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图片 » 民国时期美女穿的丝袜图片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民国时期美女穿的丝袜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7-27 12:01:46

Ⅰ 以前上海滩的女人穿的什么样的丝袜

那时都是肤色的长筒丝袜,没弹性,要配吊袜带。民国时妹纸依墙提袜,那是鲁迅先生都眼馋呀

Ⅱ 民国女生穿纯白色加厚连裤袜黑布鞋蓝短裙图片[急]

建议你去看周润发和赵雅之演的《上海滩》,赵雅之(冯程程)就是这个打扮。绝对迷死一大片

Ⅲ 谁能给我一个民国时期女学生穿白色长袜的图片

这种么?

Ⅳ 民国有丝袜吗

连裤袜出现在1960年代,民国时期还没有裤袜,所以,旗袍里应该是穿的丝袜。

连裤袜同长袜一样,质料很多,有棉质、尼龙、羊毛混纺等。连裤袜出现在1960年代并成为长袜的另一种可选下身服装形式。设计供女性穿着的连裤袜一般有被定位成用以展现女性双脚线条秀丽感。

(4)民国时期美女穿的丝袜图片扩展阅读:

民国穿旗袍的讲究:

民国的旗袍其实比现在穿得讲究多了,不像现在可能只有一件旗袍外套。当时的小姐们穿旗袍下面除了胸罩和丝袜之外,还要穿衬裙。这样的穿着特别显精致优雅,而且极少有走光之类的风险,非常符合民国小姐们一向讲究的作风。

衬裙跟现在的吊带连衣裙差不多,但是下面的裙摆跟旗袍一样是开叉的,而且肩上的带子更宽,腋下开口更小。做工精致的衬裙的裙边还会有美丽的蕾丝花边,在女子们的行走坐卧之间是不是露出一些边角来,风情万种,十分迷人。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人们为了追求清凉,旗袍都会做得比较单薄,像下图这样的,面料几乎可以说是薄如蝉翼,所以里面一定会加穿一条衬裙。

冬季的旗袍大多都直接自带衬裙,也就是将衬裙跟外面的旗袍合二为一。中间为了保暖,也可以加上棉衣马甲之类的衣服。看上去势必会要显得粗壮很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连裤袜

Ⅳ 丝袜是何时进入中国的,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丝袜

丝早已经成了如今女性穿裙子时候的标配,它既能够满足女性爱美的心理,同时又能够让身材看起来更加诱惑,自从丝袜诞生一来,也一直引领着时尚界的潮流。

不过,丝袜并不是中国发明的,它是由美国的杜邦公司在1939年的10月开始销售,这个东西一经问世,就在当时的国际上引起了极大轰动。既能够让女人疯狂,也能够让男人痴迷。

穿旗袍的女性

翻阅从前的民国杂志,就能够知道丝袜在当时有多火,那些黑白照片里的电影明星,复古的烫发头,精致极具韵味的浓妆,凸显婀娜身材的旗袍,再搭配上一双薄丝袜,让那一代的美人极具风情,又不显得艳俗,所以丝袜很快成为了民国的一种时尚,人们对于丝袜也没有那么抗拒。时至今日,这种配饰对于女性来说仍然不可或缺,而且魅力不减当年。

Ⅵ 民国女子 为什么都穿旗袍和丝袜 难道不冷吗

中华民国初年旗袍在此历史转折点忽然大放异彩,进口丝袜的流行淘汰了老式长裤,赋予旗袍的开衩以全新意义。大腿的开口处,若隐若现的大腿闪动丝质的光环,如变幻莫测的电影镜头,撩拨情欲。当大腿不能明目张胆地革命时,就要有丝袜做掩护,采取迂回的灵活的游击战术,把大腿彻底解放出来,使女人的腿成为视觉中心,让那些封建卫道士陷于人民群众大腿的汪洋大海中,这就是这场革命的精髓。 其实,裙子比起胸衣应该是最撩拨情欲的东西,而大腿则藏在衣裙下,记住它是中空的,那么多男人甘愿拜倒在石榴裙下,原因大概如此。梦露站在地铁通风口上的经典镜头,充满肉感和诱惑的双腿甚至比那些被遮盖的部位还要宝贵。梦露非要借助地铁通风口才能一展美腿,未免做作且只能偶露峥嵘。 丝袜——从女人的裙裾开始提高的那刻起——就成了女人的莫逆之交。丝袜之于女人的腿如同粉底之于面孔,肉色的丝袜是淡妆,让肌肤光滑、肤色均匀健康,彩色的丝袜是浓妆,让女人扮出另一种风情。 女人穿上丝袜,可以约等于穿上一条紧身长裤,虽然它透明如玻璃,如蝉翼,但是它毕竟覆盖住大腿,阻止了空气与肌肤的接触,从此只与风月相关而与风化无关。我们可以将皇帝的外衣这个童话改一个字:皇后的外衣,也许能概括我们这一个多世纪来玩的这些把戏。丝袜之于大腿本来就是一件多余之物,虽然它包裹大腿如此尽心尽力、严丝合缝。远不如暴露沟壑的乳罩那么直抒胸臆,但它俨然魔术师手中的道具,随时能变出活蹦乱跳的大白兔。而连裤袜之恶就在不给人以机会,使男人失去了突袭的机会,还给女人以自主权,这袜子,已不仅仅是一件装饰物了。 在这场关于大腿的情欲游戏中,丝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性感的铠甲、诱惑的帮凶和自由的利矛。丝袜已经从性解放武器变成了另一种封建卫道士,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健身房里穿着丝袜健身的女人,丝袜不止是女人的“第二肌肤”,它干脆取消了大腿的话语权,没有它的包裹,女人惊慌失措。 当丝袜越来越性感,复杂的提花及精工蕾丝,生动的条纹和鱼网纹,甚至金属线和眩目的假钻彻底刺激肾上腺素,终于有一天,大腿发现,丝袜不再只是它的附庸和装饰,已经独立门户,自成一家。丝袜就像神话故事里的面具一样,大腿已经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Ⅶ 民国时期女人们旗袍里穿的是裤袜还是丝袜

丝袜。

民国时期裤袜还没有出现,所以,旗袍里应该是穿的丝袜。

20世纪60年代,英国设计师玛丽·奎恩设计的超短裙风靡全球。裙子越来越短,高筒袜相形见绌,吊带袜被抛弃。袜子与内裤成为一体,连裤袜诞生。它的舒适和方便性令全球女性对它宠爱有加,这一款型经久不衰。同长袜一样,连裤袜材质很多,有棉质、尼龙、天鹅绒、包芯丝、羊毛混纺等。通常为丝袜。

(7)民国时期美女穿的丝袜图片扩展阅读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清朝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风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旗袍,是由中国传统袍服在民国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当时无专业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以千家万户,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胫而走,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其中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

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别裁派”的说法。

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这些改革的应用虽并不广泛,但表示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须遵循的。

旗袍与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别裁派”的一个特点,这使得旗袍进入了国际服装大家族,可以与多种现代服装组合,说明它已经“国际化和现代化了”。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与当时流行的倒大袖相呼应,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但肩、胸乃至腰部,则已呈合身之趋势。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

30年代末出现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有人还使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这表明女性开始抛弃以削肩为特征的旧的理想形角。

Ⅷ 民国时期的女人穿旗袍,都穿超薄丝袜和高跟鞋,这是完美的搭配,你信吗

我认为不对,因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假如一个穿旗袍的人,但是他不会穿高跟鞋,你觉得这是完美搭配,但是他不觉得,那这样他也穿不出来效果 。

Ⅸ 民国名媛穿着

民国服装;旗袍;文明新装

民国时期的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传统服装走向衰落和蜕变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新服装孕育新生的时期。旗袍作为民国时期女性最有代表性的服装,她的产生、变化、发展都伴随着整个民国社会。

一、民国初年的旗袍

在民国初期,整个国家社会一直处在革命与动荡中,人们经历革命的洗礼为时不久,衣着观念、生活方式都处于新旧更迭的大转折时期,旗袍也正在乱世妆扮中悄然过渡。总体说来,旗袍在此时已退居到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不复昔日的显赫地位。此时的旗袍在廓形上变化不大,仍以清末的宽敞为其特点,领子由早期的无领或低领变化为“元宝高领”,最高时可与鼻尖齐平;袖子稍有收紧并略有缩短,至肘与手腕之间;袍身长度减短至膝与脚踝之间。旗袍线条造型仍较为平直,色调力求素雅,领、袖、襟等部位也用镶滚,但比以前简练概括得多,通常只有少许几道。绣纹也趋于简单,不复以装饰体现地位与身分,而且开始注重体现女性的曲线。

二、20年代崭露头脚

随着民国社会的不断开放,中西方交流的加强,西方大量的女装样式流入中国,许多报刊、杂志都进行大篇幅的刊载;当时留学归来的留学生也带回了许多国外的思想和服装;当时的许多女装设计师们都跟随西方模仿西方的样式设计女装。因而西方的女装大量充斥在社会上,而且这些服装样式和设计方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并推崇。西方流行女装的这些特征,在旗袍上也是有所映射。

20年代中叶起,一种新的旗袍诞生。在当时的上海是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其声势远远领先于全国各地并左右着中国服饰时尚的变化。上海旗袍时尚的最初,是以无袖的长马甲形式出现的,短袄外面的长马甲代替了长裙。1926年,长马甲同短袄合并,就有了民国新旗袍最初的款式。张爱玲评价道:“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1]”袍身宽松、廓形平直,长度在踝关下之上或大约小腿肚的地方,倒大袖。领、襟、摆等处仍喜做滚边镶饰,但繁褥之风日减,“裥干”和阔滚条被视为过时的象征。秋冬时穿的夹旗袍,倒大袖,只有一道花边装饰,已略显腰身。1924年秋,末代状元刘春霖之女刘沅颖下嫁《玉梨魂》作者徐枕亚,新娘当时穿的就是这种倒大袖旗袍[2]。1926年后,旗袍的下摆一升再升。

至20年代末,旗袍开始收腰,受欧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响,摆线提高至膝下,女子大大方方地露出她们秀丽的小腿。虽仍为倒大袖,但袖口变小。装饰性质的镶滚趋洁,甚至完全取消,色调也力求淡雅和谐,后体上显得十分简洁方便。1929年上海女学生穿的旗袍,摆线已到膝盖处,袍身变得合体,有的袖口装上仿西式的克夫,成为流行一时的时尚。民国初的“文明新装”也是倒大袖,20年代的旗袍一直沿用这种袖形,直至30年代才慢慢消失[3]。整个20年代,中西交流的机会增多,从欧洲进口的布匹、羽纱、呢、绒、蕾丝等纺织品,扩大了国人的着装选择,改变着人们的着装观念。人们不再那么固执地追求“做一件传三代”,从而刺激了购买欲望,推动了旗袍的流行和变革。20年代的旗袍就明显受迪考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线造型、对称的装饰品和纹样图案。

三、走向经典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革命最为壮烈,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最为波澜壮阔的二十年。此时也是女性进步思想和自我意识最为活跃的年代,所以三四十年代也是中国近代女装最为灿烂繁荣的年代。而恰恰就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让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实际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

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加上这一时期外国的面料不断地进入中国,各大报刊杂志上都有服装专栏,还有流行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推动时装的产生与流行。各大百货公司也常常举行时装表演及展览。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国的时装中心,因为当时欧美的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国各地都以上海为样板,竞相模仿。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而且这时期,旗袍被很多中学、大学采用为校服。30年代欧美流行收腰,更能体现出女性美,这就注定旗袍会变得更修长而紧身,并有高叉。1934年就几近臀下,腰身又裁得窄,行走起来双腿隐隐可见。可见当时对女性的行为约束已经大大放松,从而符合了30年代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个特点:“中西合璧,变化多端”。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一些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显得大方而别致。当时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都是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旗袍,成为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国服”了。

四、经典的延续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以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抗日战争硝烟燃起,大多数国民皆无心于服饰的奢侈。出于经济、便于活动等实用的功能考虑,40年代初的旗袍不复30年代衣边扫地的奢靡之风,长度缩短至小腿中部,高时到膝盖处。炎夏季节多倾向于取消袖子,领高减低,省去了种种繁琐的装饰。使其更为简便、适体,从而形成了40年代旗袍独特的风格。

改良旗袍最早出现于30年代后期,短袖旗袍上始有肩缝,起初尚无省,归拔比较多。后来逐渐有了胸省,开始时收省还不明显,以后渐渐发展到吸腰省并使用装袖,装袖在40年代中期得以推广,自此旗袍更为合身适体。据40年代初报载,衣料涨价百分之百。故而服饰装扮上力行节俭,倡导“旧衣运动”,普遍兴起国货运动,使旗袍在面料的使用上也颇具特色。当时颇有影响的《申报》元旦新春例发“衣食住行”计划:“在这国难深重的今日,正应节约救难,提倡穿旧衣运动,衣服新旧无关宏旨,但求有新思想。新脑筋就好了……4]”;只要求其适体、经济,万一要做新的,就采用纯粹的土布。因此土布成为旗袍常见的用料就不足为奇了。抗战初期的上海还一度流行用国产白棉布或毛蓝布(又称爱国布)做成的旗袍。此时的旗袍虽然装饰极为简单,用料也十分平常,但仍不失为日常服装的主流。40年代中期的旗袍还引进了两种西式配件——垫肩与拉链。把传统的盘香纽、直角纽换成拉链,也成为当时的时尚之一。礼服旗袍稍长一些,装饰更为考究,校服则以朴素、淡雅为尚;工厂女工夏季风行穿一种简便型的旗袍:略似面粉袋上挖个圆孔——无袖无领或低领,不收身、小开衩,长度在膝盖上下,内穿一条短裤,以图凉快,劳动轻便。

五、旗袍退位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人们似乎沉浸在了革命的浪潮中;人们的热情似乎完全转到了革命和劳动中,旗袍所代表的舒适、悠闲似乎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更多的代表劳动女性,适合劳动女性,能展现新时代和革命的女性服装成为了主流;旗袍悄悄的退隐到了一个历史的角落里,至此民国时期的旗袍到此结束。

图片参考:

(1)最初的旗袍

(2)20年代末期,南洋兄弟烟草广告。署名之光(谢之光)。发式袖端仍带20年代余韵,整件旗袍的风格已开30年代的先河。

(3)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4)受欧美影响,30年代中期流行“透、露、瘦”。透明的丝织品用来做旗袍了,开衩高至臀下。

(5)30年代末40年代初流行的旗袍,阴丹士林蓝布面料作礼服在月份牌画中处理得更像丝绸旗袍,袖短呈臂,窄身修腰。

Ⅹ 民国时期女人都穿什么

民国时期的女人都爱穿旗袍。现在的社会,女人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喜欢去穿衣服,露肩的露大腿的都有,服饰其实是一个人的表达方式之一,还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观。其实呢,不同时期的女性,她们的穿衣风格都是不一样的。在民国时期,这是一个新社会与旧社会并存的年代。民国时期的思想跟女权的兴起,使得民国时期的服饰与以前不一样。所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民国服饰。

社会潮流一直在变,但是经典永不变,民国时期的旗袍跟高跟鞋的搭配,就是当今社会也是很时尚的,旗袍象征着中国女性的美,她们将这种美展示给全世界。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时尚,女性们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停住过脚步,也正是因为女性们的追求,才使得时尚圈一直在前进,才会有了我们当今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