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超声上如何描述脾脏增大图片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超声上如何描述脾脏增大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5-31 07:08:22

❶ 脾脏肿大怎么办

病情分析:脾肿大腹部有肿块,且在左侧明显时,多提示为脾脏肿大.正常情况下脾脏在肋缘下不能 扪及.因此,不论何种体位,凡在肋缘下可扪及脾脏时,均表示为脾肿大. 引起脾脏肿大的原因,以慢性,急性反复发作的感染为多见.急性感染,可见于急 性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此类脾脏肿大以轻 度至中度肿大为主,多数伴有压痛,感染控制后短期内一般可恢复正常.慢性感染 的疾病,包括血吸虫病,感性性心内膜炎,梅毒,结核病等,此类脾肿大可呈中度 至重度,质地坚硬,多有久居流行病区史,一般治疗后不易恢复正常,特别是反复 发作的感染,可引起脾脏的显着肿大. 意见建议:当出现脾肿大并伴有其它症状时,要仔细观察后再下结论.如伴有发热时,且热型 为长期间歇型或驰张热型,可考虑为急性血吸虫病.如果出现脾脏肿大,伴发热, 贫血和出血倾向时,多考虑急生白血病.若伴不规则的周期性发热且淋巴结和肝脏 肿大的患者,多考虑为何杰金病.脾肿大伴发黄疸,考虑是否为溶血性贫血或病毒 性肝炎.如果同时出现贫血,胸骨后压痛,皮肤粘膜有出血现象时,可能为白血病 或造血系统疾病.如脾肿大明显,多昌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生活护理:一般说来,脾肿大的发生多提示病情变化复杂,疾病较重,所以发现脾肿大后,最 好去内科先进行常规检查和血液涂片,血清学检查,肝功能试验及其它各项化验, 检查,尽早进行诊断,尽早进行病因治疗.

❷ 如何看肝脾B超单子跪求!!!!!

根据你的肝脾B超单子,可以看到提示是胆总管未见扩张,胰腺: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只有肝脾有异常;你的肝脏:包膜光滑,实质光点增多增粗,正常肝脏实质回声光点呈淡而微细,分布均匀,无局限性中断及粗大不规则光卜碰点;肝实质内可见血管差含及胆管的管状结构,走行虚弊笑清晰。肝静及门静脉明显可见,肝内胆管及肝动脉难辨认。正常成人脾脏长约11-12cm,宽约7cm,厚约4cm,而你的脾脏:脾厚35mm,长径144mm,肋下38mm,因你未提供详细病史,故考虑可能是肝炎,脾脏肿大。建议近一步检查治疗。

❸ 彩超报告说脾脏有点大!

脾肿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好嫌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隔肌位置低或体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肿大不同。医学上将导致脾肿大的原因分为五类。

(一)感染性脾肿大
a.病毒性肝炎、败血症等所致的急性感染脾
肿大,一般程度较轻、质地较软,随着感染被控制,脾也逐渐缩小。

b.脾脓肿,为腹腔化脓性感染、脓血症、伤寒等的少见并发症,有畏
寒发热、腹肌紧张、脾大触痛及波动感,白细胞升高;合并脾周围炎
时,脾区可出现摩擦音,需借助超声检查、核素显象等,方能与左膈
下脓肿、腹壁脓肿鉴别。

(二)充血性脾肿大由门脉高压引起,见于各种肝硬化,以及门
静脉、脾静脉炎或血栓形成,晚期多有唯袜祥脾功能亢进等。

(三)血液病性脾肿大a.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性
贫血,多有较明显的脾肿大。b.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
不明,好发于青年女性,以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
长、凝血时间正常、骨髓内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形成不良为特征,

常伴轻度脾肿大。

(四)网状内皮细胞病性脾肿大临床上不多见,如嗜酸性肉芽肿
、恶性组织细胞瘤等

(五)肿瘤性脾肿大
a.原发性脾肿瘤:少见,良性的血管瘤、淋巴管瘤,除脾大外无其他症状;恶性肿瘤多为脾肉瘤,脾增大迅速、质硬、表面不光滑,伴发热、左上腹不适,短期内全身情况恶化。

b. 脾囊肿:其中皮样囊肿、淋巴管囊肿、包虫囊肿属真性囊肿,内膜具有分泌功能;假性囊肿分出血性、浆液性、炎性等,囊壁为纤维组织,由脾损伤后的陈旧性指搏血肿,或脾梗塞后局部坏死液化形成,无分泌

❹ 脾脏大小,

正常人的脾脏 的大小是多少?

你好,成年人的脾长约10cm~12cm,宽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么大枣樱重200克左右正常脾脏长径不超过130mm,厚度男性不超过44mm,女性厚度不超过38mm.

正常脾脏大小是多少?麻烦告诉我

建议:您好,对于脾脏大小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关于脾脏大小这个问题为您解答如下:正常人脾脏超声测值:男性不大于40mm,女性不大于37mm。脾长径:80-120mm。关于脾脏测量的正常值,一般来讲,大小差值是有1-2个毫米的,脾大的病因有不少,有血液方面的,有肝脏方面的,你的情况必要时应该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才能针对病因治疗。

描述脾脏大小的两种方法

脾肿大测量:

第一测量(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及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 第二测量(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及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 第三测量(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肿大分度: 轻度:脾缘超过肋下2CM 中度: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一般较硬 高度: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即巨脾,硬。

儿童脾多大时是正常

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进行判断。

新生儿脾脏的厚径为1.82----1.17cm,在16--20岁发育达顶点,65岁以前无多大变化,以后则逐渐萎缩。

正常小儿平静呼吸时肋下无脾脏显示。早产儿和少数足月新生儿可在左锁骨中线肋下显示1~2cm,或少数婴儿在深吸气或啼哭时显示肋下脾脏回声。正常身高体重范围内,新生儿及婴儿脾脏厚小于2cm,学龄前儿童脾脏厚小于3cm,学龄儿童脾厚小于3~4cm。

0-3月的小儿,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3.3~5.8cm,3~6月的小儿,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4.9~6.4cm,6~12月的小儿,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5.2~6.8,1~2岁的小儿,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5.4~7.5。

2~4岁的儿童,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6.4~8.6,4~6岁的儿童,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6.9~8.8,6~8岁的儿童,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7.0~9.6,8~10岁的儿童,脾长径超声测值范围为7.9~10.5。

(4)超声上如何描述脾脏增大图片扩展阅读: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位于左上腹部,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

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膈面与膈肌和凳老丛左肋膈窦相邻,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

成年人的脾长约10cm~12cm,宽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由几条韧带将其“悬挂”在上腹部。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含咐脏,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能触摸到脾脏边缘,说明脾肿大。

❺ 脾大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疾病别名
  • 4 疾病代码
  • 5 疾病分类
  • 6 疾病概述
  • 7 疾病描述
  • 8 症状体征
  • 9 疾病病因
  • 10 病理生理
  • 11 诊断检查
  • 12 诊断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其他辅助检查
  • 15 鉴别诊断碰瞎
  • 16 治疗方案
  • 17 并发症
  • 18 预后及预防
  • 19 流行病学
  • 20 特别提示
  • 附:
    • 1 治疗脾大的穴位

1 拼音

pí dà

2 英文参考

splenomegaly

3 疾病别名

脾肿大,enlarged spleen,splenomegalia

4 疾病代码

ICD:R16.1

5 疾病分类

消化内科

6 疾病概述

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培档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膈肌位置低或体质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大不同。

(1)轻度脾大: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早期血吸虫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火,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维生素D缺乏病、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极度脾大: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斑替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戈谢病等。

2.伴随体征各种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外尚有不同的伴随体征。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3)肝及淋巴结肿大: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水肿和腹水:见于慢性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7)心脏扩大: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7 疾病描述

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膈肌位置低或体质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大不同。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

8 症状体征

脾脏肿大主要依靠触诊检查。用触诊法未能确诊时可用叩诊法检查脾的浊音界有无扩配吵乱大。(正常脾浊音界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宽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必要时可用超声、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脾脏的大小和形态。触诊发现脾大时,要注意脾大的程度、质度,同时注意有无其他伴随体征。

1.脾脏肿大的程度脾脏肿大的程度与疾病有关。

(1)轻度脾大: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早期血吸虫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火,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维生素D缺乏病、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极度脾大: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斑替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戈谢病等。

2.脾脏的质度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其质度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一般急性感染引起的脾大质度软;慢性感染、白血病细胞、肿瘤细胞浸润引起的脾大质地硬,表面不平;肝硬化的脾脏质度中等硬;淤血性脾大质度因淤血程度和淤血时间的长短而不同,时间短,淤血轻,质度软,时间长或淤血重质度硬,但一般有充实感。囊性肿大有囊性感表面不平。必须指出,脾脏肿大的程度及质度不仅因病因不同而不同,还可因病程、治疗情况及个体反应性不同而有差异,在判断时要注意这些因素。

3.伴随体征各种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外尚有不同的伴随体征。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3)肝及淋巴结肿大: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水肿和腹水:见于慢性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7)心脏扩大: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9 疾病病因

脾脏肿大的病因分类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染性脾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大。

1.感染性

(1)急性感染: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

(2)慢性感染: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梅毒等。

2.非感染性

(1)淤血:见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积液、BuddChiari综合征,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

(2)血液病:见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红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组织肥大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

(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Felty病等。

(4)组织细胞增生症:如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黄脂瘤病(韩薛柯)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

(5)脂质沉积症:如戈谢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

(6)脾脏肿瘤与脾囊肿:脾脏恶性肿瘤原发性者少见,转移至脾脏的恶性肿瘤也罕见,原发癌灶多位于消化道。脾脏囊肿罕见,分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分为表皮囊肿、内皮囊肿(如淋巴管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如棘球蚴病)。假性囊肿分为出血性、血清性或炎症性等。

10 病理生理

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众多,每种疾病引起脾大的机理亦不尽相同。有时一种病因而引起脾大的机理则可能是多种因素。其机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细胞浸润细胞浸润引起的脾脏肿大见于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白血病细胞浸润,各种肿瘤细胞浸润。炎性细胞浸润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往往还伴有脾脏明显充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见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部分脂质沉积症;各种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脾脏肿大,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明显、其次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中以淋巴细胞型较明显,其次是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各种肿瘤细胞浸润、脾脏本身的恶性肿瘤少见,原发于淋巴系统、骨髓和肠道的恶性肿瘤可侵及脾脏。如: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瘤细胞发生脾浸润,其中以霍奇金病脾脏受累较多,约占50%,偶有单纯脾型霍奇金病,这种病可表现有巨脾;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髓癌细胞浸润;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恶性组织细胞浸润;肠道恶性肿瘤转移至脾脏,均可因肿瘤细胞浸润而发生脾大。

2.脾脏淤血脾脏是体内最大的贮血器官,各种原因造成的脾脏血液回流受阻,均可造成脾脏淤血性肿大。如: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肿瘤栓子、先天或后天的血管畸形;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包大量积液均可致脾脏淤血而肿大。

3.髓外造血脾脏是造血器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时,脾脏又恢复其造血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髓外造血导致脾脏肿大,尤以骨髓纤维化时髓外造血最明显,脾脏肿大也明显。

4.组织细胞增生组织细胞增生症是由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尤以肝脾、淋巴结、骨髓、皮肤、胸腺等处最突出,可表现明显的脾脏肿大。如:勒雪症、韩雪柯症。慢性感染性疾病、黑热病、结缔组织病、Felty、Still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致脾脏组织细胞增生而发生脾脏肿大。

5.纤维组织增生由于长期慢性淤血、慢性感染、细胞浸润等病因的长期慢性 *** ,组织细胞异常增生致脾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而使脾脏肿大、变硬。

6.脂质代谢障碍由于脂类代谢酶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脂质代谢障碍,脂类在组织中沉积造成脾大。如:戈谢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类脂质代谢障碍病。是由于β葡萄糖脑苷酶不能把葡萄糖脑苷脂转变成半乳糖脑苷脂,结果使组织细胞内大量脑苷脂贮积,其中的慢性型表现巨脾。尼曼匹克病为脂质代谢障碍累及内脏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组织。这种病可能是由于神经磷脂酶缺乏,以致使神经磷脂贮积于肝脾及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内,致脾脏明显增大。

7.脾脏本身的肿瘤及囊性扩张脾脏本身肿瘤及囊性扩张均较少见,有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报道。囊性扩张见于皮样囊肿、淋巴管囊肿及寄生虫囊肿(包囊虫病)。假性囊肿如:疟疾、血吸虫病等可因出血、炎症、血清性等原因引起。

11 诊断检查

12 诊断

1.病史详细了解病史,对脾脏肿大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病史中注意起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既往史、流行病史、家族史、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脾大的伴随症状等均可给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急性感染通常起病急、病程短,脾大程度轻。慢性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则起病缓、病程长、随病程迁延肿大程度加剧。恶性肿瘤则有发展迅速倾向、且可明显增大。既往史对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如:既往有病毒性肝炎史、长期饮酒史或有输血及血制品史,现有脾脏肿大,提示可能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流行病及地方性疾病常有流行病史;某些疾病可有家族史,如:地中海性贫血、代谢性疾病等;某些疾病的发病与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关,如: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脂质沉积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传染病常发生于青少年;恶性组织细胞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于女性;多发性骨髓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结缔组织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等等。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是寻找脾脏肿大原因的重要线索。如:脾大伴发热、可见于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脾大伴贫血、发热、出血倾向常常提示白血病性脾大;脾大伴贫血、黄染提示溶血性贫血;脾大黄染常提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脾大伴消化道症状或呕血黑便可能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心脏病或心包积液引起的淤血性脾大往往有呼吸困难、心悸、气短等症状。如此等等各种疾病引起的脾大的同时,均有各自疾病的特点,在病史中均应逐一询问。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13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脾大的原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包括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仔细行血细胞分类检查有利于发现病理性血细胞和其他异常细胞。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脆性实验、酸溶血(Ham),直接抗人球蛋白(Comb’s)。血液的寄生虫、原虫检查、肝功能检查、骨髓检查或骨髓活检。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查;淋巴结穿刺或活检,脾穿刺或活检,腹水常规检查等。以上实验室检查可根据病史查体、初步做出诊断后,有针对性选择,对某些疾病往往可找到确定诊断的依据。

14 其他辅助检查

必要的器械检查,对确定脾大的原因,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常用的检查方法有:B型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内镜检查、下腔静脉造影术。

对于脾大的诊断步骤,离不开以上几个方面,但在思维过程中要有主次。首先确定是不是脾脏肿大,脾脏肿大的程度、质度。第二步了解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通常通过了解病史及体格检查来完成;通过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可以对脾脏肿大的原因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再选择性地做有关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器械检查,最后对脾脏肿大的原因做出诊断。

15 鉴别诊断

1.感染性脾大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皮肤淤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脾大一般为轻度,质软。这类疾病包括伤寒、败血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疾病,一般通过相应病原体检测可作出诊断。

2.肝硬化 有肝炎或血吸虫感染等病史,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出血倾向、腹水等,体检见腹壁静脉曲张,脾脏肿大,多为轻、中度肿大,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者可表现为巨脾,晚期可发生脾功能亢进。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B超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3.慢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所致的脾脏肿大,一般为轻、中度肿大,症状有贫血、黄疸等,实验室检查可有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系明显增生活跃、血清间接或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增高。

4.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病程发展快,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脾脏多呈轻度肿大;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随着病情发展,脾脏可高度肿大。外周血检查可见未成熟早期白细胞,骨髓象可见大量原始细胞或幼稚白细胞,一般根据外周血象、骨髓穿刺检查可区分各型白血病。

5.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表现为无痛性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发热、肝脏肿大。脾脏呈轻、中度肿大多见,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骨髓涂片可发现RS细胞或淋巴瘤细胞。

6.恶性组织细胞病 临床表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衰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大等,甚至脾脏可显着肿大,一般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或淋巴结活检如能发现恶性组织细胞则可确立诊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堿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可协助诊断。

16 治疗方案

由于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甚多,所以遇脾脏肿大的患者时,应结合患者的症状及其体征,积极寻找原发病,治疗上无疑应针对原发病治疗。若患者临床表现脾脏肿大,伴有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呈增生表现,则可称之为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 *** )。当脾功能显着亢进,而治疗其原发病疗效又不明显,且原发病允许时,可行脾切除术。但应从严掌握脾切除的适应证:脾大显着,有压迫症状;严重溶血性贫血;粒细胞严重降低且常发生感染;血小板显着减少,或伴有出血表现。当脾脏切除后,血小板、粒细胞及红细胞可恢复或接近正常。

由于脾切除后可发生下列并发症:血栓形成;易发生血原性感染(脾脏是保护性血液过滤器官);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因此,遇老年或长期卧床及幼年患者发生脾亢时,是否行脾切除术,应慎重选择。

17 并发症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3)肝及淋巴结肿大: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水肿和腹水:见于慢性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7)心脏扩大: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18 预后及预防

目前暂时缺少这方面资料。

19 流行病学

目前暂时缺少这方面资料。

20 特别提示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治疗脾大的穴位

  • 痞根

    摩:经常用 *** 槌敲打 *** 痞穴根有利于维持和促进肝脾消化系统功能,可缓解由气血瘀滞引起的肝脾肿大。文...

  • 肓门

    名肓门。肓,《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载“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此处指腹部之肓膜。门...

  • 太白

    痛等。别名:大白。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脾出于隐白……注于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为输。特异...

  • 脾俞

    ,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腹胀。脾俞配膈俞、大椎,有扶脾统血,清热止血的作用,主治吐血,便血。...

  • 长平

    胸闷肢倦,腰脊酸痛,腰脊痛,现代又用章门穴治疗肝脾大,肝炎,肠炎,消化不良,肠寄生虫,高血压,膈肌痉...

  • 更多治疗脾大的穴位

  •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 预产期计算器
  •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 五行八字
  • 成人血压评价
  • 体温水平评价
  • 糖尿病饮食建议
  •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 基础代谢率计算
  • 补钠计算器
  • 补铁计算器
  •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❻ 脾脏的超声检查中正常声像图是怎么样的

正常声像图:脾的膈面呈弧形,光滑而且整齐,脏面略陷,可见脾门切迹,回声较强。脾实质回声非常昌塌均匀,回声强度稍低于或接近肝脏,比肾皮质的回声略高。正常脾厚度小碧隐于4cm。脾脏肿大的悔迅厅超声表现:上述男、女脾厚度分别超过4cm和3.8cm;同时脾脏下缘超过肋缘线;长径超过8cm;脾脏上下端径 > 10. 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