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弥渡山歌介绍
弥渡,曾名迷渡。相传这里原是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弥渡”。为讳水患,清代改称弥渡。它犹如一块翡翠镶嵌于滇西高原。唐代,弥渡是南诏王国腹心之地。10多万中原将士和商贾游民,不仅给这片丰腴的土地带来了农商技术,也给这块多情的地方传播了黄河文化。于是,弥渡便有了“灯从唐朝来,艺从唐朝起”之说。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军屯、民屯、商屯和开疆移民活动连绵不断,又给这里带来了缠绵婉转的长江文化。经过历史的沧桑,弥渡以其境内汉族和彝、回、白等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渗透,综合自己地方民族文化的长处,博采祖国南北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
弥渡是“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山歌之乡”。《小河淌水》源于密祉。词曲改编作者尹宜公先生,1924年出生于弥渡县的密祉。他回忆1947年春天的一个晚上作这首曲子时的情景说:“密祉放羊调优美的旋律让我想起家乡的月亮、深山、森林清风和蜿蜒奔流的小河,取了《月亮出来亮汪汪》的歌名。云南大学《教学唱》主编江骛建议用《小河淌水》更好,这首歌发表后,逐渐流传开来。”密祉不仅山歌调子优美动听,而且是云南花灯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龙灯盛会起源于清干隆年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天,18个村的群众汇集密祉大寺,狮、龙、凤乘兴起舞,男女老幼同场赛唱,昼夜狂欢,气氛热烈,实属罕见,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
弥渡花灯、民歌,浩如烟海。弥渡花灯、山歌多达400多首,传统剧目达250多个。《十大姐》、《绣荷包》、《弥渡山歌》、《大风刮来树头歪》等久唱不衰,脍炙人口。
弥渡县的历届领导十分重视继承、发展地方民族文化,提出了“唱响《小河淌水》,跳红弥渡花灯”的地方民族文化建设口号。1999年,从400多首弥渡民歌中精选出以《小河淌水》为代表的13首名曲,摄制了名为《弥渡行》的60分钟VCD音乐艺术片,向国内外发行。几年来,弥渡县年年举行春节大型灯展,大规模开展花灯演唱骨干培训和花灯集体舞大赛,1个专业花灯团、130多支民间业余花灯队常年活跃于城乡。
“到了红岩坡,处处闻歌声”、“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小河淌水的地方——弥渡,正以充满地方民族传统文化韵味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② 弥渡山歌的介绍
弥渡地处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弥渡县城过去曾是各省游民杂居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飘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而弥渡山歌则是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慢慢养成的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习性。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它就像一部长诗,记录着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倾诉着人们各个时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和爱憎。
③ 弥渡山歌(上山岗) mp3,卓依婷-民歌小调这些能在哪里下载
《卓依婷 民歌小调》 VCD
厦门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ISRC CN-E20-96-418-00/V.J6 XVCD96091
01.珊瑚颂
02.原乡情歌+碧兰村的姑娘
03.康定情歌+情人桥
04.杜鹃花+扬州小调
05.弥渡山歌+上山岗
06.朱大嫂送鸡蛋+刮地风
07.敖包相会+黄昏小调
08.卖糖歌
09.愿嫁汉家郎
10.望一望
11.山前山后百花开
12.待嫁女儿心
13.夫妻双双把家还
14.凤凰于飞
15.月下对口
16.回娘家
17.满工对唱
需要什么歌曲请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我会尽快回复给你MP3格式的歌曲.
④ 山对山里爱对爱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歌名:《弥渡山歌》
演唱:龙飘飘
作词:龙飘飘
作曲:龙飘飘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
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咿哪,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
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咿哪,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4)弥渡美女山歌视频扩展阅读:
《弥渡山歌》这首歌曲是由歌手龙飘飘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总时长03:1,歌曲发行时间是1996-01-18,歌曲收录在专辑《龙腔精品集 Vol.4》之中,
歌曲《弥渡山歌》的其他歌手演唱:
歌手张也演唱的收录在专辑《望星空》之中,专辑发行时间是1999-01-01。
歌手黄虹演唱的收录在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之中,专辑发行时间是1998-01-01。
⑤ 弥渡山歌
http://www.56.com/u75/v_NTAwNDgwNDA.html就是你要的
⑥ 弥渡山歌 歌词
歌曲:弥渡山歌
歌手:刘芳
所属专辑:《民歌留芳》
发行时间:2008-01-17
发行公司:威扬文化
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
花桥抬起走过尼来
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
花桥抬起走过尼来
咿……哪……
花桥抬起走过尼来
哎……
⑦ 山对山来爱对爱蜜蜂花采花是什么歌
歌名:弥渡山歌。
这首歌的歌名叫做《弥渡山歌》,这首歌富有节奏性,是一首传唱很广的情歌,我国着名歌唱家李谷一最早于1984年演唱,着名歌手张也、刘芳、阿幼朵等都演唱过。
歌词: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里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
花轿造起走过里来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里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
花轿造起走过里来
咿哪花轿造起走过里来
嘿
⑧ 夏嘉伟唱的弥渡山歌
歌曲:蛤蟆神功
歌手:夏嘉伟
------
《蛤蟆神功》
----演唱----
---夏-嘉-伟---
-------
南帝北丐中神通 我神功练到第九重
你别看我很普通 谁是当今盖世真英雄
南帝北丐中神通 我神功练到第九重
你别看我很普通 谁是当今盖世真英雄
那天晚上八点钟 我在昆都尾的别个疯
突然就是一抖趟 美女飘过来像阵风
高跟呢皮鞋 名牌呢包包
走起路来么香飘飘
个个都是靓呢扯闪 给怎呢心首是猫抓呢痒
南帝北丐中神通 我神功练到第九重
你别看我很普通 谁是当今盖世真英雄
南帝北丐中神通 我神功练到第九重
你别看我很普通 谁是当今盖世真英雄
心跳加速提到脖子眼儿 鼓起勇气我走向前
美女美女你莫急 挨我交个朋友给可以
哪点来的大洋芋?土哩吧唧我根本懒的理你
说我呢说 莫小看我
切~癞蛤蟆!
年轻的朋友才见面 说点儿话杂个 那讨厌!
薯仔再土么还不是洋芋 洋芋再洋么还不是薯仔
欧阳峰都在练得蛤蟆功 癞蛤蟆它 肯定有神通
我整点RAP我吓死你 帅哥我玩呢是高科技
南帝北丐中神通 我神功练到第九重
你别看我很普通 谁是当今盖世真英雄
南帝北丐中神通 我神功练到第九重
你别看我很普通 谁是当今盖世真英雄
美女美女你放松 爱情真是很难懂
摘个月亮送给你 上面是我呢小灵通
南帝北丐中神通 我神功练到第九重
你别看我很普通 谁是当今盖世真英雄
南帝北丐中神通 我神功练到第九重
你别看我很普通 谁是当今盖世真英雄
⑨ 弥渡山歌收集整理成册的有多少首
弥渡地处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境内发掘的战国青铜鼓考证,2000多年前,弥渡就进入了农耕时代.隋末唐初,洱海地区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邓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大部落争相崛起,这里被称之为了“六诏咽喉”。唐樊绰《蛮书》卷五记载:“龙尾城直南蒙舍路,……向西永昌路,向东白崖﹙今弥渡县红岩镇﹚城路”。滇西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从这里穿境而过。“白崖城……正南去开南城十一日程”记载了当时马帮从弥渡南面去“开南”﹙今景东县﹚的路程。《明万历赵州志》、天启《滇志》皆记的“弥只里”、“弥只铺”,便是现今的弥渡县密祉乡文盛街。马帮从白崖南下经“大庄”哨,过“腰惠铺”(今弥渡县寅街镇加会邑村)登景东山坡﹙在加会邑村的山峦里﹚进入密祉坝。往北上定西岭,直达下关;往右进藏区;往左上博南古道。当时的弥渡市﹙今弥渡县城﹚,已经是各省游民杂居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飘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便慢慢养成了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性格。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它就像一部长诗,记录着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倾诉着人们各个时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和爱憎。“一送小郎﹙是﹚箱子边,箱子底下两吊钱……”﹙弥渡方言,“吊”为“千”﹚。《送郎调》细腻地描绘出了赶马哥上路时小俩口辞别的动人情景,淋漓尽致地唱出了情侣惜别的依恋之情。流传至今的弥渡《赶马调》,民间流传着五、六个版本的唱法,没有人说得清它起源何时,但一听到这歌声,就知道那是从千里迢迢的驿道上传来的山歌小调。脍炙人口的《绣荷包》、《大风刮来树头歪》、《月亮出来亮汪汪》、《郎骑白马白汗衫》等山歌小调,旋律优美、委婉缠绵。一旦歌声悠然地飘起来,赶马人的生活,赶马人离别亲人的情形,被古道分离了的亲情,仿佛就会活生生地再现出来。 弥渡人自古善于用歌声娓娓叙事,叙事的旋律中又表达着真挚的情感,也往往烙着时代的印迹。“一更里,我夫拿去把兵当,只为中日战争起,不知哪日在一起……。”一听这《妻哭五更》,便知道这歌是抗战开始流行的。而听《当兵曲十二月》:“正月当兵是新年,日本鬼子太欺人,自从芦沟桥事变,中国抗战已六年……。”则能听到民族觉醒的心跳声和抗战烽火的熊熊燃烧声。当时还传唱着的《送郎抗战》、《女子抗战》、《代信小曲》﹙“代信”弥渡方言:“捎信”﹚、《抗战十二月》,叙述了日寇的烧杀奸淫,唱出了对入侵者的憎恨、鄙视,中华民众奋起抗战的英雄气魄。 一首歌是一个故事。听曲山歌小调,就是听一个完整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旋律,表现着激扬、高亢、平静的心情,描绘出一个个时刻、一个个季节的真实的情景。“一更阳雀叫啾啾,妹在房中巧梳头……”唱到“三更阳雀叫兮兮,妹在房中巧穿衣……”,铺展开的是女子等待男方来定亲的难奈心情;唱到四更、五更“前穿五龙征北斗……双双媒人过礼来”,听完这曲《阳雀调》,一个磨磨蹭蹭梳头、戴花、穿衣,满怀期盼的姑娘,熬过一阵难奈的时光,便喜形于色地站在了你的面前。 《放羊调》从正月放羊唱到腊月放羊,《采茶调》唱的是正月采茶到腊月,《大采花》唱出了正月到腊月媳妇回娘家采花戴头上的情形,《鲁班调》从一月唱到十二月,唱的是一间房子如何盖了起来。许多山歌小调,唱“一”必然唱到“十”,有“一送”就有“十送”;从“一更”起唱,就要唱到“五更”。 “抬头明月光,低头思故乡。”弥渡“望月思情,以月寄情”的山歌小调比比皆是。“一更里,月出头,情郎不来妹焦愁,不脱花鞋连着睡,小手弯弯做枕头……”这首《贪花闹更》从月亮出山唱到月儿落西,唱出了“露水夫妻不长久”的黑色幽默;“月亮出来照山崖,照着小妹绣花鞋……。”《山对山来崖对崖》与前一支歌嘲笑的情调完全不同,歌声中,皎洁的月光里蕴涵着的是心心相印的纯朴之情。 弥渡从遥远的古代中走来,经历了古驿站带来的喧嚣、兵家长期征战以及明代以后的屯兵、开疆移民活动。在深隧的历史隧道中滞留了人民的丰富情感,也沉淀着弥渡数不清的山歌小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文化部门和很多民间文化音乐人士曾经进行很多次的收集记录,现存的印刷集册中,人们能看到的就有284首山歌、400多首花灯小调。然而,当这些记录、收集者再次深入民间的时候,又会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山歌小调。一位干部三年前在他80岁高龄的父亲辞世后为其整理遗物时,发现一本民国三十年记录下的《山歌十四首》白棉纸手稿,抗战时期的山歌小调就是由此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