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那条醉美多彩贵州广告中,在安顺黄果树瀑布前的那个穿苗族服饰的美女是谁
阿幼朵,出生在素有“歌的世界,舞的海洋”之称的中国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一个普通苗族家庭。幼年的阿幼朵天生悟性好,歌喉甜,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在苗乡被当地群众称为“苗家小歌手”。长大后,她不仅擅长歌舞,而且爱好服装设计。这些“音乐”与“美”的素养造就了这位苗族新一代乐坛偶像。2011年8月,被选定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志愿者形象大使。
❷ 刘雯穿苗族服饰,扎丸子头穿长靴,手拿刺绣包展现东方美,你爱了吗
超级模特刘雯出席了意大利品牌MARNIMIAO系列的派对,她穿着苗族风情的服装登场,光明正大地表现了中国服装的美丽,刘雯,刘雯当天穿了一件颜色连缀的长衫,配上黑色长靴,衣服的颜色以黑色为主,同时加上深蓝、橙色、白色等装饰,而且颜色的大小不同,衣服整体看起来很性感,各种颜色的冲突也在低的高级基调下有活力,刘雯这种风格很有苗族风情,衣服上绣了很多精致的刺绣,完美地表现了苗族工艺的魅力,他戴着苗族的耳环和项圈,手持一套刺绣包,在大众面前展示了苗族特有的时尚魅力。
每当与她有关的时尚品牌有问题时,她的立场就非常鲜明和坚定,比如说2019年Coach品牌出现问题时,刘雯才正式成为品牌的支撑人才,很多网友想看刘雯到底有什么反应,还有很多人认为品牌和合同不会解除,但是,事实上却啪嗒啪嗒地拍了网民的脸,刘雯在Coach品牌出现问题时,立即选择解约,听说她要赔偿1.2亿元的违约金,她还是这样做的,最后像潮水一样得到了好评。
❸ 在新婚节上,苗族女性服饰穿着有什么民族特色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 苗族禁忌
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认为会延长产期。
❹ 苗族服饰女装有什么特点
女盛装一般下装为百褶裙,上装为缀满银片、银泡、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式"乌摆"或精镶花边的右衽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乌摆”一般全身镶挑花花块,沿托肩处一般镶棱形挑花花块,无纽扣,以布带、围腰带等束之。头戴银冠、银花或银角。盛装颜色为红、黄、绿等暖调色。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苗家的姑娘最爱穿百褶裙,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❺ 苗族妇女典型的装束很好记,都是什么样的
在几十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苗族的服饰,似乎在大家印象里,苗族人都十分富有,一年四季,全身上下都佩戴着银饰,头戴十几斤重的银冠,而这种印象的形成,和他们鲜明的服装特色的形成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苗族服饰的种类不下两百种,它们保留着中国民间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为传统文化传播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是民族的瑰宝。因此,他们的服饰也不是随便穿的,各个地区的苗族服饰穿着习惯也不同,有的地区即使相隔一个村寨,其穿着打扮都有很大的差异。更分盛装和便装,盛装为重大节日和婚嫁时穿着,其华丽繁复让人惊叹,便装便是日常生活中穿啦,毕竟戴着重重的银饰总会影响劳动和生活。我们经常在网络和电视上看见的基本都是苗族的盛装。另外,苗族女性中,青年妇女、中年妇女、老年妇女所着服饰亦有所不同。
苗族服饰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还有很多是我没有学到的,有没有人愿意分享下自己的了解呢。
❻ 苗疆女孩的衣着是怎样的
苗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其手工刺绣精美、银饰亮丽、工艺独特、构图大胆夸张,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服饰中的瑰宝。 绥宁,历史上被称为苗疆要区,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穿花戴银,衣裳斑斓”是绥宁苗族服饰的一个显着特点。 明天启年间包汝揖撰的《南中纪闻》载:苗民“其椎髻向脑,扎以青帕,下穿大裤,上衣齐腰,外罩旄衫,衫挂背羊皮一方。”绥宁“苗民不冠不履,男妇俱左袵佩刀。男子头插雉尾,身穿短袄,胸背两臂俱花绣。妇女头髻,偏挽右傍,顶上插一银牌为饰,上衣齐腰,亦俱花绣。男妇下截止穿长裤一条。冬夏跣足”。 《南中纪闻》的作者,曾任绥宁知县五年。该书对绥宁的风土人情记录颇多,特别是对当时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服饰、手工艺等的记叙,成为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此书对苗族古代服饰的记载是最早的,也是最为真实可信的。 城步县旧志也记载:苗民“椎髻跣足,佩刀挟弩”。清同治版《绥宁县志》彝瑶篇载: “男结髻带,圈环。女穿细褶短裙,与诸里稍异。”清干隆年间“改土归流”后,“椎髻”改为“项髻”,用丝麻青包头巾或蜡染蓝青布巾缠“大包头”,雅名“黔乌”。无论男妇均如此裹头,仅未嫁姑娘不用。 清代,绥宁苗族大多着无领梅条花边对襟衣或大襟左社上衣。男裤短而宽大,镶大花边,小腿缠青色长幅绑腿,喜用布巾扎腰。妇女多着家织挑花裙,腰束宽扁织花带。童帽非常讲究,除制作精巧,刺绣细致外,还满布银饰,戴在头上,不仅银光闪烁,而且叮当有声。晚清至民国初年,苗族女子逐渐改裙为裤,男子装束亦趋汉化。