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漫美女 » 韩国美女炸豆腐视频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韩国美女炸豆腐视频

发布时间: 2022-05-11 07:04:10

Ⅰ 有关于韩国美食的介绍(做法),日本美食的介绍(做法),容易看的,我要去打印的!O(∩_∩)O~~

韩国美食
一、酱汤泡饭
酱汤泡饭历史悠久。相传宪宗(1834~1849)皇帝也曾吃过。酱汤泡饭是赶集日在市场饭店里架上一口大锅﹐用劈柴烧起来的火熬出来的。赶集人走几十里路后﹐以酱汤泡饭喝上几杯马格利酒(韩国的一种米酒)﹐马上就可以解除疲劳。
材料﹕牛排骨和肉600g﹐萝卜200g﹐水20杯﹐蕨菜100g﹐桔梗100g﹐黄豆芽100g﹐ 牛肉150g﹐ 热饭5杯 肉佐料﹕酱油1.5大勺﹐葱1大勺﹐蒜1/2大勺﹐芝麻1大勺﹐香油1/2大勺﹐胡椒面1/2大勺﹐清酱5大勺
做法﹕
(1)把牛排和肉用凉水洗净﹐与萝卜一起放在水里煮烂。
(2)把煮烂糊的肉捞出来切厚﹐并与切好的萝卜一起用葱﹑蒜﹑酱油调味﹐再放在汤 里炖。
(3)把蕨菜﹑桔梗洗净加佐料炒出来。
(4)然后黄豆芽煮出来﹐加佐料拌好。
(5)把牛肉切好加佐料烤成圆形﹐再切成四角形。
(6)把米饭盛在沙锅里﹐放上酱汤﹐然后把肉与拌菜放匀。
(7)吃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加葱﹑芝麻﹑辣椒面等

二、牛杂碎汤
传说世宗大王在先农田亲耕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一步也不能动又非常俄﹐为了充饥杀了一头牛﹐ 将牛肉煮熟后﹐只放葱﹐以盐调味道后喝去。从此﹐将此汤称为牛杂碎汤。喝牛杂碎汤时吃的萝卜块儿泡菜﹐有除去异味儿和助消化的作用。
材料:牛头2Kg﹐牛足1个﹐牛膝盖骨1个﹐腔骨1个﹐牛排骨和肉500g﹐水20L﹐葱4棵﹐蒜1头﹐生姜1粒﹐适量盐﹑辣椒面﹑胡椒面。
做法﹕
(1)把牛头﹑牛足﹑腔骨﹑牛膝盖骨切成块﹐在凉水里泡1小时左右后捞出来。把牛排和肉等做汤用的肉整个洗净后捞出。
(2)在大锅里放一定量的水﹐把牛头﹑牛足﹑腔骨﹑牛膝盖骨放进去﹐等煮沸以后将火调弱﹐漂去在上面的油和沫﹐并在煮的时候﹐把葱﹑生姜﹑蒜切成大块放进去。 (3)肉煮至半熟时﹐把牛排骨和肉整个放进去煮烂后捞出来﹐等汤凉后再漂去油。
(4)刮去骨头上的肉,再切小﹐排骨肉捞出来切成薄肉片。
(5)把肉片放在海碗里﹐把汤烧热后浇上。再放上切小的葱和盐﹐胡椒面﹐辣椒面。

三、炖牛尾汤
将牛尾巴用文火熬熟后取出﹐并用盐﹑胡椒面﹑葱﹑蒜﹑清酱调味道后放进去再熬。另准备盐﹑胡椒面和切好的葱。 为除牛尾巴味儿﹐放月桂树叶﹑芹菜﹑西洋芹﹑胡萝卜﹑洋葱熬熟后取出。 用于除味的芹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除?味的同时有补充维生素﹑无机物的效果。
材料﹕牛尾巴2Kg(水10L﹐葱3棵﹐蒜5块)﹐盐﹐胡椒粉﹐葱适量。
肉的调料﹕酱油1大勺﹐盐2小勺﹐切好的葱2大勺﹐捣好的蒜1大勺﹐香油1大勺﹐少量胡椒粉。
做法﹕
(1)把牛尾切成4-5cm大小﹐或者在买来整块的时候﹐把刀插入骨节之间的软骨部分切断﹐把外面的艮膜剃掉泡在水里放血后捞出。
(2)把牛尾放在开水里加火煮一会儿﹐再把火调弱,煮3小时左右。煮的时候﹐把葱和蒜切成大块放进去﹐并漂去在上面的油和沫。
(3)煮出汤来﹐牛尾上的肉烂糊时捞出﹐等汤凉后漂去浮在上面的油。
(4)牛肉加佐料拌好。
(5) 把汤再熬一次﹐并放加佐料的牛尾煮一会儿盛在钵子中﹐另放上准备好切好的葱和盐﹐胡椒面

四、荏子鸡汤
荏子鸡汤是用熬大雏鸡后的凉汤加磨好的芝麻粉调味﹐再加鸡肉﹑蔬菜﹑肉丸子﹑木耳﹑鸡蛋﹐是适合夏季食用的一种营养饮食,鸡肉是低脂肪﹑高蛋白并且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食品。
材料﹕ 鸡1/2只(600g)﹐水10杯﹐葱1棵﹐蒜2头﹐白芝麻1杯﹐盐1大勺﹐白胡椒粉少量﹐牛肉100g﹐鸡蛋3个﹐水芹菜50g﹐面粉﹑油适量﹐黄瓜1/2个﹐香菇中2个﹐红辣椒1个﹐淀粉适量。
牛肉佐料﹕盐1小勺﹐切好的葱2小勺﹐捣好的蒜1小勺﹐香油1小勺﹐胡椒粉少量。
做法﹕
(1)把有肉的鸡骨头洗干净放在开水里煮﹐煮的时候把葱﹑蒜﹑生姜切成大块放进去。
(2)待鸡肉煮至烂糊时﹐捞出来撕小﹐等汤凉后漂去在上面的油。
(3)白芝麻加水﹐并压碎去皮炒出来。
(4)将炒芝麻和鸡汤磨好做成芝麻汤﹐再用盐和白胡椒粉调味。
(5)牛肉切碎加上佐料﹐做成直径1cm的丸子﹐包一层面粉和鸡蛋在平锅里煎出来。 (6)洗净切好水芹菜﹐并串在竹签上。
(7)把2个鸡蛋分成蛋清﹑蛋黄放点盐煎薄﹐割成2×3.5cm大小的长方骨牌形。把黄瓜用盐水洗一洗﹐刨去皮蘸淀粉后放在开水里烫出来。
(8)把泡好的香菇摘楹﹐切成骨牌形蘸淀粉后放在开水里烫一下。
(9) 把红辣椒割开后去除种子﹐切成骨牌形蘸淀粉后放在开水里烫出来﹐用凉水漂一漂。
(10)把撕好的鸡肉放在钵子中﹐上面放鸡蛋丸子﹑木耳﹑黄瓜﹑辣椒﹐再加上凉芝麻汤。

五、艾蒿汤
艾蒿汤是用嫩艾蒿和牛肉做成丸子﹐放在酱汤里熬出来的汤。 是散发着艾蒿香味的别有风味的春季食品。 艾蒿是代表春天的野菜﹐香味很浓。含有丰富的钙﹑燐﹑铁等的无机物和维生素A﹑C
材料:牛肉(做酱汤用)100g﹐艾蒿60g﹐牛肉(做丸子用)100g﹐水8杯﹐清酱适量﹐面粉2大勺﹐鸡蛋1个。
酱汤肉佐料﹕盐1小勺﹐香油1小勺﹐胡椒面少量﹐蒜1小勺 丸子佐料﹕盐1小勺﹐香油1小勺﹐胡椒面少量﹐蒜1小勺﹐葱2小勺
做法﹕
(1) 把用于做酱汤的牛肉切成片以佐料调味﹐加水熬汤并以清酱调味。
(2)把嫩艾蒿在开水里烫出来﹐用凉水漂一漂﹐除水份弄碎。
(3)做丸子的牛肉要用脂肪含量少的牛肉﹐把牛肉和艾蒿捣好放在一起加佐料后做成1.5cm大小的丸子。
(4)在丸子上蘸一层白面泡在鸡蛋里﹐再放入开锅的酱汤里煮至漂在上面为止﹐熟后盛在钵子中。漂一些艾蒿叶也可以。

六、鱿鱼卷
主料:鱿鱼 配料:大头菜叶、红辣椒、绿辣椒、胡萝卜
做法:
(1).将鱿鱼洗净,划刀,在沸腾的水里烫一下
(2).红辣椒、绿辣椒、胡萝卜分别切丝
(3).将大头菜叶铺在鱿鱼卷内,卷上红、绿辣椒丝、胡萝卜丝,卷好后切成2厘米高4~5厘米长即可

七、韩药参鸡汤
材料:童子鸡1只(去头、爪、内脏后不超过600克为佳),江米适量,大枣、板栗、大蒜、高丽参1根 调料:盐、味精、鸡粉适量
做法:
(1).将泡好的江米、大蒜、去皮板栗放入鸡腹内,将口封住。
(2).砂锅加水,烧开后将童子鸡放入砂锅中,加大枣、高丽参炖到鸡肉与鸡骨分开为止。 (3).加入精盐、味精、鸡粉调味即可。

八、荡平菜
主料:凉皮100克
配料:胡萝卜、黄瓜、香菇、牛肉、绿豆芽、鸡蛋、紫菜少许 调料:蒜、味精、盐、香油、芝麻少许
做法:
(1).胡萝卜、香菇、牛肉切细丝,分别上锅加少许蒜末、味精、盐煸炒,备用。
(2).黄瓜切成6厘米左右的段,削下表皮,将表皮切成细丝,拌上少许味精、盐、香油备用。
(3).绿豆芽去头去根洗净,沸水中焯一下,拌上少许味精、盐、香油备用。
(4).鸡蛋打开,蛋清、蛋黄分开。分别上锅摊成薄薄的蛋饼,将蛋饼切成细丝。紫菜切成2毫米的细丝。
(5).将凉皮切成3毫米的细丝,在沸水中过一下再用凉水冲凉,加入少许盐、味精、香油及适量芝麻拌好。
(6).黄瓜切片,沿盘摆一圈,将拌好的凉皮铺在盘中,上面将胡萝卜等6种配料摆成圈,再撒上紫菜丝即可。吃的时候将各种主配料拌在一起食用。

九、泡菜炒饭
主料:泡菜
配料:米饭、鸡蛋、牛肉末 调料:味精、牛肉粉、辣椒面、白糖、香油、芝麻少许 做法:
(1).将泡菜切成小丁,炒锅上火放底油,加入泡菜炒1分钟后加米饭再炒2分钟。
(2).在米饭中放入调料继续翻炒3分钟,然后加香油装盘。
(3).鸡蛋做成荷包蛋(可根据个人口味做成蛋黄半熟或几分熟),摆在米饭上,最后撒些芝麻即可。

十、泡菜饼
主料:泡菜 配料:鸡蛋、糯米粉、炸粉 调料:辣椒面、牛肉粉、白糖 做法:
(1).将泡菜切成细丝,放在容器中加入配料、调料拌匀。
(2).煎锅上火入油,加热后放入刚调好的面,将其摊平。
(3).煎熟一面后翻转面饼,将另一面煎熟即可。

十一、韩式泡菜
主料:大白菜2棵、辣椒面100克
配料:白萝卜半个、梨半个、蒜5、6瓣、姜少许、小葱5、6根 调料:味精3克、盐20克、粗盐150克、白糖10克、牛肉粉2克、汤圆粉10克、虾酱3克
做法:
(1).择去白菜外面较脏较粗的叶子,从中间切成左右两半。
(2).松动一下每片叶子,这样制作时容易入味;洗干净白菜。
(3).白菜放入桶中,加水没过白菜。将白菜叶片展开,均匀撒入大粒盐,腌制4~6小时,洗净后沥水。
(4).白萝卜、梨都切丝,姜、蒜切末,小葱切小段;然后把调料和配料放在盆中一起均匀抓拌成酱,腌料就做好了。
(5).将腌料均匀涂抹在白菜叶上,打开一层,涂抹一层,每一层都要抹到,直到大白菜全部变红。(此时就可食用)
(6).再将白菜整齐地放入桶中,盖好盖,开始发酵。两天后即可食用。若想长期保存,可将其放进冷藏室。

十二、晋州拌饭
在饭上面放各种拌菜和红烧牛肉﹐与鲜血汤一起吃。鲜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铁﹐是对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有效果的食品。
材料﹕饭2杯﹐汤(牛排和肉200g﹐肺脏100g﹐牛胃100g﹐牛血100g﹐黄豆芽100个﹐蕨菜20g﹐芋艿茎30g﹐萝卜200g﹐清酱2大勺﹐胡椒面1/2小勺﹐补汤(蛤蜊100g﹐盐 1/2小勺﹐香油1小勺﹐水1/4杯)﹐拌菜(茼蒿200g﹐萝卜100g﹐绿豆芽150g﹐黄豆芽 150g﹐蕨菜100g﹐紫菜3张)
拌菜佐料﹕葱2大勺﹐蒜2大勺﹐清酱3大勺﹐香油2大勺﹐芝麻1大勺﹐牛肉100g﹐清脯凉粉100g﹐麦芽辣酱3大勺
肉佐料﹕酱油1大勺﹐葱2小勺﹐白糖1/2小勺﹐芝麻2小勺﹐香油1小 做法﹕
(1)熬汤
1). 牛排骨和肉﹐牛肺﹐牛胃炖至烂糊﹐100g萝卜整个放进去﹐并把泡好的芋艿茎﹐蕨菜杆也一起煮。
2).煮黄豆芽的汤与a的汤混在一起﹐把辣椒面1小勺﹐香油1小勺﹐酱油1小勺拌好放在汤里。
3).把牛血放在开水里煮﹐熟了时切块放在汤里。
4).萝卜(100g)切成片﹐放在汤里并以切的葱﹑酱油﹑胡椒调味。 (2)熬补汤﹕
挖出蛤蜊肉用香油炒后加1/4杯水煮。以盐调味。
(3)拌菜﹕
1). 把黄豆芽去尾﹐并在1/4杯肉汤里放1/2小勺盐炒出来﹐用香油拌。
2). 绿豆芽和茼蒿烫出来﹐以香油﹑蒜﹑拌均。
3)卜切成丝﹐放酱油炒出来加佐料。
4)蕨菜洗净﹐以香油﹑酱油﹑葱加佐料炒出来。
5). 紫菜烤一下﹐撕碎并在酱油里加水﹐以芝麻﹑香油﹑白糖拌好。
(4)把牛肉切成丝﹐加肉佐料做生肉片。
(5)青脯凉粉切成丝。
(6)在钵子中盛做稠的饭﹐并把拌菜﹑紫菜放均﹐盛一勺补汤。青脯凉粉和生肉片端上去﹐也放一勺麦芽辣酱。
(7)把汤盛在钵子中﹐与拌饭一起搭配。

十三、通英拌饭
与其它拌饭的做法一样﹐只是在熬汤时在淘米水里放裙带菜和菜炖熬。菜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无机物﹐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并含有既能提高新陈代谢功能﹐又能作为减肥食品的碘。
材料﹕ 饭5杯﹐蕨菜100g﹐黄豆芽100g﹐绿豆芽100g﹐葫芦150g﹐菠菜150g﹐青脯凉粉 100g﹐红蛤蜊100g﹐蛤蜊100g﹐牛肉100g﹐鸡蛋1个﹐汤(羊栖菜50g﹐海青菜50g﹐ 泡的海带100g﹐豆腐100g﹐萝卜150g﹐淘米水10杯﹐鲥鱼酱油2大勺)
牛肉佐料﹕葱2小勺﹐蒜1小勺﹐酱油1大勺﹐香油1小勺﹐芝麻2小勺 拌菜佐料﹕鲥鱼酱油2小勺﹐葱2小勺﹐蒜2小勺﹐芝麻2小勺﹐香油1小勺
做法﹕
(1)红蛤与蛤蜊去皮并能好﹐用香油炒出来。
(2)把牛肉切成丝﹐以佐料拌成生肉片。
(3)黄豆芽放水煮出来﹐绿豆芽和菠菜用开水烫出并以鲥鱼酱油拌好。
(4)把蕨菜洗净加佐料拌后用油炒出来﹐并且葫芦也炒出来。
(5)拌菜用鲥鱼酱油调味﹐并按拌菜佐料份量调味。
(6)青脯凉粉切成丝﹐鸡蛋分蛋白蛋黄摊成鸡蛋皮后切成丝。
(7)在钵子中盛上做稠的饭﹐上面放生肉片﹑红蛤﹑蛤蜊﹑拌菜﹑凉粉﹑鸡蛋。
(8)萝卜切成丝﹐豆腐切成四方块﹐把海带泡好﹐芋艿茎和海青菜洗净。
(9)熬淘米水时放萝卜﹑芋艿茎﹑海请菜﹐并用2大勺鲥鱼酱油调味。煮熟时放豆腐。
(10)拌饭配汤。

十四、假祭食
把祭祀用的拌菜放在饭里拌着吃﹐特点是不加辣酱。相传从前安东地区的首领觉得祭祀后的饭菜非常好吃﹐以后总想吃﹐人们就在平时也做好供上去。实际上﹐祭祀用的饮食都带有香味道﹐但因不是祭祀用的饮食﹐所以称为假祭食。
材料:米2.5杯,牛肉200g,鲐鱼100g,鲨鱼100g,豆腐1/2块,鸡蛋1个﹐萝卜300g,海带30g,蕨菜50g,山菜50g,菠菜50g,黄豆芽100g
佐料酱﹕酱油5大勺﹐盐10大勺﹐芝麻1小勺
做法﹕
(1)淘米做饭。
(2)把牛肉按纹理反方向切成横竖3cm﹑7cm大小串在签子上﹐使之不卷屈捶后﹐以盐调味蒸出来。烤也不错。
(3)把鲐鱼和鲨鱼洗后,蒸或煎时以肉脯串起来煎。用别的鱼也可以﹐要小且短。
(4)将以盐调味的豆腐放在平锅上煎出来。
(5)将煮蛋切半。
(6)蕨菜和山菜泡在水里除水份后用油炒出来﹐黄豆芽去头截尾煮出来拌。萝卜切成丝用盐腌一下除水份炒出来﹐菠菜烫出来炒。
(7)把饭盛在钵子中﹐在上面放拌菜﹑牛肉﹑豆腐﹑熟鸡蛋。以鲐鱼﹐鲨鱼做肉脯煎煎饼﹐与饭一起上桌时﹐盛在祭器里更好。
(8)搭配汤和佐料酱。
(9)萝卜切成薄四角形与海带一起炖汤。海带捞取切成四角形。切萝卜条炒后以酱油和盐调味﹐并与饭协调。准备肉汤﹑鱼汤﹑菜汤等3汤与饭一起端上桌或把这3种汤混在一起做杂汤。

十五、全州拌饭
全州拌饭中,黄豆芽最重要。特点是用在林室(音译)出产的鼠眼豆和好的水泡成﹐即使煮很长时间质感也很好,是色味华丽的全罗道乡土饮食。
材料: 饭(大米4杯﹐肉汤4.5杯)﹐牛肉600g﹐香油100g﹐青脯凉粉50g﹐松子1大勺﹐麦芽辣椒酱5大勺﹐拌菜(黄豆芽150g﹐绿豆芽100g﹐菠菜100g﹐茼蒿100g﹐蕨菜100g﹐桔梗100g﹐水芹100g﹐香菇5个)﹐汤料(黄豆芽200g)﹐鸡蛋﹐水4-5杯。
做法﹕
(1) 把牛排和肉煮熟冷凉后撩去油﹐在肉汤里放米﹐将饭做得硬一点并在热的时候放香油搅。或做普通饭并用荏子油炒。
(2) 把黄豆芽﹐绿豆芽﹐水芹各烫出来﹐以香油和清酱拌。桔梗用盐腌一下﹐并在洗后炒﹐蕨菜也在煮后炒着吃。
(3) 牛肉切成丝﹐并以佐料酱拌成生肉丝。
(4) 清脯凉粉切成条﹐鸡蛋煎成黄﹑白鸡蛋并切成丝。
(5) 把饭盛在碗里﹐并以各色材料配色放在上面﹐麦芽辣椒酱另放在小碗里。
(6) 拌饭要配黄豆芽汤。熬汤时﹐先煮一会儿水放黄豆芽盖好锅盖煮5分钟左右﹐再添加4-5杯水﹐并以盐调味﹐最后放捣好的蒜和切好的葱再熬一会儿盛在碗里。

十六、韩国海带汤
在韩国是女人生孩子之后吃的!因为可以补血,而且象征着平安。过生日的时候也必吃,没人给做海带汤的话没人疼的感觉
原料: 泡水的海带200克,牛肉100克,酱油2勺,香油、蒜沫1勺,胡椒粉,豆油
作法:
(1).海带在水中泡一下
(2).牛肉切沫与酱油、香油拌匀
(3).在锅中放入香油,炒牛肉和海带
(4).炒后加入水煮一下,然后放入酱油、蒜沫、胡椒粉即可
注意:会吃大蒜的请放大蒜(很重要!)

十七、紫菜包饭
准备:米饭,要在米饭里加上些香油,还有些韩国特有的盐因为咱们的盐比较咸,最好能在米饭里放一些熟的芝麻就更棒了啊 ,在超市里买一些紫菜,可能会附带竹板
做法:
把紫菜放在竹板上,然后把米饭放在紫菜的中间大概能占五分之一,然后把米饭摊开注意要留些空间,不要把米饭铺得太满 然后把韩国辣酱或者是色拉酱涂在米饭上,切一些黄瓜细条还有胡萝卜细条,根据自己口味可以加些肉松,火腿,鱿鱼松,最后把竹板卷起即可。
日本美食
天妇罗
特点: 天妇罗是指一种日式的煎炸方法,无论是大虾、冬菇、芦笋还是洋葱、南瓜都可以裹上
原料: 天妇罗粉,也可用少许白面加一个鸡蛋、一碗水代替,煮熟的大虾、芦笋、洋葱片、香茹,面条一碗
制作: 将天妇罗粉和水以1:1.5的比打糊,.把大虾、芦笋、洋葱片、香菇放在天妇罗粉糊中沾裹,再放入滚开的油锅中煎炸,至金黄色即可捞出。
海鲜刺身寿司
特点: 日本料理
原料: 海鲜:新鲜的加吉鱼、三文鱼、金枪鱼、北极贝,裙带菜,白萝卜,切成均匀的细丝,调味品:绿芥末、日本酱油
制作: 把海鲜放在饭上即可
日式炸豆腐
特点: 日本家常料理
原料: 板豆腐或中华火锅豆腐
制作: 先把酱油、清水、味淋、姜汁、沙糖煮滚备用(豆腐汁)。 火锅豆腐(1块)切成8小块沾上低筋面粉,油热至140℃左右,把沾好面粉的豆腐下油锅炸至金黄色起锅,放在皿中,豆腐上放少许萝萄泥淋上调好的豆腐汁,加少许海苔丝即可食用,以利刀将水滴寿司切薄片,排列于盘中。
日式烧肉
特点: 日式烧烤
原料: 牛肉
制作: 将牛肉放在铁板上烧1-3秒即可,食用时可加入其它的调味料。
日式烧饼
特点: 日本常吃的下酒小食
原料: 小麦粉,鸡蛋,番薯,洋葱,虾,猪肉,鱿鱼,海苔,汤
制作: 小麦粉,番薯加入汤搅好,锅底投入1里面, 不时翻动,加入海苔
拉面
特点: 日本人的日常食品,味道很好。
原料: 拉面,上汤,其他
制作: 先把上汤煮好,这是拉面成不成功的关键,煮好面,加入上汤,配上料。

Ⅱ 春节民间习俗有哪些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而之前则是年三十了。呵呵,大抵与平安夜是一个级别。

传统的春节应该怎样过?

腊月25: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今日焦点:

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29:小除夕过赶年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31除夕:贴门神贴春联放爆竹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

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有童谣云: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送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正月初一:拜年占岁贴画鸡

正月初一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职前一天,南京参议院决定改用阳历,并以中华民国纪年。但阴历相沿已久,且有利于安排农事,因此,民间仍偏重阴历。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贴画鸡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着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祭财神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为财神,此事载于《史记·殷本记》。

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上述财神中,范蠡、比干等称为文财神,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禁食米饭

烧门神纸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谷子生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小年朝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Ⅲ 韩国炸酱面为什么这么黑

民以食为天,这话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就算生活过的太不如意,还是要吃法的,只要能吃的上饭,一切困难都变的小了。现在人的生活了好,但是关注吃饭问题的人却更多了,不过关注的都是怎么样吃好,不再关注能不能吃的上饭,所以这个时候小编就出现了,为大家介绍好的美食,还有一些新奇的美食。看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什么吧。

中国人吃面条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面条在中国的历史不少于2000年。尽管阿拉伯和意大利作为同时声称自己为面条的起源之国,但从中国的历史文字记载来看,面条在中国东汉年间已存记载。据考证,我国面条起源于汉代,当时所有的面食皆称之为“饼”,在汤中煮称为“汤饼”。早期的汤饼呈片状,以后逐渐由片状演变成条状。面条在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基本形成。

小编会每天将为您推送不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参与我们的讨论,对我们的文章点评,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可以在文章的下面进行评论,小编欢迎大家进行吐槽!

Ⅳ 韩国炸酱面怎么做

食材:花肉肉馅250g、胡萝卜1个 、薯仔2个 、洋葱1个 、紫茄子1个 、黄瓜丝适量 、料酒2勺 、盐0.5勺 、油4勺 、冰糖适量 、春酱300g 、味精1勺 、白芝麻适量。


做法:


1.五花肉肉馅,加入2勺料酒,0.5勺盐,拌匀入味15分钟,将所有蔬菜切成小丁备用。


2.锅内加2勺油,待油温升高,加入薯仔,胡萝卜,炒制。然后放入茄子,出香味后盛出备用。


3.锅内加2勺油,炒肉馅,直至肉色变白。加入洋葱碎和刚炒过的胡萝卜,薯仔,茄子继续炒制。

4.加入春酱,翻炒均匀,炒大概两分钟。锅内加水,煮酱,加入冰糖,大概20分钟左右,出锅前可加适量淀粉勾芡。

Ⅳ 中国各地名吃都有什么

广西小吃
广西菜点由南宁、桂林、柳州、梧州等城市菜和壮族、瑶族、京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菜组成。少数民族的小吃、点心非常有特色。菜肴取料奇特,制作也极有个性。城市菜以野味烹调最为着名。而且刀功精细,制作考究,讲究原料鲜活。烹调方法受粤菜影响很深,口味清淡爽嫩而又喜好辣味。广西地区出产许多名贵中药,厨师巧妙地将补药与菜结合,因此广西的食疗菜也很有特色
特色菜
八仙粉 -- 白果炖老鸭 -- 冬笋炒牛肉
蛤蚧炖全鸡 -- 桂林田螺 -- 桂林荷叶鸭
桂林水糍粑 -- 桂花炒肉松 -- 荷叶粉蒸肉
马蹄蒸肉饼 -- 尼姑素面 -- 柠檬鸭 -- 酸野
玉竹煮牛肉 -- 桂林米粉 -- 卷筒粉 -- 干捞粉
烤乳猪 -- 荔浦芋扣肉 -- 罗汉汽锅鸡 -- 马蹄炒鸡球
小吃
八宝饭 -- 糍粑 -- 豆蓉糯米饭 -- 粉利
狗肉 -- 桂林松糕 -- 桂林粽子 -- 老友面
马蹄糕 -- 酸品 -- 汤圆
4》云南小吃
云南十八怪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买:鸡蛋如此包装不易破碎,而且恰似一件奇特的艺术品。
云南第二怪,粑粑饼子叫饵块:捣一捣再烤一烤,抹点酱还特别香,这种携带方便可口的食品叫“饵块”。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森林里草沟中,枝叶茂盛,养育出的蚊虫个头非同一般。
云南第四怪,石头长到云天外:石林风光天下绝景,鬼斧神工令人不可思仪。
云南第五怪,摘下草帽当锅盖:用草编织而成的帽子当锅盖不仅捂得严,而且还能给食物一种清香。
云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长年温度不变的气候造就了人们衣着的多姿多彩。
云南第七怪,种田能手多老太:险峻的高原造就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其中妇女尤为能干。
云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烟袋:这玩艺颇具科学性,既保持了旱烟的醇香,又用水过滤了其它杂质,而且声音很好听,“咕咚,咕咚”。
云南第九怪,袖珍小马有能耐:这里土生土长的牲口个头小,但是能驮能爬山,本事非凡。
云南第十怪,蚂蚱能做下酒菜:把蚂蚱做成美味,炸得焦黄,张嘴一咬:“咔嚓——”。
云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几乎任何时候都能出产任何蔬菜。
云南十二怪,好烟见抽不见卖:云南人为自己出产的第一流卷烟感到自豪,却也为在自己家门口买不到而感到困惑。
云南十三怪,茅草畅销海内外:山里的东西样样都是宝,改革开放使它们获得了新生。
云南十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山高路险,常常使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有劲使不上。
云南十五怪,娃娃出门男人带:这里的汉子爱妻爱儿成为风尚,“模范丈夫优秀爹”在街头比比皆是。
云南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赛:近年开发出来的溶洞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
云南十七怪,过桥米线人人爱:滚烫的鸡汤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浆做成的米线构成了云南最有名的风味:一种“线”,“过桥米线”。
云南十八怪,鲜花四季开不败:呵,美丽的云南,祖国的边疆,永远盛开的鲜花迎接着更灿烂的明天!
、云南小吃
过桥米线
太师饼
石屏烧豆腐
重阳糕
冰豌豆粉
金钱洋芋饼
鳝鱼凉米线
都督烧麦
夹沙荞糕
萝卜饼
玫瑰米凉虾
抓抓粉
梅花青豆糁
小鸡煮稀饭
5》西安小吃
城市如人,有长相、有个性,当然也有看家本领。每个城市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长相,如北京的大而宏伟、上海的博而多元、杭州的秀而阿娜。但凡城市闻名于世的,多都有着或自然或人文的象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里,他们无疑构成了一个个文化的丰碑。
西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城池,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中,他,是一个图腾。而在民间百性心中,他却是另外一个感受。如同我们提到上海就想到外滩、提到兰州就想到拉面,提到西安自然就是小吃。
西安的小吃,其种类繁多,花样百出。但都不离几样东西,那就是面和肉。只是一个面,就有百种之多,先不说有关中八大怪之称的裤带面,单就说一个凉皮,就让无数美女竞咂舌。在西安,从小姑娘到老妪,几乎每周都有那么三四顿饭是凉皮,尤其是上班族,很多人以凉皮为日常主食。其实这凉皮,也就1.5元一碗,一般女孩也就一碗就饱了。凉皮是用面粉和水和在一起成稀汤,浇在铁制的圆形萝萝里,在沸水中蒸出。由于吃者甚众,凉皮经营者也将其发展成用直径1米的大锅载以数层蒸笼进行制作。切凉皮一定要用铡刀,就是过去农村铡草用的刀,这种刀宽背薄刃,1米多长,重达3-5公斤。切凉皮的时候,凉皮放在湿布上,刀的一端固定在对头,这边手如疾风,一指多宽的擀面皮就出世了。调制凉皮更是一绝,一定要用关中的辣椒炒制的辣椒油与辣椒面,用陕西的柿子醋配之以在沸水中燥过的嫩豆芽,吃起来爽口润心。所说世界小姐候选人到西安第一件事就是吃凉皮。
大家听到这,其实有些急了,都说西安着名的是牛羊肉泡、肉夹馍,怎么到你这就成了凉皮了。关键是肉夹馍、牛羊肉泡太有名了,大家都知道,所以这里就不再多讲。我这里只想说些咱老百姓爱吃的东西。说起西安小吃,绝不能没有烤肉。西安的烤肉绝非新疆的羊肉串,这里的烤肉一吃就是几十串、上百串,当然也没有新疆的一串那么大。西安人吃烤肉已经当成了晚饭、夜宵的重要内容。几个好兄弟相聚,如果没有烤肉、啤酒,那简直是遭罪。不信你问问西安的小伙子。西安的烤肉一定要在夜市上吃,这里的夜市,遍布西安的大街小巷。一般都长达数百米,一铲(can)子的红顶小灯笼招牌,全是烤肉。这里的烤肉分烤筋、烤肉与烤腰子三种吃法,肉类上又分为烤牛肉与烤羊肉两种。近来又兴起了烤鱼。这里的烤炉绝非普通超市里所见的烧烤炉,他们都是定做的长达1米到3米、宽约30厘米并在上方悬空架出抽风扇的烤炉,形式大方,颇为实用,可同时进行烤肉、烤鱼、焙油馍的工作。烤肉全部串在钢签上,烤的时候一定不停的抖动、散开、合起,不停地涮油、酒盐、抹酱。烤好时,一把烤肉放在铁盘中,一次两只手各拿两三串,相互交叉一捋,肉就都挤到钢签尖上,这两三串起吃,真是香爽呆了。
不过在西安,如果你很讲究,那么你肯定吃不到正宗的西安小吃,一定要去小地方,一定要去鼓楼坊上的回民街,那里应该说是西安小吃的展览馆,但是凉皮还要在其它夜市吃才行。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凉皮是大学南路的,大家有兴趣到西安的时候一定要去的。
西安的小吃太多,一时半会难以尽述,还是大家自己去看看比较好。对了,外地很多西安小吃都不太正宗,大家千尤别信啊
1、西安名小吃总汇
泡馍---老刘家泡馍(北广济街内)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杂羔汤----(建设西路旅馆村内)
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
肉夹馍----秦豫肉夹馍(柏树林南口)
孜然炒肉夹馍----(洒金桥十子东南角)
腊牛肉夹馍---- 北梢门红码头老旦隔壁“李老四夹馍”,他家的杂肝汤也不错
水盆大肉----老宋家(柏树林十子西南角)
葫芦头----铁蛋葫芦头(柏树林十子西北角)
蒸碗----(建西街东口向西100米路南)
煎饼----顶顶香煎饼屋(龙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
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
麻辣粉----牵人(粉巷)
火锅----竹园 (和平路)
蒜蘸面----绿蚂蚁对面
牛肉面----马虎面(西七路)
腊汁肉揪面片----建设西路西头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设西路西头路南“陕北老二面庄”
高新的老王面
小雁塔门口的羊肉面
建国路的梆梆面
尚勤路的歧山面
长乐路的牛肉拉面
6》福建小吃
福建风味-----起源于福建省闽候县。它以福州、泉州、厦门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着称。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盛产多种海鲜,如海鳗、蛏子、鱿鱼、黄鱼、海参等,因此,多以海鲜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别具风味。
福建小吃目录
干炸鲟盖
翡翠皇上皇
彩蝶绕蟠龙
西施浣纱
松子明虾
龙宫水晶蚌
泡炒香螺片
绿带鲟包
南煎肝
炒鱿花
白片鲟
韭菜盒
加力鱼煲白菜
7》贵州小吃http://sjlg.anyp.cn/31.aspx
黔味有别于川菜、粤菜等系列,风味独特。其区别在于:
一:黔味善于辣椒,辣香是其主要的特点。着名的菜点大多数与辣椒有密切的关系。贵州人吃辣椒全国首曲一指,这并不是指贵州人吃得辣,吃得多,而是说贵州人在吃辣椒上,加工成系统,口味独特。
二: 黔味突出酸味。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是家家腌制,食之口舌生津,开胃消食;酸汤更有爽口提神、杀菌消毒去油腻化脂肪、建胃等功效,因此您来到贵州不可不品尝一下贵州酸味系列。
三:黔味的火锅自成特色,做发多样,都有其自身的风味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四:黔味讲究醮水。醮水的调料主要有辣椒、蒜泥、姜末、葱花、花椒等,酌情添减。而不同的菜又配备不同的醮水,各自都有讲究,花样繁多。
贵州小吃种类多样,风味独特,不仅保持了贵州人爱吃辣的习惯,在做工上面还以精细见长,也许你看上去不复杂的小吃做法却让你大吃一惊。
贵州小吃不仅吸取了中国南方小吃的精髓还溶入了黔味的精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享有盛名的肠旺面、丝娃娃、雷家豆腐圆子、恋爱豆腐果、遵义羊肉粉、花溪牛肉粉等,风味特别,价廉物美,曾容获第一、二届“中华名小吃”称号。
贵州地方特色的风味饭更是让人流连忘返,苗族的姊妹饭、屯堡的农家饭、各种民族习俗让人不仅感叹农家饭的美味更让人沉醉于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之中。其中安顺屯堡及革家人的“扣饭”让人堪称一绝,为了留住客人多吃一碗饭,在几米远的地方将饭扔向空中,待饭落下时正好在客人碗里……
1、贵阳名吃目录
贵阳鸡肉饼
软哨面
花溪王记牛肉粉
豆腐脑
香煎黄糕粑
蛋黄酥
贵阳丝娃娃
清镇黄粑
米豆腐
马鞍面条
黄焖野兔
陈年道菜
酸菜饵块粑
凉拌折耳根
魔芋锅巴肉丝
宫爆鳝鱼
糟辣脆皮鱼
宫爆鸡
酸菜孜耳面
糖麻圆
鸡肉饼
碗耳糕
砂锅饭
石榴卷
丝娃娃
一品大包
雷家豆腐园子
恋爱豆腐果
肠旺面
2、黔南名吃目录
开水面
片鸡粉
清明粑
雏鸡觅食
香炸玉米饼
3、黔西南名吃目录
贞丰糯米饭
兴义烤鸭
刷把头
舒家杠子面
泡萝卜
4、毕节名吃目录
引子煎软饼
荷叶糍粑
威宁炒荞饭
威宁火腿
威宁荞酥
5、安顺名吃目录
荞凉粉
梅花香芋
红油脆哨糯米饭
南瓜包
付油小包
6、黔东南名吃目录
乌米倒提粽
酸汤龙骨面
糕粑藕粉
陈年道菜
施秉狗肉汤锅
7、遵义名吃目录
鸿运南瓜酥
菊花酥
蕨菜鸡饼
金鱼饺
山药葫芦
8、六盘水名吃目录
沓哨馄饨
凉拌米皮
鸡丝香菇洋芋粑
苹果酥
明虾金鱼酥
9、铜仁名吃目录
桂花桐叶果
刷把头
三香包子
玉米窝窝头
荞面葡萄
8》南京小吃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而内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的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曾被历代文人所讴歌。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夫子庙便是孔庙的俗称。在这里,你能寻觅到南京地道的风味小吃:板鸭、小笼包、酥烧饼、鸭血汤等。
夫子庙的点心小吃许是缘于当年的秦淮画舫,手工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雨花茶;永和园的开洋干丝, 蟹壳黄烧饼;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鸭油酥烧饼;六凤居的豆腐涝,葱油饼;蒋有记的牛肉汤,牛肉锅贴;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莲湖甜食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五色糕团等等,每一个老南京几乎都能毫不费力地报出这些小吃的花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