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上的四大美人是真的存在的吗她们的生平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据说这四位均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样貌朕要告诉你们
“四大美女”
究竟有多么不靠谱~
《庄子》说——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丽姬是西方来的
而她的美丽天下闻名
所以所谓的“西施”
可能就是西边给了一个美女的意思
后面就代指美女了
比如——
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
好美而恶西施也。
——《荀子》
古代史官就老爱推个美女出来背锅
很多古人早就看得很清楚了
比如唐朝诗人罗隐
就曾经写过一首《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简单总结就是一句话——
貂蝉大家都很熟了
就是用美人计让吕布和董卓两位猛男
心甘情愿为她打起来的那位
传说中貂蝉也是美得不行
有一次她在后花园拜月
忽然清风吹来
一块云把月亮遮住了
于是她的养父王允到处跟别人说
貂蝉实在是太漂亮了
在她的容颜面前
连皎洁的月亮都羞于露面
⑵ 古代十大美女的资料和图片。还有故事
十大美女,包括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的西施、闭月的貂蝉、落雁的王昭君、羞花的杨贵妃。另外六位分别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冯小怜、一代妖姬苏妲己、命运凄惨的赵飞燕、与西施比美的郑旦、千金一笑的褒姒、因《洛神赋》被传为“洛神”的甄氏(甄宓)。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被灭后,越王勾践班师回归,携西施以归。越王勾践的夫人潜使人引出,负以大石沉于江中,曰:“此亡国之物,留之何用?”后人不知其事,讹传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遂有“载去西施岂无意?恐留倾国误君王”之句。又有言范蠡恐越王复迷其色,乃以计沉于江中,此是错误的说法。
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流传开来。中国历史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因此她排第一毫无疑问。
貂蝉
貂蝉,在关汉卿的剧本里记载此女名为任红昌,山西并州(今忻州)人。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而貂蝉也跟随了吕布。吕布死后貂蝉不知所踪,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只有两个人物没有记载去向,其中就有貂蝉。而根据我对三国的研究,我认为貂蝉最终是跟随了曹操,而关羽之所以后来又反叛曹操投奔刘备,就和貂蝉有关。
相传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貂蝉的传说,而我看过的就不下十余种版本,其中更是有传说曹操、诸葛亮和关羽等人都被其吸引,可见其美。位居第二,实至名归。
王昭君
王嫱,号昭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红颜薄命,昭君年仅33岁就香消玉损,离开人世。
昭君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以其美貌与贡献,探花一位非她莫属。
杨贵妃
杨贵妃,原名杨玉环,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省华阴市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当年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因此也就有了羞花的典故。历史记载杨贵妃体态丰腴,很多人理解成胖。可是一个胖女人怎能成为帝王崇爱?我猜想因为当初没有一个词,所以文人不知如何描写,那个词就是“性感”。能与前三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人,说明她有足够的资本,排名第四没有问题。
冯小怜
冯小怜可说是北齐王妃中最着名的女性了,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美人儿,名字紧紧跟在古代四大美女之后。冯小怜是时代北齐后主高纬的淑妃,原是皇后穆黄花身边的侍女,是后来才跃上枝头作凤凰,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她的娇媚与荒唐,使北齐帝国遭到覆亡的命运。
据《北史》记载:冯小怜“慧黠,能弹琴,工歌舞”。是一位聪明、漂亮,又有才情的女子。
据有的野史笔记记载,冯小怜是一个天生的尤物,肌肤吹弹可破,吐气如兰。玉体达到了最佳的黄金分割比例,曲线玲珑,凹凸有致,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在冬天软如一团棉花,暖似一团烈火,怀抱就是叫人欲死欲仙的温柔乡;而夏天则润滑如玉,凉若冰块。内挟淫技,宛若处子。与之交接承欢,无不曲尽其妙。使高纬这个久历风月的人,也感到了一种新鲜无比的奇趣与快乐。
苏妲己
妲己,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人称:一代妖姬。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
根据《史记》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纣王徵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极尽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纣王为博她欢颜而创,并为了讨好她发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所杀。
赵飞燕
赵飞燕,原名宜主,江都人(今扬州),赵临的女儿,汉成帝刘骜的皇后,能歌善舞,体态纤美,轻盈如燕,相传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称“飞燕”。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后立为皇后。平帝即位后,被废为庶人,自杀而亡。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应玄完全之诏创制“清平调三章”歌颂杨贵妃的艳美时,其中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之绝句。可见她的美,在李白心中,占有绝对的席位。在中国,她与晋代绿珠、唐代杨贵妃并称为“古代中国三大杰出女舞蹈家”。
郑旦
郑旦是历史上一位与西施齐名且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刚烈女子。郑旦好剑,性格刚烈。但多年来,西施是广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郑旦呢,倒是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据说郑旦和西施隔江相住,平时很少见面。郑旦平时听老人们讲西施长得如何如何美,心里就暗自琢磨:自己已经长得很美了,这西施如此受人夸奖,说不定长得比自己还美,何不抽空去看看她,比比看到底谁美。之后郑旦和西施比美的结果人们无从知道,只是传说中,那天,姐妹两个手拉手来到村外的四眼井前,坐在井台上一边说话,一边照影。只见水中两对明眸,4只凤眼,含笑顾盼,相映生辉,把黑洞洞的井底都照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旦的美貌与西施不相上下。
褒姒
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回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
《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甄氏
甄宓,中山无极人,汉太保甄邯的后人,父亲官至上蔡令。三岁时失去父亲,九岁能文识礼,看懂过去的成败得失。建安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自留在冀州。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趁乱取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魏明帝及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称帝,封她为文昭皇后。汉亡之后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宠郭后、阴贵人,甄宓从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内使赐死她,葬于邺。曹植为了纪念她,写了千古留芳的《洛神赋》。甄皇后不仅贤德,而且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她创造发明的“拧旋式”发型很美丽。据载:她初入魏宫,宫中有一绿蛇,她每日梳妆时,此蛇则盘缠成形,她仿效而梳成发型,每天皆同蛇形变化而梳发不同,取名为“灵蛇髻”。
曹植《洛神赋》中认为甄宓就是水中洛神,以曹子建的智慧能如此赞赏,可见其美艳程度必然要进前十。
⑶ 卓文君到底张的什么样
《史记》《汉书》对卓文君的长相却未置一词。此中至少可以看出来,卓文君并非国色天香,其容貌远不及司马相如;否则,为什么《史记》《汉书》只写相如之美而不写文君之美呢?
《史记》《汉书》形容司马相如都使用了六个字:“雍容闲雅,甚都。”“雍容闲雅”是风度翩翩,“甚都”是非常漂亮。司马相如到卓王孙家一亮相,“一坐尽倾”。可见,司马相如非常漂亮。
只有《西京杂记》卷二记载: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如果《西京杂记》的这个记载可信,那么,卓文君一定长得非常漂亮,而且十七而寡。
⑷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照片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照片如图: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4)史记最漂亮的美女照片扩展阅读
玉环羞花,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花卉,它的复叶酷似芙蓉枝,点点对称,宛如鸟羽。
植株上缀以数朵淡红色的小花,状若杨梅。人们用手一指,它那羽状小叶便很快闭合,叶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为纯洁和朴实,才那样忸怩、娇羞,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
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含羞草“羞”于见人,是由于植物电的缘故。含羞草的叶栖基部,有一个薄壁细胞组织叫做“叶褥”,平时里面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当叶片受到刺激时,薄壁细胞里的水分,在植物电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
由于叶片的重量增加,就产生了叶片闭合,叶柄耷垂的现象。含羞草植株纤细娇弱,为了生存,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⑸ 19世纪欧洲最漂亮的女人或者是英国最漂亮的女人应该是维多利亚女王
楼主正解!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作为欧洲祖母,她绝对是19史记最漂亮的女人。
看看她的女儿们吧:
1.维多利亚长公主,嫁给普鲁士太子(后来的弗雷德里希三世),儿子是赫赫有名的威廉二世,女儿索菲是希腊王后。
2.爱丽丝公主,嫁给黑森达姆斯塔特大公路德维希,他们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公主的一个女儿路易斯后来成为瑞典王后,另一个女儿是英国非利浦亲王的母亲;小女儿是俄国末代沙皇的皇后;另一个女儿艾琳嫁给爱丽丝公主姐姐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娶了爱丽丝公主弟弟阿尔弗雷德王子的女儿。
3.海伦娜公主,嫁给石格益勒—荷尔斯坦公爵克里斯蒂安。
4.路易斯公主,嫁给英国阿盖尔九世公爵约翰坎贝尔。
5.比亚特里斯公主,嫁给巴登堡的亨利王子,他们的女儿维多利亚公主是嫁给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成为后来的西班牙王后,也就是现任国王的祖母
算上她的儿子,你会发现整个一战其实是欧洲祖母的外孙孙子辈搞内战。
⑹ 正史中的四大美女:杨贵妃,西施,貂蝉,王昭君
四大美女: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四大美女,妇孺皆知,有各种浪漫的故事流传,正式中如何记载呢,接下来一一列举。
先说记载最多的杨贵妃。
杨贵妃
杨贵妃确有其人,新唐书和旧唐书均有记载。但是,这两本正史都没记载她的名字,就连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只说是杨家之女,并没有说她的姓名。真正提到她的名字是一本叫做《明皇杂要》的书,这本书是在杨玉环死后一百多年的时候写的。看看这个名字,大概就是像现在的八卦新闻一样,捕风捉影的概率大一些。后代也就延续了这本书中提到的杨玉环这个名字。或许我们叫了一千多年的这个名字本身都极可能是错的。
既然说多四大美女,那就看看《新唐书》中关于她的美貌的写法吧。
新唐书原文如下:
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幼孤,养叔父家。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帝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
原文翻译:
玄宗贵妃杨氏,是隋代梁郡通守杨汪的四世孙女。其家后来徙居入籍蒲州,便成了永乐县人。杨氏幼孤,养于叔父家。起初成为寿王之妃。开元二十四年(736),武惠妃逝世,后廷妃嫔中没有合于玄宗心意的人。有人上言说寿王妃容貌秀美,天生丽质,可以充入后宫,便召她进入禁中,玄宗大为称异,便命杨玉环自请度为女道士,给予宫中女官之职,号为“太真”。另为寿王娶韦昭训之女为妃,而太真从此得到玄宗的宠幸。她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而且聪明颖悟,智算过人,先事迎逢,合于上意。玄宗大喜,于是受宠专房,宫中号称“娘子”,礼仪与皇后相等。
新唐书中关于杨贵妃的传记也就是几百字,不到一千字,关于容貌的就这么多。貌似也没写长得多么的夸张呀。李隆基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的时候,李隆基56岁,杨玉环22岁。这个年纪相差太大了。估计李隆基早已经将后宫中的各位嫔妃们看腻歪了,来一个新鲜的,长的差不多的估计就很喜欢了吧。针对杨玉环,后世有夸大之嫌。
至于杨贵妃的其他事迹,跟流传的差不多,再次就不赘述了。
王昭君
虽然杨贵妃的容貌史书中并没有写多少,但是最起码还写了将近一千个字来记录这个人。但是王昭君可就惨了。《汉书》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出现在《匈奴传下》(汉书将匈奴传分了上下两篇)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就几十个字。
王昭君,名墙(后汉书写作嫱)字昭君。匈奴呼韩邪单于求一个汉家女子来通婚,汉元帝从宫中选良家女子王昭君给匈奴单于,这个女子就是王昭君,然后呼韩邪单于封了王昭君为宁胡阏氏(yan 阏氏是匈奴管他们的皇后的称呼,宁胡吗,就是是胡人安宁,胡人是匈奴的自称,可不是贬义),给王昭君的这个称呼可不是呼韩邪单于唯一的皇后,最大的皇后是大阏氏,也就是说王昭君在匈奴后宫不是地位最高的。王昭君跟呼韩邪单于生了个儿子,后来被封为匈奴右渠王,这个地位还比较高,在匈奴单于儿子中,算得上第二第三的位置了。后来呼韩邪单于死了,王昭君又做了呼韩邪单于的继任者,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的老婆,又生了两个女儿。后来汉朝还派王昭君的哥哥出使匈奴,王昭君的各个被封为和亲侯。后来王昭君的女儿还作为人质,在汉哀帝时期进入汉朝侍奉过太后。
好了,《汉书》中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就这么多了,没其他的了。关于容貌只字未提,像什么让画师作画,没给钱之类的说法更是只字未提。
再说一下,昭君出塞的大背景。其实昭君出塞的时候,匈奴已经很弱了,完全被汉朝压制。不是像历史演义的那样,昭君是担负了什么历史使命。如果昭君不去,汉朝就要被匈奴吞并了一样。那会的匈奴单于是向汉朝求和来的,匈奴单于是希望汉朝赏赐一个汉女给他。如果真的是和亲,王昭君的地位根本不够啊。即使不是公主,最起码也得是一个翁主(汉朝规定,只有皇帝的女儿才可以称公主,诸侯王的女儿称翁主)。
《后汉书》关于昭君的文字多一点,而且也写的详细一点,请参考如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这里还写了一点王昭君的容貌。但是背景交代的很清楚,匈奴单于来朝,就是匈奴都到了低三下四的要来汉朝拜大哥了。《汉书》的作者是班固,东汉人。《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朝宋人。范晔距离昭君都好几百年了,估计范晔也有很大的演绎成分。在此以汉书为准,后汉书的仅供参考。
好了,剩下的两位就很简单了。
貂蝉
正史无记载。任何的正史,包括《三国志》均无记载。如果真的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对除掉董卓,勾引吕布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三国志》不可能一个字都没提。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处于晋朝初年,曹魏的废帝还没死呢。陈寿距离三国是很近的。如果真有貂蝉其人,陈寿不可能如此的忘却。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大概提过貂蝉的来龙去脉。貂蝉不是一个人名,是负责管理貂蝉冠的一个女官的官名。关于貂蝉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元杂剧。好了,说到这里,大家就可以很确定的认为,貂蝉完全是虚构的了。
西施
西施也很简单,正史无记载,只字未提。关于西施生活的年代,史料就很少,再加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留下来的就更少了。能参考的就一本《史记》。最起码太史公先生,对西施只字未提。跟范蠡离开越国,泛舟海上什么的。关于范蠡的这些事情,太史公在《越王勾践世家》中做了详细的记载,但是就没提范蠡还有个红颜知己。关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大美女西施的,俺不知道,也没做过考证,也没见到那个专家的考证。但是最起码在宋朝就有了,因为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是提到西施了。或许西施真有其人吧,而且也漂亮,只是我们现在的史料太少了。如果考古能找到范蠡的墓,可以考证一下,范蠡身边是不是还有一个西施,再还原一下,看看是不是个大美女。
四大美女在正史中就是这样记载的。也不知道是谁,拼凑了这四个人为四大美女。或许这四位美女,不仅仅是长的漂亮吧。更主要的是这四位美女都有政治使命,都肩负了一个国家的兴旺。王昭君初始匈奴,西施灭了吴国,貂蝉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挽救汉家江山,杨贵妃的正面意义差了点,是让唐朝由盛转衰的,但是或许也可以做一个反面的很好的例子吧,毕竟杨贵妃也不像妲己那样穷凶极恶。
⑺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有哪些到底有好美啊拜托各位大神
西施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王维 生平:西施,原名施夷光,出生于春秋末越国苎萝(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苎萝地区)。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 结局:据说范蠡一是喜欢西施的美貌,二是怕勾践像夫差除掉伍子胥一样杀掉自己,就在吴国灭亡后挂印而去,带着西施泛舟西湖而去,后来范蠡成为陶朱公,富甲天下。 相貌:传说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浣纱,水中的鱼儿看到她的惊艳容貌,都感到自愧不如沉入江底。 上榜理由: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自古红颜祸水,美人很少能够善始善终,西施则结局圆满,功德兼备。 王昭君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王昭君 生平:王嫱,号昭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结局:红颜薄命,昭君年仅33岁就香消玉损,离开人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相貌:传说“昭君出塞”时,行于大漠途中,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上榜理由: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民族友好的典范,不辱国名,深得人心。 貂蝉 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生平:貂蝉,在关汉卿的剧本里记载此女名为任红昌,山西并州(今忻州)人。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而貂禅也跟随了吕布。吕布死后貂禅不知所踪,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只有两个人物没有记载去向,其中就有貂禅。 结局:貂蝉在怜香惜玉的关羽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曹操派人追捕,为使桃园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残杀的覆辙,貂蝉毅然触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追随国家大义而去。 相貌: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在花园中拜月时,有云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后王允就对人说貂禅比月亮还漂亮,称为“闭月”。 上榜理由: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奉献青春,连环汉贼,留名青史,可歌可泣。 杨贵妃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 生平:原名杨玉环,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省华阴市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结局: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相貌:传说杨玉环在花园中赏花时悲叹自己的命运,用手抚花,也许是含羞草,也许是别的原因,花瓣收缩,花叶垂下。被宫女看见,就说杨贵妃与花儿比美,花儿都羞得低下了头。 上榜理由: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封建王朝皇帝尊严的捍卫者与牺牲者。 赵飞燕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 生平:赵飞燕,原名宜主,长安人,赵临的女儿,汉成帝刘鳌的皇后,能歌善舞,体态纤美,轻盈如燕,相传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称“飞燕”。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后立为皇后。史书记载赵飞燕“身轻如燕,可作掌上舞”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应玄完全之诏创制“清平调三章”歌颂杨贵妃的艳美。在李白心中,占有绝对的席位。在中国,她与晋代绿珠、唐代杨贵妃并称为“古代中国三大杰出女舞蹈家”。 结局:平帝即位后,被废为庶人,自杀而亡。 相貌:貌若天仙,环肥燕瘦,明眸皓齿,天生丽质。 上榜理由:汉宫飞燕的传说犹如余音绕梁,至今未绝。未央宫殿的旋律犹如飞燕翩跹,千古传颂。 苏妲已 情丝截,不愿回忆伤心切,伤心切,心如蛇蝎,心似碎屑。 生平:妲己,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人称:一代妖姬。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根据《史记》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纣王徵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极尽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纣王为博她欢颜而创,并为了讨好她发明炮烙之刑。 结局:周武王灭商后,诛杀妲己。 相貌:乌云秀发,杏脸桃腮,眉如春山浅淡,眼若秋波宛转;隆胸纤腰,盛臀修腿,胜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 上榜理由:商汤基业亡于她的美貌之中。 褒姒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卢照邻 生平:周幽王姬宫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回此失信于诸侯。 结局: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 相貌: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上榜理由: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甄姬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姬俏。 生平:甄氏(182—221),字嫦娥,别称甄洛或甄宓(fú),庙号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诗文,貌艳丽。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后袁绍为曹操所灭,被曹丕娶为妻。生魏明帝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相传曾创设“灵蛇髻”,对古代妇女发式颇有研究。世称甄夫人或甄妃。一说甄姬是曹植的《洛神赋》中的美人“洛神”的客体。 结局:因幽怨作诗而被曹丕赐死,尸首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相貌: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上榜理由:洛水仙女下凡,至孝芳名千古。 张丽华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陈后主 生平:张丽华(559年—589年),南朝陈后主叔宝宠妃,出生兵家,以织席为生。太建二年(569年)陈叔宝立为太子,张丽华年仅十岁入宫,充当太子宫龚良娣(太子妃妾)侍女。生了陈深,立为太子。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宣帝陈顼死,陈叔宝即位为陈后主,立张丽华为皇贵妃,陈后主于光照殿前筑临春、结绮、望仙三阁,植以奇树名花,陈后主住在临春阁,张贵妃住在结绮阁。 相貌: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光可鉴人,眉目如画。 结局:《陈书》记载张丽华之死是杨广命人斩之。 上榜理由:一个让皇帝放弃锦绣山河的美人。 虞姬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 生平:虞姬,名虞。秦末虞地(江苏吴县)人,一说名为全名虞妙弋。有美色,善剑舞。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项梁死,项羽为次将,施升上将军,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宋词词牌《虞美人》就得名于虞姬。 结局: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项羽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县东南有虞姬坟。 相貌: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国色天香。 上榜理由:霸王别姬的一幕连同四面响起的楚地歌声见证了一代红颜的香消玉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