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溪穴有壮肾阳功效吗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和原穴,输穴就是本经经气汇聚之地,是古代医籍中记述的“回阳九穴”之一,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原穴就是肾脏的原气居住的地方,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太溪穴合二为一,所以太溪穴处肾经的经气最旺。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也就是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太溪穴都能治。 《会元针灸学》中有这样的记载:“太溪者,山之谷通于溪,溪通于川。肾藏志而喜静,出太深之溪,以养其大志,故名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就是大的溪流,也就是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从这个释名可以看出,此穴可以源源不断滋养人体的肾脏之水,与肾脏的健康息息相关。 所以说,要想滋阴补肾、修复先天之本,就必须激活肾经。而要激活肾经,就要从太溪穴着手,也就是从源头开始,太溪穴就是肾经的源头。通过按这个穴位,让它再撞击、通络别的穴位,最后把整条肾经都打通,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你就会发现整个身心在不知不觉中都改善了。 太溪穴如此重要,它到底在什么位置呢?太溪穴很好找,它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问的凹陷处,用手指按揉有微微的胀痛感。 有人经常足跟痛,这就是肾虚。您应多揉太溪穴,顺着太溪穴把肾经的气血引过去。只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鲜血液就会把淤血冲散吸收,然后再循环带走。为什么会痛?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里不动了,造成局部不通,不通则痛。你把好血引过去,把淤血冲散,自然就不痛了。揉太溪穴就是帮助冲散淤血。 有人经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没有唾液,这是肾阴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可以一边按揉一边做吞咽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 如果家里有高血压、肾炎病人,也可以经常给他们按揉太溪穴,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且对尿蛋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手脚怕冷或发凉的人,可以在睡前按摩太溪穴,在每天反复刺激之下,慢慢会感觉到暖和的。 太溪穴不但是肾经上的大穴,而且还是全身的大补穴。众所周知,足三里穴是人体的第一长寿穴,它是胃经上的合穴,偏重于补后天,而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所以,要补肾回阳、修复先天之本就得从太溪穴开始。
‘贰’ 太溪穴和合谷穴这两个穴位在哪里。怎样按摩。有何好处。非常感谢!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原穴,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也就是常说的“虎口”的位置。合谷--镇痛,调理胃肠道功能,头痛,牙痛,咽喉肿痛等都可按摩合谷穴,但孕妇,崩漏者不能按摩此穴。
太溪:足少阴肾经原穴,输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治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小便频数,泄泻,腰痛,头痛,耳聋耳鸣,牙痛,咽喉肿痛等。
还是建议你平时多按摩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小腿前外侧,腿屈曲,膝盖下大约10公分,小腿前面突出的骨头(胫骨)向外比一手指粗的距离就是。此穴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叁’ 拔罐都能治疗什么样的病
以下方面均可用拔罐疗法:
(1) 呼吸系统: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2) 消化系统: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急性及慢性肠炎。
(3) 循环系统: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供血不足。
(4) 运动系统: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背痛、腰椎痛、髋椎痛,髋痛;膝痛、踝部痛、足跟痛。
(5) 神经系统: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颈肌痉挛、腓肠肌痉挛、面神经痉挛、膈肌痉挛。
(6) 妇科方面:痛经、闭经、月经过多、白带、盆腔炎。
(7) 外科疮疡方面:疖肿、多发性毛囊炎、下肢溃疡、急性乳腺炎。
(8) 保健方面:中医学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培本固元。拔罐用于保健强身常用穴位:肾俞、关元、关元俞、太溪。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功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虚衰的脏腑功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肆’ 可以通过对太溪穴拔火罐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吗
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建议你同时系统的治疗。前列腺炎是很难彻底治愈的,希望你有心里准备,并积极治疗。前列腺炎的治疗最好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先用抗生素治疗7-14天,再用中药巩固治疗,前列腺炎的治疗要系统按疗程治疗,才能彻底治愈。治疗期间多喝水,不要久坐久骑,不吃刺激性的食物,不吸烟喝酒,有规律的性生活.建议你到正规医院治疗。药物治疗同时,向您推荐一种物理疗法 温水坐浴:将40%左右的水(手放入不感到烫),倒入盆内,约半盆即可,每次坐10~30分钟,水温降低时再添加适量的热水,使水保持有效的温度,每天1~2次,10天为一疗程。有利于炎性分泌物的排出。
‘伍’ 太溪穴和涌泉穴拔罐有何意义
你好,太溪穴和涌泉穴拔罐,可能有泻肝经邪气的作用的。
‘陆’ 中医拔罐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人体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
症状 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 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 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 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 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 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 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 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 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 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 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 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 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 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 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
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 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 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
中风后遗症 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
落枕 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颈椎病 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 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
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 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 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
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 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
坐骨神经痛 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
类风湿性关节炎 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
膝关节痛 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
强直性脊椎炎 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
静脉曲张 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
股骨头坏死 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
痛经、月经不调 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
更年期综合症 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
目赤肿痛眩晕 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
慢性鼻炎 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
扁桃体炎 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
慢性咽炎 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
湿疹 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
荨麻疹 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
慢性肾炎 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
‘柒’ 太溪穴的中医应用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功用】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五官科系统疾病: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其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配穴举例】配少泽治咽痛、齿痛;配飞扬治头痛目眩;配肾俞、志室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腧穴学》)。
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
《大成》: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
《金鉴》:消渴,房劳,妇人水蛊,胸胁胀满。 太溪穴治疗功效
1.诊生死:久病重病后,欲知藏气生命力强弱,必诊此穴脉,称为太溪脉,应手脉软弱无力,肉陷无弹力,大限不远,难治难救。
2.治呃逆:本病为胃气逆,如果是虚证,久病重病的呃逆,按太溪穴降其上逆之气。
3.治眩晕:因耳源性,内耳迷路不平衡,及肾精虚所致者,灸本穴。
4.治牙痛:牙为骨,肾主骨,远端疗法,按对侧。左牙痛按右太溪,或用灸法。
5.治咳嗽:配合合谷穴,尤其适合咳嗽就渗尿的症状。
6.治忧郁症:配合三阴交穴,可以调理内分泌失调情况,此外对于默默不说话,整天昏沈嗜睡者有帮助。
7.治飞蚊症: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本穴补肾水可促进眼部循环。
8.治咽喉痛:肾为水脏水府,本穴可清热、止痛。
9.治不孕症:本穴为肾经原穴,经气血在此留住,可强肾利生殖。
10.治性泠感:本穴有调整内脏稳定神经作用。
11.治膝内侧痛:膝内侧为肾经所经过,本位可调虚实,通经活络。
12.治肾虚腰痛:适合时常隐隐约约的腰痛,无受外伤的举重或运动后遗症。
13.治遗精阳痿:本穴可补因肾精亏损的遗精虚证,也可泻因相火过盛引发的阳痿。
14.治更年期性交痛:更年期阴道干涩行房痛,本穴有补肾水滋阴作用。
15.治前列腺发炎或肥大:此病疗程长,多有肾虚现象,本穴可补肾水肾精。
16.治小儿惊痫麻痹的特效穴:小儿病多有先天肾气不足之象,本穴可调补肾气。
‘捌’ 拔火罐的作用
拔罐作为一种健康的、绿色的理疗方法,在很多疾病上,它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1) 呼吸系统: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2) 消化系统: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急性及慢性肠炎。
(3) 循环系统: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供血不足。
(4) 运动系统: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背痛、腰椎痛、髋椎痛,髋痛;膝痛、踝部痛、足跟痛。
(5) 神经系统: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颈肌痉挛、腓肠肌痉挛、面神经痉挛、膈肌痉挛。
(6) 妇科方面:痛经、闭经、月经过多、白带、盆腔炎。
(7) 外科疮疡方面:疖肿、多发性毛囊炎、下肢溃疡、急性乳腺炎。
(8) 保健方面:中医学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培本固元。拔罐用于保健强身常用穴位:肾俞、关元、关元俞、太溪。通过拔罐对皮 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功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 机体的阴阳平衡,使虚衰的脏腑功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玖’ 太溪大钟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是什么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大钟,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及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太溪穴治疗功效
1、诊生死:久病重病后,欲知藏气生命力强弱,必诊此穴脉,称为太溪脉,应手脉软弱无力,肉陷无弹力,大限不远,难治难救。
2、治呃逆:本病为胃气逆,如果是虚证,久病重病的呃逆,按太溪穴降其上逆之气。
3、治眩晕:因耳源性,内耳迷路不平衡,及肾精虚所致者,灸本穴。
4、治牙痛:牙为骨,肾主骨,远端疗法,按对侧。左牙痛按右太溪,或用灸法。
5、治咳嗽:配合合谷穴,尤其适合咳嗽就渗尿的症状。
6、治忧郁症:配合三阴交穴,可以调理内分泌失调情况,此外对于默默不说话,整天昏沈嗜睡者有帮助。
7、治飞蚊症: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本穴补肾水可促进眼部循环。
8、治咽喉痛:肾为水脏水府,本穴可清热、止痛。
9、治不孕症:本穴为肾经原穴,经气血在此留住,可强肾利生殖。
10、治性冷淡:本穴有调整内脏稳定神经作用。
11、治膝内侧痛:膝内侧为肾经所经过,本位可调虚实,通经活络。
12、治肾虚腰痛:适合时常隐隐约约的腰痛,无受外伤的举重或运动后遗症。
13、治遗精阳痿:本穴可补因肾精亏损的遗精虚证,也可泻因相火过盛引发的阳痿。
14、治更年期性交痛:更年期阴道干涩行房痛,本穴有补肾水滋阴作用。
15、治前列腺发炎或肥大:此病疗程长,多有肾虚现象,本穴可补肾水肾精。
16、治小儿惊痫麻痹的特效穴:小儿病多有先天肾气不足之象,本穴可调补肾气。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太溪穴、网络-大钟穴
‘拾’ 针灸太冲、曲池、太溪这三个穴位,对人有什么作用呢
针灸太冲、曲池、太溪这三个穴位,对人有什么作用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知道针灸太冲、曲池、太溪这三个穴位,对人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高血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过经过几千年的积累,祖国的传统医学总结出了一些明显可以治疗高血压的穴位。其中,太冲、曲池、太溪是针灸师的瑰宝。如果我们能熟悉这三个穴位并施行正确的针灸手段,就可以帮助降低血压。那么具体针灸哪里可以迅速降压?太溪穴是在人体的脚下,在脚跟和脚掌之间的凹陷的地方,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好找的,那它有哪些作用呢,一般来说,这个穴道有治疗肾脏、喉咙、关节痛等病症的穴道之一,一般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这个穴位很有意思,就是肾脏通过水和气体形成一个大的气流。因此,要刺激太溪穴,可以调动肾水来滋补肾阴。我们知道肝肾亏虚和肾水亏缺是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利用太溪穴的“流水”滋养肾阴,可以从根本上改善高血压的病因。针灸这个穴道是有利于治疗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的,因为这个穴道对于刺激血液的流通是有很大的功效的,像患有支气管炎等症状的患者都是有比较好的功效的。
经过以上大概的了解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