地区用此种药剂作土壤处理效果好。但它对镰孢菌及腐霉菌无效。所以最好与其他杀菌剂,如代森锌、敌克松等合用。其混合比例一般为五氯硝基苯75%,其他药剂25%。施用量为每平方米4~6克。先将药量秤好,然后与细沙土混匀即成药土。播种前将药土在播种行内垫1厘米厚,然后播种,并用药土覆盖,药土的量以满足上述用途为度。②黑矾(也称青矾):一般浓度为2%~3%的水液,每平方米用药液9升;雨天或土壤湿度大时用细干土混2%~3%黑矾粉,每亩100~150千克药土。(7)幼苗发病的处理幼苗发病后,来势很快,必须立即采取措施。①立即用上述药土施于苗木根颈部,如苗床较干,则配成液剂施用于苗木根颈部。可以用70%敌克松500倍稀释液。无论哪种药剂,施用之后都要随即用清水喷洗苗木,以防颈、叶部分受药害。②如发现茎、叶腐烂型立枯病,要立即喷1∶1∶120~170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1次。
㈤ 猝倒病如何识别与防治
(1)发病症状 为苗期主要病害,在苗床温度低、土壤湿度大、瓜苗出土到1片真叶期间发病最为严重,我国各地瓜区均有发生。瓜苗发病先在瓜苗茎基部近地面处出正链枯现水浸状病斑,接着变褐、干枯、缢缩、倒伏,幼苗一拔就断。该病害发展很快,常常是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就突然猝倒死亡,并以病苗为中心成片因茎基部腐烂而猝倒。在高湿条件下,被害瓜苗表面和靠近地表处布满絮状菌丝体。果实侵染该病时会导致绵腐病,初现水浸状斑点,后迅速扩大呈黄褐色水浸状大病斑,在病果外面长出一层举洞白色茂密的棉絮状菌丝。
(2)防治方法 ①严格选择无病新土做苗床,且忌取植物腐残体含量高的表土育苗,减少病源菌数量。②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地块做苗床,最好用温床育苗,提高苗床温度,降低苗床湿度,催芽播种或选择至少有一周晴好天气时再育苗,苗床土施足底肥,浇足底水,出苗后到1片叶期间尽量不浇水,培育壮苗唤兆,提高瓜苗的抗病力。③当苗床发现病株时要及时拔除,每周喷一次铜铵合剂(硫酸铜2份,硫酸铵15份,熟石灰4份,混匀后密闭24小时,使用时取药粉1份加400倍水)或杀菌王800倍液。④大田定植后发病时,植株可用敌克松500倍液浇根。
㈥ 猝倒病病症是什么
猝倒病俗称倒苗,是由于真菌浸染所导致的,由于病菌的范围很广,严重时会导致成片的死苗,所以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感染上猝倒病就会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会给农户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预防猝倒病的发生。猝倒病会导致植株倒伏,这也是植株患上猝倒病的主要特征。
猝倒病的防治方法为了预防猝倒病的发生,需要正确的选择育苗场地,最好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效果好的地方进行种植。还要加强田间管理,要适量的通风,不能在阴雨天气时对植株进行浇水,尽量避免在植株上发生局部有水滴的情况。此外需要合理的施肥,增强植株的免疫能力。同时在猝倒病容易发生的地区,要配合化学药剂喷洒进行防治。
㈦ 苗木猝倒病是怎样发生的
苗木猝倒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它以为害各种苗木幼苗为主,可导致苗木死芦野樱亡。
(1)症状
种子或幼芽未出土时遭受侵染而腐烂,在幼苗期发病,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黄褐色,缢缩,可向植株上下部扩展,呈线状。病势发展迅速,组织崩解,幼茎即萎蔫倒伏,但短期内叶边呈绿色,如果环境潮湿时,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还会长出白色绵毛状霉。
(2)病因
病原为腐霉菌属中一些真菌。腐霉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6℃,最适温度为26~28℃,最高温度为36~37℃。高湿度极易发病,并且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的寄生残体上腐生4年。腐霉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并形成卵孢子度过不良环境,为土传性病害,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菌丝体在土陪丛壤中的病残体或其他有机物上腐生,混入堆肥中越冬,病菌主要由水和人的园艺操作传播。
(3)发病条件
高湿度是幼苗发病的主要条件。雨季脊烂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传播,但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导致幼苗抗病力下降,发病严重。
另外,阳光不足,连作,苗圃地选择不当(如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曾发生过猝倒病又未进行彻底消毒),整地质量差,施用未经高温腐熟的混有病原体的堆肥,播收不当等均会导致发病。
(4)防治方法
①选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不黏重,无病地或轻病地作苗圃,不用旧苗床土。
②精细整地深耕细整,施用净肥。
③土壤消毒用福尔马林熏蒸,即在播种3周以前,耙松土壤表层,每平方米苗床土上用360毫升福尔马林溶液加水9~27千克(加水量据床土干湿而定),均匀喷洒稀释药液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覆盖1周后揭膜,并耙松土壤,让药充分挥发,至少2周后才能播种。
④适期播种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避开低温时期,同时最好能够使幼苗出芽后一个月避开雨季。
⑤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先拔除病苗集中处理,然后向幼苗基部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百菌灵800~1000倍液,或者1∶1∶120~170波尔多液,也可用草木灰、石灰(8∶2)混匀后撒于幼苗基部。
㈧ 苗木的幼苗猝倒病有哪些类型
也叫立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为针叶树育苗阶段常见的病害之一。
症状识别
病害一般发生在一年生苗木上,2~3年生的苗木有时也能发病。受害最严重的是自出土至一个月之内的幼苗。病害的症状因发病时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种芽腐烂型
播种后至幼苗出土前,病菌侵染种子或幼芽,使种子或芽的组织腐烂,通常成堆发生。在地面则表现为缺苗、断垄。在种子未经处理、催芽播种后土壤温度过低,土壤积水或板结,幼苗延迟出土的情况下,种芽腐烂现象比较普遍。
猝倒型
幼苗出土后,木质化前,若遇阴雨,病菌自根颈侵入,产生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呈水渍状后根茎腐烂、缢缩,苗木迅速倒伏。或因天气干旱,地表温度过高,根颈烫伤,缢缩猝倒,故称猝倒病。这是这种病害最常见的症状表现。
茎叶腐烂型
幼苗出土后,在苗床低凹,阴雨连绵,密度过大或揭去覆盖物过迟的情况下,苗木的幼叶嫩茎为病菌感染,枯萎腐烂,病菌不断向下发展,在枯死的茎叶上,常有灰白色蛛网状的菌丝体。也称为苗腐或顶腐。
根腐立枯型
苗木茎部木质化,地上部受害机会较少,但病菌仍可自根部侵入。被害苗地上部初表现为萎蔫状态,继而针叶枯黄。这种病苗易于拔起,检视根部可见须根腐烂,主根皮层亦腐烂,后期往往只剩主根木质部一根光杆。死苗不倒,故又称立枯病。
病原及发病规律
发病原因有非侵染性的,如土壤渍水,根念咐系窒息死亡,还有根部灼伤及污染等环境因素引起。而主要是由病原物所引起。其病原为腐霉菌、丝核菌和镰刀菌。这些病原菌多为土壤中的习居菌,具有很强的腐生能力和广泛的寄主范围。在没有活寄主存在的情况下,能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上相当长时期地营腐生生活,或形成菌核,卵孢子、厚垣孢子等休眠体能度过不适环境。一旦遇到合适的寄主便侵染为害。这类病菌在土壤中蔓延和侵染的速度相当迅速。据观察,有的病菌菌丝在土壤中每昼夜可蔓延2~5厘米远,而完成一次侵染有时只需半天时间。
由此可知,土壤带菌是猝倒病主要的侵染来源。这些病菌主要生长在10厘米左右的表土层。种子带菌的可能性很小。
幼苗猝倒病的发病时期约在4~10月,发病的高峰期因各地气候条件和播种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自幼苗出土至一个月左右为发病盛期。在此时期内,病害的流行或为害程度与土壤含水量、降雨量、降雨次数、雨季长短以及大气相对湿度等有密切关系。雨量大,降雨次数多,相对湿度高,发病率高,雨季长,病害蔓延的时期也相对延长。随着苗木木质化的增强,病害则逐渐减少。一般说来,幼苗出土3个月以后,病害的危险性就不大了。不过应注意,随着气温上升,如果苗床过干旱,根腐立枯型的病害还有可能增加。
一些不合理的苗圃操作和管理,往往会加剧猝倒病的发展。例如:前茬作物为茄科植物或蔬菜地,不经消毒处理即播种松、杉、落叶松等,易受猝倒病菌感染发病;雨天操作土壤易板结,使种芽窒息,促进腐烂;在幼苗感病的危险期中,灌水太多,这样会造成苗床积水和过度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整地粗糙,床面不平或苗床低洼,易积水,促进发病;未腐熟的肥料,常常带有未分解的病株残体,因而施用未腐热的肥料,有活力的病原菌也随之进入苗床,感染幼苗;播种过早,则土壤温度低,延迟出苗时间,增加种芽的腐烂率。播种过晚则出苗后立即遇到较高的气温。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各种病菌的生长发育非常活跃,而苗木又处于最易感病的阶段,极易造成病害的流行。
防治方法:猝倒病的防治,应采取以栽培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性。
1.圃地选择:
选用地势较高,排水好的沙性土作育苗地。精选种子,适时播种。推广高床育苗及营养钵育苗。
2.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提高幼苗的抗病性。
3.土壤消毒:
用1:200倍多菌灵或其它杀菌剂拌成药土垫床和覆种。具体方法是:用10%可湿性粉剂,每667米用5千克,与细土混合,药与土的比例为1:200。多菌灵具有内仔粗纯吸作用,对丝核菌和镰刀菌的防治效果更为明显。此外,还可选用以五氯硝基苯为主的混合药剂处理土壤,如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或敌克松(比例为3:1),4~6克/米以药土沟施。或用2%~3%硫酸亚铁浇灌土壤,种子消毒用0.5%高锰酸钾溶液凳弯(60℃)浸泡2小时。
4.药剂防治:
幼苗出土后,可喷洒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喷1:1:12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洒一次。
㈨ 苗木猝倒病是什么
(damping-off of nursery stock)
(周仲铭)
又称立枯病。普遍发生于各种森林苗圃和温室中,幼苗死亡率常达20%以上。被害树种范围非常广泛。绝大多数针叶树种均感此病,其中高度感病的有杉、松、落叶松、云杉等属树种。阔叶树中,刺槐、枫香、悬铃木、椴等的苗木也易受害。病害从播种后即开始发生,所表现的症状因苗龄不同而异。播种后到出土前,表现为种子或幼芽腐烂,地面则表现为缺苗。苗木出土后至木质化以前,表现为根和根颈部腐烂,整株倒伏。将新倒伏的幼苗轻轻拔起,可见其根部的薄壁组织已完全腐烂。这一阶段病势发差兄展最为猛烈,数日内即可导致苗木大片倒伏,猝倒病因此而得名。苗木木质化后,病害表现为植株干枯,根部皮层腐烂,但直立不倒,故又名立枯病。引起猝倒病的病原菌多达数十种,其中以腐霉菌、茄丝核菌和镰孢霉最为普遍,为害亦最大。这些病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中。在适宜条件下,病菌在土壤中每昼夜可扩展2~5厘米,并于48小时内引起幼苗倒伏。在没有活寄主的情况下,它们能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上营腐生生活,或形成菌核、厚垣孢子进行休眠。这些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很虚敏袭强的抗性,可长时期存留于土中。当条件有利于寄生时重新活动,侵染活植物。
猝倒病的发病期及发病高峰,因各地气候条件和播种时期而异。一般自幼苗出土后1个月左右为发病盛期。随着苗木木质化的增强,病势逐渐缓和。出土3个月以后,病害的危险性即大为减少。在发病期内,病害流行的程度与土壤含水量、降雨量、雨季长短以及大气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雨量大、雨季长有利于病害发展。不合理的耕作和管理会加剧猝倒病。在低洼地育苗,灌水过多使苗床积水;春季播种过早,气温低,使幼苗木质化时间延长;或播种过晚,使苗木的易感病期与病菌最活跃的时期相吻合等均会加重发病。由于棉花、玉米、花生、茄子、马铃薯、拿逗瓜类等作物也是上述猝倒病菌的寄主,种植过这类作物的土壤中往往积累有大量的病菌,在这种土壤上播种易感病的树种,很容易导致病害流行。
防治猝倒病以采用综合措施为宜,主要是:①改善育苗技术:苗圃设在排、灌方便的地段上,不在前作严重发病的地块上播种易感病树种。播前催芽,适时播种,控制水肥,不使幼苗过分柔嫩和延长木质化时间。发病严重的苗床实行轮作,以降低土壤中病菌的数量。轮作可采用板栗、栎、合欢、皂荚等抗病树种。②土壤处理:猝倒病菌主要来源于土壤。故播种前作土壤处理是防治此病最有效的办法。土壤处理剂种类很多,五氯硝基苯用于以丝核菌为主要病原的地区,效果非常显着,但它对镰孢霉和腐霉无效;敌克松或内吸剂多菌灵可兼顾多种病菌。在许多国家,溴甲烷和氯化苦也常用于土壤处理。设备完善的温室,使用高温蒸汽进行土壤消毒,效果极好,且对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无副作用。③种子处理:播前用五氯硝基苯、敌克松或多菌灵等药剂拌种也可防病。种子带猝倒病菌的可能性很小。拌种的目的主要是把杀菌剂随同种子带入土壤,使种子周围形成一消毒的小生境,或为种、苗所吸收,作用与土壤处理相似,但较易行。幼苗出土后立即喷洒多菌灵也可收到良好效果。
㈩ 苗木得了猝倒病该怎么办
苗木猝倒病是园林苗圃中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主要发宴族生于林木花卉植物的幼苗期。受害的主要林木幼苗有杉、柳杉、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银杏、樟木、楠木、油茶等;观赏花卉植物中有翠菊、鸡冠花、金鱼草、万寿菊、紫罗兰、石竹、马蹄莲、百日草、菊花等。该病多发生于阴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4月~晌码弊6月,发病的幼苗
突然猝倒死亡,影响幼苗成活率,甚至全部毁苗。
1、青枯克立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萃取、复配而得到的植物源中草药杀菌剂,内含黄芪多糖、绿源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可有效抑制和杀灭病原菌,提高作物的免疫力,修复轻微病株受害组织,具有促根壮苗的作用。
A、青枯克立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
B、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它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2、治疗:
A、稀释倍数:按500倍液稀释使用,病害严重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
B、用药方法:对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植株进行灌根或小面积漫灌;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5天用药1次。
3、用药原则:
跟据“土壤干湿度及植株大小”模握决定灌药量的多少,以“彻底灌透作物扎根范围”为目的,一般每株灌液100—400ml。
4、用药时间: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