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抓河蚌
河蚌都生长在淡水中,河蚌通常都呆在水下面的泥土洞里,看见河底有一条条的细细的直线,顺着那线摸下去你就能抓到河蚌;
冬春寒冷时利用斧足挖掘泥汾,使蚌体部分潜埋在泥沙中,前腹缘向下,后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进行呼吸摄食;天热时则大部分露在泥外。无齿蚌一般生活在泥质底、pH值在5~9的静水或缓流的较肥的水中。
(1)越南美女水里摸河蚌视频扩展阅读
主要价值
食用
河蚌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A、B1、B2。河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0.9克、钙248毫克、铁26.6 毫克、锌 6.23 毫克、磷305 毫克、维生素A 243微克、硒 20.24微克、胡罗卜素2.3微克 。
还含有较多的核黄素和其他营养物质,总能量可达到20.71兆焦/公斤。河蚌肉对人体有良好的的保健功效,有滋阴平肝、明目防眼疾等作用。
河蚌也可烧、烹、炖、煮,做成美食供人类享用。
经济
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珍珠是一种名贵的装饰品,而且还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珍珠可加工制成各种装饰品和工艺品,历来被视为珍宝,深受人们喜爱。
生活习性
行动
蚌的行动能力很弱,环境平静时,由韧带牵行,徽微张开双壳,徐徐伸出斧足。一般斧足向壳的前方伸出,并固定在泥地上,再收缩蚌体向前移动。
这种爬行非常缓慢,通常一分钟只前进数厘米。凡蚌体经过之处均留有一条浅沟。当蚌遇到敌害时,斧足很快缩回,闭壳肌同时急剧收缩,双壳紧闭以御外敌。
生长繁殖
蚌为雌雄异体,生殖腺位足部背侧肠的周围,呈葡萄状腺体,精巢乳白色,卵巢淡黄色。生殖导管通,生殖孔开口于肾孔的后下方很小。
蚌的生殖季节一般在夏季,精卵在外瓣鳃的鳃腔内受精,直至钩介幼虫形成。受精卵由于母体的粘渡作用,不会被水流冲出,而留在鳃腔中发育。故外瓣鳃的鳃腔又称育儿囊(marsupium)。
受精卵经完全不均等卵裂(属螺旋型),发育成囊胚,以外包和内陷法形成原肠胚,发育成幼体,在鳃腔中越冬。来年春季,幼体孵出,发育成河蚌特有的钩介幼虫(相当于其他瓣鳃类的面盘幼虫)。
幼虫有发达的闭壳肌,壳的腹缘各生有一强大的约钩,且具齿。腹部中央生有一条有粘性的细丝,称足丝。壳侧缘生刚毛,有感觉作用。幼虫有口无肛门,可借双壳的开闭而游泳。
⑵ 童年记忆:河蚌
前不久去娘家,看到院子里有一盆裹着烂泥的河蚌。母亲说,这是她从即将抽干水的鱼塘里摸来的,为了“保鲜”,依然裹着泥。河蚌们误以为自己还在泥土的怀抱中,正昏昏沉沉睡大觉。
那天,因为时间匆忙,母亲没有剖河蚌,我也没有尝到河蚌的美味,心里有点小失落。
昨天清晨,先生早锻炼回来,拎着一袋水产品。是河蚌,去掉泥肠,去掉腮,还敲打过结实的“肌肉”。河蚌清理得比较干净。
刚好,母亲捎来两瓶腌制的酸菜。于是,酸菜烧河蚌,一道美味的菜肴经过几小时的精心制作,香喷喷地端上了餐桌。
酸菜烧蚌肉,先生特别喜爱,我却因为胃寒不得不浅尝。我之于这道菜的念想,体现更多的是童年情结。
也是冬天,不过,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寒冷,村里的小河荡都结了厚厚的冰,可以踩上去,走到河对面。家门口的那条通往太浦河的大港,河面实在宽阔,一般只在河边结冰,出现一些冰棱子,河中间还是水波荡漾。只在特别冷的那些天,大港才结满了冰层,此时,顽皮的小孩子手持瓦片、小石子扔在冰面上,比试谁甩得远。冰层遇到撞击物,发出“咯啦咯啦”的撕裂声……冬天,正是农闲季节,大人们背靠临河村民家的墙角,在看,在笑。
因为闲,总得干点事情。一些比较勤快的大人从家里拿来农具“铁塔”“钉耙”,折几枝柳条,镶嵌在它们的齿轮缝隙里,可以漏水,但能留住固体物。这是扒河蚌的主要工具。
握住竹竿的尾端,把镶嵌着柳条的铁搭钉耙甩到河里,沉入水底,着泥后,再用力往身边拉。除了污泥、碎砖乱瓦、柴草树叶,收获的还有藏在泥土中的河蚌、草丛里的小鱼虾,也有螺蛳蚬子。
小孩子学样,也去扒“水产”,力气小,工具甩不远,扒上来的河蚌往往都是小个,拿回家,只能喂鸡鸭。人是不大吃的,即使在食物贫乏的时期,野生的黄鳝、泥鳅、河蟹,也根本不放在眼里。江南水乡,河荡密布,只要用心,网兜一拢,总能收获无数,谁稀罕呢?
冬去春来,接着夏天来临,孩子们放暑假了。小时候的农村,种植双季稻,夏季刚好是早稻收获的季节,大人忙着收割、播种,小孩子也没闲着,割猪草,拾稻穗,总要弄得浑身脏兮兮。水乡农村的孩子大都会游泳,家门前的大港水质清冽,孩子们往河里一跳,游来游去,打水仗,比赛速度,不时潜入水底,在河面上冒出几个水泡。傍晚,上岸回家,一身泥巴没了,还收获一盆盆河蚌。河蚌是在河里潜水时挖来的,有饱满的“油鼓蚌”,有扁扁的“辟蚌”。如果食用,定用“油鼓蚌”,肉质鲜嫩肥美,“辟蚌”是做珍珠的,可以卖给珍珠养殖户。据说,“辟蚌”里做了“手术”,就能长出珍珠来。苏州横塘有个珍珠市场,那些漂亮的珍珠就是从“辟蚌”里长出来的。
小时候,也曾吃过河蚌,但我从来不觉得可口。长大后,离开家乡,渐渐地珍惜起来,却难以尝到。如今,老家动迁,村庄消失,儿时的情景只能留存在记忆深处。
美食最相思。看到餐桌上的酸菜烧河蚌,思绪回到小时候,天马行空,竟然一发不可收拾。除了扒河蚌、摸河蚌,我还想起了儿时的那些玩伴,她们在哪呢?
⑶ 河蚌怎么做好吃
主料:河蚌300克、芹菜200克
辅料:葱3克、姜2片、鸡精1克、料酒1汤匙、盐适量、蒜5瓣、红干椒4个
1、河蚌去壳去掉黑线内脏等
⑷ 河蚌怎么捉
河蚌全部在淡水中生长。河蚌通常呆在水下的泥坑中。当在河底看到一条细线时可以按照这条线摸下去,就能抓住河蚌。
冬春季节寒冷时,河蚌用斧足挖泥,使蚌体部分埋在泥中,前腹缘向下,后缘向上。仅将外壳的后边缘暴露以进行呼吸喂养;高温时,大部分都暴露在泥外。
(4)越南美女水里摸河蚌视频扩展阅读:
河蚌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1和B2。每100克河蚌的可食用部分包含10.9克蛋白质,248毫克钙,26.6毫克铁,6.23毫克锌,305毫克磷,243毫克维生素A,20.24毫克硒和2.3毫克胡萝卜素。
它还含有更多的核黄素和其他营养物质,总能量可以达到20.71MJ/kg。河蚌肉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具有养阴养肝,明目养眼,预防眼疾的功能。
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珍珠是一种名贵的装饰品,而且还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珍珠可加工制成各种装饰品和工艺品,历来被视为珍宝,深受人们喜爱。
⑸ 水流为何不断进出河蚌的身体
自然状态下,河蚌只有身体的后端从泥沙中露出,进、出水管经常张开,以维持体内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河蚌通常成片或成带地群集生活于浅水地带,喜流动、清洁的肥水.在大江河中数量较少,仅在河湾浅水地区分布.池塘中河蚌的种类不多,但数量较大,稻田里数量则较少.
⑹ 捉鱼摸虾
最早的记忆,是我们一家在河边捉鱼,老爸用凉帽在卵石之间一捞,从石缝惊扰出来的小鱼就被滤在了凉帽里。因为太小而不能吃,后来应该是被丢在回家的路上了。我那时应该还没上小学,小孩子的记忆如同打碎的拼图,不可能说出是在香港回归前后的。
山里的孩子没见识,初中时,问同桌你最想去哪,她说,去河边玩玩就好。小兴安岭的径流冰冷,带来的河水清澈,冲刷出了大大小小的白卵石布满河滩,两岸的杨柳抽条,草地翠绿。讨狗嫌的年纪,最盼着的就是老爸带我去河边,捉蚂蚱蜻蜓捞小鱼,天暖还能下水扑腾几下,傍晚蚊子涌上来时才舍得回家。到家,蚂蚱放在平底锅里,油薄薄的散在锅底,烙一下,加上椒盐,也是个占嘴的玩意儿。二月河的小说里,写这蝗灾的时候,几千里地的人都只能吃这个味道,吃得落难的和珅没丢了小命。
石缝里的鱼忒小,没法吃,老爸会捉够个头儿的鱼。他和几个朋友,拎着个水桶,从河边回来,里面大大小小的杂鱼,叫做三道鳞,鲫瓜子,葫芦片儿,柳根儿,一种比一种难吃。老妈(那时年轻的很)收拾了鱼,用东北的豆酱混着炒鸡蛋,蒸做成又粘又咸的一碗,别人都混着馒头米饭往下送,我吃得是无比头疼。可是,镇子穷我家更穷,根本就没什么蛋白质来源。远古以来,负责蛋白质来源的是部族的成年男性,鱼猎的角色迫使他们承担上山下海的辛苦,给我吃那么古怪的杂鱼酱,也是父母没办法的办法。
都是怎么捉来的呢,靠我老爸。我还能坐在他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上时,当天是长辈的生日,老爸骑车带我去捉鱼是一无所获,一早上瞎忙,两手空空的该往家赶着吃寿宴了,这时他捉鱼的灵感发光了,带着我往路边的小溪去找,在那,他很久前围了一圈铁丝网。只见他停车下车支上自行车,俯身在小溪里面伸手一探就是一只大蛤蟆,墨绿的家伙有小半斤,白肚皮带稀疏细小的黄斑。我就坐在自行车大梁上死死攥着这只蛤蟆,一转眼到了家,还赶上了把这只蛤蟆和众多薯仔炖成了一盆,寿宴上多了道菜。
蛤蟆,在南方代表有毒蟾蜍,夏夜里,它们会从杂草误爬到路面,慢吞吞的爬,姑娘若要嘲弄不解风情的小伙儿,可以说:癞蛤蟆一样,戳一下动一下。在黑龙江伊春,蛤蟆的学名叫做雪蟾,长相可人的多,行动伶俐,一纵一纵的跳,所以肉质比起牛蛙更劲道,据说母蛤蟆炮制的药物比黄金贵重。
《春天,十个海子》写到,……空虚而寒冷的乡村,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谷物的空虚而寒冷的属性,正是需要副食来调和的。老爸可不是临渊羡鱼的人,他可以单手划着皮筏子,另一只手整理渔网,渔网一侧靠浮子一侧靠坠子,垂直拦在河面,往来的小鱼会缠在网上。捉得最尽兴的时候,老爸甚至在河边搭了窝棚,可以起早贪黑的下网收网。几块石头垒个灶子,刚捉上来的河鱼就和豆角薯仔炖个一锅,野炊使人忘了河鱼多刺又带土腥味的尴尬。我在浅滩里扑腾够了,就上岸用柳枝穿上收拾好的鱼,边在篝火上烤,边撒上椒盐孜然,特别特别美的味道。
另外,大泥鳅通常躲在桥墩石缝里,渔网对这些非主流没办法。可以用玻璃罐头瓶,糖水黄桃的那种,用个胶皮漏斗盖住,里面丢一块儿干粮或者蚯蚓,拴上绳子缒到泥鳅家门口。想吃鱼饵的泥鳅顺着漏斗进入容易,出来就难了。抗日战争期间有个重庆防空洞惨案,就是因为设计的防空洞门只能向内开,洞内缺氧的人群往外涌,最终窒息在里面,伤亡近一万,或许是设计师坑爹的最高记录。
在一处河滩上,有山泉涌出来,我把将上烤架的鱼放在泉眼里玩,这只十厘米的家伙竟然逆着水流游了进去,我就和鱼杠上了。等了又等,它终于没了力气被泉水送了出来,我两手一扑,鱼就从指缝溜了,再一扑,又溜了,最后一扑,鱼也最后一溜,掉进了河里摇摇尾巴消失了。我经常设想,如果不是非要揪住这滑不留丢的家伙,而是一巴掌给它扬到沙地上,这样事情会不会换个结果。后来也经常设想很多事会不会换一个结果,而我本身一天天变老,照旧稀里糊涂的活着,平淡的日子里,靠想象力遍历其他的可能。
水性够好的话,还能去摸河蚌,河蚌的个头儿赶得上中号的拖鞋。我坐在船上收拾,老爸扶着船帮子,光脚在水里探,踩到不走运的河蚌,就一头扎下去取上来。每次老爸俯进水底,我独自在船上四顾河面就一阵心悸,接过来河蚌,十个八个的摆在一起,就很开心。恐慌和欣喜交错,最后当然是开心的回家等着蚌肉炒韭菜,盘算着专挑瑶柱的那块肉吃。这种心情,一直到我养了只狗才能明白:你扬手打狗,狗就会想:要死要死要死;你拿骨头馋它,狗就会想:要吃要吃要吃;你同时反复做这两件事,狗就会如同摩斯电码一样的切换,要吃-要死的纠缠交错的状态。
为了补贴家用,老爸在我七岁的时候去做了一年水手,二十年来,时常听他讲在远洋渔船上的故事,依然是充满向往的语气。水手的工作辛苦,但是拖网里有价无市的海货随便吃,船上的烹饪方式也简单粗暴:煮和炸。据说鲨鱼的崽子,三两重的对虾,绝迹的大黄鱼,他们都见识过。一旦捉到值钱的鱼虾,还可以和日本韩国的渔船打招呼,两边用洋烟洋酒物物交换。有不要命的渔船会冲到别国的领海捞一把,引得海防的巡逻艇开火,吓得船长切断拖网的缆绳疯狂逃窜,有的船上还留下了一排碗口大的弹洞。老爸说,他曾给我留了一只大的离谱的青虾,用盐腌上了,下船带给我吃,可惜天太热日子太久,虾臭掉了,如今我也吃过几次高档海鲜,可是那只虾到底是有多大呢。
一直到现在我也不能接受家里的鱼,老爸掌勺做的鱼都是原味,甚至盐都很少放。海边度假的时候,我恨不得就着薯片吃饭。鱼的鲜腥味,据说是多种氨基酸氧化的表现,对于水手来说,竟是一种异香。比起不了解他的口味,我更不了解为了生计横绝沧海的感受,会不会如同爱伦坡的描写,崖岸下的海水漆黑一片,永远的翻滚咆哮。或者葛氏的《神奈川冲浪里》的扁舟一叶。倒是家里的阳台可落脚的地方不多了:晾着几个簸箕的干沙丁鱼,而且在特殊的架子上摆着。怎么个特殊法呢?小区里的野猫成群,要防住这些飞檐走壁的家伙可不容易。鲁迅写祥林嫂的那篇课文,介绍了一种“狗气杀”道具,盛上鸡食,通鸡阻狗,狗自然气得要死。我家的晾鱼架子猫都上不来,称为"猫气杀"十分恰当。老爸现在是教师,晚自习回来可以一条咸鱼,一碗黄酒,一家人看看电视。
最近翻了翻原版的《老人与海》,在我看来,抗争的意味不多,而且老头子通常很倔,并不稀奇。为了降伏这条马林鱼,老人不眠不休,紧握缆绳的手已经血肉模糊,不放弃的同时,他也不住的赞叹这条鱼是美丽伟大的生物,但是迫于自然法则他必须杀死这鱼。《入殓师》中,小林和社长在温暖的花房,看着窗外的飘雪,烤海豚鱼白。刚入行的小林对尸体十分排斥,正想提起辞职,而社长用烧烤便劝说了他:一种生物一定要靠杀死另一种生物才能生存,或许除了植物之外,如果不可避免,我们就要吃得最好。
人和鱼虾之间,是吃与被吃,人自然很轻松。而鱼虾则是进行了一次轮回灭度,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法则的事情也不必想那么多。
日子越来越好,如今捉鱼摸虾就是个消遣,前两年在苏北,老爸在黄河的旧道里捉到了两条鳜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野生的鳜鱼本来就稀有,两条鱼又很有斤两,一桌朋友吃得很开心。据说鱼出水的时候,有围观的群众出五百块买,老爸也没出让。后来又捉到野生甲鱼,同样也有人要出大价钱买去,老爸同样不给,一定要带回家尝鲜。我从小就被无尽的杂鱼镇住了,实在不喜欢吃鱼,不和老爸一个口味。但是,没吃过的东西一定要吃到,这条原则被我学习的很好,我也为之付出了许多工资的代价。
穷日子也已经过去,忆苦思甜没有人听,尝鲜猎奇的故事倒是不错的谈资。希腊神话里,赛任的歌声美妙无比,但是会引诱水手投海自杀,奥德修斯命令所有水手堵住耳朵,坚守岗位,唯独把他自己绑在船首的十字架上。经过赛任的海域时,美妙的歌声令奥德修斯陷入狂乱,他命令水手解开绳子,让他蹈海追寻歌唱的女妖。然而大家的耳朵都堵上了听不到他叫嚷,奥德修斯就成为唯一一个听过赛任歌声并活下来的人。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⑺ 摸河蚌作文
刚放寒假,我就听外婆说村后抽干了水的鱼塘里有河蚌,于是特别想去摸河蚌。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小姨带上我、姐姐和弟弟向鱼塘“进军”了!
一到目的地,我们就迫不及待地下到鱼塘里。我用脚小心地向前摸索着。刚走了几步,小姨叫住我:“正正,快过来,这好像有河蚌!”一听到河蚌这两个字,我激动极了,立刻赶过去,“哈哈,果真有一个河蚌!”姐姐和弟弟看到我已有收获,嫉妒得不得了。
这时,小姨发话了:“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收获会更多。我建议你们用‘地毯式搜寻法’。”“好啊!”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我们一字排开,仔细地搜寻。可过了半个小时,我们才捡到了十几个。小姨说:“这样不行,看我的吧。”只见她挽起裤腿和袖子,下了水,一分钟不到就收获了两个大河蚌。我们看得目瞪口呆,急忙向小姨讨教摸河蚌的诀窍,小姨告诉我们:“先找到有小小的十字架的地方,再用小铲子探一下虚实,遇到硬物后估计出大小,然后用小铲子慢慢在硬物周围挖一个圈,再猛地插进泥里,向上一铲,十有八九都会有。你们试一下吧。”
我们开始用小姨说的`方法摸河蚌。不一会儿,姐姐高兴地喊道:“我摸到一个了!”又过一会儿,弟弟也激动地喊了起来:“我摸到两个了!”我们的战果激增……
在回家的途中,大家看着满满一桶河蚌,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
⑻ 过去农村鱼塘里有很多河蚌捡,为什么现在鱼塘里很少看到河蚌了
缺乏河蚌的原因主要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前村中有10多个鱼塘,现在只有3个鱼塘尚未受到污染。其他鱼塘已被人们抛弃。到处都有污水和垃圾。在这种情况下,河蚌自然无法生存,甚至小鱼也看不见,因此说河蚌数量减少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大家对河蚌的食用需求量高也是一方面,我们这的河流里,总会有一些人用上网捕捞蜗牛、河蚌,每到一个地方全部扫空,这样的话数量自然也会少了。所以究其原因还是环境污染的锅。
⑼ 为什么以前农村随处可见的河蚌不能吃现在为何很少见野生的了
说起河蚌,大家有没有想起跟小伙伴一起下河摸河蚌的日子呢?以前在农村,一到河道干枯的时候,成群结队的大人和小孩就会拿着水桶去河里捡漏在淤泥之中的河蚌,这些随手可得的河蚌居然是比恐龙还要古老的物种。
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的总称,虽说种类不少,但它们的生活习性相差无几,喜欢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底。河蚌可以在水底蠕动和挖掘,因此经常将身体半埋于泥沙之下,当遇到危险时,就会将微胀的蚌壳紧紧的。被河蚌夹手是小时候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我们都知道,河蚌有孕育珍珠的功能,以前捕捞河蚌的主要原因也是觊觎她肚子里的珍珠,而剩下的河蚌肉一般都是剁碎给家属加餐,因为大家总说河蚌肉是不能吃的。这是为何?
进入现代社会后,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工业大量排放污水,使得我国大部分水域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河蚌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数量则大幅度下降,而且大家都有所发现,农村里的小水沟和河流都呈现出枯竭的状态,这是因为水,小河流都汇聚到大河里面便开始断流,河蚌的生长面积急速下降。气候,以前摸河蚌是小孩不可多得的娱乐方式,大人也用这种方法来改善生活。现在小孩子的娱乐方式很多,这种危险的活动家长自然不允许。捕捞河蚌的人少了,在市场上见到河蚌的机会也就少了。其实河蚌能直接反映河流的水质问题,河蚌多的河流说明水质越好,河蚌的减少也在说明我国的河流水质不容乐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改善。
⑽ 河蚌哪些部位可以吃请见图。
河蚌的部位分解图如下,河蚌的腮和肠等内脏不能吃,其他都是可以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