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铁扇公主罗刹女是什么来历
来历:
首先从《西游记》里可以知道,这铁扇公主不是妖怪,如果是什么花草鸟兽成了精,孙悟空肯定早就一眼看出来了。
可孙悟空到翠云山上后夸翠云山“千年古迹,万载仙踪。碧梧鸣彩凤,活水隐苍龙”,颇有些仙气。孙悟空到积雷山摩云洞找牛魔王,对玉面狐狸精说是铁扇公主派来请牛魔王的。
牛魔王当时怀疑说:“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个得道的女仙”,可见虽然牛魔王可能是个妖精,可这铁扇公主却是由人得道的。
女仙的意思是女性神仙,难道要说成雌仙么?所以铁扇公主可以是妖怪修炼而成,最可能是鬼物修炼而成的,所以诞下的红孩儿才三斤多重。
(1)中国美女在斯里兰卡遇到了什么扩展阅读:
铁扇公主又叫罗刹女或铁扇仙,与牛魔王结为夫妻,生有一子红孩儿。住在离火焰山一千里的翠云山上的芭蕉洞里,拥有法宝芭蕉扇,能灭火。
铁扇公主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虚构人物,乃齐天大圣孙悟空结拜兄弟牛魔王之妻,其子红孩儿后被观音所收。
在“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开始出现,最初的名称叫“铁扇仙”,之后才更清楚其名,根据小说所言:樵子笑道:“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
后来唐僧师徒路阻火焰山,得知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火后才能通过。孙悟空把师父安排好,前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之母。
因上次红孩儿想吃唐僧肉与悟空结下了冤仇,罗刹女哪里肯借。悟空初次借扇,打个手平,罗刹女用芭蕉扇扇它到五万四千里外。灵吉菩萨得知实情,给他一粒“定风丹”再去借扇。
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风丹,一动不动。公主害怕忙回了洞府,闭门不出。悟空变作一只小虫,飞入洞中,钻在茶沫之下,随茶水被公主喝入肚腹之中,拳打脚踢,来回翻腾。
公主腹中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孙悟空无耐,只得前往积雷山向牛魔王求助,但在路上即与玉面公主发生冲突,牛魔王因怒孙悟空既欺铁扇公主又追赶玉面公主。
遂与孙悟空展开大战,二人大战百十回合,不分胜负。正在难解难分之际,正巧碧波潭万圣龙王宴请牛魔王,牛魔王于是罢战,骑着避水金晶兽赴宴。
乘着牛魔王喝酒的机会,孙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骑着避水金晶兽前往芭蕉洞,骗取芭蕉扇。牛魔王在碧波潭底与众精散了筵席,不见了辟水金睛兽。
心知是孙悟空作怪,于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变成猪八戒的样子从孙悟空手中重新夺回了芭蕉扇,双方再次大战,斗得难舍难分,正巧唐僧派猪八戒前来助战。
牛魔王不敌二人联手,败退积雷山。孙悟空、猪八戒追至,双方又展开激斗。牛魔王奋勇争强,且行且斗,斗了一夜,不分上下。打到天明,玉面公主命积雷山大小头目来助战。
牛魔王小胜一场,但随后孙悟空猪八戒率领土地阴兵前来,攻破摩云洞,牛王再次与行者八戒二人展开厮杀,不敌二人联手,变成天鹅逃走,孙悟空看破后展开追击。
玉面公主被猪八戒打死。牛魔王用七十二变与孙悟空大斗神通,二人不分伯仲,牛魔王随即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
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孙悟空也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与之抵敌。
‘贰’ 新中国第一个女外交官是谁
陈依弥:新中国首位女外交官
看下这篇文章
作为新中国首位女外交官,陈依弥不但是位贤妻,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她的丈夫和爱子讲述了她的生前往事。
33年前,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市郊万国公墓里,竖起了一方中国人的墓碑。这位中国人就是新中国首位女外交官——我的妻子陈依弥。
☆“三八线”上缔结爱情
1955年,我因工作关系赴朝,在开往平壤的列车上,我第一次见到温和热情的陈依弥,她是当时同行同事中的惟一的女性。我们一见如故,爱情的种子在板门店“三八线”上发芽, 1956年,我们结婚了。
婚后的第二年,我同依弥来到锡兰(斯里兰卡在1972年前叫锡兰)工作。我们夫妇是第一批踏上锡兰国土的中国外交官。我们参加了全部建馆工作。当时我们还只是二十级和十八级的科员(她比我高两级),但工作任务却很艰巨。她在调研室承担着繁重的翻译和资料工作。我除调查研究工作外,还充当政务参赞姚登山的翻译,负责新闻公报,帮助跑外勤。
工作虽忙,但在任四年,我们一直生活得很愉快,很充实。由于工作需要,我们几乎跑遍了整个锡兰岛。
☆与斯国总理成了忘年交
1961年,我和依弥分别带着一双儿女回国。回国期间,依弥曾作为翻译和生活秘书陪同宋庆龄副主席访问锡兰。访问期间,多次同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班夫人)接触,为我们后来同班夫人及其家族的友好关系奠定了一个基础。
1971年初,我和依弥再次来到锡兰大使馆工作。我担任研究室主任,她负责办公室礼宾、文书和高级翻译工作,兼管处理军援事务。斯里兰卡军方戏称她为“女武官”。我们配合默契,共同交了很多朋友,特别是班夫人家族成员都和我们感情很好。
班夫人第二次出任总理时,身体不太好。应她的要求,我国政府派了包括针灸、心脏和神经三方面专家的医疗组到斯里兰卡为她治病。依弥因为是女外交官,英文又比较好,办事较方便,当时便充当了联络兼翻译。
由于依弥认真负责,对班夫人精心照顾,很快便成了班夫人的“忘年之交”以及“身份显赫”的女友,经常出入于总理府和总理官邸。班夫人几乎把她看成是自己的女儿一样,有时情不自禁地向她吐露家庭乃至政府工作方面的烦恼和打算。班夫人还特地向门卫交代,陈女士去她那里,无需事先约会,凭身份证便可随时进入。
☆18年后爱妻长眠异国
1974年国庆节后,我们回国休假。这是我们参加工作20多年后第一个长假。我们一家五人团圆欢聚,并第一次合影留念。这时候,我们的“官阶”不高,我只是个三等秘书,她也只是个二等秘书。但我们都感到满足和充实。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这竟是我们一家最后一次团聚。12月12日,在我们结束休假返馆前夕,依弥忽然得了重感冒。考虑到使馆年终总结需要我们赶回,机票已买好,我希望最好行期不变。她虽然有些勉强,但还是准备迁就我。13日早晨,她虽然感到体弱和不适,仍决定跟我一起走。结果一路病情发展,15日到科伦坡后,转为心肌炎。我一夜守候着她,班夫人还派了自己的私人医生来会诊,结果仍抢救无效,16日清晨5时零5分,也即回到使馆18个小时后依弥与世长辞,与我永别。
作为新中国首位女外交官,陈依弥不但是位贤妻,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她的丈夫和爱子讲述了她的生前往事。
33年前,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市郊万国公墓里,竖起了一方中国人的墓碑。这位中国人就是新中国首位女外交官——我的妻子陈依弥。
☆“三八线”上缔结爱情
1955年,我因工作关系赴朝,在开往平壤的列车上,我第一次见到温和热情的陈依弥,她是当时同行同事中的惟一的女性。我们一见如故,爱情的种子在板门店“三八线”上发芽, 1956年,我们结婚了。
婚后的第二年,我同依弥来到锡兰(斯里兰卡在1972年前叫锡兰)工作。我们夫妇是第一批踏上锡兰国土的中国外交官。我们参加了全部建馆工作。当时我们还只是二十级和十八级的科员(她比我高两级),但工作任务却很艰巨。她在调研室承担着繁重的翻译和资料工作。我除调查研究工作外,还充当政务参赞姚登山的翻译,负责新闻公报,帮助跑外勤。
工作虽忙,但在任四年,我们一直生活得很愉快,很充实。由于工作需要,我们几乎跑遍了整个锡兰岛。
☆与斯国总理成了忘年交
1961年,我和依弥分别带着一双儿女回国。回国期间,依弥曾作为翻译和生活秘书陪同宋庆龄副主席访问锡兰。访问期间,多次同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班夫人)接触,为我们后来同班夫人及其家族的友好关系奠定了一个基础。
1971年初,我和依弥再次来到锡兰大使馆工作。我担任研究室主任,她负责办公室礼宾、文书和高级翻译工作,兼管处理军援事务。斯里兰卡军方戏称她为“女武官”。我们配合默契,共同交了很多朋友,特别是班夫人家族成员都和我们感情很好。
班夫人第二次出任总理时,身体不太好。应她的要求,我国政府派了包括针灸、心脏和神经三方面专家的医疗组到斯里兰卡为她治病。依弥因为是女外交官,英文又比较好,办事较方便,当时便充当了联络兼翻译。
由于依弥认真负责,对班夫人精心照顾,很快便成了班夫人的“忘年之交”以及“身份显赫”的女友,经常出入于总理府和总理官邸。班夫人几乎把她看成是自己的女儿一样,有时情不自禁地向她吐露家庭乃至政府工作方面的烦恼和打算。班夫人还特地向门卫交代,陈女士去她那里,无需事先约会,凭身份证便可随时进入。
☆18年后爱妻长眠异国
1974年国庆节后,我们回国休假。这是我们参加工作20多年后第一个长假。我们一家五人团圆欢聚,并第一次合影留念。这时候,我们的“官阶”不高,我只是个三等秘书,她也只是个二等秘书。但我们都感到满足和充实。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这竟是我们一家最后一次团聚。12月12日,在我们结束休假返馆前夕,依弥忽然得了重感冒。考虑到使馆年终总结需要我们赶回,机票已买好,我希望最好行期不变。她虽然有些勉强,但还是准备迁就我。13日早晨,她虽然感到体弱和不适,仍决定跟我一起走。结果一路病情发展,15日到科伦坡后,转为心肌炎。我一夜守候着她,班夫人还派了自己的私人医生来会诊,结果仍抢救无效,16日清晨5时零5分,也即回到使馆18个小时后依弥与世长辞,与我永别。
☆陈依弥个人经历
●1928年,出生于上海
●1946年秋,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
●1950年、1962年,两次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6年,入党,同年与王嵎生结婚
●70年代,任外交部办公厅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
●1974年,在斯里兰卡病逝
☆母亲教会我许多本领
我的母亲陈依弥个子不高,笑口常开。那时,我年少轻狂。在我的眼里,她也就是中国外交部的一个普通翻译。在《新中国外交五十年》的大型画册中,她也占有一席之地。她不幸英年早逝,留下很多令人钦佩的往事。
文革开始时,我刚上小学三年级,整日无所事事,经常同一帮小伙伴逃学。一次,母亲又逮到我逃学。这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她一边哭一边说:“这就是你送给妈妈的礼物吗?”正是母亲这句饱含着泪水的话打动了我的心。从那时起,我决心努力学习,不让她失望。可是,我对母亲的看法依然没有变。我喜欢的数理化她样样不会。
对母亲的看法在我17岁时发生了变化。那年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当我擦干泪水,骤然发现她生前干了那么多事。在我面临生活的艰辛时才感受到她教会了我那么多的本领。
我从她那里学会了奉献。我母亲1950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她很快便进入了外交部。当年朝鲜战争爆发,她被派往前线为志愿军做翻译。有人问她为什么放着小姐不做,冒险上前线。她的回答很简单:祖国需要我。
她先后两次入朝工作,两次参加日内瓦会议,两次在驻斯里兰卡大使馆工作。那个年代,所有谈判和文件都要用手工速记,用打字机打。她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有时我在她办公室睡醒一觉后,发现她还在工作。当她确信所有文件完成无误后我们才能离开。这时末班车已经开走了,我只好和她步行七八里回家,那时我只有五六岁。
我从她那里学会了谦虚谨慎。在我整理她的遗物时,看到她与周恩来总理,宋庆龄女士,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一起的许多照片。她替宋庆龄副主席做翻译时,还兼她的生活秘书。这时我才明白,她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翻译,但她从来不张扬这些事。
我从她那里懂得了爱。我母亲是长女。她对弟妹的关心,对父母的孝敬,在家里是有目共睹的。我的外祖父家并不富裕,孩子又多。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母亲总是躲到一边。等老人孩子吃完了,如果还有剩的,她才吃上几口。她的爱心不仅仅局限在小家庭里。记得她的一位同事曾希望搞到一本英文字典,可经济上又很拮据。她毫不犹豫地花了自己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本送给她。
我的母亲是一个教育大师。她从来不强迫我做什么。记得在幼儿园时我就常和父母一起做饭。一次我回家早,我自作主张做烙饼。一开始便把糖放在面里揉合,做成甜饼。做好第一个后,突然意识到没放盐。于是赶紧加盐。结果剩下的全都是甜咸混合的怪味饼。可是母亲回来后,却一个劲儿地说,她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饼。她吃了一块又一块。
她鼓励我学习进取。按她的话说:“只要是合理,我们一定尽力支持。”八岁那年,我认识了磁铁。因为我对磁铁充满了好奇,她带我跑遍了北京城,一个一个售货员问。从早走到晚,就是为了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从她那里学会了独立思考。每当家里要做大一点的决策时,她总是要听听我的意见。还要我给出意见的理由。这使我养成了一种习惯,做重大决定前必须要做充分的思考。
母亲所给予我的,是我永远无法回报的。她以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如何面对人生。(来源: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